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轴系统”理论及“T”字型空间格局的科学性思考*

2022-02-07 07:47段进军李雪玄泽源
区域经济评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行动者格局秩序

段进军 李雪 玄泽源

一、人的行动与空间秩序

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米塞斯提出了人的行动理论,另一代表人物哈耶克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自发秩序理论,二者应是统一的。秩序是个体行动协调的产物,行动协调则依靠一般性规则来进行。行动、规则、秩序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关联。本文借鉴两位经济学家的理论,从行动和规则的视角探讨“点—轴系统”理论及“T”字型空间格局的科学性。

1.人的行动理论

奥地利经济学派(以下简称“奥派”)重要代表人物米塞斯在《人的行动》一书中,对人的行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他认为:“经济学所处理的,是实在的行为。它的定理既不涉及理想的或完全的人,也不涉及荒唐无稽的‘经济人’,也不涉及统计概念的‘平均人’。每个人都有他的弱点和限度,以自己的方式所生活、所作为、所行为,才是经济学的论题”①。主流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说是对人的行为做高度的简化,用事物之间的关系取代“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但米塞斯从人的行动先验性出发,以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人的行动和企业家的理论,赋予经济学研究以动态的视角。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中,没有企业家和个体行动的空间,他们都被简化为生产要素。奥地利学派认为促使市场变化的力量来自企业家,企业家是市场均衡的破坏者。米塞斯从广义的角度阐释企业家精神,他认为市场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不是某一部分人才具有的特征,而是固有在人们的每一个行动和每一个行动者中的……企业家这个术语在‘交换经济’中意味着:唯一地从固有在每个行动中的不确定性方面来看行动的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沙克尔用不同语言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人的行为不是对外部给定环境的机械反映,与多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一样,他认为企业家行动不是纳入严格基于理性人的均衡框架进行分析的②。根据米塞斯的行动学,脱离了人的心智,用外部因素来解释世界是不可想象的。米塞斯的人的“行动理性”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基础上。

2.社会经济发展的自发秩序理论

奥地利学派另一代表人物哈耶克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自发秩序理论,反对建构的理性③。自发秩序理论是对斯密的市场秩序更具体化的阐释。哈耶克曾说:“人不仅是一种追求目的的动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遵循规则的动物。人之所以获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知道他为什么应当遵守那些他实际上所遵守的规则,甚至更不是因为他有能力把所有这些规则形诸文字,而是因为他的思维和行动受着这样一些规则的调整,这些规则是在他生活于期间的社会中经由一种选择过程而演化出来的,从而也是世世代代的经验的产物。”④哈耶克认为人是“无知”,但他并不否定“理性”,而是认为人是“理性不及”。“理性不及”不同于“非理性”,他强调人的理性是在规则中习得的。他在《自由秩序》一书中提出,确保自发秩序得以产生的条件是自由、一般性规则与竞争,其中一般性规则居于中心地位,因此,哈耶克认为,人的理性是从规则中习得的,他的理论是一种“规则理性”。哈耶克的“规则理性”是建立在经验主义的基础上。

无论是米塞斯的人的行动理论还是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都强调了动态的市场过程,这也是奥地利学派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特点。以动态代替静态,以过程代替均衡,这是奥派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最大区别。拉赫曼认为市场过程是奥派最核心的概念,市场过程观念会深化对市场的认识,市场过程是由一系列变化构成的。哈耶克还认为竞争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静态分析把市场这一最重要的特征排除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理论认为,市场达到均衡,非均衡的力量会消除,而奥地利市场过程理论认为在任何时刻,非均衡力量都不可能消除。奥派经济学家认为研究市场重要的不是分析某一状态,而是要关心促使市场连续变化的力量以及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因此,奥派理论非常重视时间,但它的时间观不同于牛顿的时间观,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差异的时间观,带着个体体验变化的时间观,比如从时间维度分析利息和资本内涵。但奥派却忽视了空间维度。时间变化代表了动态过程,但所有过程都应是时空的,没有空间过程如何会有时间过程?市场过程又如何能离开空间维度呢?个体行动和行动的协调怎么能离开空间维度呢?当然,哈耶克提出的个体知识、分散知识、情景知识、默会知识包括他的扩展秩序等都是具有空间维度,但他仍然没有将其上升为和时间一样重要的高度。如果赋予人的行动和行动协调以空间维度,就可以从人的行动视角赋予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本质内涵,即区域空间结构是个体行动和行动协调的产物。

