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宁 泰兴市人民医院医学装备科 (江苏 泰兴 225400)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双闭环管理模式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本院临床在用的169台常规医疗设备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将2020年3月~2020年12月使用的86台设备设为对照组,2021年1月~9月使用的83台设备设为观察组。分别选择常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和双闭环管理模式。比照两组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成本效益、社会效益、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有效事项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中诊疗收费增长率(G诊疗收费)、运行利润增长率(G运行利润)、使用年限指数(I年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效益中技术保障费用支出增长率(G保障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双闭环管理模式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果,提高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降低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逐渐成为临床诊疗的重要物资。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于患者最终的诊疗水平和预后效果,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同时,在临床护理中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当前,管理团队多采用以往经验模式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全面做好质量控制,包括临床运行、技术保障、使用情况等,导致管理内容不全面,管理方法不具体看,易影响最终的管控效果[2,3]。站在资源配置和质控角度分析,医疗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加强科学化的管理有助于全面提升管控质量的有效性,实现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使管控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避免医学资源浪费,导致医疗设备配置不平衡。双闭环管理模式通过管理封闭原理、综合闭环系统、信息系统等形成综合性的管理方法,促使管控、反馈流程不断循环,促使各个问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4]。本研究深入分析双闭环管理模式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本院临床在用的169台常规医疗设备作为本次研究目标,按照不同的管理模式将2020年3月~2020年12月的86台设备设为对照组,2021年1月~9月的83台设备设为观察组。分别选择常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和双闭环管理模式。对照组:6台医学影像设备,35医用电子设备,17台医院检验设备,15台医用电动仪设备,手术治疗设备12台,其他1台。观察组:4台医学影像设备,33医用电子设备,15台医院检验设备,14台医用电动仪设备,手术治疗设备14台,其他3台。两组均由同一批操作人员处理,且设备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常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按照医疗器械的使用标准和质量控制管理标准,医院内部所制定的医疗设备临床运行规范、技术保障工作内容执行,明确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制定完善的考核标准,将月考核结果纳入工作绩效范围之内,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操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运行设备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医学工程处和相关临床科室的工作人员基于上述的考核结果和检查情况共同制定并完善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模式。
观察组:双闭环管理模式。⑴临床运行闭环管理。包括临床医务人员、操作技术医师,管理内容包括8个模块:①设备使用之前,需要面向不同操纵主体,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至关重要,包括技术性能、操作规范、日常管理、安全管理等;②做好设备存储管理,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且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且环境整洁干净;③操作设备开展临床疾病诊断服务和治疗服务;④设备使用后必须进行常规消毒,对重要的零部件进行防腐朽、防感染、防积水等处理,并定期进行保养;⑤设备日常时,做好设备性能的监测,降低故障发生率;⑥做好日常清洁保养工作,日常问题登记工作,将存在的问题和日常处理事项进行记录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工作人员;⑦定期整理设备运行数据并进行上报;⑧设备性能无法满足临床诊疗需求和设备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下,由专业人员开展设备技术指导和评估工作,将工作内容整理成档发送给上级领导,以报告结果为设备最终处理的结果。⑵技术保障闭环管理。技术保障管理包括医学工程部门、设备采购管理、维护维修等,管理内容包括12个模块:①结合临床诊疗服务需求,做好医疗设备采购和使用的调研工作,并以可行性报告的方式上报领导等待指示;②严格按照安全使用标准对机房用电、采光、温控、湿控等内容进行设计,有助于确保医疗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③针对新购买的医疗设备需要进行使用前的安装调试,对各项功能运行指标进行验收;④将与设备相关的信息准确录入在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中,提前做好医疗设备信息登记;⑤使用之前,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备操作原理、方式进行讲解和演示,加强定期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的考核,以考核成绩合格作为上岗标准,有助于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管理技能;⑥严格按照医疗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日期对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并提前做好预防;⑦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存在故障,则需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故障进行排查,并采取有效方式处理,及时做好维护工作,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⑧定期检测医疗设备质量,对存在异常设备及时调试和维修;⑨设备突发故障或者临床诊疗使用次数增多时,设备易出现短缺,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统筹医疗资源,采取临时租赁的方式对设备进行调配,确保临床能够正常使用;⑩做好设备技术故障记录工作;⑪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升级优化,以此来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临床医疗服务水平;⑫准确评估设备的使用年限和安全使用参数,掌握设备临床应用标准,超过使用年限和不符合标准的设备上报进行报废处理。⑶双闭环管理关联策略。医疗设备临床运行、技术保障是此管理方案中的关键环节,在开展常规医、技、护协作的基础上,医院还需要针对设备安装、验收、使用培训、技术指导等方面加强管控,并加强各个环节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确保设备使用、升级、报废处理均可以得到有效的评估和处理。
