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2022-02-08 23:09:22高雪倩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选题图书

◎高雪倩

(湖北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文化是精神与生活方式的集合,对于社会发展、民族延续等具有重要意义。图书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要求编辑出版人员认识到自身的重任,发挥出文化传承的价值,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撑,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得到提高。

一、编辑出版在文化传承中的职责

在以图书作为传播载体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编辑出版工作的价值是极为关键的。每一册图书在出版之前,内容都要经过编辑人员的审核与修改,严格管控书中传递的情感,以及流露出的道德观念与思想意识等。在现代编辑出版工作中,主要以文化与知识的生产、传播为主体,将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作为根本任务,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人员。由此可知,编辑出版活动是一种社会与精神活动,具有基本的文化属性,目的在于通过精神产品的制作,向社会大众开展文化传播。

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之时,编辑出版的角色具有多元化色彩,但每一种角色都始终以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为工作目标。首先,编辑出版是文化的归纳人员。编辑出版要对图书中的内容进行优化、整理、校对等,以去粗取精为核心理念,将优秀的先进文化、传统文化等融入至图书中,对于民众思想观念的形成、时代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编辑出版的专业素质、职业水平尤为重要,应当具备内容归纳、审美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其次,编辑出版是文化的传播人员。优秀文化只有经由传承之后,才能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历史上得到广泛传播且被人们熟知的文化著作,都是编辑出版辛勤努力和付出的结晶。这些工作人员紧随时代发展,抓住时代的机遇、直面挑战,以图书为载体汇聚了时代力量。适时引入形形色色的先进技术,将优秀的文化内容加工成为图书,在社会中加以传播,使图书自身的文化价值得到了彰显。最后,编辑出版是社会发展的记录人员。在出版的选题步骤中,编辑出版要经过对图书内容的整理、分析、修改等,使选题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帮助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对时代变迁、历史发展等产生共情。编辑出版肩负的文化重任中,要确保图书在语言、内容上要有较高的精准度,不但要对作品的作者、读者负责,也要对社会与历史事实负责。因此,编辑出版以文化传承为基础,对图书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传播,通过对图书的选择和优化,最终使其得到出版,面向社会大众。即编辑出版活动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而文化传承是编辑出版活动的目的,二者呈现出了辩证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编辑出版在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导向方面

在我国的发展建设中,文化与政治、经济拥有同样重道的地位,而文化传承则始终以优秀文化为核心。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部分内容由于时间久远、内容复杂等因素,难免会存在与当代社会理念出现冲突的内容。比如,封建社会中的伦理纲常、迷信等内容,与现代社会思想相悖,要求在编辑出版中,应将这类内容认真把控、详细甄别、严肃处理。但由于编辑出版工作人员自身原因,无论是业务素质不足,还是责任心和态度不端正,都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忽视内容把控的问题,难以识别与处理具有错误思想的内容,造成图书导向出现偏差,影响了编辑出版工作的成效。

(二)同质化方面

在市场环境中,同质化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类的图书作品均会存在同质化问题。在文化知识普及类的图书中,由于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对内容要求不够严格,在选题、内容上的重复性相对严重。同质化现象还会出现在图书策划形式方面,比如,在教辅图书中,多采用解读教材中的内容、知识点归纳、练习题等方式进行策划,创新性有所不足。尽管同质化问题在图书市场上存在隐性规律,但编辑出版人员自身能力情况较为复杂,在古典图书编辑中的策划选题与内容方面仍存在盲目跟风现象,缺少编辑的深度思考,不仅未能发挥出图书本身的价值,也浪费了社会资源,不利于编辑出版行业的平稳发展。

(三)图书质量方面

以经典古籍为例,编校与质量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古籍中存在解释内容与古文原意不符,也存在编辑人员在核对时未能及时发现或忽略点校环节等现象。或在编辑和校审中对于原文中的含义、专有名词的注释缺少了解,未能展开深入研究,难以保证注释准确性。还具有在发音上未能考虑到与现代发音差异,以及原文出处和含义未能找到而出现注音错误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发生,均与编辑人员自身有关,或因专业能力不足,或因减少和省略编校程序,或因校正不严格而导致。

三、编辑出版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经典作品的弘扬

我国的经典古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结,也铸就了拥有完整历史的民族。从古至今,各种以史实为主要内容创作出的书籍得到了广泛流传,但由于历史时期的不同,随着语境的变迁和语言的进化,部分作品被后人反复解读,可能会和作品原本的含义具有一定差异。针对这一问题,编辑出版活动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便得到了良好的发挥。编辑人员作为一名专业的编校者,应该使用自身丰富的学识,为经典作品添加正确的注释,说明作品的原始含义,为读者展示历史演变,使其能够将作品放在现代语境中加以理解,防止经典作品在内容、含义的传承中出现偏差,用以充分发挥出文化传承的作用,使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被大众所接受,也有助于理顺我国的文化发展脉络,在实现文化积累目标的基础上,使文化得到薪火相传。

