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讲好警察故事”是公安新媒体平台的核心任务,其目标指向在于以正面宣传为渠道,在受众心目中引发对于公安工作的正面感知和积极评价。可以说,公安新媒体履行讲好警察故事的职能,就是要通过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更为生动、鲜活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警察故事的传播效果,从而增进广大民众对于公安工作的认同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安新媒体平台在进行正面宣传、讲述警察故事的过程中,也存在“缺少对受众接受程度和直观感受的考虑”“缺少与受众的有效沟通和互动”[1];存在“对公安典型的认同感降低,公安正面宣传边缘化,公安典型吸引力降低”[2]49;存在“沿袭旧有模式,以简单的新闻宣传报道为核心,没有突出新媒体亮点”[3];存在“不善于应用新媒体,不能把握受众特点,难以增强公安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4]等突出问题。可见,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有效提升警察故事的传播效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学术课题。当前,针对新媒体平台传播效果的研究,学术界大致有三条路径:一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该路径主要关注新媒体平台用户的人口统计属性和使用新媒体个人偏好等因素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二是以新媒体平台为中心的研究,该路径主要关注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独特性、覆盖率、知名度、公信力等指标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三是以新媒体内容为中心的研究,该路径主要集中于平台内容的呈现样态、推送时间、主题标题、语言风格等因素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此外,国内关于新媒体视域下公安宣传工作的相关研究,主要突出新媒体对于公安宣传工作的价值意义、挑战瓶颈以及应对策略等,对于公安宣传内容的范围界定都较为宽泛,较少针对某一特定内容及传播效果开展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研究为主,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公安新媒体平台讲述的警察故事,其内容表现出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崭新特点,比如呈现样态更加多维,许多故事以视频或直播的方式呈现;再比如语言风格也更加丰富多样,充满感情色彩等等。有鉴于此,本文基于新媒体平台警察故事的内容特点,尝试以人民警察网新浪微博为例,聚焦于特定传播内容,对其中的传播效果做回归分析,总结在微博平台上不同呈现样态与表述风格的故事内容,具有哪些不同的传播效果?受众对于不同内容的接受程度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进而探讨在微博平台上讲好警察故事的内在规律,并对改进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力图推动公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发好公安声音,讲好警察故事。
讲好警察故事,通常指称公安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良好效果,在广义上可以包括:“典型推选、舆情应对、网络问政”[5]等内容。本文仅聚焦于新媒体平台上的正面宣传与典型推选展开研究,特指从火热的公安工作实践中捕捉到的生动场景和挖掘出来的感人情节,包括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法律普及、服务群众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英模事迹,也包括近年来大力开展的以人民警察节为核心的公安特色文化宣传。在新媒体平台上讲好警察故事,是一种旨在影响社会公众对于公安工作和警察队伍树立正面情感态度,并能够转化为支持认同行为倾向的传播活动。因此,新媒体平台上的警察故事与单纯的新闻发布、警情通报、倡议预告、工作部署等内容不同,此类传播内容借助图文信息、短视频或直播等方式,传递出一种具有情感指向和价值导向的观点,通常涵盖人物角色、事件情节、叙事逻辑、语言风格等基本元素。在新媒体平台上,警察故事的生产挖掘、呈现样态、传播方式、语言风格等都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特点。具体包括:
第一,故事生产由核心主体转向去中心化。传统媒体环境下,警察故事的生产创作和讲述表达由核心主体完成,所有的故事是以完成时态呈现的。但是在新媒体平台上,所有公众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转载、分享、评论故事内容,成为警察故事再生产的积极参与者,实现了“去中心化”。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信息不再依赖某一方发出,而是在传者与受者的交流过程中形成[6]。在新媒体非线性网状的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故事、发布故事。《崔道植凭比头发细十倍的擦痕破案》这一故事在新浪微博平台上阅读量高达6419.2 万次,讨论次数达4248 次。公众发布的每一次讨论,带有鲜明情感色彩的发言,或崇敬、或感叹,都增强了感染力和说服力,都是对于故事内容的补充和强调。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2022 年1 月9 日发布的博文“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就要到了,有一则禁毒故事想跟大家讲讲,看评论#我骄傲我是人民警察#”,就直接采取了用434 条评论的方式来讲述故事。
