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校园剧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2022-02-08 05:49高师范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0期
关键词:青春

高师范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1 国产青春校园剧的发展现状

1.1 获得观众热烈反响

我国国产青春校园剧的历史由来已久,1989年播出的《十六岁的花季》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青春校园剧,该剧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热议。随后,国产青春校园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0年前后播出的《十七岁不哭》《十八岁的天空》《红苹果乐园》等青春校园剧,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收视狂潮,获得了社会各界不俗的评价。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内地影视业对港台地区偶像剧的借鉴,2009年前后播出的以《一起来看流星雨》为典型的部分青春校园剧呈现出粗制滥造、台词和演技浮夸、模仿失败等突出问题,不仅受到了观众的质疑与批评,还使国产青春校园剧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2014年,以网络剧形式播出的青春校园剧《匆匆那年》横空出世,再次将青春校园剧拉回到大众视野。精心布置的场景、贴合原著的演员以及创新的播放方式,使得这部网剧创下了单集播放量超3000万次的惊人纪录。随后,国产青春校园剧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凭借原著小说改编和精良制作相结合的方式,出现了许多备受好评的“现象级”作品。《一起同过窗》《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你好对方辩友》《忽而今夏》《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一批青春校园剧获得了青年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观众怀念青春岁月与学生时代的出色作品。这些国产青春校园剧摆脱了以往常见的怀孕、车祸、多角恋等套路,将目光聚焦于“80后”“90后”一代学生奋战高考、分科分班、同窗友谊、师生情谊、分离选择等现实问题上,幽默中不乏感动,热血中渗透思考,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梦回学生时代,沉浸式地体验了一把青春岁月。在这些剧中,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把学生时代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表现得真实生动。除此之外,这些青春校园剧还在服装道具上下足了功夫,对“80后”和“90后”经典的蓝白校服、磁带唱片、诺基亚手机等时代标志性物品做了复刻与还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观众的观剧体验,让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时代的交错与更迭。

1.2 内容凸显现实主义色彩

青春校园剧作为我国网播电视剧的主要分区,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黑马作品和潜力股。总结这些电视剧成功的原因,无一不是发挥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摆脱了以往青春校园剧粗制滥造、逻辑混乱、缺乏思想深度、人物脸谱化的弊病,而且作品够真实、接地气、聚人气。当今的国产青春校园剧将打造贴近青年群体实际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好作品当作初心与使命,力求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突出现实问题,反映青年群体的现实苦恼,聚焦青年群体的情感世界,关注青年群体学生时代的校园生活、同窗友谊以及师生情谊。这些剧中所反映的热点问题常常能够引起观众的思考和讨论,频上“热搜”。当前,大多数国产青春校园剧在兼顾市场效应的同时,也注重传播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与青春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年观众进行了思想教育与文化熏陶;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青年观众的所思所想和观看需求,不造梦、不拜金、不卖腐、不暴力;获取关于校园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运用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手法对其进行艺术加工;拒绝说教模式和浮夸风,让国产青春校园剧真正凸显出我国的本土特色,书写属于中国青年的青春印记,彰显中国青年的精神和风采。

当前,国产青春校园剧不仅注重在内容和题材方面凸显现实主义特色,在演员的选择上也力求符合校园角色形象,纠正依赖流量明星提高收视率的错误思维,提高对演员表演技巧与台词功底,在道具和服装的选择上也极力贴近现实,让青年观众更有代入感。

1.3 种类与风格趋于多样化

当前,国产青春校园剧跳脱出以往“套路”式、“残酷”式和“叛逆”式的传统青春校园剧模式,种类和风格趋于多样化。

首先是跳脱出“套路”式,走向“全景”式。传统国产青春校园剧一般使用套路化的符号和标签化的时间痕迹推进剧情,表现手法、剧情内容以及空间转换僵化俗套。当今的国产青春校园剧,将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与时代背景、社会现状、家庭冲突等多方面因素紧密结合,使整部电视剧各个要素多线索、多角度、多视点地立体交织在一起。在此基础上,立足普通大众的真实生活,塑造出各式各样的青春群像,剧中的人物不再是呆板的、单薄的、索然无味的、千篇一律的,而是鲜活的、多样的、有血有肉的、丰富多彩的。