医疗设备管理质量:包括信息数据、临床操作、维护维修、质量控制检测、报废处理,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方式对日常医疗设备管理数据进行采集,观察设备管理有效率。
成本效益、社会效益:按照季度采集医疗设备的具体效益,成本效益包括诊疗收费增长率(G诊疗收费)、运行利润增长率(G运行利润)、技术保障费用支出增长率(G保障费用)、使用年限指数(I年限);社会效益包括开机率(R开机)、运转率(R运转)、诊疗服务增长率(G诊疗服务)和科研服务增长率(G科研服务)。
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操作不规范、专业知识不足、设备损耗。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描述,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各项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有效事项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有效事项对比[n(%)]
观察组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中G诊疗收费、G运行利润、I年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效益中G保障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成本效益、社会效益对比(±s,%)
表2.两组成本效益、社会效益对比(±s,%)
组别 观察组(n=83) 对照组(n=86) t P G诊疗收费 3.25±0.84 2.95±0.95 2.710 0.007 G运行利润 3.58±1.01 3.03±0.58 4.360 0.000 G保障费用 2.54±0.39 3.01±1.31 3.137 0.002 I年限 1.51±0.25 1.42±0.25 2.340 0.000成本效益R开机 95.21±3.25 93.66±3.29 3.080 0.002 R运转 89.21±5.69 86.95±6.28 2.449 0.015 G诊疗服务 7.82±2.15 6.78±2.09 3.189 0.002 G科研服务 4.28±1.57 3.69±0.68 3.189 0.002经济效益
观察组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对比[n(%)]
医疗设备是推动临床诊疗和临床工作顺利开展关键,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当前,因为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需要借助医疗设备来给出最终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医疗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者使用数量不够,影响诊疗工作的进展,就会在无形中给患者增加心理压力,甚至还会影响医院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降低社会效益[5]。基于此,加强护理人员对医疗设备的合理化使用,定期检查和维修,能够确保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可以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对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也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6,7]。
双闭环管理模式用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消中,通过信息系统能够从全程管控手术器械的清洗,做到环环相扣,实现无缝管理,同时也可以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管控,促使医院对医疗设备管控能够做到精细化和规范化[8]。本研究选择双闭环管理模式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和质量管控,可以确定临床医师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职业,对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性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有助于强化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促使质量管控工作更具规范化和精细化,能够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确保患者及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张立[9]研究中,将双闭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骨科手术器械灭菌质量管控中,发现借助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医疗设备的全过程控制,实现各环节的环环相扣,有助于加强提高设备质量管理力度。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各项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有效事项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中G诊疗收费、G运行利润、I年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成本效益中G保障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双闭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效果,可以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对规范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也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分析原因在双闭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规范医疗设备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或者个人出现错误,都可以进行反向溯源,可以防止因个人失误或者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出现严重的后果,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的灭菌质量合格率,确定诊疗过程中能安全有效的使用医疗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诊疗保障。另外,全过程的严格把控,可以促使质量管理流程更具规范化和信息化,促使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质量控制等工作更具常态化,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确保诊疗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临床服务满意度。本次研究数据发现,观察组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双闭环管理模式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可能是因为双闭环管理模式能够优化医疗设备质量管控流程,全面监测医疗设备临床运行情况及技术应用效果,可以规避因诊疗器械灭菌不彻底给诊疗带来的风险,确保医疗卫生安全。虽然双闭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设备损耗,专业知识不足,但是这两方面依然是诱发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仍需要在后续质量管控中加强培训。
综上所述,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中应用双闭环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从临床运行和技术保障两方面加强对质量管控措施的调整,能够实现全过程质量监测,有助于提高质量管理效果,提高服务效益,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