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性化教育策略

2022-02-06 15:25李小扬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高校学生

□李小扬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承担了更加重要的责任。根据党中央及国务院发出的有关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高校有必要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其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以切实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从而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由此可见,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也就需要高校方面积极探索人性化的教育措施,以切实改进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

一、培养健全的人格

(一)情理交融。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应用频率较高的方式,工作人员应坚持“以理服人”,但是既往思想政治工作通常给学生以“空讲大道理”的印象,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此同时,学生的现代意识不断强化,对于事物越来越具有清晰的认知,若仍然采用生硬的说教方式,则难以起到切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所以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尺度进行有效把握,也就需要在讲道理的同时“动之以情”,因为学生具有较强的情感需求,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视为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有利于促使思想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也就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从而实现“情”和“理”的交融,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和思想方面能够与工作人员达到一致,进而实现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二)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从实际上来看,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具有持续的、密切的关联性,思想问题属于实际问题的反映,所以想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即应注重帮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在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时,不可一味进行责备和否定,而是应及时追根溯源、正视问题的存在,并有效解决问题。若学生存在困难,则应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以温暖学生的内心。所以,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持师生之间的平等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还应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和思维沟通,教师还应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并积极了解学生的是实际情况,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切实转变自身的不良认知、改善自身的不良行为。与此同时,也应尝试进行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各项问题,以对学生充分理解,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考虑并有效解决问题[2]。

(三)合理应用人文关怀。将人性化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非是放松管理、不讲原则、甚至容忍学生违反纪律,而是应在给予学生充分尊重和尽量满足的基础上,明确问题内容和问题性质,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情况下,给予学生理解和包容,但是若学生做出危害社会利益和社会道德的行为,则应坚决制止并合理处理,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合理建设校园文化

(一)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将人性化应用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中,也就是将师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校园文化进行建立。20世纪80年代,高校中的交谊舞受到了广泛欢迎,其不仅是大学生进行交流和锻炼的平台,也是诸多大学生消除烦恼、改善心情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时代不断发展、校园建设工作不断规范的基础上,学校中的各项设备越来越齐全,校园文化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学生将大量的空闲时间应用于手机上或电脑上,与同学或教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淡,所以学校方面可积极收集相应的资源,以建立起人性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并完善相应的活动设施,以促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校园中的人情味。

(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来说,校园文化活动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不同年级、专业、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充分考虑,以组织构建起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且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活动,且其中的主题应包括文娱、体育、学术、科技以及思想政治等,同时,校园文化活动应能够起到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作用,避免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形式化的活动。另外,也需要以时代背景为基础,积极强化德、智、体、美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渗透,促使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素质得到提升,同时精神生活和思想情感得到充实和升华,逐渐实现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并能够有效约束自身言行,从而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进而实现当代高校学生气质、人格以及修养等各方面内在品质的提升,也就能够有效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各项关系[3]。

(三)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应能够尊重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具有人性化特点的活动场所和设施,但是不仅需要重视提供服务,还需要完善相应的管理,以避免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方向偏移正轨,甚至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阻碍,所以需要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避免错误的观点和不当的言论进行传播,并对各项有害的腐朽的文化及生活模式进行坚决抵制,避免高校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促使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三、完善扶贫助困活动

(一)保护贫困学生的尊严。既往高校中开展贫困补助工作,需要学生主动进行申请并汇报家庭情况,之后还需进行全院和全校的公示,虽然扶贫工作所需的公平、公正、公开得到了保障,但学生的个人隐私几乎完全暴露严重,导致贫困学生受到了过多关注甚至议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尊严甚至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在实际开展扶贫助困活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应采用合理的方式保障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还需增加与贫困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其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并帮助贫困学生保护隐私。需要注意的是,贫困学生虽然在经济方面存在困难,但精神方面是独立的、自主的、有尊严的,不应因其贫困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所以需要强化贫困学生帮扶措施的人性化,在给予其相应帮扶的同时,切实保护其尊严和权利。

(二)加速贫困学生的成长。从事实上来看,若能够凭借自身努力完成学业,多数贫困生将拒绝资助,以吃苦对于贫困生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在思想方面出现懈怠。由此,需要贫困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付出更多的努力,坚持奋斗,以取得更加良好的成绩,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基于此,对于贫困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则需要在经济上给予相应的帮扶、思想上给予充分的关心、学习上给予科学的激励,使其能够有效锻炼自身各方面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坚持艰苦奋斗、自尊自立、自爱自强的精神。所以,高校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为贫困生提供助理型的服务岗位或是专业服务助学岗位,若条件允许,还可为其创业提供平台,以在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的同时,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锻炼,以加速贫困生的成长[4]。

四、人性化开展“两课”

(一)调整教学内容。所谓“两课”,也就是高校中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以及“形势与政策课”。高校中开设两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因为现实生活中有甘苦、有善恶、有美丑,整体纷繁复杂,而学生在与社会、与网络等各个方面进行接触时,能够受到多方面思想的影响,所以如果持续应用既往数年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则教学过程必然难以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也就需要教师积极根据时代发展调整教学内容,使两课的课堂转变成为具有趣味性的、具有时代性的、学生喜爱的课堂,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升两课的教学效果。并起到培养学生思想意识的作用[5]。

(二)激发学生多元化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甚至导致学生对于两课学习逐渐失去耐心,因为当代高校学生的思维灵敏性和活跃性越来越强,所以教师应根据此特点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主动探索和思考,采用播放图片、视频的形式,将大量事实呈现于学生眼前,使其感官得到刺激和震撼,以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结语

从总体上来看,人的发展为社会整体发展的核心,若人不能实现全面发展,则社会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根据科学发展观,一切发展应以人为本,也就需要将人的生存和发展视为最高级的价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发现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要,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和谐育人”,使高校学生能够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从而切实推动我国的发展。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