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人物短纪录片摄像的特征及策略

2022-02-08 05:49赵长兴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摄像师纪录片受众

赵长兴

(作者单位:青岛市黄岛区广播电视台)

不同于影视剧等其他类型的影片拍摄,人物短纪录片要求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同时具有故事性和大众性,以吸引大众注意力,获得大众的欢迎与喜爱。而纪录片最终的呈现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摄像,所以摄像人员要掌握该纪录片的创作特征,然后以优秀的创作意识和拍摄手法,成就一部优秀的人物短纪录片作品。因此,分析并掌握其摄像的创作特征是必要的。

1 人物短纪录片价值意蕴

人物短纪录片以生活为蓝本,以真实记录为基本形式,是集中体现某种典型精神、真实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信息化发展环境下,人物短纪录片依托其鲜明的人物精神风貌和主题,受到公众的认可与喜爱。作为传统人物纪录片的浓缩,人物短纪录片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生活场景和事件,揭示其背后的精神追求和境界,帮助受众开阔视野,使受众从完整且契合的纪录片中感受到生命之美和精神感召。人物短纪录片能够将真实生活呈现给受众,在当前高密度和高速度的信息传播环境下打破表面和片面的“纪实片”,重现纪录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与此同时,人物短纪录片在表达真实情感与呈现生活场景时,也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人文性和真实性,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体现了各类思想的辩证统一。其不仅可以向人们展示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画面和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现温暖且复杂的情感,进而引导人们思考生命与生活。

2 人物短纪录片的摄像特征

2.1 摄像覆盖纪录片创作全过程

人物短纪录片遵循真实性、人本性和技术性的摄像创作原则。摄像作为纪录片制作完成的重要基础,需要贯穿纪录片制作全过程。具体而言,为确保摄像工作结果满足人物短纪录片后期剪辑等需求,摄像创作的相关理念往往需要以纪录片选题策划为基础,包括拍摄场地的选择、纪录片主题拟选、采访问题设计等,只有这样才能明确人物短纪录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创作意图。因此,人物短纪录片的摄像特征之一就是全过程、全覆盖。尤其是主要画面的拍摄、景别设置、人物动作生态、镜头切换、细节刻画及画面衔接等,这些均以选题策划结果为基础展开。另外,在开拍前,摄像人员可以通过掌握整体拍摄计划,提前了解后续拍摄或者后期制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为应急处理做好准备,以保证纪录片底层逻辑与画面逻辑相契合,在保证纪录片质量的基础上缩短拍摄创作周期,最终实现人物短纪录片思想内涵与画面形式的和谐统一[1]。

2.2 真实性和表演张力平衡

纪录片本就源于生活,所以无论是场景还是画面都呈现出真实的生活场面。但是为了增添纪录片美感,满足受众观看需求,创作人员需要对纪录片进行艺术化处理,在该情况下,场景和画面的调度十分灵活。在人物短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艺术设计和展现真实的两难抉择,若是在场景和画面调度方面过于详细和灵活,人物短纪录片会有失真、摆拍的嫌疑,但是如果只有大体思路,画面和场景的调度和掌控较为模糊,则很难从人物复杂的行动中捕捉最能展现其精神风貌的行为。因此,在真实性和表演张力平衡的情况下,摄像人员需要围绕主题和内容,灵活调度场景与画面。以《守初心铸师魂》为例,该纪录片的主题指向扎根教学一线的理想信念和师德师风,因此为平衡画面真实性和人物的表演张力,多选择课堂讲授、作业批改、师生相处等画面,极大程度展现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面貌。

2.3 摄像设备多样

人物短纪录片要还原主人公的真实生活,所以对摄像设备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在摄像技术和设备都愈发先进的当下,摄像设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最终呈现效果。就目前来看,摄像设备多种多样,功能也比较全面,可满足人物短纪录片的摄像需求。比如,如果摄像人员想要获取高质量、清晰的夜景画面,还原沉寂、静谧的场景,就可以运用专业级摄像设备,如全画幅5D系列设备;若是拍摄人物行动的画面,可以使用具有良好防抖性能、自动对焦和自动跟踪等功能的摄像设备。

