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治疗中微创内镜保胆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2-02-06 12:07:00纪孝国北票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北票122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4期
关键词:胆汁息肉胆囊

纪孝国 北票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辽宁 北票 1221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胆囊息肉患者治疗中微创内镜保胆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诊治的胆囊息肉患者共10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内镜保胆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肛门排气和住院天数、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应激创伤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内镜保胆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效果差异明显,前者术中出血和创伤小,术后并发症低,且患者身体恢复更快,可有效减轻机体不良应激反应。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的局限性突起。随着B超技术的普及,胆囊息肉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调查显示[1],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高达5.0~9.5%。本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治疗胆囊息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治疗方法采用胆囊切除术,通常采用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可有效切除病灶组织,但会造成较多术后并发症。随着人们对胆囊功能和胆囊息肉性质认识深入,保留功能性胆囊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术后康复有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微创内窥镜胆囊息肉切除术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术式治疗胆囊息肉疗效仍有许多疑问。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本院诊治的胆囊息肉患者共100例(样本采集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内镜保胆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胆囊息肉患者治疗中微创内镜保胆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诊治的胆囊息肉患者共10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1~78岁,平均(45.24±2.78)岁。病程2~18个月,平均(12.21±2.21)个月。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2~80岁,平均(45.00±2.21)岁。病程2~18个月,平均(12.13±2.39)个月。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胆囊息肉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诊断确诊;②符合手术指征,且耐受患者;③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②合并心、肝、肾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合并出血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取仰卧位,气管插管。麻醉有效后,用气腹针在患者腹部建立气腹。气腹压力1.5Kpa~2.0Kpa。插入腹腔镜,在腹腔镜引导下打开第二孔和第三孔,逐一放置手术器械,在腹腔镜下显露胆囊,用生物钳夹住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电凝刀切除取出,取出胆囊后,检查手术范围,取出腹腔镜和手术器械,然后松开气腹,缝合切口,术后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采取微创内镜保胆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脐下缘切开1cm,充入CO2气体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为12mmHg,置入腹腔镜。在剑突软骨下放置10mm穿刺器,在右锁骨中线和腋前线肋骨下放置5mm穿刺器,将腹腔镜夹子放入腋前线固定胆囊,用电凝钩切开胆囊底部。将锁骨中线穿刺器插入胆道镜显露胆囊,抽吸胆汁,注入生理盐水,观察胆囊息肉情况。胆囊息肉定位后,用超声刀切除息肉,送病理检查,显微镜下疏通胆管修复胆囊,无胆漏后缝合腹部。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术后8h鼓励患者下床进行轻微运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操作时间、肛门排气和住院天数、出血量;应激创伤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皮质醇(freecortisol,FC);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样本实施χ2统计,计量样本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肛门排气和住院天数、出血量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比较(±s)

表1.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耗时(min)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出血量(mL)对照组 79.21±12.21 21.16±2.91 7.21±1.18 17.25±1.18观察组 62.21±3.26 16.46±1.21 5.02±0.21 10.19±0.21 t 8.512 8.279 7.912 7.967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应激创伤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RP水平(8.13±1.56)mg/L和对照组的(8.56±1.58)mg/L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FC水平(81.12±3.28)nmol/L和对照组的(81.67±3.21)nmol/L相近,P>0.05。

治疗后,两组应激创伤指标均有一定程度升高,且观察组患者CRP水平(11.21±3.21)mg/L低于对照组的(15.25±4.53)mg/L,P<0.05; 观 察 组 患 者FC水 平(91.56±4.50)nmol/L低于对照组的(124.12±14.88)nmol/L,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2/50),其中腹泻1例,恶心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00%(9/50),其中腹泻2例,恶心2例,消化不良3例,反流性胃炎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显著差异(χ2=5.285,P=0.022)。

3.讨论

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胆囊壁息肉进入腔内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主要有单发胆囊息肉及多发胆囊息肉两种临床表现[2]。人类体内有一个巨大的肝排泄器官。人的血液细胞老化等废物经肝脏处理后变成胆汁,储存在胆囊里。随着胆汁的持续分泌,胆囊充满胆汁,且胆汁浓缩[3]。胆汁浓缩后会变稠,并腐蚀胆囊壁。食用油腻食品时,胆汁会共同参与消化。大多数多余的胆汁从肠道排出。胆汁分泌过量,胆囊营养不良。在胆汁成分改变时,胆囊会被胆汁腐蚀,因为其浓度太高。在炎症、胆囊炎、胆固醇代谢异常的情况下,胆囊内环境会发生变化,胆总管壁细胞会不正常增殖,长到胆囊腔内,形成胆囊息肉[4]。