第二,故事呈现由单一样态转向多维样态。新媒体传播平台,由于数字技术构筑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技术基础,四种样态的信息——数据、文本、声音、图像——都可以无差别地转换为数字形式,实现在单一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7]46-47。新媒体平台融合了图文、视频、移动直播等相互叠加的“语言系统”,也促使警察故事以多维交错、相互补充的样态呈现。在新媒体平台上呈现的警察故事,除了沿袭过去的“文章”形式,许多时候是以“图片+文字”,或是以“短视频”“直播互动”等形式呈现,但是依然可以传达出深刻意义。在公安部“三微”大赛中获奖的作品《请记住这张被烧焦的脸!》表现了湖北浠水民警吴俊勇在工作中被炸伤的脸庞,让人睹之心痛,不忍再看[8]。2021 年中国警察网年度爆款短视频“网上在逃人员办理业务,被民警一眼识破”“为救男孩,民警用身体挡住电子门”……这些未加修饰的视频真实表现出了人民警察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使命与担当,他们的付出与奉献也获得了网友们的点赞好评。
第三,故事传播由单线传播转向交互沟通。新媒体平台依托的智能传播将以内容为核心的单线传播变成了以技术为驱动的交互沟通,即社交化传播。这样的传播方式实现了故事内容的实时共享与交换,受众的参与度得到大幅提高。新媒体更加关注受众视角,不断创新与受众的互动方式,采取多渠道、多角度地与受众进行更具精准性、话题性和互动性的交流沟通。公安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图文信息、短视频等,都可以再次转发、评论与点赞,有些还运用面向移动终端的响应式设计语言“H5”巧妙设计互动板块,#红色圣地公安行#这一微博话题就设计了“初心邮箱”和“快来寻找咱的传家宝”,点击量都逾万次,受众在微博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时,会潜移默化受到该话题下面所蕴含信息内容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第四,故事语言由单一同质转向丰富生动。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环境下的警察故事,语言风格相对单一,虽然在部分情况下有所突破,但整体较为严肃、规范,故事表述的语言共性大于个性。新媒体平台,数字信息的生产、分发与流通依赖于无所不及的社交平台和智能算法推荐技术,浏览量、转发量、点赞量、评论数成为“好故事”的评价依据。新媒体平台上严苛的生存法则向传统警察故事“生硬同质”的话语表达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促使警察故事以更为生动亲民的话语来传达主导价值理念。“警务凡客体、淘宝体、咆哮体等警务网络语言应运而生”[9],许多网友也认为,这样的话语表达非常亲民给力,方便记忆,让人感觉轻松和温情[10]。
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是中国警察网官方微博,2021 年6 月粉丝突破400 万,截至2022 年6 月,粉丝数量已达到413.1 万,视频累计播放量4.03亿次 。①数据来源: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首页。中国警察网官方微博自运维以来,能够及时宣传报道党中央权威声音和公安部党委部署要求,努力发好公安声音,讲好警察故事,展现人民警察良好形象,充分展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其所发布的内容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本文以“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发布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Python 软件抓取了自2021 年12 月6 日到2022 年6 月6 日半年内的所有博文信息4597 条,数据包括博文标题、博文内容,图片、视频及文章数量,博文内容的点赞量、评论量及转发量。
研究针对所获取的所有数据,使用了点赞量排序,提取了前60%的2758 条数据样本进行清洗和筛选。按照以下标准对所有数据进行清洗:一是剔除新闻发布、警情通报、倡议预告、节日问候、互动抽奖、工作部署、通知通缉等内容,二是剔除与公安工作无关的其他链接,三是剔除采集数据中由于热点信息集中发布导致的重复内容,四是剔除图片、视频和文章数量均为0 的条目。经过数据筛选,选取了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933条图文信息作为后期数据分析的原始样本。同时,为简洁明了地体现样本微博博文标题的主要关键词,对警察故事的主题类别做出类目划分。研究采用Python 软件对抽取的933 条样本微博标题进行了关键词出现频率及其权重的分析,生成高频词汇词云图。本研究样本微博标题高频词云图如下页图1 所示。
图1 样本博文标题内容高频词云图
1.自变量:内容特征
依据已有研究,在新媒体平台上,受众对于信息的认同与接受程度会受到中心路径(Central Route)和边缘路径(Peripheral Route)两个方面的影响。中心路径是指受众以理性和客观的方式处理所接收到的信息,同时基于个体的深度思考、分析归纳最终形成态度和认知。中心路径强调信息内容本身,比如图文信息的内容、类型、主题等。边缘路径是指受众在接收信息之后以主观和非理性的方式处理,只依据情景因素做出简单的推论判断,比如信息的标题、呈现方式等[11]。目前已有大量文献运用该模型(详尽可能性模型ELM)分析探讨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相关影响因素[12]。本文结合文献梳理和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图文信息的特性,将样本数据划分为内容属性、标题属性和样态属性三个维度。