2.4 贴近性

人物短纪录片具有记录时代风貌的责任,其内容立足现实,源于生活。纪录片中人物生活状态的鲜活性依靠镜头语言来呈现,并通过将人物生活细节展示给受众,引发受众对于生活、生命的反思,因此人物短纪录片摄像创作特征之一是贴近性。以《愚公移山》为例,该纪录片讲述了一位退休老人与山林为伴的故事。在表达故事内容时,该纪录片使用了较多长镜头,并将烦琐的解说词简化,配以绿水青山等场景,让受众直观地从老人的一言一行中感受他的“愚公”精神。该纪录片没有刻意说教,大多使用对比画面,让受众感受到原本山头的萧瑟、荒凉与当今山头的绿树成荫的对比,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老人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2]。

2.5 灵活性

对于人物短纪录片的摄像创作而言,实际情况中往往无法完全按照前期策划落实,这反而使得人物短纪录片的摄像创作具有灵活性。尤其是人物短纪录片人物为主要拍摄对象,为更好地传达个体的精神品质,摄像人员在摄像时需要在合理范围内灵活调整摄像内容和摄像方式。例如,由CCTV7《和平年代》栏目推出的系列片《轮椅上的飞翔》,该系列片分为3集,第1集《千里寻医记》讲述了花季少女吴伟华在下肢瘫痪的情况下,生活和情感遭受双重打击的故事;第2集《十七年的约定》讲述了十七年前,解放军第359医院的医生们与慈善机构“希望之家”的刘二虎等98名小儿麻痹症患儿定下通过手术让他们站起来的生死约定的故事;第3集《奥运女剑客》记录了在国内小儿麻痹后遗症矫形领域处于空白阶段之时,腰椎严重弯曲变形的患者叶华在接受解放军第359医院的手术治疗后,不仅挺直了腰板,还在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一举夺冠的故事。这些主人公在患病瘫痪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解放军区359医院不仅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重获健康,还不断鼓励他们重新走上社会,缓解他们压抑、痛苦的心态,让他们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在这众多的画面中,摄像机抓住了温暖的瞬间,提高了人物短纪录片画面的冲击力,升华了纪录片的主题思想。因此,较强的灵活性是人物短纪录片摄像创作的重要特征[3]。

3 人物短纪录片的摄像策略

3.1 巧妙运用镜头抒发情感

在拍摄人物短纪录片时,要依据摄像原则和摄像特征改变自身审美意识,合理运用镜头语言抒发情感,为镜头赋予灵气,通过镜头进行抒情。具体摄像策略如下:

第一,学会运用镜头语言,提高成片质量。在拍摄人物短纪录片时,许多画面都无法在特定场景下展开,也无法布景。因此,在开展摄像工作前,摄像师应亲自前往场地进行勘察,了解实际环境,提高短纪录片的情节、画面与拍摄场地的契合程度,然后以实际生活场景中的物品为基础,进行画面的构图和镜头语言的设计,并通过对纪录片情节轻重、构图比例等细节进行精细设计,把握人物短纪录片叙述脉络,增强镜头语言表现力。相较于其他节目,人物短纪录片的人物、情节等均较为单一,且录片时间短,因此摄像师要意识到优秀的镜头语言可以代替解说文字进行情感表露。而且摄像人员可以根据故事、情感走向,捕捉具有美感的画面,利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增强纪录片的观赏性。

第二,用镜头抒情,引发观众共鸣。以《我们的青春》为例,摄像师通过抓取关键镜头,使现场横幅中青春二字与主要拍摄人物在同一画面,在契合拍摄主题的同时增强了短纪录片的真实性,突出了拍摄重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成功的人物短纪录片在打动观众方面势必十分突出,这要求摄像人员要合理运用镜头,抒发合理的情感,让受众感受到纪录片传达出的强烈情感。比如,摄像师可以进行正面拍摄,并将其作为纪录片中的全景镜头。在拍摄该镜头的过程中,摄像师要控制镜头、景物的角度,使纪录片的人物和景物与镜头角度保持平视,从而增强镜头画面的真实性。而对于一些无法从现场取景的画面,可以采用场景重现的方式,同时辅以暗色调的拍摄风格,用摄像头代替人物,以保证人物情感传达的准确性。另外,摄像师还可以利用特写镜头直观表达情感,通过拍摄人物面部表情特写,如哭泣、微笑等,加深观众印象,通过镜头的运用构建与观众的情感连接。总而言之,拍摄者要根据不同的拍摄内容明确拍摄角度,同时合理搭配光影,明确人物短纪录片与影视片在拍摄过程中的差异,从而通过镜头展现人物短纪录片的美。

