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综艺节目后期剪辑理念与剪辑节奏研究
——以《向往的生活》为例

2022-02-08 07:57:04陈炳龙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4期
关键词:向往的生活综艺节奏

陈炳龙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近年来,慢综艺的出现为国内综艺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慢综艺凭借其独特的节目理念、纪实的拍摄手法、真实的情感流露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和收视率的暴增。慢综艺是与快综艺相对的一个概念,节目通常采用纪实拍摄的手法,弱化情节设置,将嘉宾置于宽松、自由的户外环境下,使其能够呈现出最真实的状态,同时在镜头运用与后期剪辑方面也没有烦冗的修饰,而是展现出节奏缓慢、内容相对松弛和生活状态自然的真人秀节目类型。

2017年,《向往的生活》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助推了慢综艺的发展,但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主要着重于慢综艺节目的成因和表层策略这两个方向,缺少对慢综艺节目剪辑及其特色的深入挖掘。本文即通过对《向往的生活》的剪辑理念与剪辑节奏的深入研究,分析节目在剪辑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1 剪辑理念:回归自然体现“慢”生活

与以往紧张、刺激、充满悬念的快综艺不同的是,慢综艺节目必定是以“慢”为中心开展的,除了在前期拍摄时要营造放松、自然的氛围,让观众看到明星朴素真实的一面,还需要在后期剪辑理念上将“慢生活”贯彻到底。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并将这一理念准确、生动地传递给观众。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对慢综艺剪辑理念进行阐述:

1.1 剪辑重心由“秀”向“真人”转变

《向往的生活》之所以能够爆火,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节目理念是寻找本真生活,也就是记录生活的真实性。在快综艺中,通常是通过快而密集的剪辑来表现整个节目,以达到给观众视觉冲击的目的。这其中,嘉宾往往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这样才能够让观众进入节目设置的情境,从而给观众最真实的体验。但其实,这样“秀”的部分是大于“真”的部分。而慢综艺则是采取淳朴的田园生活方式,帮助人们寻找在快节奏社会中所缺失的内心平静。参与慢综艺的嘉宾无须表演任何角色,他们只需要做自己,在节目中呈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就足够了。节目旨在告诉人们,享受当下、放缓脚步,就是最好的生活[1]。

在每期节目中,都会有不同嘉宾来到“蘑菇屋”做客。通过固定嘉宾和其他来访嘉宾的交流互动,每期节目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节目看点。导演组不设剧本,没有固定的任务设置,这样一来,嘉宾能够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呈现自己。这种舒适、放松的状态才会让明星卸下自己的包袱,才会出现彭昱畅模仿伍佰唱摇滚,王迅时隔多年再拉小提琴,让收看节目的观众了解到明星也是普通人,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传递出,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

1.2 剪辑纪实实现节目组“零干预”

快综艺在前期拍摄中多采取运动镜头对嘉宾进行实时的跟拍,摄影师有时也经常出现在节目之中。由于故事情境的设置,嘉宾在整个节目当中需要不断与节目组进行沟通,领取任务,保证所有环节的完整。在后期剪辑中也是通过大量蒙太奇手法,将不同角度所拍摄的运动镜头拼接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线,从而使观众沉浸其中,顺着节目组的所设置的情节进行观看。而在慢综艺中,没有故事线的设置,没有节目组的干预,嘉宾的行动完全取决于自己,拍摄会采取监控机位,在户外时会采取一对一跟拍,尽量保证镜头隐匿性,这样能够使嘉宾降低对镜头的敏感度,同时这种拍摄手法最大限度上保证了镜头的客观性[2]。在后期剪辑中,嘉宾也通常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剪辑,这种线性剪辑方法不仅详细记录了嘉宾的所作所为,同时赋予观众一种全知视角,使其能够详细地了解嘉宾的所有行动。此外,录制现场所发生的突发情况也会成为节目意外的“亮点”。如《向往的生活》中,彩灯的突然飞扑,吓得彭昱畅措手不及,使得观众捧腹大笑,这些突发事件的记录也体现了慢综艺的纪实性理念。

1.3 稳中有进的剪辑节奏

如果将综艺节目从节奏的角度划分,综艺节目便有了快综艺和慢综艺的区别。在快综艺中,节目整体往往跌宕起伏,节奏变化明显,而慢综艺中节奏整体平缓,稳中有进。从后期剪辑的角度来看,快综艺通过运动镜头的拼接,再配上紧张、刺激的背景音乐,使得节目整体节奏变得快速而紧张。而慢综艺的后期剪辑则以“慢”为中心主旨,运用镜头、声音等综合手段来减缓节目的整体节奏。不过,在慢综艺中并不是完全没有“快”的元素,也会有需要嘉宾去做的事情,只不过是以一种非对抗性的、日常的方式呈现出来[3]。相比快综艺中的紧张刺激,慢综艺的存在更像一种变奏式的真人秀类型,它以“慢”为主,但是在整体结构与节奏中也不排斥“快”的因素存在,因此这种以“慢”为主、以“快”为辅的变奏式真人秀,也成为一种新的发力点。例如《向往的生活》第五季改版,在节目中,嘉宾不能像以往一样免费获得食材,而是需要通过种树获得盖章后,在节目组设置的仓库中换取相应的生活或生产物资。

