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铜着色技艺历史研究

2022-02-08 15:35:09万吉欣张利胜byWanJixinZhangLisheng
雕塑 2022年1期
关键词:清漆铜绿着色

文/ 万吉欣、张利胜 by Wan Jixin、Zhang Lisheng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引言

“着色层”是位于铸件基底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面,最早是为了保护铜铸件不因环境的腐蚀而压制了艺术家最初的意图,发展至今变成艺术家或者某些个体出于审美或者其他目的驱使在铜铸件表面制成的表层,是对艺术作品美学属性的很好保存,着色层颜色、纹理和形式将转化成艺术概念的美学呈现,通过视觉感官的传达,唤起大众情感上的共鸣。

一、“穿越时空”的美学

“当‘铜绿’(着色层)这个词前面没有决定性的形容词——‘自然’或‘艺术’时,很容易导致误解。事实上,第一种更准确地称为‘腐蚀’,它是自然风化的结果,或者更好地说是与特定环境接触的金属制品老化的结果。‘艺术’铜绿也与金属基底的反应性有关,但它来自有意的行为,意在出于美学或实用(即被动改善)的原因产生特定的化合物”。铜表面覆盖铜绿是时间的见证,不管是“自然”或者“艺术”着色,这些都属于对原有铸件表面进行再次美化的范畴,“自然”着色需要数十年甚至百年才能完成,而如今艺术家可进行改造着色和人工氧化着色方式将“铜绿”变成一种丰富的视觉体验,把自然演变的色彩和纹理附加在雕塑作品上,短时间展现出“自然铜绿”所拥有的变化,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属于一种“穿越时空”的视觉美学体现,那么这种“穿越时空”的美学到底是从何时出现的呢?它的来龙去脉又是如何呢?关于西方铜着色的发展历史,笔者通过相关文献的考究整理如下。

二、西方铜着色技艺探索历程

1.“Patina”

了解西方铜着色技艺历史前,首先认识一个单词“Patina”,这个词原本的意思为“铜绿”(铜锈),西方艺术家、化学家、铸造师和冶金学家等对这个词定义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下:

“艺术家:是时间在表面上制造的一种普遍黑暗——在雕塑中有时对它们有利;化学家:由腐蚀产物形成的金属转化层;铸造师:这是一种有意的装饰,源于对自然形成的腐蚀层的复制。这种表面处理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在金属物体上实现的,这些化学物质会产生色彩丰富的腐蚀,腐蚀产物可以用蜡、树脂和油来增强;冶金学家:客观的定义为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的腐蚀薄层”。

在文艺复兴时期《乔尔乔·瓦萨里的邀请》中对“Patina”有相关的定义:“当代文献没有提供关于有机铜锈——通常被称为漆或清漆”,关于“Patina”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哪里,很难寻找到根源,经过不同职业去定义,可以得到最早与亮度、清漆有关,而后与金属物体颜色的加深和腐蚀发展有关。“Patina”本身意义的转变其实也对应铜着色技艺的演变发展。

2.铜着色技艺的兴起——古代至文艺复兴时期

收藏在卢浮宫内的罗马时期科林斯青铜镶嵌物“瓦森拉罗曼墨水瓶”,经过科学研究表明,黑色青铜是因铜合金变化得到的,其中添加了少量的金或银,类似于日本的赤铜合金,属于铜着色技艺中的改造着色方式;另外,普林尼写于公元一世纪的《自然历史》在金属加工技术的描述中讨论了各种化学试剂对铜产生人工腐蚀产物的作用,“含有锡可以防止铜绿的形成,锡合金也可以被用来仿制银,被当地人称为银合金”,这也间接证明在西方古代时期就能通过生产合金方式达到色彩装饰和保护的目的。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罗马人开始大规模生产小型雕像,雕像主要人物是神、著名哲学家和诗人的肖像,小型青铜雕像制作和上色发展尤为重要”“中世纪后期,斯格拉菲托用烧焦的一层油涂成的铜黑装饰。方法是用亚麻籽或核桃油被涂在铜表面,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加热,形成薄薄的、黄褐色的薄膜,使其具有精致的装饰效果。很久以后,蓬波纽斯·高利库斯描述了一种黑色的铜绿,这种铜绿是在青铜上涂上一层液体沥青清漆,然后将其暴露在燃烧的潮湿稻草的烟雾中,可以产生一种黑色但不太耐用的涂层使其变暗”。这是中世纪时期关于铜表面着色技法的描述,由于文献的匮乏只有零星的描述,采用简单的加热油漆和烟熏沥青的方式,这些方式在接下来几个世纪中明显得到很好的延续。