内容属性是受众认同与接收信息的中心路径,其中包括内容的主题类别和语言风格。本文依据已有文献对于公安新媒体平台传播内容的分类方法,②公安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内容,公安类内容主要包括警务信息公开、防范宣传教育、警察公共关系、服务互动群众四类。参见王苏醒.公安微博传播内容刍议[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2.结合警察故事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元素,同时参考中国警察网样本数据标题中的高频词汇,将样本微博中警察故事的主题类别划分为:公安文化宣传、普法宣传、平安守护故事、英模事迹和执法故事这五类。语言风格,结合样本微博的话语特征,具体分为激昂庄严、幽默轻松、悲伤沉痛、温柔亲切、惊险紧张、心疼理解六类,将其中没有明显情感色彩和风格的,划归为“其他”类别。
标题属性和样态属性属于接受认同信息的边缘路径,本文依据样本微博的标题特征和呈现形态,将标题有无#或@,是否归为某类专题做出具体划分;将呈现样态划分为图片、文章、视频和直播四类,同时建立类目系统和编制编码表。
2.因变量:传播效果
本研究结合文献梳理和人民警察网新浪微博平台的特性,将其内容的传播效果划分为两个维度,包括传播认同度和传播参与度。传播认同度,是受众对于信息内容的点赞行为,表明了传播内容对于受众在心理和态度层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受众对于该内容的喜爱情感与认可程度。传播参与度,是受众对于信息内容的评论与转发,评论与转发行为表明受众投入了更多的认知努力[13],在行为层面对内容表示支持,同时愿意进行传递和扩散。其中,评论量更是表现了受众的主动参与行为,体现了信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程度。因此,本文将样本微博数据中的点赞量、评论量和转发量,这三个变量作为因变量,考察样本微博不同内容属性、标题属性和样态属性对其影响。研究的变量测量指标如下页表1 所示。
表1 变量测量指标说明
在对微博样本进行编码后,为了解不同类别编码结果的样本在总体样本的占比,对于每种编码结果进行了频率统计,最终得到如下页表2 所示的样本结构分布表。
由表2 可知,在最终获得的有效数据样本中,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讲述警察故事的具体特点如下:
表2 样本基本信息离散特征分布表(N=933)
1.框架特点:大力进行公安文化宣传,重点讲述平安守护故事和英模事迹
随着人民警察节的设立和人民警察荣誉制度的完善,公安文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公安新媒体平台充分运用图文、视频、直播互动等形式,大力宣传公安文化(占比31.8%),同时突出讲述人民警察的平安守护故事(占比32.1%)和英雄模范故事(占比25.6%)。执法故事(占比4.6%)和普法宣传(占比3.8%)相对较少。
2.话语呈现:以激昂庄严为主旋律,大胆尝试不同类型的表述风格
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讲述警察故事的语言风格,以激昂庄严为主旋律(占比32.2%),凸显人民警察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精神气质。其次以悲伤沉痛较多(占比17.5%)。这样的语言风格,可以用故事主题以平安守护、文化宣传和英模事迹居多来解释。此外,积极尝试其他不同类型的表述风格,包括幽默轻松(占比约8.8%)、温柔
亲切(占比10.3%),惊险紧张(占比6.9%),心疼理解的语言风格样本数量最少(占比3.9%)。
3.样态特征:以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结合图文和直播多维度展现
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讲述警察故事的呈现方式主要包括:“图片+文字”、文章①在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中,“文章”是独立与“图片+文字”的一种呈现方式。这里的“文章”是指具有文章链接的图文信息,所链接的文章篇幅远远超出了一般博文的字数。、短视频、直播四种方式。四种方式并不交叉,其中以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占比65.8%)。此外,有209 条样本是图片,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占比22.4%。图片和视频,这两项共占比88.2%。这说明中国警察网官微更倾向于以视频和图片为载体呈现博文内容。同时,由于微博“短小精微”的特征,文章类型的博文较少,占比仅为7.8%。这说明微博并不倾向于以长篇文章的形式讲述警察故事。以直播有无作为区分方式,有34 条样本,占比3.6%。
4.传播途径:主动设置重大内容主题,运用话题和链接激发多次转播
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的博文发布,关注国家时代发展,围绕公安工作重要事件,主动设置重大专题,比如,“中国人民警察节”“2022 清明祭英烈”“疫情当前,警察不退”“我为英模送祝福”“公安英模风采录”“写给牺牲民警的信”“践行总要求,致敬公安英模”等。归属于某一类专题的样本博文数量并不多,占比仅有14.6%。此外,有356 条样本标题添加了“#”(话题符号)和“@”(链接符号),占比37.4%。比如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发布“致敬#不能露脸的缉毒英雄#,远离毒品!”这一热门话题时@UNIQ-王一博,共同讲述禁毒民警的忠诚故事,点赞量和转发量都较高。
