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尉香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强盛、民族繁荣的内在强大驱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1]。国家的永续发展和建设必须要培养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新时代大学生是将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主力军,他们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复兴的进程,全国各高校担负着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要充分发挥各自学校的优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创新性和实践性人才。
(一)个人自我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说,每个人都经过十多年的辛苦奋斗才考进大学学习,大学阶段对每个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是个人最终发展方向的分水岭,在大学学到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拥有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是每个人美好愿望,也是最终奋斗目标。目前国内每年都有近八百多万的毕业生激烈的竞争不多的就业岗位,真可谓竞争激烈,要想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尤其在当今社会注重个人创新能力的高速发展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具有发散性思维,不拘泥于常规,创设性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创新实践能力,才能在激流涌动的竞争大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2]。
(二)社会全面加速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空间、区块链、5G网络、互联网+、高端芯片设计和制造、移动支付、生物医药等高端技术全面加速发展吸引全球大批企业进入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企业间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只有聚集了大量高端人才才能创造出新的尖端核心技术,企业才能在惊涛骇浪中不被冲垮。说到底还是人才培养的问题,如何向社会培养出具备一定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才是高校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要充分发挥高校阵地教育的优势,侧重培养面向社会的大学生创新能力[3]。
(三)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当前全体中国人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前行,都在为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努力。要完成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能担负这个重担,才能如期实现这个宏伟的奋斗目标。全球国家间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高端人才,拥有大量高端创新人才才能创造出高价值的高端技术,才能使相应的行业在全球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华为集团在全球大量招聘高端研发人才,豪投巨额资金搞产品研发的实证启示人们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是为国家自强不息的永续发展动力。因此,从国家现实发展的角度来讲今后必须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到21世纪中叶顺利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使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课堂教学方法过于单调,缺乏多样性设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课堂教学仍然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角,继续按照走流水账的模式讲解和示范,学生只能被动去接受新知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4]。这种“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在于扼杀了大学生接受创新思维能力锻炼的机会,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接受新知识,更谈不上积极主动性地、有创造力地吸收和思考新的知识。
(二)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锻炼的环节设计比重偏低。一堂有深度思考性、有创造活力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有一定批判性,有创造活力等特点的。课堂授课方式、学生个人展示、小组讨论方式、结果汇总等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践分配都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教师仍然倾向于采用比讲授法、演示法和问答法这几种方法,其中讲授法比重较高,而案例教学法、案例讨论法、案例启发法、占比相对偏低,无法真正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实践教学比重相对偏低。实验、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论验证和应用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度对接,通过实验、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是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必经之路。大学生只有通过参与实验、实践活动才能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逐步培养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虽然国内大部分高校很多课程都设置了实验、实践教学,但是实验、实践教学课时数设置偏少,有的即便置了实验、实践教学,但在落实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预期效果不佳,远远达不到锻炼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终极目标。
(四)缺乏对学生过程性评价和批判性思维的锻炼。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的方法大多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仅从一次性考试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从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来评价学习效果,学生往往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考试,对所学的东西只是停留在简单记忆的层面,并没有从个人角度进行深度思考,只能从浅层表面记忆知识点,更谈不上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提出各种疑惑及个人深度思考后去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讨实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改革。要想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要侧重于研究学生,着重全面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文科理科背景,专业背景、学生综合能力、个体差异等基本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实施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带着问题进行探索性学习,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课堂之外教师还应通过不同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变化,取得学生的信任与理解,更有利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二)在教学改革中构建以“学生参与互动教学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发现、解决问题。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改变以传播知识和解决问题为主的“教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参与互动教学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鼓励学生多用批判性思维去假设性地提出许多问题,通过个人展示、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教学改革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的角色随之要从过去的主角逐步向配角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教学改革中着力突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创设性地大胆尝试构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只有通过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体验的评价指标来评价,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情况,彻底改变了过去由教师直接传输给学生的被动局面。比如学生综合成绩的评价可采用学生出勤+个人平时作业+课程论文+学生个人课堂展示+课堂小组讨论+课外小组实践报告+期末考试等多元组合评价方式,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提高过程性评价要素占比,通过过程性评价为导向的评价模式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要加大实验、实践教学比重。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加上课时的限制很难将理论的知识转化运用到实践层面,而实验、实践教学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实验、实践课引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对接,可以引起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度思考,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地去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今后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学生在实验、实践活动中亲自动手操作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