播音主持副语言创新研究
——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2022-02-08 05:49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0期
关键词:联播新闻联播主播

金 辉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1 播音主持副语言的定义与特点

1.1 播音主持副语言定义

播音主持艺术表达一般分为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两个方面。众所周知,有声语言作为“显性”的外在形式,经常受到受众的关注。但副语言作为“隐性”的表达方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张颂教授认为,“副语言是语言的副产品,伴随着语言,附属于语言,辅助语言共同完成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任务。”[1]张颂教授所说的副语言概念,除身体语言外,还包括时间、空间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播音主持副语言是播音专业特有的表达,在传播学当中又被称为“非语言符号”。

新闻主播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是从内心发出的真实感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副语言加以控制,它的表现有时比有声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加之观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也会加之主观印象。所以,可以看出张颂教授提出的定义是有些片面的,并不能说副语言仅仅是“附属”于有声语言,而是具有独立性、真实性、连续性和立体性。恰当、合理地使用副语言,可以提高播音主持的亲和力、凝聚力及感召力。

1.2 播音主持副语言特点

1.2.1 真实性

副语言与有声语言相比是一种无意识、根深蒂固、可控性低的表达。在播音主持艺术当中,副语言的表达有一定的主观性,是人真实情感的流露和表达,具有真实性。例如,中央电视台(简称“央视”)主播康辉在《新闻联播》播送“国际锐评”中,就用了非常具有互联网化的语言——“令人喷饭”,给严肃的新闻联播带来一丝“狂浪”。而且,康辉在播报时表情凝重、语言犀利,这不仅是播报新闻,也是作为中国公民的一份真实表达。

1.2.2 连续性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播音员或者主持人总是在不经意地使用副语言,甚至新闻主播毫无表情地播报也是一种副语言表达。与《新闻联播》相比,新闻主播在《主播说联播》中运用的副语言会更加明显,不仅在仪态方面,体态语言的运用也比较广泛,而且是一种连续性行为,没有开始和结束之分。

1.2.3 立体性

在传播学当中,人际传播是指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知识、观念、愿望等。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人们并不是运用单一的副语言,而是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组合传播,是一种立体性的传达。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在调动自己的感情,进行有声语言表达时,也会综合运用身体各个器官进行组合表达,所以播音主持副语言在空间上具有立体性。

1.3 播音主持副语言发展历程

我国对于副语言的研究和探索,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1958—1978年,是我国播音主持副语言风格的萌芽时期;1978—1998年,是我国播音主持副语言风格的形成时期;1998年至今,是我国播音主持副语言风格的多样化发展时期。

在传统媒体背景下,报纸、广播、电视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1981年7月《新闻联播》主播邢质斌和赵忠祥,以灰、黑色为主的老款西服出镜播音,双目有神,一脸庄重。那个时代的《新闻联播》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前行,不仅对新闻主播的仪态语言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肢体语言上也需要是正襟危坐,不能有过多动作,“规范”是那个时期副语言表达的显著表现。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联播》中单一的副语言表达难以适应新一代受众的接收习惯,因此如何进行改版创新是该节目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着力点。2013年除夕,康辉和搭档李修平在《新闻联播》结尾给大家拜年时,第一次使用我国传统礼仪——拱手礼,这次副语言在电视荧幕上的改革创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2013年开始,新闻主播行拱手礼成为除夕夜的惯例,同时为后续《新闻联播》国际锐评版块中表情语言的更多运用提供了大胆的参考。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主播说联播》于2019年7月29日正式上线,经过3天传播,全网播放量超过1亿次,点赞超600万,同时每期节目的播放量均在百万次以上[2]。《主播说联播》是融媒体背景下央视的大胆创新,从“小切口”折射“大时代”,也是主流媒体的一次“破圈”之旅。《主播说联播》涵盖有声语言和副语言,巧妙运用音响、图片、文字、道具、表情包等传播手段,以更具张力的表达方式呈现新闻内容,其中新闻主播使用副语言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实践。

