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挥毫游走处,沁满那笔墨人间

2022-02-08 00:53
中国制笔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房用具笔筒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年新气象,人人都会有一份美好的期愿,或珍藏心中、或凝结笔端,送给亲友、也留给自己。传统的文房四宝最适合过年题字所用,美好的祝福祈愿习俗,给数千年中国新年文化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最普罗大众化的“年味儿”莫过于“手写春联”了,它是笔尖上陈久弥香的年味、是记忆里红红火火的福祉、更是老祖宗留传千年的背影,每到除夕前日,家家户户就一定会在门上贴出春联,展示一番新气象。据说,“年”是一只十分凶猛的野兽,每到除夕夜就出来伤人,但“年”惧怕红色,所以家家除夕都要在门上悬挂红色的东西。又因中国人以红色为吉祥,有大红大吉之说,所以春联都是用红纸写就的。

除了写对联,当我们穿越历史时空,还能看到很多过年时代表着各种独特意义的祈愿祈福活动:比如赐福字和元旦开笔。正月初一,作为古代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所有人许下新年愿望的重要一天。这一天,上至王孙贵族,下至黎明百姓,都要完成一种叫做“元旦开笔”的习俗,人们会在红笺上写下新年祝愿,以期盼新的一年事事顺心。

雍正时期,这个习俗因为在养心殿东暖阁的 “明窗”举行,审美趣味很高的雍正皇帝因此为这个习俗起了一个更为雅致的名字—“明窗开笔”。乾隆即位后,对于“明窗开笔 ”更加重视,仪式上也相当完善,会在明窗前摆放一紫檀长案,上陈“金瓯永固杯”,内注屠苏酒;另有朱漆雕云龙盘,内盛古铜吉祥炉八、古铜香盘二。正因为清宫规矩严格,从雍正至咸丰五朝皇帝的元旦开笔吉语都被完整保存。而乾隆皇帝也因为待机时间超长,成为了书写最多元旦开笔吉语的皇帝,他写的六十四份元旦开笔吉语至今仍被完整保存。

清宫过年还有个习俗,每当新年之际,皇帝总要在内廷亲笔书写一些“福”字。所写出的第一个,一般是悬挂在乾清宫正殿,另有一些张贴于宫殿各处,更多的则是赏给文武宠臣,用来联络君臣感情。

金瓯永固杯—清乾隆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帝王御笔亲书“福”字

“明窗开笔”仪式

青玉管碧玉斗紫毫提笔—清

“玉烛长调”烛台—清乾隆

清代皇帝过年写“福”字,是从康熙帝开始的,后来的皇帝纷纷效仿,成为家法,岁岁遵行。乾隆帝特别讲究,在动笔前一定要先烧香,然后再到重华宫内的漱芳斋挥毫。在他之后的各位皇帝,每年写“福”字也都是按着这一套典仪进行。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这几位皇帝,过年时除了写“福”字,还常常写一些“龙”“虎”“寿”“喜”之类的字。皇上书写“福”字用的条幅,大多是丝绢制作,以丹砂为底色,上面还绘有金云龙纹。

观鹏、郎世宁等绘乾隆帝岁朝行乐图轴—清乾隆

那么皇帝所用的毛笔都有哪些呢?在清宫旧藏的毛笔中有铭“万年青管”“万年枝 ”“天子万年”等。万年青在明清是吉祥的象征,盆景、器物、织物中都很常见。皇帝写字用的笔上刻“万年青”等语,再加笔管属木,代指“万年枝”,都有天长日久的寓意,与金瓯永固相呼应。

文人墨客的精神密友:浓到化不开的四宝情结

古代文人雅士行文作画,必定离不开笔、墨、纸、砚四样物件, 在文人眼中,优质选材、做工精良的文房四宝不仅是文书工具,更是自己的精神良友、追求品质生活的案头佳器。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豪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

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判断,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笔来书写了,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传说,我们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公元前223 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有一天,蒙恬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有一只兔子尾巴恰好拖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立刻剪下一条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不像样子。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过了几天,当蒙恬再次走过山石坑时,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没想到这时的“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兔毛经碱性水的浸泡,就变得柔顺起来了。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制作非常讲究,选料纯正、加工精细,细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加工时捣杵的次数,捣杵次数愈多愈细腻,据说一臼捣杵有上十万次的。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墨模的雕刻也是一项重要的工序,更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纸,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是东汉蔡伦发明的,但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从出土古纸的年代顺序看,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经用于文书的书写。所以,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应当并不晚于西汉初年,而东汉的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使得书写工具得以普及,也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久时候产生的呢?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发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故这方砚台的实际寿龄已超过了五千个春秋。砚需常洗,每发墨必须砚净水新。如恐沾油,洗时可用莲蓬或旧茶叶刷涤。加水以微温为好,切勿以滚水加之,以防爆裂。所以书家不但应懂得用砚,还应会养砚。

“文房四宝”不仅是具有极强实用价值的文具用品,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在2007 年,中国科学院科技史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笔墨纸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笔、墨、纸、砚,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讲究,所谓“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合起来是整个一套,再综合成为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也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瞩目和珍爱。