3.2 结合生活,合理运用拍摄手法

对于人物短纪录片摄像人员而言,其拍摄手法直接关系到纪录片的风格与叙事逻辑,如长短镜头的运用、大小景深的把控等。由于此类纪录片取材于现实生活,拍摄的事物、捕捉的情感均具有稍纵即逝的特征。而且,在捕捉完画面、情感等之后,还要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符合人物短纪录片的整体基调与主题,这就要求摄像人员在摄像过程中要使用专业摄像技巧,以便更为准确和快速地完成拍摄。在拍摄基于实际生活的人物短纪录片时,摄像师要对主人公及其所在环境、摄像主题等进行把握。身为主创人员之一,摄像人员要明确人物短纪录片主题与主体之间的情感关系,加强与拍摄对象的沟通,进而保证人物短纪录片更为准确地呈现人物心理和情感,满足受众对纪录片内容的需求[4]。

3.3 拍摄与剪辑相融合

人物短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具有突发性特征,如人物之间突然性的冲突行为等,这些动作细节稍纵即逝,无法再现,因此拍摄者要具有良好的剪辑意识,根据主题、脚本等分析哪些画面可以通过后期剪辑在纪录片中使用。同时,通过剪辑与拍摄相融合,调整影片结构和镜头组合,加强对人物短纪录片节奏的把控,推进叙事,增强人物短纪录片的感情渲染力。因此,在实际摄像过程中,摄像师要做好人物短纪录片的腹稿创作,结合与拍摄对象交流时获得的信息,尽量大范围地预测拍摄对象可能出现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以便在拍摄中及时调整焦点、景深与白平衡,优化摄像效果,捕捉有趣细节。以《起身》这部纪录片为例,该纪录片利用时空跳跃的剪辑方法,在不影响影片事件叙述逻辑的基础上增添了艺术感和现代感,通过快切镜头与长镜头交替出现的方法,使得影片节奏张弛有度,引发了大众对残障人群生活现状的关注和同情,实现了影片与观众的情感连接。另外,摄像者要注重对人物短纪录片画面风格的统一把握,明确哪些琐碎内容可以用于编辑,结合脚本选择差异化拍摄手法,拍摄合理的故事情节,以此优化受众的观感。总而言之,人物短纪录片摄像人员一方面要对整体拍摄风格进行严格把控,另一方面要根据纪录片具体主题与内容,创新摄像手法,在保证整体风格统一的前提下灵活使用镜头语言,凸显画面与情感差异,保证画面衔接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以及人物短纪录片情感传达和故事逻辑的连贯性[5]。

3.4 深化导演意图,抒发情绪

在拍摄人物短纪录片过程中,摄像者要根据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思考纪录片的内容和结构,并通过镜头展现纪录片的主题和导演意图,抒发人物情感与情绪,进而在展现精彩故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素材展现人物情绪。具体而言,摄像人员要使用镜头对人物情绪变化进行记录,并通过拍摄人物动作等帮助受众了解其真实心理反应,从而吸引受众、打动受众。比如,灵活转化镜头、科学采用放大和缩小镜头等摄像技巧,在不过度煽情的情况下表达人物情绪,实现人物短纪录片人物情感的升华。

4 结语

人物短纪录片依靠自身丰富的内在含蕴,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以真实且具有艺术性的画面,在信息化环境中获得长足发展。摄像者应正确认识人物短纪录片的价值意蕴,坚持真实性、人本性和技术性的原则进行摄像,灵活使用摄像技巧,最终创作出内涵深刻、符合当前审美观念的人物短纪录片,传递积极的思想,带给受众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

猜你喜欢
摄像师纪录片受众
电视台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的强化策略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画面捕捉能力在电视台摄影中的运用研究
在电视台摄像中对画面捕捉能力的分析
如何提升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