本部分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式,分别从传播认同度(点赞量)和传播参与度(评论量和转发量)两个方面探讨各指标之间的影响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以95%的置信水平作为判断结果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并将点赞量、评论量和转发量分别作为因变量,不同故事主题、不同语言风格、有无#@、有无专题、图片数量、是否有文章、是否有视频和是否有直播共计16 个自变量构造回归模型。针对上述变量设置,本次研究中分别进行哑变量处理,即设置虚拟变量,用于衡量每个分类对于因变量的影响效果。同时,本次研究的回归模型中,由于设置虚拟变量的原因,需要选取其中的一种类别作为参照变量,并且对于每个自变量计算方差膨胀因子,即VIF 值,一般认为VIF 值小于10 即可说明自变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共线性问题,若存在较严重的共线性问题,有可能导致模型的拟合出现过拟合问题。同时,本次研究为消除不同样本中的因变量极差较大所导致的异方差问题,对因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得到最终的回归分析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页表3 所示。
表3 回归系数表(N=933)
结果表明:首先,三组回归模型的R 方分别为0.171、0.107 和0.128,说明模型可以分别概括原始数据中17.1%、10.7%和12.8%的线性趋势,对于离散变量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而言,说明效果较好;其次,F 检验结果显示检验统计量数值分别为11.848、6.851和8.375,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可以认为在选入的自变量中存在至少一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
1.内容属性层面
(1)内容属性对认同度的影响。不同主题风格的作品对点赞量的影响不尽相同;文化宣传对点赞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541,p <0.05),普法宣传对点赞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83,p <0.05),平安守护对点赞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57,p <0.05),执法故事对点赞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主题风格对点赞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文化宣传>普法宣传>平安守护。同时,不同语言风格对点赞量的影响也有所差异:激昂庄严的语言风格对点赞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623,p <0.05),幽默轻松的语言风格对点赞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758,p <0.05),悲伤沉痛的语言风格对点赞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1.061,p <0.05),而其他语言风格的作品对点赞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不同语言风格对点赞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悲伤沉痛>幽默轻松>激昂庄严。
(2)内容属性对参与度的影响。一是内容属性与评论量。首先,不同主题风格对评论量的影响不尽相同,普法宣传对评论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900,p <0.05),文化宣传、平安守护、执法故事对评论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其次,不同语言风格对评论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幽默轻松的语言风格对评论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465,p <0.05),悲伤沉痛的语言风格对评论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651,p<0.05),其他语言风格对评论量的影响均不显著,而悲伤沉痛的语言风格对评论量的负向影响程度高于幽默轻松的语言风格。二是内容属性与转发量。不同主题风格对转发量的影响所有差异,文化宣传对转发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95,p <0.05),普法宣传对转发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1.188,p <0.05),执法故事对转发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14,p <0.05),平安守护对转发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主题风格对转发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普法宣传>执法故事>文化宣传。其次,不同语言风格对转发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激昂庄严的语言风格对转发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68,p <0.05),幽默轻松的语言风格对转发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53,p <0.05),悲伤沉痛的语言风格对