原创力爆棚的皇帝们:文房里的那些御用周边

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文房用具是书房中所用物品的总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常被古人冠以“宝”的爱称。据记载,南北朝时期(420-589 年)“文房”一词专指国家典藏文翰的地方。之后,随着隋代科举制度的兴盛、唐代经济繁荣与文化的发展,文人倾情于诗、书、画的情趣与笔、墨、纸、砚密不可分,“文房器物”在品味、地位上大为提高。

宋代文房用具门类丰富,用途广泛,制作材料异常讲究。南宋赵希鹄作《洞天清禄集》一书,对“文房用具”的范畴已远超笔、墨、纸、砚的范畴,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古翰墨笔迹、古画等文房用器列入其中,使其在传承中变得愈加精致和完善,既有实用价值,更是融会书法、绘画、雕刻、装饰于一体,作为艺术品而收藏,开创了文房艺术的先河。

至明代,文房器物进入了繁荣期。先是明代文人对文房用具的普及和拓展,他们从工艺、产地、考据与鉴赏的角度,论述了文房清玩,反映出世人对文房之器的喜爱和追尚,已成为当时文化时尚的象征。其次是明皇室对文房用器的青睐,使文房用具艺术品的地位得以提高。明代宫廷保留至今的明代玉荷叶式洗、竹雕白菜笔筒、犀角雕松鹿笔架、黄花梨百宝嵌文具盒、沉香木雕松竹梅笔筒玉螭纹笔、明嘉靖江正玄御墨等文房之器多为名师所作的皇家御用文具,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尤其是那方“乐女墨”,乐女背倚太湖石,抱阮作弹拨状,通体作漆衣,型古雅浑朴,既是明墨中的精品,又是案头观赏之物。

文玩底座设计

竹雕白菜笔筒

旅行文具箱

到了清代,文房用具再次因清皇室的推崇、皇帝的喜爱而空前繁荣。故宫珍藏的“嵌金银螺钿漆笔”“御制松花石灵芝砚”“兰亭雅集图竹香筒” “马上封侯竹臂格”“白玉荷叶笔洗”“粉彩荷叶洗”“剔红毛笔匣”“胡开文制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文竹文具套架”等,都是当时的精品。清历代皇帝喜爱把玩文房用具,笔筒是为其中之首:“雕竹刘海戏金蟾笔筒”“黄杨木雕竹林七贤笔筒”“洒蓝地五彩人物笔筒”“墨色五彩竹瓷笔筒”“紫檀百宝嵌花卉笔筒”“象牙雕梅花笔筒”“青玉雕人物笔筒”等多出自当时名画师的手笔,形成清逸典雅、雍容华贵的宫廷风格。

清代皇帝除了关注“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外,还亲自对各种文玩进行底座的设计策划,潜心发展“文房四宝”的辅助工具。如乾隆三十五年(1771)内廷档案“匣作”记载御旨:所列配座文具有“白玉佛手笔掭一件,白玉双鱼洗(配木座),掐丝珐琅水注,霁红笔洗一件,青花白墨罐一件”……配得合牌座样持进,交太监胡世杰,交淳化轩续入多宝格内摆。清代的康熙、乾隆祖孙二人还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设计、制作出各式适合自己的“御用文具”。故宫里就藏有康熙时期的“手摇计算器”“象牙分离尺”“银镀金折叠矩尺”“康熙御用银制角尺”“游标卡尺”“铜镀金带半圆仪比例规”“康熙御用绘图仪”等多件天文学、几何学、力学的“洋文具”。

乾隆帝效法其皇祖,既嗜古又喜欢创新。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亲自下旨制作了“旅行文具箱”,又称文具桌,长74cm、宽29cm、高14cm,箱底和箱盖各高7cm。箱为紫檀木制作,设计得极其巧妙,其展开折叠为桌,合闭为箱。箱上装有镀金暗锁,钥匙孔设在箱底,桌腿设计在箱槽内,用活动薄板支撑,再用铜鎏金暗扣加以固定。箱内装屉盒,为两层装置,每屉按其器的形状、大小而特制相应格档,共设计64 个形式各异的档格,分别放置64件(套) 文房用具及文玩器物,如白玉洗、松花江石砚、玉臂搁、笔筒、兽镇、石章、描金云龙纹笔等等。

“旅行文具箱”将多种文房器具装于一箱内,随时都可打开作为炕桌,用以题诗赋词、处理政务、对弈论棋以及欣赏书画。此箱设计精巧,每件器具都小巧精细,严丝合缝,适宜外出旅行使用,为清代乾隆时期文房器具中的杰作。同时,“旅行文具箱”所藏的都是文具中的精华,反映了清代御用文房用具的最高水平。可以看出,故宫所藏笔、墨、纸、砚中都强烈地表达出了皇帝们对文房用具的深厚情感,也体现出古代君王的文化内涵与修养,“大风泱泱,大海滂滂”,细数从古至今“文化中国的浪漫”里,还有多少耐人寻味的故事有待我们细细挖掘。

猜你喜欢
文房用具笔筒
文房四宝
《文房之物》
人类最早的发明:生火与照明用具
自制笔筒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鼠来宝”笔筒
文房雅趣话砚滴
做一只怪魚笔筒
暑假结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