3.“行动—规则”的理论范式

中国著名的奥派经济学家朱海就综合米塞斯的人的行动理论和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提出了“行动—规则”的理论范式。他不仅仅是对两位奥派代表性人物理论进行简单综合,而是基于二者理论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建立了一种更好地解释现实世界的理论范式。从“行动—规则”的视角去思考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理论,一方面通过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研究方法论,赋予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和空间过程的主体性,揭示了区域空间结构建立在微观个体行动和行动协调的基础上,为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理论建立了重要的微观基础。另一方面,人的行动协调需要规则,从一般性规则的视角去思考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赋予一般性规则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一般性规则比如产权、价格等这些都是内生于个体行动和行动的协调,只有从演化的角度才能理解产权、价格等一般性规则的内涵,以及这些规则对于个体行动协调的重要性。个体行动只有遵循一般性规则才能形成自发的空间秩序。从“行动—规则—秩序”三位一体的角度才能深刻理解空间结构和空间过程的内涵。主流经济学提出“经济人”的假说,舍去了空间的差异性,扭曲了人的本质,把人设想为一个一切都安排好的机械的“理性人”。伴随对理性人的假设,自然也舍去了空间差异性和动态的空间过程,留下一个时间和均质空间的概念,把复杂的经济问题变成一个求最大化的问题。把空间看成一个均质的没有差异的空间,这种空间观就是牛顿的绝对空间观,它是与理性人的概念相对应的,是与均衡概念相对应的。但真实人的行动对应的是差异空间,以及差异空间相互作用的动态空间过程,这样的空间是一种关系的空间或者社会的空间。空间差异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含一种自然的差异性,也包含社会经济的差异性。社会经济差异性包含制度、规则、文化环境等差异性。在经验的层面上,制度与规则都应与具体空间的维度联系在一起,它是在具体空间中大量个体行动及协调长期演变的结果。因此,需要突破牛顿的绝对均质空间观,也就是突破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从“行动—规则”的视角去揭示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和动态空间过程的本质内涵。

奥派经济学家柯兹纳认为企业家的活动驱使市场趋向均衡,这是他的很著名的观点。他认为,在一个真实的市场中,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和非完全预期,人们在市场中容易犯错,完全的协调不可能实现,可以把没有实现的协调比喻为鸿沟,发现鸿沟也就是发现了利润机会。由于企业家的警觉,他们不仅能发现错误,获得利润,而且从错误中学习,纠正错误,缩小或减少鸿沟。均衡只是一种趋势,不可能实现,因为鸿沟不可能完全消除②⑤。奥派市场过程的观点认为市场过程也应该有空间维度。空间结构与空间过程的统一,空间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市场化的非均衡过程,这种过程是个体行动者和行动者行动的协调过程,空间过程是一个非均衡的过程,在这个非均衡的过程中,企业家发现机会和创造机会就成为推动空间过程的重要动力。如果从柯兹纳的角度去看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的形成,空间格局是企业家和个体行动以及行动协调的产物,空间过程本质就是个体的行动和行动的协调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发现和利用的过程。

从“行动—规则”视角认识空间秩序,可以发现其是自发演化所形成的,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是大量微观个体行动者和行动协调的社会劳动分工在空间上的投影。如果不能从“行动—规则”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就容易导致一种致命自负,即认为主观可以设计出一种空间秩序和格局,并据此指导实践,这样设计的空间格局因为不是建立在微观行动者的基础上,往往会违背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是不可持续的,并会带来巨大损失。区域发展的空间秩序和空间过程应包含个体行动、一般规则和空间秩序三位一体的内涵,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从“行动—秩序”的视角去思考区域经济发展,应有三方面的启示:一是自下而上形成秩序的过程,要高度强调市场主体的作用。在区域发展中,很多情况下容易忽视主体特别是企业家的创造作用,只看到区域发展的宏观方面而忽视了微观层面的个体行动,从而违背了市场规律。二是要对主体行动者及行动协调所带来的空间秩序和空间格局保持尊重。大的空间秩序和空间格局是长期演化的结果,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不宜人为地去过度干预。三是要深刻地认识联系个体行动与秩序之间的一般规则的重要性。没有基于市场的一般性规则的协调,就不能有效地推动行动者的行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空间秩序和格局。没有一般性规则的支持,市场空间秩序的扩展也不可能形成,比如区域一体化本质就在于形成一体化的规则,具备了一体化规则进而才能有一体化市场。如果地方政府职能不进行转型,都站在地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不可能形成一体化的市场规则,进而导致要素结构和个体行动的扭曲,最终可能无法形成好的空间秩序与格局。

