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路径分析

2022-02-06 15:07:20管新源李艳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政

□管新源 李艳波

思政课程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并在面临外界思想冲击下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操守。课程思政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融合,借助多个学科的融合优势来更好地强化高校育人效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会在高校内部打造出一种协同育人的发展模式,对高校育人建设意义非凡。

一、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网络时代到来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冲击。互联网、自媒体时代使得学生的思想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特别是“95后”和“00后”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接受习惯等在网络环境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学生个体对个人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的一种多元化追求。而这种思想上的认识和行为时候能够的变化是一种辩证的体现,特别是在网络不良思想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的三观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二)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落后,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效果不理想。如果高校教育采取一种落后的方式,会使得学生被动教育,最终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创新效果不理想。创新是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局限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从当前高校思政课程开展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没有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来补充、调整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辨析以及二者的关系分析

(一)内涵辨析。从学术界角度来看,思想政治课程是依托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所开展的单一化教育工作。从内容上来看,课程思政是对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一种突破式创新。课程思政在发展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时代热点问题,注重对社会热点问题分学科、分专业、分角度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从教学方法教学来看,课程思政采取了线上结合线下的教学形式,能够从多角度来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开展正向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二者关系。

1.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程的创新,提升显性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性。一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将更加具备吸引力和说服力。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支持下还能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拥有坚定核心力量的引领,由此充分彰显思想政治课程的显性教育思想。二是结合党的建设要求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会将最新的国家政策、方针和路线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来从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在红色经典诗歌朗诵活动、红色歌曲聆听活动、“先锋讲坛”、劳模事迹评述等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内化到每名学生的心目中。三是通过试点课程的深化创建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国家建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为基本依托,可以组织开展“锦绣中国”“经济中国”等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端正自己的思想。

2.建立课程思政体系,强化隐形思政创新育人手段。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相通性,通过将思想政治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的关联能够形成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力量,在潜移默化中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思想政治课程和其他课程融合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寻找思想政治课程开设的着力点。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过程中党员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课程思政开展的过程中会从多个学科中选取优秀的教师先锋,由教师先锋把握思想政治课程开设的主要方向,立足课堂,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组织先进力量就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先进方法的选择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等。二是扩大课程思政的辐射面,在先锋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下组织高校内部其他力量来就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基本内容进行优化,引导广大青年教师以德树人、以德育人。

3.思想政治在其他课程中融入的可行性分析。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其他学科和思想政治学科的交融作用下会在教育领域形成一种互相关联、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管理;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实现是思想政治和其他学科融合发展的一种体现,也是当前教育领域打破学科限制、实现彼此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学科的融合作用下能够更好地挖掘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精髓内容。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意义

(一)充分彰显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在新时期,高等教育在向学生传授必要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关注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引领,在教育价值传递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课程思政会利用知识教授和价值融合的育人模式,会将价值引领渗透到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思想政治引领和其他学科协同育人的作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会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教育,从而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二)健全思想政治课程组织形式。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和其他课程的配合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以往教育的局限,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还会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引入网络、社会实践,由此丰富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形式,丰富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手段,打破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形式化、表面化的形式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凸显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在多学科辅助配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姿势的学习和了解会生成有效的情感体验,也会更加愿意自主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养成积极的思政精神和独立的人格。另外,在多媒体平台的支持下还会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课程教育的时效性,并在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育人合力。

(三)打造出完善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课程思政的融入能够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注重关注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是一种显性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课程。课程思政是在思政课程基础上借助其他课程的辅助作用来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一种补充的隐性课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能够在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政治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综合课程的基础上打造出三位一体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作用下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成效。

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缺乏。伴随时代的发展进步,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地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重要场所,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变化来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向,而高校对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认识直接影响这项工作的开展成效。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由此对整个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另外,受教学课时的限制,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味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忽视了对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关注,导致高校思政课程开展效果不理想。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环境缺失。在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受内外部多个因素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且思想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没有形成一种协同育人的关系,最终导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高校教育人员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其他学科教师不存在关联,且没有将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贯穿到校内外,而是仅仅在课堂上完成,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育人理念亟待整合和完善。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不完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建设需要院校内部多个部门的联系,体现的是多学科的联动关系,比如人事部门要对薪酬体制和职业发展机制进行设计、信息部门需要打造师生协同交流平台。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和物质支撑,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密切,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效果不理想。

(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保障措施不完善。一些高校思政教育存在边界模糊和职位互相推诿的情况,而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保障措施不完善,思想政治课程和其他课程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支持,也没有及时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最终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效果不理想。

五、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发展的优化对策

(一)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在高校思政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根据社会发展对高校学生的需要来创新实现政治教育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一系列的思想宣传,在高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氛围。高校需要调动一系列积极力量来参与到高校思政宣传座谈会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在高校内部打造出协同育人氛围。

(二)构建完善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体系建设,高校需要加快打造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打造出以思想政治资源为基本载体的协同育人体系,结合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来划分各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同时,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实现多学科的渗透发展,发动高校所有教学人员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全面落实以德树人的发展目标。

为了能够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共同发展,还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管理,通过培训来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个体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并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师学习先进的思想理论,使其能够以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参与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工作中。

(三)加强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资源的整合利用。一是在高校内部打造出全员参与、多方协作的协同育人体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从上到下多个部门教师的配合,针对以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和模式机械化的问题,在新时期,学校党委需要担负起课程思政的主任,站在学校发展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提供领导支持。同时,学校单位还需要发挥出自身职能作用,积极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保驾护航。二是实现协同育人的特色化建设。课程思政的革新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师为重要力量,在新时期,为了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成效,高校内部的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要积极配合,形成一种彼此密切联系、沟通、合作的育人发展新常态,在多个部门的组织作用下来对大学生经常性的开展感恩教育。三是打造全方位的育人评估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学生访谈、学科交叉听课的方式来评估思想政治课程和其他课程融合建设的效果,通过评估来为高校思政课程的全面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健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制度保障。高校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主体力量,其个人素质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工作开展成效。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发展,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发挥职能作用为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氛围支持和制度保障,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和实施方案。在强化教师个人工作能力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安排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深入交流,在强化个人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同时来进一步掌握思想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协同点,从而更好地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发展。

(五)优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内容。在以往,思想政治课程开展效果不理想,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密切,也无法和其他专业课产生较强的协同作用。对此,在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和其他学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育情况和生活实际情况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为导向来引领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我完善、自我进步。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协同育人的建设格局,在学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强化各个高校的责任主体地位,尤其是要发挥出党委在思想政治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协同作用,打造出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领导小组。

六、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高校思政人员立足实际,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来寻找思政课程和其他关联学科协同发展的切合点,在多学科的交叉作用下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协同进化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