转发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519,p <0.05),而其他语言风格的作品对转发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不同语言风格对转发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悲伤沉痛>激昂庄严>幽默轻松。
2.标题属性层面
(1)标题属性对认同度的影响。“标题有专题”对点赞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84,p<0.05),“标题有#@”对点赞量的影响不显著。
(2)标题属性对参与度的影响。首先,“标题有#@”对评论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396,p <0.05),“标题有专题”对评论量的影响不显著;其次,“标题有专题”对转发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42,p <0.05),“标题有#@”对转发量的影响不显著。
3.样态属性层面
(1)样态属性对认同度的影响。视频对点赞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337,p <0.05),文章对点赞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1.050,p<0.05),其余样态形式对点赞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文章对点赞量的负向影响程度高于视频。
(2)样态属性对参与度的影响。首先,文章对评论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1.152,p <0.05),其余样态形式对评论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其次,图片对转发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065,p <0.05),其余样态形式对转发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1.“公安文化宣传”类故事更受公众欢迎认可
统计结果表明,在内容属性层面,就故事主题而言,以英模事迹为参照,文化宣传、普法宣传、平安守护均对点赞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公安文化宣传对于点赞量的正向影响系数最为显著。这一结论说明:一是许多“走心”的公安文化宣传作品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欢迎和喜爱,比如“@小欣漫画”系列作品,就用漫画的形式和轻松的语气讲述了“警营美德”,“90%警察都有过的经历”等内容,呈现形式接地气、语言表述很亲和,点赞量均超过均值①样本微博统计数据,点赞量均值:1038.96;评论量均值:200.09;转发量均值:1628.73。;二是人民警察节的设立和人民警察荣誉制度的不断完善,丰富了公安文化宣传的内容,大量的文化宣传均围绕人民警察节、围绕警服、警旗、警歌、警察誓词等警察荣誉标识展开,既烘托出良好的公安文化建设氛围,又凸显公安民警的使命担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传播效果较好。
2.“普法宣传”类故事更容易激发受众评论互动
在传播参与层面,只有普法宣传对于评论量有显著正向影响。文化宣传、普法宣传、执法故事对于转发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普法宣传的正向影响系数最高。这说明普法宣传更容易激发受众的评论互动和再次转发。这一研究结论与以往的研究一致。我们认为,使用满足理论能够解释这种影响效果产生的原因。这一理论认为,受众接触媒介是基于一些基本需求进行的,有的研究者将其概括为“内容价值”,即“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或提高自己的相关技能。”[13]受众对于某类博文的认同和转发,根本原因是该内容能够满足个体需要。这样的结果提醒我们:在新媒体平台,受众对于内容的接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会基于个人心理做出主动选择。今年,普法宣传中的许多内容,包括“#警察为了反诈骗有多努力#”,“#当直播PK 遇到警察#”等反诈博文登上微博话题热搜榜,引发了现象级传播[14]。这一现象也证明了上述结论。
3.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故事传播效果较好,但并不能激发受众深层思考
统计结果表明,具有激昂庄严、幽默轻松和悲伤沉痛等语言风格的博文都对点赞量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这三类风格的博文对转发量也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这说明,在讲述警察故事时,激昂庄严,悲伤沉痛等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博文内容,比温柔亲切、心疼理解等情感色彩并不突出的内容更能够促使受众点赞并积极转发,传播效果较好。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有学者发现,情感化表达的正文能引起受众情感的共鸣,提升点赞量[15]。在新媒体平台,公众是带着个人情感走进虚拟公共空间参与公共事件讨论并表达诉求的。因此,以用户为中心的故事生产模式,更需要富有情感的个性化表达。但是在评论量方面,幽默轻松与悲伤沉痛风格的故事内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这两类故事内容,受众并不愿意参与评论,这也说明过于情感化的表达,并不利于激发受众的深度思考,进而构建出较为完整的理性认知。相关研究表明,在新媒体平台上,“在用户日益有限、碎片化的注意力内,人们往往更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而不是对理念或事实做出反应。”[16]
