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曼:为古老技艺镀上日常之美,做年轻人喜爱的非遗产品

2022-02-07 16:12孙秋霞梁彧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广绣手工艺动漫

孙秋霞 梁彧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绣,是珠三角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这门古老的技艺如今在90后非遗传承人梁晓曼的创新探索下,不再躺在画框里,而是被应用到耳环、项链、发箍、包包等日用品中。梁晓曼认为,“使用”是对传统手工艺最好的传承。“只有永远处于流动的日常,才能供给传统技艺最鲜活的生命力。”

跳脱传统方式 表达深厚内涵

1993年,梁晓曼出生于番禺北亭村广绣世家,自清朝以来,她的家族世代以制作广绣为生,梁晓曼是最年轻一代的广绣传承人。

当时家族所在的北亭村,几乎家家有绣架,户户有绣娘,还有不少男工,俗称“花佬”。梁晓曼从五六岁开始就跟着母亲梁秀玲(广绣大师)学习广绣。到了梁晓曼十几岁的时候,她看到村子里从事广绣的人越来越少了。梁绣玲告诉记者:“我妈妈那个年代,每家每户都把广绣作为重要的生活来源,到了我10来岁的时候基本没人绣了,因为出口没有了市场,在国内又卖不出去,很多人都转行了。”

在梁曉曼看来,家族祖祖辈辈都做广绣,放弃真的很可惜,“我是真心喜欢广绣,一想到这门技艺可能在我们这一代流失,就觉得太可惜了,因此便坚持了下来。我觉得我可以在这方面继续努力,挖掘它更多的魅力。”

真正令梁晓曼下定决心要以此为事业的,是她高中时代一幅特别的作品。梁晓曼即将进入高中的那年暑假,喜欢动漫的她萌生出要用广绣来绣一幅动漫作品的想法:“当时我们绣的基本是花鸟鱼虫这些传统图样,动漫题材是还没有出现过的,当我和妈妈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她竟非常支持,于是接下来三年的寒暑假里,在我妈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幅广绣动漫作品《动漫天使》。”

梁晓曼告诉记者,由于动漫色彩丰富,此前没有人做过该类题材,需要在技法、颜色上不断创新,并运用当代的绘画理念。这幅作品的完成,给了她很大的触动,颠覆了她过去对广绣的认知:“原来广绣是能够跳脱出传统固有的形式,只要把握好技艺和文化内涵,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这幅作品直接促成了梁晓曼上大学时选择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希望将广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继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广绣深厚的艺术内涵。

让广绣走进生活,走近年轻人

千年来,广绣的行头很简单,只是一根针、一缕线、一块布、一个花架。但广绣易学难精,光是针法就有几十种,再加上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广绣手工艺逐渐衰落,传承成为广绣面临的最大问题。

“现在广绣的市场需求比较少,传统手工艺受到机器的冲击非常大,找到广绣的生存空间以及培养新一代的广绣传承人都比较难。”梁晓曼说。

以往,大家常常只能在博物馆或展览馆里看到广绣。为了让广绣走近年轻人,梁晓曼通过不断创新探索,不仅将动漫等题材引入广绣,而且还让广绣不再躺在画框里。耳环、项链、发箍、领带、汉服……凡是贴近生活的场景,梁晓曼都会尝试将广绣融入其中。

除了和服饰结合,梁晓曼还将广绣融入到家居生活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新模式,让广绣的价格更加亲民:“通常一幅大的广绣作品价格在1到2万元,因为人工成本比较高,要绣一个多月,而且蚕丝线也很贵。广绣首饰的人工成本较低,售价只有几百块钱,可以让更多年轻人消费得起。”梁晓曼说。这项创新产品也为梁晓曼的刺绣工作室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做更多年轻人喜欢而且消费得起的非遗产品。

梁晓曼还积极参与到培育非遗传承人的事业中,近年来在“广绣传承人+广轻+院校”三体互联的基础上,培养了许多非遗人才,其所研发的广绣创新产品,如广绣软装屏风、挡间、广绣书册文创产品、广绣日用品等,持续带动了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这些学生里,有院校的专业人才,也有乡村的妇女,更有社会上的人士,我们除了教技艺,也会很直接地帮他们接触到我们行业内的一些资源,让他们不但能帮忙加工,还可以尝试销售和创业。”

梁晓曼表示,今后还将会继续在广绣的创新和教育的领域上深耕,与此同时,也会接触更多的非遗技艺:“比如最近我有在学习绒花的制作,希望有更多的创新方式去传承甚至将这些传统技艺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作品。”

猜你喜欢
广绣手工艺动漫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基于IP形象的广绣非遗传播
岭南地区广绣工艺的传承及保护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