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引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2-02-07 04:53:34张平华雷道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四有技能型理想信念

□张平华 雷道仲

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质素技能型人才的神圣使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为教师,所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发表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讲话[1],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为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四有”好老师标准对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一)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时代需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神圣使命。新时代背景下,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于教师而言,要加强师德建设,以德立身,以品德育人,这是教育之根源;提升教科研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育人,这是教育之根基;常怀仁爱之心潜心教学,以爱心育人,这是教育之根本。

(二)高等职业院校探索新型教育方式的实践需求。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新科技的咨询量每两年就增长一倍,所以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不再是知识掌握程度的差距,而是学习能力强弱的差距。在这个教育多元化的时代,“黑板+粉笔+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由传统的填鸭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先进理念的引导者,这就需要教师本身首先要有扎实的学识。扎实学识不仅是广博的学科知识,还包含渊博的通识知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只有融会贯通并信手拈来,教学才能游刃有余,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二、“四有”好老师对于高职院校教师培育提出的要求

(一)坚持信仰,爱岗敬业,做一名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教师,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忘教书育人之初心,坚持爱岗敬业,牢记立德树人之使命,才能甘于清贫乐道,坚守三尺讲台阵地,潜心育国之栋梁,教育之花必然常开,教育之树必然长青。

(二)以德立身,立德树人,做一名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2]。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根本使命。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只有把立德树人融入理论教学、实践任务、课堂活动以至日常行为规范各个环节,才能充分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

(三)苦修内功,严谨治学,做一名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模式、渊博的通识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等便是这汩汩清泉。高职教师只有时常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及时关注行业动态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密切跟踪本学科教育教学动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潜心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课堂管理能力,学习前人经验的同时融入创新思维,业务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四)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做一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常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撼动另一个灵魂的活动。好老师要以宽广的胸怀和仁爱之心去尊重、包容、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悉心解答他们的疑惑,精心培育他们的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深切关怀、理解与尊重、爱护与信任,是激发学生个性和潜能发挥的最佳动力[4]。

三、高等职业院校塑就“四有”好老师的路径与方法

(一)强化教师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坚定“四个自信”。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要在强化理论学习中夯基固本。学校要充分利用政治学习或组织生活时机,开展以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并通过教育实践树立教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教师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老师的重要论述与重要讲话精神,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播正能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广大教师以德立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引导教师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自觉传播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文化,拥护支持党和国家的建设,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切实解决“为谁培育人”。

(二)齐抓师德教育与师风建设,坚持“四个统一”。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坚持价值引领,加强师德教育与师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规划师德教育形式与途径;坚持师德为上,营造修德向善风尚;坚持奖惩并举,建立师德考评机制。坚持把讲政治要求贯穿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全过程。党支部要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发挥政治把关作用。坚持课堂教学、公开言论、讲话讲座、谈心谈话等活动中正确的政治立场,确保“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5]。引导广大教师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四个相统一。引导教师党员身先士卒,既做好“大先生”又做好“教书匠”,一心一意只为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三)坚持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培育“六有学生”。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要坚持同行同向,共同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思政课程要重点突出宣传阐释、解读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而专业课程则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可以将专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身上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创新品质,作为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养成的素材;也可以将专业课程在发展过程中特定的时代背景、特殊的问题困境、特别的感人故事,做为激发学习动力、激励学生奋斗的典型案例……挖掘用好各门课程思政元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修身养德的心灵之门,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培育学生努力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六有大学生”。

(四)全面提升教师职业能力与素养,打造“三位一体”老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需要传播道理、教授学业,还要能解疑答难,这里的“惑”,不仅是学业上的疑惑,更包含思想与生活中的疑虑。这就需要全面提升高职教师职业能力与素养,打造“教师+导师+班主任”“三位一体”老师。一是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提取整合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与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能力等;二是要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包含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成果转换和推广应用的能力等;三是要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用日常关怀感动学生,让学生心扉敞开;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心灵触动;用家国情怀感化学生,让学生心潮澎湃;用真理信仰感召学生,让学生心力凝聚。

四、结语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做一名新时期“四有”好老师任重道远,每个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都要以身作则,以争当“四有”好老师为己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情操、提高职业素养、秉持仁爱之心,以最饱满的热情、最高昂的姿态投入到高职教育事业上来,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地培养出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四有技能型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党员生活(2016年12期)2016-12-22 14:08:08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中华家教(2016年12期)2016-12-13 17:35:06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0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中国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 15: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