文艺复兴时期铜着色技艺的发展与青铜铸造的发展密切相关,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兴起引起了对所有希腊和罗马工艺品古典事物的创造,出现各种主题形式的青铜雕塑。“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铸造青铜器的经典颜色介于深红色和黑色(很少是绿色)之间,试图模仿古代青铜器的深色,因为这被认为是它们的原始古色”,在1645年的《雕刻师手迹》也有相关描述:“腐蚀铜表面方法是用各种树脂加热亚麻籽油或核桃油,直到混合物形成他所说的透明的红色糖浆。这种清漆冷却后变稠,因此必须用手掌热涂,用燃烧的煤小心地包围它直到清漆变硬”。文艺复兴时期清漆的配方其实是大同小异,常用的材料有亚麻籽油、核桃油和针叶树树脂组成的清漆、涂有炭黑的清漆等多种方式。到16世纪晚期时候,人们开始有意识选择清漆的颜色以及半透明性,例如“乔瓦尼·博洛尼亚以在黄色青铜表面设计出独特的半透明红色而闻名”,而从16世纪到17世纪,“最常用的配方是基于有机有色化合物(如油漆、清漆、树脂或油),这些有机有色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基于铁、铜或其他元素(如氧化铁、氧化铜或醋)的组合盐,以获得可能演变为其他更稳定的铜氧化化合物的铜基乙酸盐”。古代时期铜着色的方式是去除或者添加材料元素制作成金属合金,其他材料元素含量的高低会引起合金变色,这种方式叫做改造着色的方式;中世纪铜着色采用加热清漆的方式进行简单的上色,颜色为黑色且不能长期保存,文艺复兴时期提出“清漆”的概念,从各种清漆油类和半透明清漆逐渐转向有色金属的组合化合物,趋向现代工艺的发展。

3.铜着色技艺的高速发展时期——17至19世纪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在绘画方面出现“时间”会使其变得更成熟,从而增加它们独特魅力的理论,涉及到青铜艺术作品。引用《一个世纪的英国画家》中一句话:“行家们认为画和硬币一样,时间久了就获得了一种铜绿,使它们的色调变得柔和,使它们比离开画家画架时的状态更有价值”“一幅好画,就像一把好小提琴,应该是棕色的,在18世纪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当时收藏家要求青铜雕塑具有‘过去的面貌’”。在这些理论思潮影响下,由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的黑色、深红色转变为古铜色和绿铜锈色,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专门从事着色的工匠。

对古典青铜器的喜爱一直延续到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出现一批例如巴贝迪恩、凯勒等人开始使用机器大量铸造青铜雕塑,铜着色技艺也因此得到提升,当时的人们都开始对研究新的着色方法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工匠和艺术家经常收集配方并且尝试新的颜色组合,相关文献中也能找到一部分配方:“拉弗尔·欧尔在1828年通过使用氧化铁和石墨引入了棕色铜锈”。《希奥斯先生的手册》也有一部分描述:“使用硫化钾水溶液使表面呈现深棕色。硫肝(多硫化钾)现在仍被认为是必需的铜锈,作为单独使用或进一步处理的基础,会导致产生不同的颜色”。19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艺术家们互相竞争扩大清漆的种类,在19世纪的意大利“现代色彩的转变实际上始于1828年,当时创始人拉弗勒的作品使人们从模仿意大利青铜器的铜绿色转变为更喜欢淡黄色,随着着色的发展,萨塞洛特制作了许多需求量很大的装饰,他通过使用各种黄色和红色颜料来突出绿色和棕色,从而改变了所获得的颜色”。19世纪法国出现了巴里、罗丹等著名的雕塑家,引入了强烈色彩和半透明的色彩漆料,艺术家们也进行不同颜色的尝试,法国传统的着色技术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总体来说17至19世纪由于思想潮流的引导加上工业革命带来技术上的革新使得铜着色艺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4.铜着色技艺的现代革命——20世纪及以后

20世纪初,出现了一批例如阿瑟·希恩斯等人专门创造化学装饰的人,开创了新的艺术时代,人们对金属制品中颜色装饰用途的潜力越来越感兴趣。随着现代化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有氧化加热着色法、直接涂色法、浸渍涂色法等多种方法能够快速实现着色,氧化加热着色法是当代应用最多的方法,其主要方式是在金属表面刷涂或喷涂化学溶液,同时用氧焊枪持续加热表面立即达到的,能产生大量微妙的色彩变化。受到各种现代化主义的影响,雕塑的种类、颜色也向多元化发展,更多的艺术家要求展现自身“艺术符号”“情绪”“层次”“装饰”等多方面美学概念体现,产生一批专注于色彩如何与作品的形式相结合的新思想、新方式的艺术家,例如“华纳通过她对铜绿颜色、表面纹理和形状的运用,创造了模仿海洋大气的容器。拉姆齐和埃里森也更喜欢围绕时间和周期的自然主题和颜色,这些主题和颜色是由植物的表面纹理和层次感产生的。卡内科用对比鲜明的纹理和颜色强化了他的器皿形式”,总的来说20世纪以后着色方面已经发展相当迅速,不再用传统的油漆清漆等材料,使用化学试剂进行表面处理,能够立即得到想要的效果,在此之前反应需要的温度是无法实现的,显然20世纪之后技术上得以突破,思想上的开放也推进铜着色艺术大力发展。

总结

铜着色艺术承载着审美、象征和诗意的价值,其颜色的变化是视觉效果最直观的体验,影响观者对雕塑作品的感知。铜着色技艺的发展历程亦是艺术不断进步的过程,无论是为了保护青铜器避免腐蚀而进行的着色,还是出于审美和艺术表达而进行的色彩装饰,其本质能从原始艺术品中产生新的意义,这些行为方式都是在无形之中推动铜着色艺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清漆铜绿着色
双组分清漆涂装线改造设计方案的探讨
上海涂料(2023年5期)2023-02-02 02:38:30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苹果膨大着色期 管理细致别大意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双组分清漆在溶剂型三涂一烘汽车涂装工艺上的应用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
电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48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21
浅谈2K清漆的性能研究与应用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环境科技(2016年4期)2016-11-08 12:18:58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Thomassen与曲面嵌入图的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