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听环境下微电影行业的发展策略

2022-02-08 05:49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0期
关键词:影视制作受众创作

王 丹

(作者单位: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最近几年,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智能终端也被广泛应用,为媒体发展创造了新的环境。所谓新视听环境,是相对于传统视听环境而言的。相较于传统视听环境,新视听环境重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重视影视行业的“文以载道”的功能,重视体验与享受,更期待视听的双重作用。可以说,新的视听环境更加华丽,其服务功能也更为突出。在新视听环境下,影视制作和传播面临新的挑战,所以相关人员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式,优化影视制作和传播,通过微影视突破自我进行发展,进而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 微电影作品的突出特征

1.1 时效性强

就微电影作品自身而言,其非常突出的特征就是时效性强,同传统影视作品制作周期长、资本运作复杂、审核程序烦琐相比,微电影具有快速制作和便捷传播的优势。并且,微电影作品传播的信息往往具有有效性的内核,在给影视制作带来新鲜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传统影视作品的拍摄与制作周期较长,而微电影作品即拍即播,平台发布便捷,符合受众及时获取资讯的需求、带来意与美的享受,成为其成功的重要支撑点。另外,站在微影视制作的角度去看,为了提升关注度与点击率,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需要以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并将这些热点问题融合到影视制作中,突显出影视制作的特别风格与专业度,以此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达到更显著的传播效果。可以说,微影视作品突出的时效性,对其制作和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这也要求微影视行业在追逐热点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宏观的引领效果[1]。

1.2 竖屏的视听新风格

传统电影创作通常采取16∶9或者4∶3的画幅进行拍摄,考量更多的是画面横向轴线上的创作延伸。而手机竖屏摄影往往采取9∶6的画幅,从视听语言角度来看,相比较传统的摇、移镜头所带来的横向视觉震撼体验,竖屏摄影构图更加注重纵深方向的运镜,和画面上、中、下各层次的设计,充分发挥竖屏的拍摄特色,画面更紧凑且更丰满。在景别的选用上,大部分作品放弃了气势恢宏的大远景和人海战术,大多采用精雕细刻的特写与细腻柔美的近景来塑造人物、完善情节。声音方面,人声的使用习惯也被颠覆,传统电影中大量使用的人物对话被直观的动作与细节展现所替代,旁白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旁白不再是纯粹局外人或者剧中“我”的独白。文字设计和语言表述更加具有亲和力,像是与观众共同走入一段故事,与观众保持一种天然的亲密联系。在音乐的选择上,大多微电影作品放弃了配合横屏画面的气势磅礴的音乐,选择使用节奏轻快、旋律舒缓的配乐。

1.3 微电影的“微”呈现

微电影的“微”特征十分明显,强调用“微”概念重新解读电影。具体来说,在组织体系与架构上,以小团队、小投资的制作为主要产出模式,区别于传统电影的庞大制作团队,微电影的制作团队人员配置简单、成本投入较低。不同于传统电影制作团队分工明确、术业专攻,在微电影创作中,团队成员分工往往较为模糊,从前期剧本准备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团队成员主导设计并全程参与,以小投入获得大回报。也正因如此,微电影作品更具有个人风格,充分体现了一个团队的整体创作思路和创作水平。在剧本与创意设计方面,微电影的视角更加平民化,叙事主体更加集中,聚焦小人物的小故事,以期用简短、精炼的形式完成诉说,将更多的重点放在情感的表达上。在框架结构方面则更多采用单一线性结构或者时空交错形式,情节简单,通过视听语言将画面表达做到极致。

2 新视听环境下微电影制作存在的不足

2.1 缺少精品内容,价值不高

在新视听环境下,微电影创作想要突破传统创作的刻板印象,突破线性叙事结构和拍摄方法,就必须挖掘自身的特色,避免流水线生产般的模式化创作。微影视作品的制作存在较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缺少精品内容,接地气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审美的部分缺失。其一般以自娱自乐的视频内容为主,为了获取更多的点击量,制作者会刻意地追求刺激性和新奇性,如在台词、表演、故事等方面会尽可能地使用搞笑内容,在情节上哗众取宠,而这使受众的注意力集中于零散肤浅的娱乐性内容中,偏离了主流文化方向。另外,微影视作品的传播方式较为快捷,容易让青少年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产生的副作用也较为明显[2]。从审核和发布平台角度来说,严格与慎重自然必不可少,但就发布者也就是制作方而言,如何兼顾美学与亲民成为重难点。如何在自媒体产量高、内容浅显的海量视频中脱颖而出,既保证质量,又突显影视剧真正的美学价值和引领价值,是其探索的重点内容。

2.2 产权保护尚有不足

在新媒体时代,产权保护和知识付费体系的健全尤为重要,只有产品得到应有的保护与传播,才能对整个行业或产业进行有效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新的媒体环境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但其制作与审核环节不够严谨与规范。微电影以井喷式的姿态活跃于各大门户网站,而此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比较薄弱,原创作品容易被他人模仿与抄袭,对整体文化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并且,通过网络平台注册的账号,想要及时追查到发布者本人较为困难,因此也就难以立即对版权进行维护。另外,下载量、浏览量、转载量等“虚拟价值”未被明确定义,无形中也会损害原创作者的利益。