(二)选择优秀的文化内容

编辑在社会文化传承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相关作品进行优化处理,是对文化进行沉淀的过程,也是文化能够永葆生命力和活力的基础。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深厚的内涵,其内容和存在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而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在去芜存菁,许多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和落后、封建的文化内容会在此过程中退出历史舞台。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传承也需要做到求同存异,使文化内容维持现代性。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人员会依照出版行业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现代社会的大众审美需要等方面,全方位把控所有工作步骤。从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到稿件加工等方面,都需要编辑人员的参与和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对于精神文化进行了二次创作,是一种文化创新和传承的表现。编辑人员对于优秀文化内容的选择是有标准的,这一行为代表了一类文化价值,是以弘扬优秀文化为责任和使命的。同时,对于文化的选择也会受到编辑人员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由于不同人员具备的情感体验、知识储备等均具有一定差异,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的编辑人员会具有不同的文化审美倾向,对文化内容的选择产生影响。通过选择这些内容,会将具有创新精神、时代气息的文化内容加以传承,让后人所知。

(三)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按照信息交流方式的分类,文化传播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而编辑出版活动便是以图书作为文化载体,按照规范和标准对文化展开间接传播的形式。文化传承不仅是凝聚民族力量的途径,也展现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编辑出版行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使得编辑出版人员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发挥了更加明显的作用。但受到时空、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世界范围内各国、民族之间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具有较大差异性,容易导致文化隔阂的出现,会影响到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图书是一种能够超越这些限制的文化载体,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宣传国家形象与民族内涵的方法。通过对图书作品的加工和优化,使其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中广为流传、相互交流,对于减小我国与其他国家、民族间的隔阂,发出中国声音具有现实意义。编辑出版人员将提升本民族的文化竞争力与文化创新水平作为己任,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四)坚守主流价值观

主流价值观是社会大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文化认知、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形成的集中体现,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也成为了一项衡量图书作品价值的标准之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融媒体的发展,现代人由于缺少集中的阅读时间,使得阅读活动多以碎片化的形式为主,我国的人均阅读率也处于逐年下降的势态。为解决图书出版编辑行业的生存问题,部分出版社在选题上为迎合人们的“口味”,使作品选题风格完全侧重于趣味化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偏离了行业标准。编辑出版人员应牢牢把握主流价值观的要求,在策划选题环节开始阶段,便要去除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使图书内容的质量得到保障。在编辑工作中,也要对作品的布局、结果加以调整,更正语言内容等,以维持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思想文化的正确性。在出版中更要利用封面、封底等各个内容中宣传主流价值观,树立良好的文化传承典范。

(五)促进文化创新

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功能便是文化创新,工作性质上也是对精神文化的再创造。图书作品的文化价值一般由其自身的原创价值、编辑人员的加工优化价值相结合而生成,决定了编辑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等方面,也会对文化创新产生重要影响。文化创新的职责在选题策划上加以体现,这是出版工组的基础步骤,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一环。图书选题策划可分为作者主导、编辑主导两类。前者是编辑对作者完成的稿件加以策划,后者则以编辑的策划为主体,以市场需要为工作核心,制定出相应的选题预案,再根据这一预案选择合适的作者。编辑人员在两种类型中的文化创新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且编辑对于作品内容的加工和优化,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强化与创新。通过对内容、形式、结构等方面的处理,可让图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上更为完善,符合人们的个性化阅读需要。编辑出版人员增加了图书作品的文化价值,为其赋予了新的含义,能够使其成为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优秀文化中的一员。

四、编辑出版发挥文化传承作用的优化策略

(一)确保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

编辑出版人员在文化选择中应提升文化与社会发展需求间的平衡,要求对文化进行价值认定,以文化反省的方式,对新旧文化交替和必然性强化认知。编辑出版人员也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内容管控能力和历史使命感,深入掌控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规律,了解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的审美需求,对当代文化发展环境做出客观评判,实现对多种文化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处理。除此之外,若是编辑出版人员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度较低,容易出现文化身份焦虑的问题,也会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因此,编辑出版人员在文化选择之时,还要具有较高程度的文化自信,关注挖掘和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以加深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认知。

(二)提高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

在编辑出版行业新时期背景下,工作人员要结合图书编辑和出版工作的需要,将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丰富、巩固、更新,拥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知识,强化责任意识,做好图书出版前每个环节的工作,防止出现内容错误、质量问题等,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以及图书所承载的社会效益与文化传承功能。对于工作思想和理念应进行更新和调整,坚持与时俱进,抵制为获取个人利益而放宽审核的行为。应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化生产者,使编辑出版中的各项工作都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使文化传承的质量得以提升。

(三)使用信息技术创新文化传承手段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编辑出版产业发生了巨变,一改以往的文化产品形成、文化传播、民众阅读方式等。在这一背景下,编辑出版人员要善于使用信息技术,完成本行业的转型与发展。可对图书的载体予以创新,打造便民网上阅读平台,将文化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编辑出版为此应对信息技术、新媒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了解,深度利用图书资源将新技术融入其中,使图书更具创意性、新颖性。在出版环节中,积极打造编校、选题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平台,建立手工编辑加工系统等。或将其延伸至图书营销方面,使图书传播效能得到提高,保障文化传承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编辑出版既是优秀文化的载体,也能推进和过滤文化内容,使其伴随时代同步发展。编辑出版人员应在发挥文化传承价值之时,认识到自身工作具有的文化相关作用,通过保有文化自觉意识与文化自信、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等方法,推动我国编辑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选题图书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02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谈诗词的选题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6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新闻传播(2018年4期)2018-12-07 01:09:16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班里有个图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