二、“行动—规则”视角下的“点—轴系统”理论和“T”字型空间格局

“点—轴系统”理论是经典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的“T”字型空间战略的提出及其实践价值也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评价,它们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并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是因为其建立在大量微观个体行动者行动的基础上,是大量微观个体行动者行动协调的产物。从“行动—规则”的视角去思考“点—轴系统”理论,可以重新认识其科学性。

1.“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性

个体行动者行动的协调所形成的社会分工的空间维度首先应该表现在空间集聚所形成的增长极。集聚的过程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在频繁的交易和交流过程中也会形成一种学习效应,特别是在这种集聚成点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克鲁格曼从规模报酬递增的角度解释了区域中心的形成,突破了主流经济学的规模报酬递减理论的局限性。

笔者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空间集聚性或者形成增长极。哈耶克提出个体所拥有的知识具有分散性特点,他认为只有市场才能有效地利用分散在个体身上的知识。社会分工本质上是知识分工。因此,可以从对个体分散知识和默会知识、情景知识利用的角度来思考增长极的产生和发展。在向点状的增长极集聚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分工,会更有利于对个体分散知识、默会知识的利用,同时在这个空间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信息与知识。在这个市场化的空间过程中,对个体行动者而言,集聚更有利于自身的选择和行动,对于企业家来说,会发现更多的机会。行动者和行动协调博弈的过程也会有利于一般性的规则产生及其不断地演化,一般性规则的产生反过来又有利于个体的行动和协调过程。因此,在集聚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对个体分散知识实现利用;另一方面,个体行动和行动协调会产生大量的默会知识、新知识、新机会等,这有利于个体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改变自身的处境,有利于企业家把握机会,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集聚使个体在相互交易和交流的博弈中更容易形成一般性规则,进而协调大量的个体行动,这些或许能解释大量个体行动为什么会呈现点状的集聚,事物为什么向核心集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等客观规律,从“行动—规则”的视角可以对增长极的产生给出一个新的合理解释。一旦集聚形成了增长极,就会通过扩散效应等衍生新的增长极,在不同增长极之间因为交易和贸易等必然形成一种联系,这种联系通常都是以道路、河流等交通轴线联系的,这就逐步形成了区域发展的“点—轴系统”。

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点—轴系统”理论是建立在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联邦德国在区域开发中提出的“轴”的概念的基础上⑥。这些空间理论也是建立在行动者行动和行动协调的基础上。“点—轴系统”理论比增长极理论更能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的规律,它是区域发展的宏观空间结构理论。单一的增长极不能很好地反映点与点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的作用性,增长极的衍生事实上是市场秩序的扩展。增长极理论和“点—轴系统”理论揭示出大量行动者行动协调的空间规律,也反映出区域发展所遵循的空间规律。

“点—轴系统”理论突出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不平衡规律,以及在空间上渐进扩散的动态规律⑥。陆大道院士提出,“点—轴系统”理论揭示了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关系,是区域发展的最佳的空间结构,其科学地反映了区域发展的空间集聚和空间扩散的过程,同时,也是区域发展长期演变的结果,在不同时代空间结构表现出相应的规律性⑦⑧。“点—轴系统”理论也揭示了个体行动和行动协调的空间法则和规律,是行动者行动及协调所形成的自发空间秩序,是一个动态的理论,建立在大量微观行动者行动的基础上,个体行动和企业家行动及其行动协调赋予了其动态演变性。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与空间过程事实上揭示了“行动—规则—秩序”的关系。因此,“点—轴系统”作为自发秩序的空间投影,内含了一种个体行动和行动协调的市场规则。地理学往往只看到了空间的形态及其变化,但没有解释背后空间过程的机理,即大量微观个体的行动和行动的协调,以及一般性规则的协调作用。只有将经济学特别是奥派经济学与地理学结合起来,才能赋予空间格局自发秩序的本质内涵。

在中国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另外的一种思维,即区域发展的“切块思维”。区域板块尽管可以大致描述区域的差异性,比如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但在每个板块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很难看出其空间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性,而且在大的区域划分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大的块状内部也存在着一种空间的组织性和空间格局,这种空间秩序和格局仍然是以“点—轴系统”存在的。区域发展的“切块思维”不能从根本上反映行动者行动协调,或者社会经济分工的空间应该是以点状的增长极而存在的,以及点与点之间的通过轴线的相互作用性。因此,“切块思维”不能有效地反映出行动者行动和行动协调的空间规律和法则,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指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动态本质地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性和空间秩序,仍然需要以“点—轴系统”模式来推进。以大尺度的块状思维划分的大区域,因为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以此指导区域发展的实践可能会违背市场的规律,违背区域发展的渐进式的扩散规律,给区域发展实践带来巨大的损失。

