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金泽 姚 芳 杜春阳
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在基础医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立足于组织器官形态变化,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结局和转归的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病理学实验课是病理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医学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首个、也是最主要的媒介。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主要采用“讲”的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倾听,来了解和学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器官标本(一般标本)和组织标本(组织切片)[1]的变化。这种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传统式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最近大型在线公开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出现了多种教学方式,如翻转教室、私人在线课程(SPOC)、慕课等。这样的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结合线上课程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基础和临床医学教学中[2~4]。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使线上丰富的图像、标本资源应用到以形态学改变为基础的病理学实验课中,而且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利用大量实际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临床病例的病理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方式。同时,小班化线下课堂教学有利于进行课堂讨论和形成性评价。此外,高校使用的多媒体显微摄像机和数字交互设备的配置,也为进行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硬件支持。2018年在河北医科大学教学改革资助项目的资助下,病理学实验课在小规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尝试。
(一)研究对象。随机选择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生184名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入选学生分为两个教学组,一组为传统课堂讲授教学为主,另一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教学时长为1学期。学期结束后,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差异及学生对病理学实验课学习的满意度的差异。
1.混合式病理学实验教学方式。
(1)线上病理学实验教学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前通过蓝墨云班课课前发布实验课学习PPT、5~10分钟学习视频及开放实验教学网络平台使用,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本次课需要掌握的组织切片及大体标本的预习,并结合理论课所学习的知识,总结归纳组织切片和大体标本的形态学特征性改变和疾病的病理诊断依据,进一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临床病理诊断思维。
(2)线下通过病理学实验课的课堂讨论掌握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显微摄像和数码互动设备的教学实验室,以小班形式课堂展示并讲解组织切片和大体标本,以小组协助形式课堂讨论掌握课程重点和难点:5~6名学生通过课堂小组协作,讲解组织切片及大体标本病理改变特点,提出自己的病理诊断思路,同时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期间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导;之后完成小组实验报告;最后教师小结本次课堂授课重点和难点,并布置课后思考题及下次课的学习内容。
(3)期末考核中增加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比例。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报告(20%)、病例讨论(10%)、教师评分的课堂成绩(20%)、期中小测(20%)和期末小测(30%)。
2.传统式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根据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组织切片和大体标本基本病理改变,然后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作业。课程考核包括实验报告(20%)、病例讨论(10%)、期中小测(20%)和期末小测(50%)。
(三)教学效果评价。
1.问卷调查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将匿名填写调查表并提交。调查包括:虚拟切片、微课、实验视频中哪项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讲解是否能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研究学习后对病理学实验课的兴趣是否有变化等。
2.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分析和比较。
(一)问卷调查反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特别是数字化标本及简短精湛的微课,更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兴趣,学生进行课堂讲解加深了学生自身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成绩分析比较。参加期末考试的6个小班中,1~3小班为混合式教学班,卷面平均成绩分别为85.38分、84.46分和88.62分,4~5小班为传统式教学班,卷面成绩分别为80.43分、83.22分和82.91分。混合式教学班成绩明显优于传统式教学班。
(一)河北医科大学形态学实验平台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助力。借助河北医科大学形态学实验平台,提供的病理学实验教学线上资源,为学生线上自学提供了强大的学习平台,有利于学生全天候、有选择的个性化学习。实验平台中的数字切片也称为虚拟切片,具有图像清晰,病变典型,色彩真实,操作方便,能对标本切片进行数字化保存等特点,在形态学病理学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以病理学实验课肿瘤系统疾病为例,学生可由校内及校外直接登录河北医科大学形态学实验平台,选择病理学图库中肿瘤系统疾病章节,观察肝细胞肝癌、胃腺癌、平滑肌肉瘤、平滑肌瘤的形态特征,可通过拖拉、放大、缩小等方式,观察不同放大倍数下的不同部位的病变特点,而所有数字切片均由教师标注好准确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特点,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准确性,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因此,数字切片库的使用,为学生学习病理学组织切片和大体形态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学生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自学的成就感。由此可见,信息化实验平台特别是数字化切片的应用是病理学实验线上教学的一大助力。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次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试验主要采用课前线上预习及实验平台开放-课堂观察及自主讲解-课后实验平台开放的线上线下混合实验教学模式。以病理学实验课程消化系统为例(3个学时),教师提前将实验教学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验平台自主预习、思考并记录下有疑问的地方,课上先由学生直接图片和大体讲解,随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的学习课后,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实验平台查看和巩固他们的知识。
课前PPT和课后思考题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在自主预习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随后的线下课堂学习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结合线上与线下学习,强调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灵活,可针对自身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向导的教学理念。
(三)通过在线和离线混合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效率。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是以教授为基础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通常强调教而忽视学。而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教”为主转变为“导”为主,在“导”的过程中,不仅很大程度上考验了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导向能力:如何设计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和时间,如何掌控学生学习导向,如何使用微课、慕课等应用软件,如何增加教学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医、教、研的协同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介导教师的教授活动,教学服务于学习,服从于学习,使学习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5]在此背景下,教育和科学技术全球化、一体化大发展,医学高等教育,特别是病理学实验教学也要积极融入这一趋势中,借助“互联网+”,加强医学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不是指简单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替代,而是在一个契合的比例中使线上和线下教学都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它们的优势。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校、学生、课程知识内容、教学规律等因素的现实情况,合理科学地设计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通过尝试进行病理学实验课程的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式”的教学理念,值得在病理学教学中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