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渔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2022-02-07 03:13徐凤丽
江苏商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渔村渔民渔业

徐凤丽,张 郃

(浙江海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316022)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满足了全国人民对于水产品的需求,保障了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稳定。目前,人们出于绿色发展的需要,更加追求健康、优质、绿色的水产品。这一转变,对我国渔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我国渔业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我国渔业发展必须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总目标,不断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渔业渔村转型升级,加快实现渔村振兴。

一、渔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渔村不完全等同于农村,由于自身资源禀赋的特殊性,地理位置的偏僻性,渔民生活的封闭性等,与农村相比,渔村情况更为复杂,渔民群体也具有鲜明的特征,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出影响渔村振兴的真正问题。

(一)渔村教育问题突出,渔民受教育程度低

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教育资源远远不如城市教育资源,渔村又大部分位于孤岛之上,渔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海上,渔村教育资源更是稀缺,一些渔村甚至不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堪忧。由于缺少教育资源,学校比较少,一些适龄儿童只能到较远的地方去上学,一个乡镇只有一所学校的情况比比皆是。适龄儿童无法就近入学,再加上渔村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交通不方便,增加了孩子们上学途中的风险,使他们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这些因素造成渔民孩子的辍学率大大上升。此外,渔村缺乏必要的基础教学设施,软硬件设施均不充足,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渔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有相当一部分渔民没有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据一项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渔民比例高达68%,这其中大部分渔民文化程度仅为小学。而且在一些年龄较大的渔民群体中,不乏文盲与半文盲者。他们连最基本的科学文化常识都不了解,劳动技能极其单一,一旦离开他们熟悉的生活工作领域,几乎无法生存,不利于渔业渔村的转型升级,严重阻碍了渔村振兴。

造成渔民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大部分渔民价值观念比较保守,缺乏长远目光,通常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会捕鱼技能就可以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而不愿意让孩子去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在教育上面也不愿意投入较多的金钱和精力。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渔村较差的办学条件,不仅留不住学生,更留不住年轻优秀的教师。年轻的教师通常拥有新观念、新视野,他们更容易与学生们沟通,也能启发学生们从新角度去看世界。可是因为条件待遇不好,年轻教师往往待不久,学校只能频繁更换教师,学生们也只能被迫接受不同的教师,习惯不同的授课方式,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渔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融合度不高

长期以来,渔民由于缺乏必要的海洋资源保护意识,在出海作业中,往往会大肆捕捞,滥捕尽捕,过度捕捞的情况非常严重,造成渔业资源急剧衰退。在当前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背景下,要想实现渔村振兴,必须改变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向集约化经营。然而当前,渔村的大多数渔民从事的还是传统的捕捞业,这显然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而且随着伏季休渔等制度的实施,休渔时间的不断延长,经济效益也在不断下滑。目前也有一部分渔民从事养殖业,可是由于缺乏专业养殖技术,盲目跟风养殖,问题也非常明显。如养殖品种单一,缺乏优质品种,养殖结构不合理,病虫害严重等,都严重制约了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当前渔村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非常明显。多数渔村的加工业不发达,没有专业的加工车间,缺乏大型加工设备,水产品都是初级粗加工,产品附加值很低,产业链也比较短。以休闲渔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因为许多渔村基础设施缺乏,交通不便,无法满足游客娱乐、住宿、餐饮等需求,服务意识也比较淡薄。这些都不利于渔业经济增长、渔民增收和渔村振兴。

(三)渔村劳动力结构失调,老龄化问题严重

近年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柴油等渔业生产成本的提高,限捕禁捕制度的实行等因素,渔业的比较利益不断下降,导致大量渔业劳动力外流。外流的劳动力多为年富力强的青年渔民,留守渔村的反而是一些妇女儿童,使得渔村逐渐呈现“空心化”“老龄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渔业生产活动不同于农业,它往往有着比农业更高的劳动强度,所以仅仅依靠上了年纪的老年渔民,无法满足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渔村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据《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渔业人口1828.20万人,比上年减少50.47万人,下降2.69%。渔业人口中传统渔民为600.50万人,比上年减少17.79万人,下降2.88%。渔业从业人员1291.70万人,比上年减少34.03万人,下降2.57%。由此可见,不论是传统渔民还是渔业从业人员,都在不断减少。

由于渔村经济、医疗、教育、娱乐等基础设施的缺乏,一些出生于渔村长于渔村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也不愿意回乡,他们往往倾向于留在经济发达的城镇生活工作。而且身为渔民的父母往往也不愿意孩子再回到渔村,他们认为自己倾尽全力供孩子上大学,若孩子毕业之后仍然回到信息闭塞的小渔村,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正是由于这样的观念存在,导致渔业高素质劳动力缺乏,渔业效益低下,渔村振兴进程缓慢。

(四)渔村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渔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渔村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重,水体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海岛渔村地理位置一般较为偏僻,有关执法部门监管不力,让一些沿海的小工厂有了可乘之机。这些工厂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会将未经处理或者初级处理之后仍不达标的废水、废料等排入海洋,这些废水中大多含有重金属离子,如铜、铬、镍、铅、汞等,这些重金属离子会通过食物链先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并最终进入人体体内,危害人体健康。此外,随着海上交通运输的频繁,一些不合格的船只违法进入海域从事运输业务,极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船只侧翻,发生船舶漏油等事故,污染水体,且污染持续时间较长。休闲渔业的兴起,游客的增多,必然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例如往海里扔垃圾和一些塑料制品,不仅污染水体,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还有可能被海洋生物误食,造成窒息死亡。除了上述外部因素造成水域污染之外,还有一些内部因素也会使水体环境恶化。渔民缺乏环保意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随意丢弃,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养殖过程中过度使用鱼药,都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一些围海造田运动也使渔业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不利于渔业渔村的发展。

