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循环产业 助推绿色发展
——平凉红牛产业链发展实践探索

2022-02-08 07:08
经济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红牛肉牛有机肥

●闫 芳

产业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产业结构新体系,平凉市在实践中以“养精品牛、造放心肥、种绿色菜”为发展路径打造出了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示范带动地区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清洁生产,贯彻绿色理念,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一、平凉红牛产业链发展现状

甘肃省平凉市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肉牛适生区,肉牛养殖在平凉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目前,按照“储牛于户、繁育并举、创牌增效、龙头带动、融合发展”的思路,以稳产业、防疫病、治粪污、调结构为重点,着力打造循环经济新模式。

1.政策扶持助推产业发展。近年来,按照“发展更多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的目标要求,始终坚持最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最优质的产业发展项目和最优厚的产业发展资金优先向特色产业倾斜,出台了“八补两投”牛产业扶持政策,双管齐下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形成种养相结合、就地取材、互助发展产业新格局。聚焦规划、定位、目标、体系四方面,以培育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特色产业集群为路径,重点抓好繁育、饲草料保障、加工营销、要素保障、质量品牌、安全保障、粪污处理、政策支撑“八大体系”建设。政策激励、资金扶持帮助群众把牛养起来,养多、养好。开发草食畜牧业贷款和“惠农e 贷——养牛贷”等专项贷款,为养牛户提供专项免息启动资金5万元,进一步激活了养牛户、合作社的种养积极性和造血功能,为牛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建设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2020 年,规模化养牛场达到426 个,肉牛饲养量81.46 万头,“平凉红牛”取得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在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获得“品质特别奖”和“最具风味奖”。[1]

2.产业发展链条不断延伸。平凉市红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肉牛出栏量和牛肉产量均位居甘肃省农区第一位。长期选育形成的红色肉牛新类群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销售渠道畅通。规模养殖带来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有效提升了产业整体知名度,释放出巨大的投资潜能,吸引了大量投资商前来投资,带动了皮革、旅游、电子商业等产业的发展。同时,规模养殖带动了有机肥制造、蔬菜种植、青贮饲料相关产业的发展。养牛废弃物原料在经二次发酵——生物有机肥滚筒筛粗细分离——烘干机进料口自动疏料装置中烘干——高效型生物有机肥对撞造粒机制造,在小型养殖场内就实现了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制造出适合种植业发展的有机肥。

3.科技支撑产业长远发展。着力打造甘肃省畜牧医研发展科研基地,肉牛标准化示范场等。注册了“天源宝”有机肥商标,并开始批量生产,着力研发肥效长、无残留、增产着色效果明显的有机肥制造。大力推广实用畜牧技术,示范推广玉米秸秆气爆破壁、青贮裹包袋贮、TMR(全混合日粮)等新技术,实现养殖科学化、精准化、标准化、带动青贮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青贮饲料保存4 年以上。采用超高压雾化系统对进出人员进行消毒,确保无菌养殖顺利推进,达到了预防畜疫的目的。围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领域,依托甘肃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建设成立多功能有机农业园、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形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格局。

二、平凉红牛产业链发展存在问题

1.品种培育驱动能力不充盈。平凉市虽然建立了养牛示范科研基地,但普遍存在培育、选优技术含量较低,时限长的弊端,在众多肉牛品种中培育出地方品种的竞争力、影响力、推动力十分欠缺。个体经营模式与合作社之间没有形成互促互惠的产业驱动模式,团队协作开发深度、广度严重不足,顶层预期与实践推动之间矛盾突出,规模化发展受限。

2.产业链条延伸能力不充足。目前,红牛产业链虽然得到了初步拓展延伸,但延伸出的相关产业规模小,收益低,资金投入少,正处于初期尝试探索阶段,例如,“天源宝”有机肥的生产存在推广动力不足、基础条件不达标的问题。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环境质量提升压力较大、经营方式分散粗放,延伸出的相关产业发展动能不足、技术推广难度大、实现规模生产困难重重。红牛养殖业应该衍生的屠宰、加工、贸易产业处于巩固阶段,产业结构提升潜力不足。凸显出产业链条短,融合发展力度欠缺的短板。

3.人才培育技术传播动能不充沛。从历史上追寻,平凉人民虽有“农民唯养牛”的传统,也积累了大量的养殖经验。但是,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情况较为严重,肉牛养殖人群呈现高龄化趋势,大大制约了养殖技术的传播。政府、合作社组织的专业培训存在大水漫灌现象,缺少针对性、现实性,对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急难问题帮助能力有限,产业致富带头人的技术指导也存在指导不到位、范围小等问题。受气温环境约束,丰草期集中在5月—7 月,而草资源储存、开发利用技术有限,对其没法实现充分利用,致使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农户养殖多采取粗放式,且养殖集中区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经验与期望

