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2-02-07 08:23:40胡亚楠
健康之家 2022年20期
关键词:生存质量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胡亚楠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指标、抢救结局、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生存质量;并发症;抢救结局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临床症状表现为突发且持续超过30 min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有严重憋闷或濒死感。患者发病120 min以内是最佳的治疗时间,但若未及时采取措施诊治,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脏破裂、栓塞、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甚至休克、猝死,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骤、进展快等特点,患者极易在入院前发生死亡,对急救护理要求高。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院前急救护理已逐渐应用临床上,该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降低病死率[3]。基于此,本研究以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纳入标准: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且符合《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4]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心绞痛、意识不清、胸闷等症状;自愿参与研究,主动签署知情书;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配合度;均接受球囊扩张。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类疾病或语言、听力障碍的患者;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无法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

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0~72岁,平均(56.23±2.54)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6 h,平均(3.42±0.21)h;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分别有21例、9例、10例。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0~70岁,平均(55.23±2.55)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5 h,平均(3.02±0.20)h;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分别有20例、8例、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等,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详细记录,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1.2.2 研究组行院前急救护理

(1)护理评估:在接到出诊电话时需掌握出诊的位置,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添加医疗物质以及医务人员等,并在5 min内进行出诊;同时,医务人员还需在急救箱中准备好相关的药物,确保救护车内的光线等;最后,在接到患者后,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病情情况再次询问,并实施初步抢救,即予以患者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干预等。

(2)现场急救:医务人员在抵达现场后,需指导其呈平卧位,并对患者的症状以及病史进行了解,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若存在恶心呕吐,则需将其头偏向一侧,对口腔内的分泌物进行清理,预防误吸;若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症状时,需指导其呈半卧位或坐位,予以心电监护,准备污物桶,以此结合心电表现明确疾病;最后,为其建立静脉通路。

(3)转运途中护理:在救护车上对患者实施抢救,予以吸氧护理,氧流量直射为每分钟2~4 L,密切观察病情情况,如患者存在鼻腔疾病时,可予以面罩吸氧;同时,给予患者硝酸甘油5 mg+葡萄糖250 mg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在转运期间需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详细记录血压以及心率等指标,如存在并发症风险,需立即给予抢救等;详细且完整的书写患者的病历,保证护理文书的清晰。

(4)搬运护理: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需确保担架的平衡,即取头高脚底;上下楼梯时需严格保证担架的平稳,在上救护车时需将患者的头部置于前面,以此来使患者能够在平稳的状态下进入救护车内;对无轨道装置的救护车,在将患者送入救护车时需平稳的将担架抬于其中,并实施固定;下车时需保证患者的头部在后,嘱咐家属可全程陪伴着患者,将患者的情况详细告知家属,消除家属的担忧感,保证转运的安全性等。

(5)入院后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实施先诊治,再办理手续,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予以球囊扩张,以此来预防远端缺血的发生等。

1.3 观察指标

(1)抢救指标:包括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等。(2)抢救结局:即详细观察转运途中病情实际情况、症状改善以及转运途中死亡等,记录抢救成功率。(3)并发症。(4)生存质量:使用生存质量评量表QOL評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指标比较

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抢救结局比较

对照组抢救成功例数有31例,抢救成功率为77.50%;研究组抢救成功例数有38例,抢救成功率为95.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χ2=5.164,P=0.023。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是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5]。临床主要以疏通梗死血管,提高心肌组织的灌注能力,促进心肌泵血功能恢复,从而降低死亡率为治疗原则,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急诊介入治疗以及溶栓,且有研究表明,在患者致病6 h内实施急救措施进行干预可提高其存活率,为了获得最佳的救治时间,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具有重要作用[6~7]。

院前急救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具有科学性及规范性,它主要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急救流程,即在接到出诊电话时做到5 min内出诊,在到达现场后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情况,从而予以抢救措施,能为患者赢取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在到达现场后结合患者的生命特征等相关指标立即做出相对应的护理,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开通呼吸道等,然后将患者平稳的搬运上救护车,而后在遵医嘱给予药物以及吸氧等干预,使其生命体征处于稳定水平,为入院后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8]。另外,院前急救护理成功的关键因素取决于医务人员的医学水平,熟练掌握抢救方法和技能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院前急救护理时需动作快速且精准,最大程度地缩短抢救时间,尽早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接受治疗[9]。需注意的是,医务人员在转运患者的途中应提前和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联系,使其做好接诊准备,并详细告知患者具体情况[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院前急救護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晓云.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11):163-166.

[2] 陈小红.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及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95):324,326.

[3] 吴金波,赵坚刚.优化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7):86-87.

[4] 程晓冉.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20(37):130.

[5] 房海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87):297,302.

[6] 杨莉秋.浅析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119.

[7] 吴宁旭,刘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5):259,262.

[8] 陈贺荣,陈清云,刘建东.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5):186-187.

[9] 葛靓,吴佳.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健康必读,2021(17):94.

[10] 丁娟娟,于永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0):140.

[11] 王清囡.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5):181-182.

[12] 任春花.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救治效果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1,9(4):914-917.

猜你喜欢
生存质量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综合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16:30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09:54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06:09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上海医药(2016年20期)2016-11-09 21:25:26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医药(2016年20期)2016-11-09 21:11:48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1:58:3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