“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经济的经典理论,可以推演出其他相关理论。城市群等理论事实上也是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当区域发展到高级阶段,不同城市之间的首尾相接推动城市或者人口产业集聚发展,即城市群的出现。城市群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重要的空间载体,也反映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城市群也是个体行动和协调在空间维度的重要表现。中国主要城市群的布局也是分布在沿海、沿江的一级轴线,以及一级与二级重要轴线之间的交叉点上,比如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以及成渝城市群等。城市群也是个体行动和行动协调所形成的自发秩序,不能违背规律自发设计城市群。

2.“T”字型空间格局的科学性

“点—轴系统”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和区域发展的渐进扩散规律。“T”字型格局是陆大道院士根据“点—轴系统”理论对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空间秩序的长期观察提出的总体空间格局,这不是一种主观的设计,是大量微观个体行动协调的产物,是一种空间的秩序或格局。“T”字型格局作为一种长期演变的空间秩序,是行动者在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作用下的行动产物。“T”字型空间格局内含行动、规则和秩序,是中国社会经济长期演化和大量个体行动协调的产物,主观无法设计,主观无法了解大量微观个体行动协调的规则,只有去发现这样本来就存在的秩序,然后将其上升为国家空间战略,才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的区域经济实践。正是基于此,“T”字型空间战略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T”字型空间格局是在尊重中国的自然基础、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布局特点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分析和综合评价了中国生产力布局条件(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运输、与国外市场联系等)等空间格局⑦。当然还包括长期以来在沿海、沿江大量个体行动者行动所形成的社会分工背后的规则,这种内生规则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软性基础。“T”字型空间战略的提出也是为了回应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出现并流行的“战略大转移”舆论。在《二〇〇〇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的科学基础》一文中,陆大道指出此文并不是回答(目标)分散还是集中的问题,而是“要不要”“能不能”实行国家建设重点“战略转移”的问题⑧。如果当时实施了战略转移,将会给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损失。陆大道后续也曾提出:“如果在80 年代中后期就实行战略转移,那将在大量的开发区、重点工程、政策配套体系建设中形成无数的‘半拉子’工程,境外投资者和商人就将陷入不知所措乃至大规模撤资的混乱局面。这是完全违背空间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就可能中途而废。”⑨

实践证明,“T”字型构架科学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潜力的空间布局框架。这个战略使中国生产力布局与交通运输、水土资源、城市依托和国内外市场实现了最佳的空间组合。将这两条一级轴线建设好,可以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三十多年来,“T”字型一级轴线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业绩,国家财政越来越集中地来自这个框架内,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端服务业和中高端制造业也愈来愈集中在这个构架内。把“T”字型空间结构两条轴线建设好,然后通过渐进式扩散带动二级、三级轴线的发展,将有效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实现由不平衡到逐步平衡的发展。

综上所述,尊重行动者行动的空间秩序(自发的秩序),就是尊重行动者行动所形成的社会分工的客观规律,也是对市场规律和一般性规则的尊重。不能主观随意制定违背客观实际的空间大战略,去扰乱客观所形成的空间秩序和空间格局,如果这样做就是一种致命的自负。正如陆大道一再强调的,人类社会经济向海洋的集聚是长期不变的趋势,三大自然阶梯是形成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基础,经济地带与自然地带是极度吻合的,当前情况下人为很难改变这样的趋势⑩。从“行动—规则”的视角下,区域之间存在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必然的,区域发展的集聚性是导致差距的重要原因,区域差距是客观合理的,这是个体行动及其协调的自发空间秩序的反映。以缩小区域的差距为由,主观任意要实行大的战略转移,不但不能缩小区域差距,反而破坏了空间自发的秩序和空间的规律,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点—轴系统”理论与区域发展的再思考