1.近年来,平凉市把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推动产业兴旺的抓手,始终执行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主动肩负职责义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方式夯实组织引领能力。打造出“党建引领奔小康,乡镇党旗别样红”,以党建引领促经济发展的路径。构建形成“党组织+ 企业+党员+群众”的运营机制。以夯实党组织的带动、引领、激励、创新、宣传五项能力为抓手,创新实施“1+1+3+N”产业联盟党建工作模式,镇党委为产业联盟党总支,提供政策技术支持,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依托区域内资源禀赋、人才、水资源、发展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发展策略。政策驱动果树种植、红牛养殖、饲草种植、有机肥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循环体系。镇域内龙头企业关联两新组织结盟成立产业联盟党总部,下设牛、果、菜党支部,覆盖全市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实践。在“产业联盟党总支+专家技术员+经营主体”技术团队群策群力指导下,打通生产、技术、销售等全环节,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实施“三级带头人”(党总支、党员致富带头人、群众致富带头人),增强凝聚力。三级带头人按照“示范引领、全面推进”的原则,实施“头雁领航”带富计划。按照分级选拔、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的管理方法,聘选有谋略有技术有担当的技术能人担任管理者、指导者、带动着,促进人才培养机制不断优化,激发群众致富创业热情。以“组织联办、党员联管、事务联商”的“三联”运营模式促进了信息共建、技术共建、合作共建,有效地将新技术运用市场中,将农产品供求、农产品销售、金融保险、品牌推广等信息纳入到一张产业发展网。三级带头人带头结对帮扶,与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形成责任共担机制,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3.深化产业发展链条,增强辐射力。为优化产业结构,加深产业发展融合力度,平凉市始终坚持政府统筹、市场调节、品系培育、扩繁基地的发展原则。政府参与决策、激励、推广,搭建各种平台,激励产业融合,配合市场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融合夯基筑石。政策要求7 县区根据自身基础条件各创建1个红牛现代产业园。着力挖掘品系培育、扩繁基地、标准化规模繁育基地优势,鼓励县区之间加强交流合作,推广成功经验。搭建红牛线上线下交易中心,辐射带动皮革、电子商务、科技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等行业蓬勃兴起,并逐步走向壮大。推动有机肥生产、屠宰分割冷贮冷链及牛肉深加工、牛血蛋白粉提取等全产业链提档升级。提升屠宰加工水平,开展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策略,充分发挥共建优势,形成“输血”与“造血”并进的合作共建模式,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以城聚产,以产兴城”的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加快建设国家级平凉红牛种质培育中心,形成国家级优质高档肉牛育种核心区,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打造出良种繁育、饲草种植、规模养殖、科技创新、有机肥生产、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绿色循环全产业链。

4.推进治理引领行动,增强带动力。平凉市充分利用政策扶持,以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为牵引,以快速建设百亿级平凉红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奋斗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建立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增强平凉红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能力和科技含量,持续做大做强红牛产业。加大“平凉红牛”品系培育,全力推进规模扩张、科学饲养、精深加工和品牌推广,加快构建肉牛产业繁育、饲草、流通、科技、安全、服务六大体系[2],培育产值过200 亿元的平凉红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核、七园、一集群”发展格局。以政策驱动、科技带动、市场拉动、服务促动、监管推动“五动”模式,带动牛、果、菜三大支柱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实现了“牛扩量、菜提质、果转型”的发展新局面。多措并举推动土地流转工作,为规模经营夯实基础,建办牛、果、菜等产业基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职能效应,鼓励多种形式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发展。政策扶持、鼓励建立多座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干果经济林、蔬菜示范基地,不断拓宽产业链条,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投入难题。

5.创新人才孵化基地,提升专业力。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长期建设的总体思路,围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领域,依托甘肃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科技学院教授等合作,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搭建人才孵化平台,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机制和环境,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整合创新资源,聚集创新项目,实现人才链、产业链、科技链的有机融合。实施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培育、百名村级后备力量培养、返乡农民工“五项培养”计划。优先推广人才孵化成功经验,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农业科技和科普培训,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使科普宣传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选聘优秀年轻干部直接参与产业发展过程,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根据产业发展自身需求,设置引人岗位,全力推动招商引资与人才引进向结合,健全高效能人才培养机制。[3]

综上所述,平凉红牛产业的发展基础良好,前景广阔,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以乡村振兴为驱动,充分利用政策支持,以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为牵引,把产业发展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力争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00 万头。全力推动红牛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出平凉特色产业发展样板工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红牛肉牛有机肥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红牛垫了赔偿金
红牛、黑牛和黄牛
红牛创业能量加油站:激活未来一切创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