其次是跳脱出“残酷”式,走向“美好”式。传统国产青春校园剧注重对揪心虐恋的、狗血夸张的爱情故事的表达[1]。虽然说校园生活中同窗之间最容易产生爱情,尚未成熟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情也多以悲剧收场,但是以往的国产青春校园剧过度强调背叛、拒绝、出轨甚至坐牢、重伤、死亡等悲情色彩,不遗余力地将所有悲剧元素集中应用在一部剧中以体现青春的“残酷”。而当今的国产青春校园剧更加注重对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间的暧昧情愫进行表达,没有了纷纷扰扰、惊心动魄的感情纠葛,这种感情多是美好、简单、朴素的,更符合多数人对青春的印象,也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再次是跳脱出“叛逆”式,走向“励志”式。传统的国产青春校园剧偏重于塑造青年群体“叛逆”的刻板印象,将学生与考试、家长、学校的对抗当作卖点,以偏概全。剧中主人公无一例外都会经历早恋、逃课、打架、作弊等事件,以此凸显青春校园剧中主人公的与众不同和青年亚文化的显著特色。当今的国产青春校园剧则是以主人公刻苦学习、勤奋上进、团结同学、尊重师长等青春励志的正能量行为表达青春,剧中的主人公不仅在学业中正面追求自己的目标与理想,还在友情、亲情、爱情的经历中提升自我。

2 国产青春校园剧的未来展望

2.1 充分考虑青年受众观剧需求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当受众在上一次媒介使用过程中满足了自身的一定需求时,就会在下次使用媒介时优先选择上次使用过的媒介。反之,如果上一次使用媒介时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减少对这种媒介的使用概率。国产青春校园剧要想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就要充分考虑青年观众的观剧需求,满足他们的接受心理。在新媒体盛行和媒体融合的时代,国产青春校园剧要想获得良好的收视效果,就要构建媒体矩阵,善用网络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优势进行媒体融合传播,最大限度吸引青年观众的目光。

首先,要注重发挥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注重电视台黄金档、周末档的播出优势。在青春校园剧播出前,在电视台积极进行宣传预热,抢占首轮首播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传统媒体在青春校园剧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尽管青年观众使用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在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上收视率高的剧目会建立起极佳的口碑,并通过其他媒体的宣传被青年观众所知晓,进而吸引他们去观看,所以必须认识到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是媒体传播的中坚力量。

其次,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传播的主导作用。对“90后”和“00后”的青年观众而言,网络播出渠道已经成为他们观看电视剧的主要渠道,这种渠道不仅有更加灵活的观看时间,还能通过弹幕等方式与其他观众进行实时互动与分享。因此,要将网络播出平台当作吸引青年观众的主平台。

再次,要注重电视剧播出的时效性,以便剧方根据传播效果及时进行积极反馈与调整。调查显示,青年观众对观看过的电视剧记忆最深的时间段是观看后的一个月内,随后的半年时间内与电视剧相关的记忆会逐渐减退,但是在观看6个月后,对电视剧的相关记忆会出现反弹式回升[2]。因此,制作方要抓住剧目播出后的一个月内和半年之后的“黄金期”,对反响良好的剧目进行复播重播,以提升青春校园剧的收视率。

2.2 注重内容的打磨

青春校园剧的内容是否具有新鲜感和趣味性,是青年观众在选择和观看电视剧时十分重视的一部分。因此,国产青春校园剧要注重内容的打磨。

首先,在剧情上要追求多元素的碰撞与叠加,而不是单一地重复同一元素,也不要过度强调爱情部分的剧情。虽然许多青春校园剧是以青年时期懵懂的校园爱情为主线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桥段是备受观众期待的部分,爱情可以说是青春校园剧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是有些出品方只抓住男女爱情这一卖点进行疯狂炒作,并将其当作整个剧目的主要部分大肆渲染,完全碾压了主角的校园学习、日常生活、同学友谊、事业发展等更为真实与重要的故事线,使剧情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完全相悖。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爱情都不是他们的全部生活[3]。尤其是对备战中考、高考的中学生而言,学业几乎占据了他们校园生活的全部时间,也是他们学生时代最主要的目标和任务,懵懂的校园爱情只能算是枯燥单调学习生活的调味剂。现在,很多青春校园剧将爱情作为全剧的主体,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因此,未来国产青春校园剧的创作要将目光放在对处于青春校园中少男少女的学业、友情、爱情、亲情、成长、困惑等多方面的交叉呈现上。