4.相关专题故事对传播效果有显著影响
统计结果表明,在标题属性层面,标题中有相关专题的可以显著地正向影响到点赞量和转发量,其中对点赞量的影响效果更强。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的专题故事,内容编排精心细致,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能够激发受众的认同情感,同时受众也愿意转发。这表明,精心设置的重要专题故事能够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并积极参与。这一现象可以用议程设置理论解释,即“媒介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些问题,能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17]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对某些信息给予更多关注。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结合公安工作热点和百姓关注焦点,主动设置若干重大专题,提升了警察故事的关注度,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5.博文标题有#话题或@链接符号,对于传播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统计结果表明,标题有#话题符号或@链接符号,对于点赞量和转发量,并没有明显影响。在样本微博的标题中使用@链接符号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在使用@时多是@某一群体,比如@人民警察、@三亚交警、@晋江公安等,较少针对个体受众在评论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和思考给予及时回应。这样其实是缺乏主动与受众群体互动的意识,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的功能。样本微博的标题中使用#话题符号的数量偏多,其中大多数是话题排行榜的热门话题,比如#不能露脸的缉毒英雄#,#这些牺牲民警的遗物令人破防#等。热门话题虽然有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但是也难免陷于缺乏原创性、内容同质化的窠臼。同时标题有#话题符号或@链接符号,对评论量有显著负向影响,系数为-0.396。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公众受到自身所关注话题或内容的局限,对于并不感兴趣的话题或链接,不愿意参与评论;二是许多不带#话题或@链接符号的博文已经用较为简洁的语言对信息内容进行了描述,足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反而加入了过多#话题或@链接符号的博文显得累赘冗长,有的博文在标题上甚至加入二三个#话题符号,令人不能抓住核心内容。比如,一条讲述缉毒英雄蔡晓东的博文,标题为:#牺牲缉毒警缴毒超1727 公斤#【#战友替英雄蔡晓东完成生前遗愿#】在博文内容中又包括了#致敬不能露脸的缉毒英雄#。其中所有包括#话题符号的内容全部标红,非常吸引眼球,但却容易冲淡受众对于正文内容的关注。在博文标题和内容中过多的设计不同话题,其目的是推送重要话题进入热搜榜,但是从受众角度来讲,却是接受了更为碎片化的信息内容。
6.故事呈现多维样态,与传播效果不完全成正比
研究发现,在微博平台上,警察故事内容的多维样态与传播效果不能完全形成正比。在样本数据中,短视频、直播等通常认为更具吸引力的呈现方式,传播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并不是很高;相反,文章形式的内容呈现却对评论量有正向影响。具体来说,以视频方式呈现的博文内容,对点赞量有显著负向影响,系数为-0.337。本文认为,一是现有样本数据中,视频的数量占到65.8%,有许多视频未经任何加工,制作并不精良;二是微博平台不同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有其传播效果的局限性;三是短视频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也打破了传统故事的逻辑叙事[18],就导致将传统媒体中的完整叙事直接“移植”到短视频中的效果非常有限。因此,要想实现以短视频的方式讲好有意义的警察故事,还需要对短视频进行精心改编或二次创作。图片数量对转发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系数为0.065。这表明,相较于视频和直播的方式,更加“一目了然”的图片,传播效果更好。图片蕴含的内容和情感,更加清晰明了,容易使受众理解和接受,愿意转发。以文章形式呈现的博文内容对于点赞量有负向影响,系数为-1.050,但是对评论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系数为1.152。在微博平台上,文章大多以链接的形式呈现,因此文章形式的故事内容,相较于视频、图片等,不会瞬间吸引受众关注。但是,以文章形式呈现的警察故事,对于评论量却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在引发受众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层面,文章具备图片和视频所没有的作用。
公安新媒体为讲好警察故事搭构了广阔平台,无论是故事内容的生产、分发,还是故事的展现形式都给受众以前所未有的新体验,表现出了故事生产更有效率、内容分发更为精准、呈现样态丰富多维、话语表达更加多元等特征。公安机关借助新媒体平台,打造了全新的传播模式,能够吸引关注,增长粉丝,提升公安文化产品的网络影响力。但是,这种传播模式在实现警察故事“入眼、入耳”传播效果的同时,能否有效转化为广大民众对公安工作的深层理解和深度认同,进而实现“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是需要继续思考的重要问题。结合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的整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对公安新媒体平台讲述警察故事的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设置重要话题专栏,破解“碎片化叙事”