从“行动—规则”的视角思考“点—轴系统”理论和“T”字型空间格局的科学性,一个是理论基础,一个是实践应用。“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经济和经济地理学的基础理论,这是因为其他相关的理论,比如城市群、城镇体系理论都可以从“点—轴系统”理论推演出来。“T”字型空间格局是“点—轴系统”理论的具体应用,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特点,是中国区域发展的基本的空间秩序。因此,“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发展的空间理论,以此为指导才能揭示区域发展的空间规律。区域发展要尊重市场规律,要发现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秩序和格局,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秩序是否是科学的,要充分考虑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提出区域发展的空间秩序,必须考虑到微观个体的行动,行动是基础。科学的空间秩序上升为区域空间战略,必然更加有利于行动者的行动,而不是削弱和扰乱行动者的行动选择。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区域发展自然演变的空间秩序。第二,科学的空间秩序事实上是尊重市场规律,尊重行动者行动博弈得出的一般性规则,而不是破坏规则扰乱市场自发形成的交易规则,这种规则是社会分工所形成的内生演化的一般性规则,而不是政府自上而下所设计的条条框框所谓的规则,这种规则往往不利于空间秩序的演化和扩展。第三,空间秩序和空间格局是区域发展长期演变的结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必须认识到空间组织本质上是市场自发秩序在空间的投影,包含行动和规则的内涵。只有认识到这样的高度,才能做到尊重市场规则,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从“行动—秩序”的视角去认识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空间秩序,才能深刻地揭示出空间格局的本质内涵,要对区域发展所形成的区域差异采取理性的态度,因为这是微观个体行动者行动和行动协调的结果,区域发展差距具有规律性。人为地缩小这种差距有可能反而是破坏市场的自发秩序,可能违背基本的区域经济的规律。

回顾这些年国家区域经济的实践,城镇化的空间扩张和空间失控问题,产城不融合以及各地都在积极争取国家战略等现象,一定程度上都是忽视市场规律在空间秩序和空间格局上的反映○1。又如区域一体化问题,区域一体化的本质应该是规则的一体化,没有规则的一体化就不会有真正市场的一体化。当然这种规则不是政府设计出来,是一体化行动者相互协调博弈出来的。比如企业发展、市场的扩大就会导致跨区域的经营和投资,这是企业获取更大利润、更大发展空间的需要,但是基于地方政府所制定的一些规则往往不利于企业跨界,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并非真正的一体化。

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切块思维”仍然存在,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尊重空间格局是市场自发秩序的空间投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主观设计,如果上升到国家战略,就违背了空间秩序是行动者行动协调的空间投影,违背空间格局是市场自发秩序的空间投影,破坏了市场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分工秩序。结合具体的实践来看,曾引起热议的南北差距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板块思维的体现,其本质是缺乏对区域发展不平衡规律以及渐进扩散规律的认识,用人的主观设计代替自发的空间秩序。陆大道曾特别提出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大尺度的空间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应进一步重视城乡融合等小尺度的区域问题○12,各地区应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中国整体具有竞争力的空间格局,区域发展要从差距的思维走向差异的思维等,这些对于思考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综上所述,从“行动—秩序”的视角来看,“点—轴系统”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区域发展在空间上渐进式扩散的规律。“点—轴系统”理论包含了行动、规则和秩序三位一体的内涵。个体行动及协调赋予其不平衡性、动态性和演化性以及空间渐进式扩散的规律性。一般性规则是行动协调的基础,是社会分工的基础,是形成自发秩序的基础,当然也是形成“点—轴系统”理论空间格局和秩序的基础,地理学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其实主流经济学也忽视了这一点。区域发展要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区域空间格局和秩序的发现,上升到空间战略指导区域实践,对区域发展将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好的空间战略又会反作用于行动和规则,促进个体更好地行动,促进市场内生的规则不断演变。从“行动—秩序”的视角去认识区域发展的空间秩序与格局,客观上要求政府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在制定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时,要尊重个体行动和行动协调所形成的一般性规则和空间自发秩序,不能违背自发的空间秩序而主观建构一种空间秩序。

注释

①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人的行为》,夏道平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②朱海就:《真正的市场:行动与规则的视角》,三联书店,2021年。③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的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8年。④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邓正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⑤伊斯雷尔·柯兹纳:《竞争与企业家精神》,刘业进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⑥陆大道:《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5 年。⑦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地理学报》,2001年第2期。⑧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地理科学》,2002年第1期。⑨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3年。⑩陆大道:《二〇〇〇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地理科学》,1986年第2期。○1陆大道,姚士谋,刘慧,等:《2006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城镇化进程及空间扩张》,商务印书馆,2007年。○12陆大道:《关于“十四五”规划:领域与认识》,《地理科学》,202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行动者格局秩序
与异质性行动者共生演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策执行研究新路径
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动者网络——贵州反排木鼓舞个案的体育民族志研究*
秩序与自由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行动者网络理论对社会网研究的启示
孤独与秩序
敬仰中国大地上的绿色行动者
小人物的大格局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