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桃
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 四川 成都
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推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满足居民的文化、卫生、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并不以营利为目的。事业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通过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资金和资源的积极作用,推动项目落实到位,从而让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现阶段,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对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升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成本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事业单位要提高服务能力,实现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需要切实做好成本核算及预算管理工作。成本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可以实现对核算对象的全成本核算,真实反映项目实施情况,从而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公共服务,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社会效益。如果不对资金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管理,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工作,能够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资金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对成本支出进行有效控制,实现资金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不能用企业的标准去衡量事业单位的工作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存在较大随意性,很容易出现资金资源浪费的问题。成本管理可以为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提供支持,帮助单位更好地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且保证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全面性、合理性。通过将成本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过程中,活动资金一般都来自财政拨款。部分事业单位对资金使用缺乏成本效益意识,对成本管理缺乏正确认识,造成资金利用率低等问题。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理解不到位,没有发挥带头作用,其他工作人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也不高。
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导致成本管理的力度不足。工作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正确的理念和认识,很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事业单位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对单位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导致工作人员存在懈怠的现象。由于成本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出现了成本费用超过预算的情况,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影响了项目顺利实施。
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化财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事业单位不太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财务人员只能一边工作一边摸索,导致成本管理工作成效不佳。
同时,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的涉及面很广,需要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例如,在仪器折旧费用计提、项目人员工资费用分摊、文化文物资产确认等过程中,需要业务部门提供相应的费用明细。但是由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的情况,无法真正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容易出现岗位权责不清的问题,各个部门和业务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在成本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的情况下,事业单位无法对各个部门的各项业务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缺乏相应的成本绩效评价体系,成本管理工作无法落到实处,造成了资源浪费。
事业单位本身的性质十分特殊,不仅需要承担一部分公共管理职能,也需要发挥经济建设作用。不同的事业单位由于职责和工作内容不同,成本管理同样存在很大区别。
例如,学校在实施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关注的核心是学校经费支出核算。而科研事业单位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通常参照企业的财务核算方式。事实上,事业单位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并没有明确核算内容,对不同的核算内容也没有设置清晰的界限,存在成本核算不合理的情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重视成本管理工作,也衍生出了多种成本管理方法,如全面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但是,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在选择成本管理方法时,没有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和业务需求,成本管理模式比较粗放,精细化管理不足,无法很好地满足各项工作要求,也会给事业单位带来一定的风险问题。
预算管理在成本管理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不少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实际工作所需的资金考虑在内,也没有做好成本测算工作。这种情况下编制的预算方案过于随意,相关数据信息欠缺合理性,预算方案也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该采取零基预算法,根据年度工作规划和项目开展情况,准确收集和测算预算方案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保证预算数据的准确性。但是部分财务人员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仅仅凭借个人经验来确定各项数据,工作缺乏严谨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超出预算的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管控,对工作人员也没有进行有效监督考核,存在着职责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会降低成本管理质量。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宣传,帮助大家积极转变思维理念,消除认知方面的误区,从而自觉规范个人行为,推动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应该加强成本管理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让大家掌握最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成本管理方法,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确保成本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最后,应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对成本管理制度进行细化,明确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流程,加强精细化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推进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事业单位实施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资金浪费和流失问题。对此,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避免成本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首先,应该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和内容,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和流程,推动成本管理工作实施。
其次,应该明确各部门及各岗位的权责利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落实责任,避免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另外,完善奖惩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大家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对于工作业绩比较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于工作懈怠的部门和个人,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再次,应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加强资产管理,定期盘点资产情况,明确资产的数量、价值、使用年限等,为资产折旧及摊销等工作提供支持。
最后,应该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推动全过程成本管理。事前做好成本预算工作,事中加强成本预算执行和控制,事后则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并且总结经验,以此来提升成本管理工作质量。
事业单位应该完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提升人才的福利待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作用,从而吸引更多人才。
另一方面,应该重视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制订相应的人员培养计划。通过不断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转变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提升成本管理工作成效。对于财务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出纳等重要岗位,需要引入轮岗机制,避免出现违规问题。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成本绩效评价体系,坚持绩效导向,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要求。有效的成本管理工作,能够为事业单位各部门和各项目的成本核算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保证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的精准性。通过相关数据信息,可以计算出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并结合具体数值,对各部门和各项目的成本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积极应用绩效评价结果,为下一阶段的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提供参考。同时,对各部门和各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奖优罚劣,充分发挥成本绩效评价的积极作用,加大约束力,规范工作人员的各种行为。
事业单位成本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烦琐,而且具备较强技术性的工作。要想高效开展成本绩效评价,单位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员工需要积极参与,各部门要协调配合,从而形成管理合力。另外,还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成本绩效评价,建立科学的成本绩效评价体系,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成本核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可以降低成本,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事业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尤其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全面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推动成本核算工作落实到位,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发展规划和业务开展情况,对成本管理的方法进行优化,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模式。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具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转变观念认识,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同时,事业单位应该敢于打破常规,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成本管理方式。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方法,更新成本管理理念,从而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精细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包含了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事业单位应该将单位的全部收入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在编制收入预算的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科学预测的原则,根据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保证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于不能确定的项目或者收入,不能纳入收入预算,以免后期出现超支问题。
在编制支出预算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单位的职能职责、发展规划,以及不同部门的业务类型,进行全面分析和反复研究,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在兼顾一般的同时,优先保证重点支出,打破单位的支出惯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控制预算支出,加强成本控制,保障预算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不以营利为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这容易造成部分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缺乏成本效益意识,对成本管理工作不太重视,造成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成本管理模式和方法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求。
对此,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意识,加大宣传,加强培训学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断优化成本管理工作流程,建设高素质的成本管理团队,同时加强成本绩效评价,落实各项奖惩措施,从而推动成本管理工作有效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