受到传播模式的限制,许多新媒体的信息内容表现出“碎片化”(fragmentation)特征。“微博既是信息日益碎片化的必然结果;微博的出现,又加剧了信息碎片化传播。”[7]205有学者认为,这样的碎片化信息表达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事实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二是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19]。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讲述警察故事的“碎片化”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一方面,警察故事的内容既有信息文本的碎片化,也有意见或观点的碎片化,比如许多博文标题中加入过多#话题或@链接符号,虽然目的在于激发多次转发,但实际没有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这其实就是信息传递过于分散零碎导致的结果;另一方面,微博博文,无论是视频还是图文,整体形式短小精悍,信息传递的逻辑不完整,比如视频故事对于点赞量有负向影响,并没有收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也表明了此类问题。但是,我们在样本微博的统计分析中却发现,以某类专题呈现的博文可以显著正向影响点赞量和转发量。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的专题设置偏少,仅有的专题也大都围绕重要事件、时间节点和英模事迹设置。在样本数据中,归属于相关专题的博文仅有14.6%,但是对点赞量和转发量都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这说明,经过用心整合、精心编排的专题故事可以有效地破解微博平台上的“碎片化叙事”,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有相关研究也表明,新媒体可以运用“选择与突出”这两种手段,通过“突出报道、广泛报道、对所报道的事件赋予意义、语言的影响、知名且可信的人加入”等步骤,着重强化某类事件或活动的报道,从而影响公众的感知和想法[20]。因此,我们建议:一是可以围绕警察故事,挖掘和设置更多主题专栏,特别是对于公安战线中的典型人物和突出事迹,需要单独设计主题,从而呈现出更加全面立体、逻辑清晰的传播内容,引导公众对此形成更为完整深刻的认知;二是删减标题或内容中太多的#话题或@链接符号,让传播内容更加聚焦于某一个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以免造成信息流和关注度的过于分散;三是针对微博的传播特性,减少制作不精良的视频使用,可以增加“图片+文字”的传播内容,不断优化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积极吸取“爆款”警务短视频的特点和风格,用更多既有真实性又具有感染力的短视频讲述警察故事;四是改变传统的“宣传报道”观念,认真探寻讲好故事的内在规律,无论是以何种形态呈现的传播内容,都应当用心编排,精心设计,做到清晰有序,有主线有条理,遵循信息传播规律,使故事内容获得受众更多的注意。
2.突出主流价值引领,优化“情感化表达”
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逐渐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式,移动化、社交化、视觉化的传播平台能够随时与受众积极沟通,并即时回应民意。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激发和正义表达的结合是其话语转变策略的显著特征之一。”[16]样本数据分析显示,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的话语特征也呈现出“情感化表达”的倾向,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博文,受众愿意点赞并转发。但是,许多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博文,虽然有较高的点赞量和转发量,但受众并不愿意更多参与评论。相关研究也表明:“情感化表达对点赞量有显著影响而对阅读量无明显作用,诉诸情感仍旧只能在情感上获得更多认同,想获得更好的效果还需从发布者形象、内容主题以及传播技巧等方面突破。”[15]可见,虽然情感化表达在吸引用户关注,激发情感共鸣方面有明显作用,但是碎片化的内容形态和分发机制,仍然制约着深层价值的有效传递。鉴于此,我们建议,在新媒体平台上讲好警察故事,一是做到内容为王,注重传播内容的质量。公安新媒体平台应当主动担当作为,发挥官方平台深度解析、公信力强等特点,广泛报道,深入挖掘,发布高质量的博文内容。“#2022 清明祭英烈# 那些警号背后的故事”这一博文以警号为主线,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讲述了牺牲民警背后的感人故事,点赞量和评论量都超过均值。二是减少“刻意煽情”的话语使用以及同质化的内容表述,着重强化具体细节的深度刻画,将宏大抽象的正面宣传和典型报道转变为具体的生活话题,用社会公众易于接受的话语和情感讲好警察故事。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在讲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事迹时,突出描述了“一双布满深褐色伤疤、已经扭曲变形的手”,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三是进行主流价值引领,力争在情感化表达的基础上传递出更深层次的价值意蕴。在讲述警察故事时,不要只停留在“辛苦”“危险”“加班加点”等主观感知层面,仅仅简单表述出“泪目”“悲痛”“心疼”等沉重情感,还可以调整讲话技巧,将更应该传递出去的忠诚于党、为民初心、平安使命等核心价值理念合理融入其中。