2 融媒体视域下播音主持副语言创新策略

2.1 表情语言创新

播音员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因为新闻本身的严肃性、庄重性及规范性,所以播音员不能有过多的表情动作,唯一可以体现的就是新闻主播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但是,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面部表情就比较丰富,如春晚主持人时刻将“微笑”挂在脸上。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播音主持人也在作出一定的改变,《主播说联播》让联播主播们从“符号”回归到“人”,他们真正有了人格化的形象,会根据不同的解说内容附带上一定的面部表情,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具有感染力[3]。例如,在《主播说联播》一期节目中,新闻主播李梓萌说道,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高校毕业生没有办法回到学校拍一张毕业照。因此,央视新闻就联合抖音平台推出了“云毕业”,李梓萌也带上了“学士帽”——表情包,用亲切的表达和丰富生动的副语言,收获了大批网友的喜爱,深入学子内心。播音主持人在对表情语言进行创新时,主要是结合节目的播出内容,依据内容进行创新,穿插表情包等。

2.2 肢体语言创新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过:“手应当像脸一样地富有表情。”在播音主持过程中,肢体语言是播音主持人运用最多的一种副语言。从应用效果来看,播音主持结合着有声语言进行表达,可以使传递的信息更为丰富、全面,有利于形成鲜明的主持风格。与表情语言、体态语言不同的是,肢体语言更加具体、形象。

在《主播说联播》中,新闻主播运用肢体语言更加频繁,有利于观众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节目,具有非常好的传播效果。不过,播音主持在使用肢体语言时,并不仅局限于抬抬手臂、开合手掌,还有网络流行的手语“比心“拥抱”“守护”等姿势。例如,海霞在2021年12月6日的一期节目中透露,航天员要在总台开直播课了。而且,海霞在最后表明自己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天宫课堂”,并做出“比心”的姿势问观众:“你们呢?”,这一动作的创新表达,让人们看到了主流媒体为契合时代发展,创造出的易于受众接受的主流短视频[4]。

2.3 体态语言创新

在电视节目中,常见的体态语言就是坐、站、走。在新闻节目中,一般是坐播和站播,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运用较多的体态语言是走,而且常处于运动当中[5]。在《主播说联播》中,从2019年推出,主播基本上都是一种体态语言,坐在主播台上进行短视频的录制。而从2021年8月份开始,新闻主播大多采用站着说的方式,这一体态语言的转变,更加拉近了新闻主播与观众的距离,让受众感受到了更强的亲切感。同时,2021年9月,主播们的主持场景也发生了变化。例如,2021年11月4日,主播潘涛站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站为大家讲解;2021年10月26日,主播康辉在2022年冬奥会奖牌的发布现场,同样边走边说;2021年9月23日,主播郭志坚在新闻直播庆丰收时融入舞蹈队里边跳边说。这些体态语言的创新和转变,让人们看到了新闻主播的另一种可能性。

2.4 仪表语言创新

在节目中,播音主持人不仅要字正腔圆,也要给人一种视觉上美的享受。仪表语言一般指播音主持人的服饰、妆容、发型等。作为央视国际频道的“国脸”徐俐,竟然成为当时引领潮流的对外新闻主播。大波浪,穿西装,徐莉成为央视屏幕上第一个戴耳环的女主播。作为对外播出的新闻主播,徐俐在一次采访中听一位外国友人介绍说:“要是一个女人不戴耳环,就跟没涂口红一样难看。”但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央电视台没有主播戴首饰的先例,当时徐俐带上耳环上了节目,在台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近些年《新闻联播》发展报告研究中可以看出,主播的发型、服饰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例如,新闻主播会在西装上带上胸针,可以染头发,在过年的时候会穿上颜色较为喜庆的旗袍或者中山装等。

