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丽
思想和文化是通过语言学习来进行传播的。高校学生在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文化的过程中能够从其文化背景中学习新的价值观念。尤其是随着近些年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信息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成为了主要的交流工具。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其中融合思政教育内容,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文化人才。
大学英语是高校教育期间的基础课程,其生源覆盖面积广泛,教学内容和所涵盖的话题也极为丰富。教学的整体周期较长,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活动类型、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当下的思想理念进行探讨和思考,并将大学英语作为载体来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学习、对比等方式,加深对我国思想、政策等方面的深层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另外还能够让学生站在宏观角度更加客观地了解国外文化,并对国外所发展的社会性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这样能够避免学生被带有偏见的报道所影响到自身的思维判断。
大学英语课程是引导学生展开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根据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思政教育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追究原因还是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还围绕着英语等级考试上。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会更注重学生对于英语语法、技能等方面的掌握能力,从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
在教学内容方面,为了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中的英语用语,许多大学英语教材会直接选用西方人所编写的关于西方社会、文化主题等方面的文章,其中所涉及的中国元素较少。再加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繁琐、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学生在课程繁重的压力下很难激发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兴趣,在这种教学情况下,教师很难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导致当前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的工作很难得到有效推进。
(一)抵御西方文化思潮。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文化的同时也在深入了解英语文化中的时代背景。在中西方文化进行相互碰撞的时候,西方的价值观念、道德观等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渗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大学生自身的意识还并不十分坚定,很容易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下影响到自身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在西方文化观念的冲击之下,许多学生在心理、情感等方面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并且过度迷信西方文化,自身的理念也逐渐偏向西方社会制度[2]。过度推崇西方价值文化观念,会让学生失去自身对正确价值观念的判断。尤其是在当下文化知识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教育必须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并引导他们逐渐形成、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二)培养优质人才。我国高校培养出的优质人才必须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能够适应社会、引导未来发展的全能型人才。要想成为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大学生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还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民族自豪感。大学英语教育会影响到学生对社会文化的关注,只有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并且通过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学生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培养。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还需要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体验实践活动来展开道德思想、判断或是选择,从而加深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和理解感。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通过日常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从而构建出多元化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
将大学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中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辨别和理解能力,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学习的自信心。英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必修课,所占据的课时比例较大,教学内容所涵盖的范围也较为广泛,为思政教育的融入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内容素材。大学英语与思政教育同属为人文学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更有利于英语教学和立德树人的开展。
(一)实施方式。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可以通过一点两线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感。一是教师需要保证在每堂课上都能够完成一次德育知识教学。二是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全部挖掘出来,让思政教育元素深入学生的内心[3]。三是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生活事件来丰富大学英语的教学素材,通过现实问题来展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课题讨论中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事件的发生原因、期间的舆论导向等等。通过这种有规划性的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从中西方双重文化角度来看待事件,并从潜移默化的角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
(二)教师明确自身教育职责。加深大学英语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性,能够极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还需要逐渐加深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充分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这样才能够确保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强度,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育职责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明确思政教育目标,并且在教学大纲中突出思政教育内容,将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素材引申到教学知识点上,这样就能够通过语言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思政修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教育课堂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并且起到延展教学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能够起到深化教学的作用,因此要为融入思政教育来提供相应的素材。这样不但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并且还在原有英语教学基础上扩大了教学的深度和思想内涵,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理念。
(三)加强教师引导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也是判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教育,只要将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位,那么就能够保证思政教育的建设。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提高自身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德育观念,这样才能够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对课程思政的传播工作,实现教书和育人的融合[4]。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话题,引导学生对话题背后的文化背景、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探索和思考,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抒发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建立课堂信任感和归属感。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这样能够让学生逐渐建立起思辨能力以及是非明辨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和感受,并积极回应学生的心理诉求,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思政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追求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通过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
(四)丰富教学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多种类型的英语课程,从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且通过与教材的融合,引导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理性的探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主流文化中的认同感,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信息[5]。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理解外国文化,让学生能够明确了解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素养。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认同我国的文化、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且能够自主弘扬、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五)完善思政教育融合的实施方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学习情况,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并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并且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模式。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感受,给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出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思想方式。
在大学英语中融入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原有教学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道德元素,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清楚分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