胆囊息肉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种[5],肿瘤性病变又可分为良性肿瘤性病变和恶性病变。①非肿瘤性病变。非肿瘤性病变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常见。胆囊黏膜内固有层的巨噬细胞中胆固醇沉积,导致黏膜表面逐渐凸出。上皮细胞增生,肌层增厚,最后形成息肉。胆囊息肉表现为多发小息肉[6]。另外,胆固醇息肉也具有细小,黏膜脆弱,易分离,有时伴有轻度炎症的特点。胆固醇息肉不容易癌变。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也是非肿瘤性病变。炎症刺激引起的肉芽肿主要是单个或多个广泛的结节,主要包括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另外,胆囊息肉周围胆囊壁有炎症反应,未发现癌变。腺瘤样增生是增生性病变,其以单个或多个黄色软疣为主,包括结缔组织内丰富的平滑肌束、杯状细胞,表面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和癌变。腺肌瘤是一种黏膜上皮局部改变、肌纤维增生及局限性腺肌病的疾病,医学界也称腺肌增生症,也有癌变的可能;②肿瘤病变。大部分腺瘤为单蒂性息肉,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在30%左右[7]。腺肿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就越大,虽然很有可能发生癌变。胆囊息肉所致的胆囊癌通常是早期胆囊癌,且预后较好。

当前胆囊息肉患者多数不需要手术治疗,只有当患者具备下列情况时,才考虑手术:①患者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胆囊息肉逐渐增多;或者胆囊息肉直径>1cm;胆囊息肉基底较宽,或者是正在生长的息肉胆囊壁局部增厚,或者是有胆结石,50岁以上的患者,应该考虑手术;②患者症状明显,排除精神因素和如胃十二指肠疾病等因素之后,可以手术治疗;③胆囊息肉患者的精神负担比较重,工作、生活受到影响,可以考虑做手术。假如患者有很多以上的情况,可先不进行手术,每隔3~6个月的时间到医院做B超进行复查[8]。

在手术治疗方面,以往胆囊息肉治疗常采用开腹手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开腹手术可以切除病灶组织,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导致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治疗安全等优点,在临床上受到高度重视。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息肉,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存在明显优势,以往的研究显示[9],腹腔镜手术时间及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可见,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此术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符合现代人对手术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息肉的主要手段,但研究表明[10],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明显。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胆囊功能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因此最大限度保留胆囊功能的同时切除息肉已成为胆囊息肉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微创内窥镜胆囊息肉摘除术在胆囊内进行,胆囊床无创口,术后腹腔无渗出,减少了对腹部器官的干扰。同时,将采集标准用于术中病理检查,快速判定胆囊息肉的病理性质,为手术提供了正确的选择,保证了胆囊癌的早期切除。如果胆囊息肉为良性,息肉切除保留了完整的胆囊功能,降低了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在胆囊息肉治疗时,微创内窥镜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纤维胆道镜的位置和方向,通过对胆道镜的观察,确定胆囊息肉的数量、大小和形状,确保术中获得清晰的手术野。在手术过程中,整个过程都在胆囊内进行,对患者的胆囊几乎没有损伤,所以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但术后也需要注意:①饮食方面荤素搭配:对于胆囊息肉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肉和肉的结合,特别是在夜间,如果吃了过多含胆固醇的食物,就不可能快速消化,如肥肉、海鲜、动物内脏等。此外,在饮食方面不要吃得太油腻,否则会导致息肉。油品选择时,尽可能选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另外,进食宜少食多餐,进食过饱会对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胆汁分泌增多,胆囊发炎;②禁止饮酒和含酒精的饮料。酒精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导致肝胆功能紊乱、胆汁分泌增多,刺激息肉的发生,所以当人体摄取酒精以后,肝脏需要进行分解解毒处理,或者是让原来的息肉扩大,就会导致致癌;③保持规律运动:每天锻炼,减少肥胖。若少锻炼、体脂过多、血脂偏高,则可发生脂肪肝。肝内脂肪积聚导致脂类代谢紊乱,抑制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功能,影响胆汁排空,诱发胆囊息肉复发。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肛门排气和住院天数、出血量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应激创伤指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低于微创内镜保胆手术。以往,人们认为胆囊切除术可以有效降低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但随着临床研究发现[11],胆囊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会增多,如腹泻等消化道问题,结肠癌发病率增加,胆道损伤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显示,微创内镜保胆手术能够直接摘除息肉,保留胆囊,避免息肉残留,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且可避免胆囊切除术对消化系统功能的损害。

综上所述,微创内镜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效果确切,不仅创伤小,出血少,而且可以减轻机体不良应激反应,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胆汁息肉胆囊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8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51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