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业”现象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为之道

2022-02-07 04:53:34□朱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慢就业育人政治

□朱 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一直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慢就业”现象日趋凸显,给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带来隐患。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应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慢就业”现象成因

(一)社会层面。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并已经传导到就业领域。新增劳动力供给一直维持高位,就业总量压力有增无减。此外,互联网衍生的新型业态受到毕业生的青睐和熟知,自媒体、开网店、网络直播等强调个性化的就业模式使“慢就业”成为可能。

(二)家庭层面。家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找不到好工作就回来慢慢找”成为新一代家长对于孩子就业问题的普遍诉求[1]。另有部分家长在就业观念上滞后或存在面子工程思想,一味左右孩子进入体制内、奔向铁饭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三)个人层面。部分学生就业观念不正,习惯了“钱来伸手”的生活,受不得一丝劳动和辛苦。同时,就业能力不强,在专业技能、求职技巧上均没有可圈可点之处,无法与岗位相匹配。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互学互促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互融互通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互学互促。

1.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职业价值观正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连接起来,培养心系祖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转变“精英”意识,坚决摆脱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不良思想侵蚀,进而树牢正确的就业观。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讲话中指出,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和决心,熟悉国家现行的就业方针、政策,客观认识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把握当前就业环境。了解长时间的不就业会导致劳动力群体结构失衡,进而调整就业期望,加强就业紧迫性。

3.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调适求职心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弱、自我调适力差,特别是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必然伴随着发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站在积极心理学立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前给学生心理健康打一剂“预防针”,提高心理免疫系统抵抗力,促使大学生能够勇于面对困难、适应角色转换,以乐观的情绪、积极的态度顺利就业。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互融互通。

1.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大任的高素质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的共同目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提升,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最终就业状况。因此核心问题是紧密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为社会输送素质全面的新时代人才。反过来看,高校学生的就业水平也是其思政育人情况的反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影响力和长足发展。因此,将解决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与解决学生观念的思想问题相结合,协同共促、同步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师资共享。当前,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多由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辅导员构成,这与思政工作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交叉重合。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同时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职责;而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同样肩负着课程育人、服务育人的使命。通过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培训和学习,提升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育人水平,能够在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双重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优势互补。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共同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使命,而且要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所以就业工作的思路、手段都可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就业教育的开展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模型和技术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贡献方案和思路,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以充实和丰富。因此,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学生“慢就业”问题,恰是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

三、思想政治教育改善“慢就业”现象的应对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改善“慢就业”现象的应对策略可以围绕大力营造良好氛围、逐步完善育人方式和重点把握育人内容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大力营造良好氛围。

1.始终聚家校社会合力打通育人路径。政府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对于“慢就业”学生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帮扶。高校应保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变化的敏锐性,打造校、院两级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心,加强就业观念引导、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服务等工作。家庭在毕业生选择“慢就业”过程中有独特作用,家长若及早认识到“慢就业”给学生个体及社会发展带来的隐患,对孩子给予适度的压力和适当的引导,“慢就业”现象将得以改善。

2.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始终。只注重毕业前的就业教育犹如临渴掘井,要从根本上化解“慢就业”困境,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就业教育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量身打造不同指导套餐。大一年级重点进行生涯唤醒,大二年级着力强化专业教育,大三年级将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大四年级重点指导求职技巧。思想教育贯穿全程,培养学生的前瞻意识、竞争意识,为打破“慢就业”把稳思想之舵。

3.始终用朋辈教育理念引领学生成才。朋辈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群体,在思想态度、言谈举止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据了解,在遇到学业、生活或就业求职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求助身边的师兄师姐。因此在就业教育中可充分发挥朋辈力量的重要作用,提升教育的亲和性。建立朋辈辅导长效机制,通过互助式心理激励产生积极的正能量,对有不良就业观念的学生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选取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就业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分享经验,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榜样需要。

(二)逐步完善育人方式。

1.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牢牢把握教学主阵地,充分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对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摆脱传统课程中只重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术”的局面,更加注重融入思政教育因子。根据当前学生“慢就业”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针对性、灵活性的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和职场认知。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要、社会发展之中,提前规划生涯发展、切实提升职业能力。

2.大力推行多元实践育人模式。实践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教育融合的现实着力点。高校应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训练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就业氛围。此外,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的大学堂,通过参观实习的方式了解职业运行的全过程。生产实习是学生进行职业实践的最佳机会,高校应根据需要建立不同的社会实践基地,固化探索、体验、实践的职场认知回路,从而减少因对职业不了解造成的“慢就业”问题。

3.弘扬校园文化浸润学生心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当前各高校都在开展就业指导活动,但总体上存在覆盖面不够广、影响力不够大、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一是要开展专题活动,将就业意识与价值理念引入到具体活动中,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成长和超越。二是重视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建设,理顺体制、加强培训、塑造品牌,提高综合就业能力。三是抓住网络阵地,用学生喜欢的微言微语、网言网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早树立“入学即就业”的理念。

(三)重点把握育人内容。

1.固化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但职业生涯理论来源于西方,在职业辅导过程中遵循“不进行价值干预”原则,在进行职业价值观探索环节时,多对学校的观念给予尊重和理解。但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强,应通过中国梦和爱国主义情怀来鼓励、激励大学生树立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崇高职业理想和信念[2],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滴灌心田并流淌于信念与行动。

2.锤炼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素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个人素养,也是职业生活顺利、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职业道德比专业技能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过程中,要挖掘职业道德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劳动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让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齐头并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以现实中典型案例为素材,教育学生践行职业道德,方可书写绚丽人生。

3.传承艰苦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指出,“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就越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艰苦奋斗”。[3]而当前部分大学生面对招聘,讲究的是“错过都是缘,进了就是命”的佛系思维,给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都带来新挑战。因此,高校要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引导学生继承老一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认识到职业生涯要想获得进步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尤其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决不能贪图享乐、安于现状,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迎接挑战,早日成为国之栋梁。

猜你喜欢
慢就业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环球时报(2016-11-25)2016-11-25 07:55:20
警惕“慢就业”变身“懒就业”
人力资源(2016年11期)2016-11-24 11:48:52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