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前后的质量控制分析

2022-02-06 12:07:10宋菁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铁岭11259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全自动分析仪胆红素

宋菁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 (辽宁 铁岭 112599)

内容提要:目的:关于质量控制工作应用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当中对检测质量的影响探究。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作为本文对照组,另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作为本文的观察组。两组均抽取105例到本院开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经检验,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丙谷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素氮、血肌酐、尿酸、血清,葡萄糖等水平和对照组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将质量控制工作应用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前后可以有效的提高生化检测的整体效果,维持临床各项检验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及检验设备的发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各医疗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生化检测的速度,而且大大增加了生化检测项目的种类。此外,通过应用此种仪器设备,还可将试剂的配比进行优化,将试剂用量减少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及质量。但需注意的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会导致误差的出现。因此,为减少检测误差,得出更为精准且客观的数据,就应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加强质量管理,以有效提高仪器的精密度及检测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作为本文对照组,另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作为本文的观察组。两组均抽取105例到本院开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05例体检者中,男55例,女60例,年龄18~62岁,平均(35.82±15.34)岁;对照组105例体检者中,男58例,女57例,年龄18~60岁,平均(35.75±15.18)岁。两组研究资料均经《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验证,且研究对象(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对两组资料导入SPSS软件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本文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到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②所有研究对象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均未查出存在身体疾病,身体健康;③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完整,地址和联系方式可以追溯,配合随访至今。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身体慢性疾病;②身体健康较差;③精神类疾病、沟通和交流障碍者;④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⑤近期服用过可能对相关指标产生影响的药物;⑥同期参与其他研究/存在可能对本文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行为和体征。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方法进行生化分析检测。研究对象在进行生化分析仪检测之前需要进行禁食禁饮,于第2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4mL作为检验标本,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标本当中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丙谷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素氮、血肌酐、尿酸、血清,葡萄糖等水平,按常规的检验方式进行质控,记录检验结果。

观察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验方法和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配合质量控制。具体的工作如下:①检验前质量控制:在检验之前需要根据检验的需求严格的扭曲患者所需用的标本。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对标本要进行正确的保存,送检的过程当中也要进行全程的控制。检验之前做好仪器校准工作,合理正确的使用相关的试剂。②检验分析阶段质量控制:确保相关检验技术人员具备较为高超可靠的应用技术,本着严谨的检验态度开展检验工作。强化检验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的仪器维修和保养到位,避免因为仪器故障而产生的失误。恰当的选择需要使用的试剂并安全规范的使用。积极的强化对于项目质量的控制工作,合理调整检验仪器的参数等。③检验中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于试剂质量的控制,并且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位。④检验后质量控制:检测结束以后要安排资历较高,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进行审核和检验,确保最终的检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丙谷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素氮、血肌酐、尿酸、血清、葡萄糖等方面的检出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以IBM SPSS 26.0软件PC端开展统计计算。计量资料资料经±s表示,实施t检验,统计t值。以上统计学结果均以“P<0.05”为阈值,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检验,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丙谷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素氮、血肌酐、尿酸、血清、葡萄糖等水平和对照组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研究对象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比较(±s)

表1.两组研究对象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 n 总胆红素(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谷氨酰转肽酶(U/L)丙谷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血尿素氮(mmol/L)血肌酐(μmol/L) 尿酸(μmol/L) 血清葡萄糖(mmol/L)观察组 105 19.51±2.19 6.06±0.68 66.18±7.41 22.17±2.48 33.17±3.72 4.28±0.48 67.42±7.55 248.77±27.86 4.34±0.49对照组 105 16.36±1.76 10.71±1.15 41.88±4.51 29.16±3.14 48.02±5.17 4.69±0.51 69.59±7.5 275.24±29.66 4.56±0.49 t 11.4885 35.6649 28.7047 17.9010 23.8909 5.9987 2.0894 6.6655 3.2532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379 0.0000 0.0013

3.讨论

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检验设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为光电比色,使用时,能够对体液中的特定化学成分进行自动测量。虽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有着较高的智能化程度,但实际使用时,同样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标准进行操作及使用,将各种程序提前设置并校准好,认真保养并维修仪器,减少因人为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影响,充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前的质量控制

3.1.1 根据采集原则留取标本。严格根据采集基本原则对标本进行留取,首先,在样本采集之前,需保证采集的对象符合样本留取要求,如果对象不符合要求,那么就不能留取其样本进行检测;其次,留取的样本应当符合相关规定及标准要求,以保证检验结果的专业性与准确性[1]。

3.1.2 对样本的送检过程进行控制。为保证将样本安全、及时送至检验室,防止样本被污染、意外丢失,或是因过度震荡出现破碎等情况,就应安排专业的、受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来输送样本。需注意的是,如果待检样本搁置了比较长的时间,就很有可能影响到检测结果,因此,如果不能及时送至待检处进行检测,就应将样本立即分离出来,并放入冰箱中保存[2,3]。

