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玲
在国家速滑馆建设过程中,结合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国家速滑馆公司党委第一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时刻把冬奥会筹办工作放在心上。场馆内的清废是一项重要工作,党支部积极引导来自场馆运行中心、媒体宣传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党员为清废工作出谋划策,总结测试赛工作经验,不断打磨调整,与清废团队探索形成“错时清洁+巡视清洁+固定保洁”的清洁模式,扮靓了“冰丝带”。
2021年12月16日,北京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奥场馆的清洁与废弃物(以下简称“清废”)管理筹办工作进展。清废是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包括清扫保洁、废弃物管理和扫雪铲冰应急保障3个方面。12月23日,记者来到国家速滑馆(以下简称“速滑馆”),采访了党支部调动多方力量、创新清洁模式、扮靓速滑馆的经验。
全员参与 全馆覆盖
“这里是不是没拖干净?这两个地方颜色有点不一样。”记者来到速滑馆内,看到负责清废工作的第一党支部书记、清废团队经理郭伟正在馆内进行日常巡查工作。
“日常清废工作就是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和收集处理。但在疫情下的赛时环境中,要求就高了,不仅要确保清洁服务质量,更要保证疫情防控安全。”郭伟向记者介绍,自2021年年初速滑馆清废团队建立,第一党支部的8名党员在党支部带领下,发挥各自工作特长,充分利用2021年4月“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以及10月“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测试赛)的实战演练,不断优化清废工作方法,规范工作流程,紧抓核心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比赛要求,赛时清废工作要实现“三个全覆盖”:废弃物品类全覆盖,对赛时产生的所有垃圾进行分类管理;管理过程全覆盖,对生活垃圾从产生、投放、收集、运输到处理,实行全流程管理;场馆区域全覆盖,赛时场馆封闭线以内区域,都要纳入分类管理范围,并且要将闭环内外的废弃物严格区分、分类处理。
为做好“三个全覆盖”工作,来自场馆运行中心、媒体宣传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党员迅速转换角色,为清废工作出谋划策。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闭环内负责重点区域垃圾运转工作的保洁员必须穿防护服,进行二级防护。但从观感上说,运动员看到穿防护服的保洁员,心里可能不大舒服。”郭伟说。为做好10月测试赛清废工作,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讨论了这一棘手问题。
党员们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中午运动员返回酒店的一个小时空档期,保洁员身穿防护服抢时间完成清废工作。
在媒体运行团队工作的党员董晨明提议,在媒体休息区设置一个厨余垃圾桶。原本厨余垃圾桶设置在用餐区,10月测试赛期间,董晨明发现媒体工作人员有在休息区进餐的需求。为更好做好清洁工作,清废团队采纳了这一提议。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让冬奥会像冰雪一样纯洁干净。对于第一党支部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场馆收拾得像冰雪一样干净。”郭伟说。
全新模式 全力以赴
“10月测试赛时,巩老师每天晚上都带着我们巡查到晚上11点。”保洁员霍红梅口中的巩老师,是党支部委员、清废团队副经理巩大伟。在4月测试活动、10月测试赛以及未来冬奥会比赛中,巩大伟负责速滑馆闭环区域中的清废管理工作。
闭环区域的清废工作是整个场馆清废工作中责任最重的。按照要求,区域内垃圾要进行闭环管理。“我们没有以往闭环管理清废工作的经验可借鉴。保洁员配比、废弃物收集流线设计要科学、精准,所以我们特别重视10月测试赛全流程、全要素的实战模拟。”巩大伟对记者说。
10月,北京冬奥会的首场测试赛在速滑馆举办。保洁人员服务范围广、作业时间长、接触人群杂,个人防疫便成为重中之重。为了减少感染风险,清废团队在闭环内安排了14名保洁人员。为了确保疫情防控安全、保证清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巩大伟每天早上7点就来到场馆进行巡查,不断调整人员工作点位、废弃物收集流线和垃圾桶设置位置。“那时每天都要走三四万步。”巩大伟笑着说。
通过测试赛的不断打磨调整,清废团队探索形成了“错时清洁+巡视清洁+固定保洁”的清洁模式。
全程管控 全面保障
“测试赛期间,清废领域使用垃圾收纳纸箱364个,赛前纸箱储备量为370个,纸箱数量基本无富余。”在10月测试赛清洁与废弃物业务领域相关工作总结会上,郭伟介绍道。
为了确保冬奥会比赛期间垃圾纸箱等物资储备充分,郭伟带领党员在测试赛期间每天跟踪垃圾收集及清运情况,根据测试赛中不同客户群的垃圾产生量,建立数据模型,对冬奥会各类垃圾产生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提前分析,为赛前相关物资的储备提供数据支持。
清废办公室的墙上张贴着场馆各层的垃圾桶点位图、废弃物收集流线图、人员工作点位图等。“挂图作战能够更加清晰地指导实际工作。”郭伟说。
在场馆内公共区域,一个写着“瓶瓶罐罐”的红绿色垃圾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我们党支部践行绿色办奥理念的一个创意。这个垃圾桶外壳是利用测试赛期间收集的饮料瓶制作而成的。”郭偉向记者介绍。
“冬奥会举办在即,第一党支部将为决战决胜冬奥会、建设最美冬奥城全力以赴!”郭伟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