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丽琼
高校形体教学创新模式的增强,不论是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探索过程。作为学生形体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创新模式的提高更深入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考验和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高校形体教学的特点和现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一)为人师表的信念。镜面示范在形体教学中是最简单常见的示范类型,而这面镜子不仅是训练动作的简单反现,也是学生自身素养的镜子映照。在毕业后学生大多从事形体教育类工作,为人师表,记住以言传身教的信念进行教学工作,牢记自己在未来是教授学生的音乐、舞蹈的教育工作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对自身的衣着、语言、习惯和礼仪等严格要求,在形体礼仪学习中注重形神兼备的舞蹈表达[1]。
(二)生理与心理教学并进。形体教学在高校教育师范学校和舞蹈学院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舞蹈学院对学生形体教学专业性要求较高,注重职业性培训,对形体教学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力度大;而高校教育师范学校的形体教学注重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在学习基本形体动作时,必须尽可能保证学习种类的多样化,而在难度和技巧方面适中即可。尽量避免弹跳转翻等生理局限,在柔美协调方面加深学习力度,注重形体审美素养的培养[2]。
(三)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生源基础的差异大,高校教育师范学校形体教学在身体条件方面不及舞蹈学院,对于类似于软开度、控制力及开度等方面基础性技巧形体训练水平较一般,但是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较好,可以在形体训练时注重训练方式的学习,将复杂动作分解,在简化的训练中协调肢体,提高动作灵活度。不要执着于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利用自身良好的音乐素养提高在形体方面的鉴赏能力。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许多学校与教师对形体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形体教学进入我国各大高校的时间较晚、应用范围较窄、发展方向较为模糊。由此形体教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有限,探索领域的局限性也导致形体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学过程没有灵气,学生学习的形体基本知识和技能不能活学活用,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没有突破性进展[3]。
(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学模式主要分为理论与实践模块,许多学校与教师没有将二者进行充分的融合,理论课程的单一灌输成为主要教学模式。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对课堂设计能力较为平庸,没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形体训练技巧进行教授是能力极限,在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计划调整方面设计能力不足,执着于现有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实践训练的匮乏。对于实践训练模块,要有专业的设备与高效的训练系统,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形体知识的记忆,打好应用基础并且发展创新能力。对此许多学校没有充分地利用各种设备资源,甚至缺乏专业教学设备,所以主要还是通过大型的教学授课,缺乏针对性的系统训练。在这种“一对多”的教学演示中,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训练几乎为零,自主训练巩固时间有限,学生不但实际操作能力低,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较为低下[4]。
(一)面向教育对象心理和生理特征。明确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谨记形体教学是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和心理素质状态,对于形体训练中柔韧性、协调性方面基于自身基础加以调整。例如舞蹈在形体教学的选择上面,比较注重节奏性与欢快性,创编舞蹈时对背景音乐的选择也极为重要,在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生理发育基础上,依据需要表达心理诉求,将良好的心态展现在协调的肢体动作上,时刻注意身体的发展变化,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保持在快乐中学习[5]。
(二)在生活中体验舞蹈的艺术性。艺术来源于生活是永远的话题,而舞蹈作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其抒情特性能将人类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不但是因为舞蹈艺术是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更是因为舞蹈艺术是表达生活中情感诉求的行为。许多著名的舞蹈形象和作品都是在生活中产生的,包括舞蹈的服装、灯光、道具等。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许多日常的肢体行为化为形象生动舞蹈动作,许多物品在舞蹈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三)结合音乐综合性思考。作为一门与音乐相辅相成、共性相同的艺术,形体教学在音乐背景的选择上面,比较注重节奏性,而形体教学对音乐的卡点协调也是提升其艺术性的重要考察点,而结合音乐对形体训练进行编排,可以大大地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对学生自身长久的教学发展提供助力。在形体教学和音乐之间加起沟通的桥梁,发掘自身潜力,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形体教学能力[6]。
(四)培养科学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改革要求下,对创新意识的理解也得到深入的探究,特别是形体教学对科学教学观念的认知方面,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思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提供创新的环境。创新能力的运用对于新课程要求下改革教学模式意义重大,显而易见的是,教师在这种课堂模式构建中将起到关键作用。鉴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将教学计划作用于学生学习科学过程,将课程教学活动,从单纯的“教授”转变到“引导”上来,全方面构建在形体教学中发展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而学校也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给予形体课程充足的教学资源,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构建高效的教学课程体系[7]。
(五)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形体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是针对学生而提出的,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创新,打开自身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发展综合素养的同时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目前,传统固化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普遍较低,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严重降低了教学效果。要求激发学生们的无限热情,与时俱进,随时改进教学内容,可以探索任务驱动式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矫正不良体态,提高自信,比如可以定时举办形体比赛,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们对形体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未来发展对策创造更多可能,发挥创新教学的无穷力量。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随时改进教学内容,同步进行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课程,为教学训练增添更多可能,使学生在求知欲中发展创新能力[8]。
(六)提高在实训中的创新。在形体教学理论与实训的高效融合方面,实训学习主要注重三个方面,第一方面需要注重对基础形体技巧的教授,身体素质是形体教学的基础,包括舞蹈的基础训练、形态的矫正以及后期的训练,保证形体教学的有效性;第二方面是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可以把形体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材内容相联系,整合成为新课程要求下的形体知识教学内容,在学生们的分组讨论或进行计算机演示时,梳理基础知识网络,巩固知识网,发现创新亮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七)构建知识网络。所有教学都要求学生们理解和运用,基于学生们自身拥有的学习积累,将学生的知识网互联互通,将形体教学上升到创新能力思维高度。高校形体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内容里结合实际操作,整合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的知识链,在因材施教的优秀教学方式下指导学生们了解各个教学重点,提升思维的灵活和机动性。形体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形体训练的知识链,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加以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开放性原则,不要将教学内容囿于教材内容,鼓励和监督学生们对所有课堂学习知识加以复习和巩固,从基础上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加强知识的领会,提升综合素质,发展想象能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创新式教学新课堂,当然,教学效果的提升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不断探索,不断合作,学生可以在教师帮助下充分发展自我,挑战自我,教师打造全新的数学课堂新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达到高校形体教学课堂教育新的发展高度。促进高校形体教学课堂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发挥引领导向作用,为学生后续系统的知识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选择对创新高校形体教学模式的意义重大,需要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方法,落实创新理念培养,从而提高高校形体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