3.1.3 仪器校准。检测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及标准来校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校准的项目主要包括标准物、质控物以及试剂空白等,只有仪器完全校准合格以后,方可对样本进行检测,这样才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3.1.4 试剂的使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时,通常使用液体双试剂,当天如果没有将试剂用完,需将剩下的放入冰箱中保存,并尽快使用完。需注意的是,且不可出现新旧试剂混用的情况。

3.2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

3.2.1 强化检测人员的技术及操作能力。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客观,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就应强化检测人员的技术及操作能力。因此,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大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以“检测设备操作技术”为主题的培训课,确保其熟练掌握样本的接收、检测试剂的准备及保存、生化检测步骤等操作技术。同时,医院科室还应对培训的效果展开定期考核,明确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除此之外,医院相关管理人员还应及时给予检测人员帮助,提升其操作能力,将工作中的问题有效解决[4]。

3.2.2 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医疗机构及相关科室应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确保生化检测工作做到位。为尽可能减小检测误差,检测人员在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时,应按时对样本进行测定,并认真检查样本、试剂的日期及质量情况[5]。对质控曲线、试验动态曲线展开分阶段分析,仔细观察是否出现失控试验,如果存在失控试验结果,需立即采取科学的管理对策,在确保生化检测操作规范进行的同时,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3.2.3 将仪器维修与记录工作做到位。安排专业的、素质高的技术人员,来定期对仪器进行检修,并做好保养工作,除了将探针、试剂管等定期清洗以外,还应定时检查并维护轮盘、空气滤片等设备部件,频率为每月一次。工作人员应严格根据相关标准及规定对仪器进行检修与保养,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工作。

3.2.4 恰当选择试剂并按规范使用。在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开展检测工作时,可使用的试剂种类比较多,而能否选择恰当的试剂,以及试剂的质量是否合格,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检测的结果。总的来说,检测试剂首先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及标准,尽量采用配套试剂。另外,试剂使用前还需接受样本检测,同一批次试剂不宜购置太多,避免因无法及时用完而出现新、旧试剂混用。如果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检测酶类物质,那么首先应保证酶类量处于最佳的状态(也即5~7d),当试剂中酶类量为4d左右时,便可投入使用[6]。

3.2.5 加强项目控制。经调查研究发现,检测样本与试剂被污染的概率,是随着全自动生化仪使用年限的增长而不断升高的,如果仪器运行的年限过长,那么发生误差的概率也就越高[7]。基于此,应用的生化仪的年限如果较长,应高度重视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并对试剂、样本等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影响到检测的结果。

3.2.6 对仪器参数进行合理调整。一般来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参数指标均设置为了最佳值,但采取了全新检测方法时,则需从实际情况出发,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设定与调整;如果没有出现检测的结果,仅有提示出现,则需对项目的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3.3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3.1 加大对试剂质量的控制力度。研究显示,在应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时,试剂是导致结果不受控制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合理调配试剂,确保使用的所有试剂不仅有完整的批准文号、质量监察标识等,而且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检验标准,切不可让劣质试剂进入检验室。同时,生化检验人员应做到现用现配,使用这些试剂前应认真观察它们的性状,如果发现有絮状物的存在,应及时更换新的试剂。一般来说,试剂添加的时间通常在上午,如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有试剂剩余,那么需立即进行更换,切不可出现新旧试剂混用的情况[8]。

3.3.2 加强对室内质量的控制。以生化检测实际项目为依据,针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操作规则,将质控的频率等调节好。通常情况下,完成质控血清检测工作以后,一些使用过的试剂及设备都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因而在检验分析阶段,需将靶值分步确定下来,将检测结果的偏差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3.3.3 将室间质量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检测主管人员应重视检测试验总结工作,并参与其中,将大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并展开研究,深入分析试验存在差距的具体原因,及时找出问题,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3.4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后的质量控制

完成标本的生化检测工作以后,需安排资历高、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来审核检验的结果,并认真校对,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对样本进行多次复查,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除此之外,检测机构或部门应设置危急值班室,且检测人员应对各检查项目的危险值有一个熟练的掌握,一旦发生危险值,需及时与送检的科室或患者取得联系,告知他们实际情况,以免出现二次危险。结束检测工作后,应将试验的数据认真记录并保存下来,对资料进行分阶段整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有着不少的优势(包括智能化、简便化、准确性高等),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及干扰下,其检测结果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此项仪器时,应加强各环节的质控,对检验全程进行全面掌控,充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全自动分析仪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流程工业(2022年3期)2022-06-23 09:41:06
咔吱兔的全自动生活
快乐语文(2021年15期)2021-06-15 10:19:38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全自动发明机
童话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32
全自动洗衣机
故事大王(2019年4期)2019-05-14 16:38:48
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兴起与未来之路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Endress+Hauser 光学分析仪WA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