3.激发深层评论思考,突围“场景化聚焦”
新媒体创造了受众与事件现场的新关系,特别是短视频和移动直播的使用,能够将受众快速带入现场,通过“扑面而来”的精彩瞬间增强受众对于事件和人物的“零距离感”。这种以临场性和沉浸性为特质的“场景化聚焦”传播方式,在丰富传播形式和扩大传播空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统计数据也表明,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也大量使用了视频和直播的方式讲述警察故事,但是传播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却并不高。其中的突出问题是:“场景化聚焦”会使现实世界中只有基于事实内容的深度理解呈现式微态势。当受众逐渐养成对于场景化信息的依赖时,会对于讲好警察故事所不可缺少的细节叙事、整体逻辑和意义分析出现抵触甚至否定情绪。针对如此困境,有学者指出,通过加强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深层对话,可以有效消弭超时空传播带来的浅性认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7]142。我们也有相关实践经验:上海市公安局官微“警民直通车—上海”能够及时@回应网友的评论与反馈,多次回应微博中网友对公安民警的赞扬,先后推送了“托举哥”(临汾路派出所民警王浩),“换胎哥”(杨浦交警支队民警程浩)的典型事迹,就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2]50。因此,公安新媒体平台讲述警察故事时,可以将受众的关注点由虚拟时空环境拉回现实话语场域,在保持传播内容主导者地位的同时,积极吸纳受众参与的话语内容,形成双向互动的对话模式,激发出更多的深层评论和更有现实指向性的深度思考。我们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普法宣传”类故事对于评论量的正向影响,积极关注评论区的受众留言,在进行诸如“执法故事”“英模事迹”等宣传报道时,可以巧妙回应与采纳,强化受众的“获得感”和“参与感”。二是紧跟热点话题,吸引公众参与讨论。比如2021 年10 月,某民谣歌手发布长文为涉毒艺人辩解,引发网友众怒。中国警方在线紧跟发声:如果涉毒艺人可以复出,那么可以让我们牺牲的缉毒民警复活吗?这条博文瞬间引发公众对禁毒工作的关注,许多缅怀牺牲民警,科普禁毒知识的评论占据了热搜[21]。三是注重警察故事的“人性化传播”,构建有效的亲民话语体系,重视线上线下互动的应对模式,及时回应百姓关心关切的问题,充分发挥接受者群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促成和谐的故事“传”“收”互动,形成良好的讲述效果。
总之,讲好警察故事是新时代提升和打造公安队伍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是促使广大民众充分理解、认同、支持公安工作的最优策略,也是不断强化公安文化建设,增强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新媒体的应用重塑了传统媒体的故事生成和传播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故事接受群体的价值选择和行为趋向形成潜在控制效应。在新媒体环境下,重新审视讲好警察故事的现实语境,积极探寻好故事的基本特征,主动把握技术优势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彩故事,是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讲好警察故事的关键。
本文以中国警察网新浪微博为考察对象,筛选出部分样本博文,就其内容特点做回归分析,尝试探究官方微博平台上讲述警察故事的框架特点和传播效果,并对新媒体平台讲好警察故事给出建议对策。但研究仍存在如下不足:一是本文分析的样本微博仅是个案,其框架特点、传播效果不能完全代表其他类型公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征。同时,样本微博仅是公安政务官方微博,并没有涵盖有影响力的民警个人、地方公安机关等其他类型的微博。因此,未来还将开展不同类型公安新媒体平台的横向比较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公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比如门户网站、警务APP、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进一步比较验证不同公安新媒体平台进行正面宣传、讲好警察故事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特征。二是本文仅以新媒体内容为中心,剖析了不同内容形态的警察故事有怎样的传播规律,对以用户为中心和以新媒体平台为中心的影响路径关注不足。今后的研究,还可以用户为中心或以新媒体平台为中心,进一步分析公安新媒体的用户特征以及平台建设规律,探究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最后,本文仅关注公安官方微博平台讲好警察故事的微观传播效果,并没有涉及宏观层面。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扩展公安新媒体平台讲好警察故事传播效果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新媒体讲好警察故事,对提升公安民警良好形象的影响、对公安文化建设的影响、对涉警舆情控制引导的影响、对增进公安队伍公信力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