1.4 情节矛盾向情感矛盾转化

在快综艺中,每期节目都有明确的故事设定和人物设定,然后让嘉宾扮演角色并参与其中,再通过对抗性的游戏和夸张的戏剧效果达到吸引观众观看的目的。而推动节目整体进程的就是矛盾冲突,准确来说是情节矛盾冲突。通过设置矛盾冲突的情节,由情节矛盾导致情感矛盾的产生,使得整期节目中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从而使参与的嘉宾产生“对立”,并产生更多的戏剧效果。

而在慢综艺中,推动节目整体进程的则是情感矛盾。慢综艺节目没有故事情境的设置,更多是通过嘉宾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进行情绪积累,最终实现情绪释放,引起观众在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共鸣。也正是因为如此,《向往的生活》得以迅速传播开来,以“明星+体验生活”的田园生活模式为内容,他们接待来访的朋友,与朋友一起下地务农,收获粮食,享受与自己好友在一起的生活时光。这些都完美击中了用户的痛点,人们渴望而没法做到的时候,电视节目的作用与意义就突显出来了[4]。

如果说情感上的交流互动体验是总的方向,那每一期节目的小主题则是在总方向的把控下延伸出更多的可能性。每一期节目的主题都会出现在当期节目的片头。如《向往的生活》第二季《我们都是熊孩子》这一期,《吐槽大会》的三位常驻嘉宾做客“蘑菇屋”,其中李诞连挖笋的时候都不忘向黄磊和张绍刚诉苦,干完活回到“蘑菇屋”就马上躺下。每期不同的分支主题,能最大限度概括每期节目看点与内容,也方便观众收看。

2 剪辑节奏:张弛有度体现“慢”节奏

在电视综艺节目后期剪辑中,剪辑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容节奏和画面节奏。内容节奏是偏宏观的、整体的,画面节奏是偏微观的、技术层面的,大部分以镜头运动的变化和剪切点的快慢来表现。画面节奏和声音节奏共同构成了节目的视听节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向往的生活》中,整个综艺节目的录制采取了纪实的拍摄手法,通过不同机位的多个角度,能够完整地记录“蘑菇屋”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丰富的素材为剪辑师在后期剪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剪辑师能最大限度发挥素材的价值,从而剪辑出体现“慢生活”的综艺节目节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剪辑节奏:

2.1 镜头:纪实性拍摄体现“慢”节奏

在拍摄手法上,节目摈弃常规综艺的拍摄手法,而是采用记录式的拍摄手法。运用这种拍摄手法的目的是保证录制的完整性。采取后期前置的思维,在拍摄过程中前期策划人员就已经将后期剪辑思维代入其中,这样的思维方式使得整个节目在前期拍摄与后期剪辑方面结合得更加紧密。同时,这种拍摄手法的运用也正好契合前文所提及的剪辑重心由“秀”向“真”转变的节目理念,能够将嘉宾的生活场景客观地展现出来。《向往的生活》整季的录制短则七八个月,长则一年,可以说整季节目的录制周期十分漫长,内容节奏自然而然也就慢了下来。而在后期剪辑上,快综艺多运用小景别、长焦距来表现人物的动作行为,且运用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故事的讲述。运动镜头的使用虽然使得整体节奏加快,观众在视觉感官上得到的刺激加大,但镜头的完整性有所缺失[5]。而在慢综艺的后期剪辑中,多采取大景别、长焦距来表现人物,再加上慢综艺的拍摄手法特殊,采取的角度多是俯角的大景别,这样能够展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在室外时多采用跟拍的长镜头。长镜头也称为镜头内部蒙太奇,其作用主要在于通过人物调度来表现空间的完整性,这样镜头的完整性便得到了保留,弥补了快综艺中镜头的不完整性。

在慢综艺中,大部分镜头都是以固定镜头为主,很少有快综艺中出现的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比,固定镜头能够在有限的镜头框内,画面整体的叙事更自由。固定镜头能够增强影像的真实感,展现嘉宾所处的客观环境。同时,这种做法也将观看的选择权交还给了观众,观众有较强的自主性。固定镜头还能够强调镜头所拍摄的内容。在《向往的生活》中,不仅有固定镜头拍摄嘉宾之间的互动与对话,拍摄嘉宾的表情、动作,更有大全景的固定镜头拍摄“蘑菇屋”的全貌,突出强化了“慢”的节奏,能够将观众带入情境之中。