其次,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也不能过于“脸谱化”。要避免剧中出现同质化的人物类型,除了千篇一律的“高富帅”和“白富美”形象,观众更想看到的是多元化、接地气的丰富人物形象,也只有这样才不会让青年观众感到索然无味。

再次,剧情设置要力求还原真实的校园生活,通过信任感的塑造满足青年观众的怀旧心理诉求。在剧情的设置上,要贴近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失真”的尴尬。要充分融入中考、高考、文理分科、教学督导、早晚自习等我国本土化校园元素,从宏观和微观设置两个层面展现我国真实的校园生活[4]。在场景设置细节上,要通过对校门、教室、宿舍、操场、食堂、图书馆等校园场景的布置,充分唤起观众对自己校园生活的回忆,还要通过校服、教材、试题、作业本等极具青春特色的道具凸显校园元素。在演员的挑选上,出品方要摒弃“流量至上”的狭隘思维,注意选择具有少年感与少女感的青年演员。不仅如此,演员的妆发造型也要尽力贴合学生气质。

最后,要注重营造理想的校园氛围。青春校园剧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年观众寻求关注的补偿和宣泄心理,弥补他们在现实中的不满与遗憾。毕竟每个人的青春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甚至有些人的青春是充满痛苦与挫折的。部分青年观众之所以喜爱青春校园剧就是希望通过观看电视剧弥补青春的遗憾,在影视剧营造的虚构情境中寻找青春理想。因此,青春校园剧应当尽量满足青年观众的心理需求。

2.3 积极传递正向价值观

青春校园剧会对青年观众的消费观、爱情观、职业观、人生观、道德观等产生重要的双面影响。其中优质的青春校园剧会对青年观众产生正面影响,激励他们努力创造美好生活、勇敢追求爱情、树立职业目标、追寻人生方向、塑造美好品德[5];而粗制滥造的青春校园剧则会对青年观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产生崇尚拜金主义、追求速食爱情、放弃人生追求的错误认知。国产青春校园剧一度低迷,就是因为曾经的青春校园剧总是过分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打着“青春”的旗号向观众传递扭曲的价值观。剧中的主角频频经历怀孕、堕胎、自杀等情节,这种桥段很容易吸引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模仿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错误引导。还有一些青春校园剧过度宣传奢靡之风、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剧里的主角或是家庭富裕的“富二代”,身穿名牌、消费奢侈,可以肆意逃课打架、顶撞老师;或是天天消极度日、毫无目标的“个性少年”,放弃对理想的坚持和追求,在颓废和迷茫中度过自己宝贵的学生时代,还美其名曰“青春自由”“享受生活”。这些内容都完全背离了青春校园剧的本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青年观众的价值观错乱,甚至会导致青少年观众误入歧途,荒废自己的黄金时代。因此,国产青春校园剧必须积极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年群体在人生的关键阶段扣好第一粒“扣子”。

影视行业要加强行业自律,在追求合理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贯穿于作品制作与传播的始终,始终把传递青春正能量当作自己的初心与使命。还要在作品创作与传播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融入其中,创作具有主旋律和正能量的青春巨制。参与作品制作的编剧、导演、演员等核心创作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与能力水平,将传递正向价值观当作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其中,编剧要注重挖掘剧本故事中的正能量,积极倾听青年观众的呼声与诉求,以便充分发挥剧本故事对观众的激励引导作用;导演要促进剧本内容与演员表演的完美融合,通过指导演员表演方式和状态,将剧本中传达的正能量观充分表现出来,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向价值观的影响;演员要以身作则,以自己阳光、自信、向上的正能量形象积极地引导青年观众,为青年群体树立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总之,弘扬主旋律的青春校园剧要充分展现出青年学生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品质,给予青年观众强大的精神支撑。

猜你喜欢
青春
青春睡不着
被爱簇拥的青春
青春诗会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