二、推进实施渔村振兴的相关建议

在实现渔业渔村振兴的道路上,必须深入剖析渔村整体,全面考虑相关因素,针对实际问题,因地制宜,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一)重视渔村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而要实现渔村振兴,渔村教育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要提高渔村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改变渔民落后的思想观念,通过宣传、讲解、举例等方式,让渔民切切实实认识到接受教育的好处,知晓国家在教育方面的相关帮扶政策,让渔民全力支持自己的子女读书。同时渔村也应普及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年轻渔民接受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学习更多先进的渔业、养殖业技术。让文化程度不高的中年渔民接受成人教育,并接受相关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谋生本领。对于老年渔民,可通过讲座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基本文化素养。渔民父母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渔村整体振兴。提高渔村教育质量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靠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设立渔村教育专项资金,提高渔村教学经费,合理规划学校位置,增设学校数量,配备教学硬件设施。如开设校车及专人接送低龄学童上下学,确保学生不因家庭困难及交通不方便而失学,提升义务教育完成率。渔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还有赖于渔村师资队伍的稳定,所以必须提高渔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并给予相应的补贴,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住房保障,解决渔村教师配偶及子女的就业就学等问题,并为符合条件的教师提供事业编制,让他们安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无后顾之忧。全面提升渔村教育质量,加快渔村振兴。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

1.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渔民的资源保护意识,使渔民认识到渔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自觉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政府还应制定相关制度,例如规定最小网目尺寸等来限制渔民捕捞,并加强监管,严厉惩处滥捕偷捕行为。

2.政府应引导渔民转向集约化高效化生产经营,积极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加入科学化养殖队伍。由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渔民养殖技术,并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调整养殖结构,进行病虫害防治,做到健康养殖,绿色养殖,不断提高水产品的质量。

3.振兴渔村要提高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水产品的附加值,并延长产业链,实行捕捞(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模式。可以通过政府资金支持以及民间资本的投入,建设大型的加工车间,实行标准化加工,保证加工产品的安全卫生。实行龙头企业+渔户的模式,发展本地的特色产业,提高渔民收入。

4.对渔村整体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开发渔村的旅游资源,依靠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吸引游客,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通专门交通路线,解决游客出行问题。打造特色民宿及餐饮,开发特色娱乐项目,倡导辖区商户诚信经营,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满足游客的需求。推进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促进渔业增效,实现渔村振兴。

(三)吸引优秀人才,助力渔村振兴

在实现渔村振兴的道路上,必然少不了各类优秀的渔业专业人才及青壮年劳动力的助力。人才是渔村振兴的智力支撑,推动着渔业高质量发展,作用举足轻重。要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归,就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渔业,打造特色民宿业,吸纳更多渔民就业,并为渔民子女提供就近入学的机会。政府还应给予相应的补贴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设立创业资金支持项目进行孵化。这些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市场洞察力的年轻人回乡就业,必然能给渔村发展注入活力,使渔村重新焕发生机。同时,要想吸引渔业专业人才,就必须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吸纳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渔业人才的利益。使他们愿意来,更愿意留下来。政府首先要带头尊重人才,政府部门可以针对专业人才实施一些专门的优惠补贴制度,让这些高层次人才感受到当地政府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使他们相信即使在渔村一样可以有一番大作为。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可对渔业人才实施购房、医疗、交通等方面的福利优惠政策,尽可能地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可以有效地将产学研结合,将科技成果应用到渔业生产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渔业经济增长,加速实现渔村振兴。

(四)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渔村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要想实现渔村振兴,必须要打造宜居的环境,建设美丽渔村,提升渔民幸福感。同时,为了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重点对水域环境进行保护。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严禁非法往海域倾倒废弃物,制定废水排放的标准,并加强监管,出动专门船只进行巡逻。对于违反规定的工厂和企业,除进行必要的处罚外,还应在社会上进行公示,以警示其他企业。加强高科技设备的应用,自动监测相关海域的水质,一旦超过正常指标,将数据自动传回平台,可以及时进行生态修复。要严查非法船只,加强相关证件执照的审核,确保相关人员人身安全及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一些旅游景区要出台相关条例规定,规范游客的行为,对于一些自觉保护海洋环境的游客进行适当的奖励,对于极个别非常不文明的游客,可列入“黑名单”。相关部门应派遣船只,进行塑料制品等可见垃圾的打捞,减少白色污染。渔村应设立专门的垃圾站,并呼吁渔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进行无污染处理,保护共同的家园,保持渔村干净整洁的面貌。培训渔民专业的养殖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养殖效益,实现渔村振兴。

三、结语

乡村振兴离不开渔业渔村振兴,在当前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的大环境之下,我们必须要坚持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村富强,使渔业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进而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渔村渔民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小渔村的变迁
意大利五渔村
夏日小渔村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