在《主播说联播》中,主播们的服饰有时还会让受众眼前一亮。例如,在2021年11月6日的节目中,郭志坚穿上了消防战士的工作服,为大家解说;在2021年11月7日北京冬天第一场雪的时间,主播宝晓峰穿上了冬装在雪地里说;在2021年9月17日的节目中,主播康辉穿上了全运会的志愿服,在运动会现场解说。主播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解说,不仅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更利于节目的传播。

3 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副语言发展方向

3.1 科技助力、交融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被更多地运用在广播电视领域,如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主播的出现,全息投影的运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云技术的结合。在“互联网+”环境下,各种新技术的革新对于受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觉、感官冲击,数字技术的出现,播音主持需要和AI主播一起直播,这对播音主持的副语言表达又有了新的要求[6]。

播音主持人和这些先进的技术进行融合,对于播音主持的副语言来说也是一种创新。例如:在2020年元宵晚会的录制中,主持人在全景演播室进行播报,讲述最美逆行者的故事,而在他身边就出现了相应的画面,这就需要主持人运用副语言将自己的有声语言与身边的画面融为一体。

3.2 道具使用、人屏互动

《新闻联播》在起初入驻短视频平台时就介绍自己为“41岁”“摩羯座”,用现在受众易接受的有声语言和丰富的副语言进行表达,一下子拉近了受众与新闻、受众与主播之间的距离[7]。网友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实时互动,主播拿着道具进行讲解。例如:在2021年9月23日一期节目,海霞在嘉兴说道:“今天是24节气中的秋分,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个丰收的日子。”海霞手中拿着一个稻穗,这个形象一出来就给观众眼前一亮的即视感,伴随着副语言的使用,本期节目的阅读量和话题互动量激增。对于融媒体视域下播音主持副语言的创新来说,播音主持有时需要结合着道具,甚至是虚拟的表情包、动画等进行实时互动,这种创新也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3.3 音响加持,善用图表

《主播说联播》善于运用声效语态,几乎每期节目都会有音响和图表的加持,在2021年11月17日的节目中,主播李梓萌介绍今天全网都在关注“一双眼睛”。这时出现了三张女孩的照片,这个名叫欧阳忻怡的年轻女孩,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成功让一位3岁的男孩和43岁的女士眼睛看到了光明。节目中出现的音响效果,配合着主播的副语言,感动了亿万的网友。《主播说联播》关注的话题和内容大多都包含温情的故事,主播的表达也更为亲切,图表、音响的使用在未来也会更加广泛,主播副语言表达与这些元素的配合也需要进行新的创新融合。笔者在对2021年近60期节目进行分析过程中,发现音响和图标的使用率高达87%,由此可见,音响图表已经成为融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3.4 沉浸式体验

如果说有声语言是听觉方面的需要,副语言则是视觉方面的需要。在全媒体时代,场景带入,沉浸式体验,可以让受众以全新的方式深入新闻现场,体验新闻报道,从而由“现场感”向“沉浸感”转变。《新闻联播》更多的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对新闻进行报道、叙述,而在《主播说联播》中,更多运用的是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在讲故事、“说”新闻,仅仅是人称的转换就可以使受众有着深深的代入感。而且,从“叙述者”到“参与者”身份的转换,也可以看出在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的有声语言的发展,对于副语言创新来说也有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4 结语

播音主持人作为传播者,往往交叉使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主播说联播》作为《新闻联播》与时俱进的一次创新,在扛起“守正”大旗时,也在积极求索蜕变之路。随着媒体和节目的融合创新,新闻主播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因时而变、自我革新,以全新的姿态、崭新的面貌迎接媒体转型带来的挑战。

猜你喜欢
联播新闻联播主播
『人气』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热血奔跑的十年 浙江新闻联播团队
中国蓝主播
我是小主播
一路上的欢乐联播
改进时政类新闻报道提高联播类电视节目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