2.2 声音:渲染气氛强化“慢”节奏

在综艺节目剪辑中,音乐和音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音乐的情绪、节奏与画面内容相吻合,就能够起到对画面的描述、解释和渲染的作用。在快综艺的后期剪辑中,声音的运用以音乐、音效为主,这种做法能够加强观众在听觉上的刺激,从而使观众能够保持兴奋,加快节目整体节奏,从而促使观众看完节目。而慢综艺的后期剪辑则以人声为主,音乐音效为辅。以人声为主的声音运用正体现了情节矛盾向情感矛盾转化的节目理念。慢综艺没有通过剧本的设置来吸引观众,所以多是以人物间的交流、对话来进行叙事的推进,自然而然节奏就慢了下来。例如,《向往的生活》这种慢综艺的开场以叙事为主,基本上会使用纯音乐或舒缓的音乐来烘托、渲染气氛。也正是因为慢综艺在画面的表达上没有像快综艺那般给观众比较强烈的视觉刺激,所以在进行音乐表达时更能表情达意。再比如第三季《向往的生活》第一期节目中,2005年的“超女”重聚,当黄舒骏唱起《未央歌》时,搭配画面闪过大家2005年时的场景,瞬间将观众代入情境当中,达到了渲染情绪的效果。

音效就是指由声音所制造的效果,是指为增进场面之真实感、气氛或戏剧信息,而加于声带上的杂音或声音。笔者认为,音效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表达言语所不能及的感情信息,是声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快综艺中,音效的使用更多是放大节目的戏剧效果,而《向往的生活》并没有使用一些人为的笑声音效或者掌声音效,而是使用了鸟叫声、蝉鸣声、流水声等音效,同时搭配上砍柴的音效,处理菜品时的刀与案板的碰撞音效,这些音效无不强化了田园生活,使观众沉浸在情境之中[6]。

人声在综艺节目中的运用主要是指人物的独白,解释情境或情节的旁白,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对白。在快综艺中,人声的运用更多是双方的对抗性交流,是与故事情境的设置紧密相关的。而在《向往的生活》中,人物之间的对话都趋于平和,没有过多的音乐与音效的干扰,更增添一份真实感。在第三季中,节目组启动了“田野调查”环节,黄磊在每期节目最后的独白,不仅清晰地向观众展现了邻里关系的亲密,同时也传达出我们所吃的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还有每期嘉宾离开时的独白,都表达了对“蘑菇屋”的不舍、对友情之间的珍惜,对这种“慢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加契合节目所要传达的理念。

2.3 画面剪辑率的控制:真情流露

画面剪辑率,主要是指在一定长度的连续画面中镜头切换的次数。如果在一个段落内,每一个镜头都很短,镜头剪切节奏很快,可以称为“高剪辑率”;如果在一个段落内,每一个镜头都很长,镜头剪切节奏很慢,可以称为“低剪辑率”。快综艺中的镜头剪辑是乱中有序的,通过短而密集的镜头组接将画面剪辑在一起,这种画面剪辑率的控制通常更多是给予观众视觉感官上的刺激,使观众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而慢综艺的镜头更加趋于平和,没有过多的镜头语言,主要是将嘉宾的活动日常记录下来,呈现最真实的状态给观众,这也是纪实性理念和原生态节目理念的体现。在节目中,平均每个镜头的持续时间都在4.5秒左右,单位时间内镜头剪切的次数少了,整体节奏自然而然也就慢了下来。在第四季的第一期中,开篇就使用了一个长镜头,详细地记录了“蘑菇屋”所处的环境,展现了美丽的云南。这样的拍摄手法与低剪切率,使观众更能直观地感受到嘉宾的真情流露,同时也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其长期聚焦于节目。

3 结语

本文以《向往的生活》为例,探析了慢综艺节目的剪辑理念和剪辑节奏,并归纳了其创作特色,证实两者在慢综艺节目制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把握其规律,巧妙运用剪辑理念与节奏,能够提升节目制作水准。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向往的生活》发展与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向往的生活综艺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4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浅析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本土化回归
戏剧之家(2018年20期)2018-09-20 10:35:28
浅析“慢综艺”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之道
西部论丛(2018年8期)2018-09-03 08:41:50
YOUNG·节奏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17
《向往的生活》:观察类慢综艺的叙事模式和内涵解读
声屏世界(2017年10期)2017-12-12 08:56:50
符号聚合理论视野下《向往的生活》的价值取向构建研究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