2.3 微电影的盈利模式不明确

以新媒体平台为基础平台而制作的微电影作品处在尴尬位置,其盈利模式不是非常明确。当前,很多微影视作品的制作都有一定成本,并且创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获得一定利润。但新视听环境的受众大多不愿意用付费的方式观看微电影作品,并且相关行业也没有对微电影的收费方式建立统一的标准,因此,微电影用付费观赏的方式去获得盈利较难实现。另外,大多数观众对微电影的品质存疑,很多观众认为其是用于消遣娱乐且商业味道极浓的短视频,并不认可其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自然不愿为其买单。鉴于此,如果创作者想要通过短短5~10分钟抓住观众视线,实现点击率猛增并获得利益,就必须保证微电影的观赏价值和艺术魅力,真正做到吸引受众的关注。

3 新视听环境下微影视制作与传播的策略

3.1 合理应用新视听相关技术

为实现微影视制作的创新发展,必须重视新媒体和影视制作的融合,合理地应用新媒体相关技术。创作者要突破传统影视创作的束缚,充分结合最新创作手段与技术,打造真正属于新视听环境的艺术创作,让受众真正感受到微影视制作的独特特色,以此加强影视制作与传播同新媒体之间的紧密性,促进影视产业发展。首先是在分众模式下精准定位用户,既要认准受众群体,又要分析受众的心理特点,将受众分层分类,为其量身定做适合的微电影作品。其次,可利用新视听环境下的大数据结果来系统地考量作品,用数据分析作品的受众反馈,从而更好地进行新的创作。再次,可充分利用新视听传播技术与受众进行互动,比如,在微电影作品上线过程中,可利用弹幕与观众进行有效互动,也可在拍摄过程中采用直播形式与观众分享制作感受,让观众真正参与微影视作品的创作。最后,可以运用AI技术助力微电影作品的后期制作,丰富剪辑技巧,真正将新的视听技术与创作相结合。例如,使用Write-A-Video能够在13分钟内完成7小时的视频素材的智能剪辑成片工作,并且还能配以相对应的字幕和相关背景音乐、智能删减不良的视频素材、统一调色等,实现高效的影视创作[3]。

3.2 深层剖析创作内容,提升作品价值

在传统影视创作中,内容是核心,作品围绕主题展开剧情,表达创作思想。新视听环境下,单纯展现作品的创作价值远远不够,需要在把握作品本身内容的基础上,融入商业或者公益属性,让微电影作品具有“明确指向性”。“高品质内容+明确指向性”是保障微电影行业长久发展的“青春密码”,因此,创作者要依托传统故事片的叙事结构进行设计,在线性或块状结构基础上深挖内容价值,在提升微影视制作水平的同时,提升影视作品的观赏性与价值性,推出“高品质内容”,推动微电影作品的传播[4]。另外,创作者基于广告模式制作微电影,需将产品诉求隐藏在电影的叙事和情感表达中,普及慈善公益理念,推动社会事业发展[5]。即微电影的内容在完成叙事表达的基础上要有明确的功用指向,创作者要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拓展作品本身的功能指向,使作品兼顾商业价值与社会公益属性,具有“明确指向性”。与此同时,创作者要深层次剖析创作内容的意义与主旨,进而提升受众对作品的认可度。

3.3 加强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

微电影行业要想稳步发展,除不断提升作品的品质外,还可以尝试与其他媒介、其他行业进行创新合作,从而提高微电影作品的影响力,打造发展新形态。具体来说,一方面,微电影行业可以尝试与不同媒介进行多样合作。在新视听环境下,微电影行业可借鉴不同媒介的优势取长补短,将营销概念融入微电影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将“产品”的衍生品与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介相融合,提升受众关注度。例如,可将微电影作品的文学剧本转化为有声读本,并借助广播平台进行语音传播;或通过电视平台传播、推广微电影;又或者将主创团队的创作感想和作品介绍通过报纸,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可在手机App如微博、微信等平台推出系列短视频。另一方面,微电影行业可利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与会展、博物馆、体育、电商、地产等进行结合,深入城市形象宣传、品牌推广、旅游开发、文化传播等当中[6]。将微电影的创作与社会发展相连,尝试横向产业间的跨界合作,将微电影的名片嵌入社会各个领域,扩大传播力与影响力。

3.4 重视有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新视听环境下,要想促进微影视的制作和传播,就必须要重视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第一,从高校角度来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要明确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新视听环境设置手机摄影摄像、融媒体创作、微电影营销等专业课程,在引导学生保持创作激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创作相结合。第二,从微电影行业自身来看,作为一名微电影制作人员,应该确保自身能力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对于能力不达标的工作人员,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综合性培训,促使其掌握更多的新视听专业知识[7]。影视人员自身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更多新视听知识,掌握相应的技术,并做深入研究,尝试将一些新媒体技术用在微电影制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影视制作水平。第三,加大职业再教育的资金投入。微电影创作领域相关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相关从业人员在工作后很少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前沿知识,因而在相关工作人员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加大职业再教育的资金投入尤为必要,这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

4 结语

微电影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丰富的故事内容呈现、多元化的媒介技术融合、商业输出与艺术表达均衡等,成为微电影行业在新的视听环境下长久发展的“青春密码”。作为创作者,应在关注微电影商业价值的同时,看到微电影独特的艺术形态和独特的视听风格,并且用全新的视角定义微电影、解读微电影、诠释微电影。

猜你喜欢
影视制作受众创作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课程思政视域下影视制作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创新与探索
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技术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分析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