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与管控分析

2022-02-06 10:10任丰娟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19期
关键词:财务财务管理信息化

◎任丰娟

前言:科学技术逐步进步,促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展,更多企业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财务管理中。面对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财务信息化是应对此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具体的工作下,企业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财务工作流程规范。通过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的作用,促使各类信息和数据更快获取,保障了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通过财务信息化所提供的各类数据,进行产品研发或者服务升级的导向,从而对决策进行改变,促使企业持续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分析

当前,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通过财务管理过程和预期结果间产生的差异。基于不同企业面对的内外部市场环境不同,就会造成实际财务管理对经营活动产生较大偏离,直接导致风险问题的发生[1]。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格外重视,将风险管理过程贯穿在整个经济过程中,其重要程度与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一样。一般企业针对风险管控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内容,通过预测、评估等方式对风险进行预防和解决,期望可以利用相应的预防措施或者应急措施,将未来期间发生的风险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以此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二、企业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善,全球一体化影响更加广泛,企业不仅需要应对国内风险问题,还需要应对国外问题。全球化让资本得以快速流通,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财务和市场风险。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促使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企业要想获得生产环境,必须逐步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但是,传统财务管理方式,主要依靠人进行各个环节的控制,无法避免人为因素和数据问题。这种模式基本上不能满足当前环境的需求,企业需要有信息获取能力强的工具。而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的运用,可以节约大量资源,也可以让企业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取到准确性更高的数据,以此也对企业成本进行了降低。通过财务信息化让企业财务人员更加精简,为企业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为企业进行下一步工作坚定了基础。企业采用信息系统对人力需求进行判断,帮助企业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确保所有岗位都有专业性的人才,增强了工作效率。人员分配的合理性可以逐步让财务人员工作压力变小,因其与各部门沟通顺畅,各类资料获取快,准确性高,往往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正确的数据,从而有效控制各项费用支出,有利于降低成本。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委派专人进行信息技术的引入,确保企业信息传递实现共享,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并且管理层也可以随时结合财务信息化系统数据对决策进行调整,促进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让企业经济效益得以逐步提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运用各类大数据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高效快速知晓当前企业发展的财务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各类决策进行调整。借助大数据技术所得到的分析成果,确保财务指标清晰明了,为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财务信息化的建立,财务管理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和时间制约,让财务一系列工作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处理。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因素分析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应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更好进行措施制定。一般将财务风险的因素划分为三类。一是机会风险,企业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要把握机会。当前,我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并没有其他国家的发达,发展较晚,每个企业所提出的方案,最初得到的收获也是不同的。

例如,有的企业对信息化的建设较为浅显,只将传统记账方式进行改变,更多是降低了财务工作量。在这种情形下,企业会更加重视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加大对各类设备进行采购,但是财务所具备的信息化操作能力往往并未形成,发挥水平较低,难以将信息化作用充分发挥,无法有效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直接造成财务工作难以开展。甚至有的企业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表面工程,特别是中小企业更为明显,并未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建设,主要发挥会计核算功能。这些财务信息化往往不能对企业产生作用,甚至形式化明显,既不能满足企业经营过程需求,工作效率持续下降,也会造成大量资源被浪费。有的企业因上级政府或者监管部门的压力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本身并没有利用信息化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想法,导致建设完工的系统基本不会使用。不管是针对人才、技术等方面,还是对财务制度调整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这些情况,企业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展开分析,确保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实际发展过程相契合,明确建设过程的机会目标,以此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

二是外部市场风险。经济持续发展,科技也得到显著进步,各类财务管理系统也逐步增多,企业可以根据业务模式、管理方式等不同选择适合系统,甚至可以定制化生产财务系统。但是,市场环境下财务系统企业有很多,相似的产品也多,质量层次不同,甚至出现一批不合格的财务系统上市,直接影响到使用的企业。有的企业虽然暂时并未发生风险,但一旦风险爆发必将导致企业资产受损。我国市场结构中,大型企业较少,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居多,占据市场主体的90%以上。中小企业更加关注成本支出情况,就算信息化系统再好,成本因素也是重点关注的因素,更多企业会选择资金投入小的财务系统,导致使用过程问题频繁出现,而且与行业标准以及政府规定存在差异。如,有的财务软件可以进行反过账,根本没有严格国家法律进行系统研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都会导致大量风险问题产生,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市场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地变化的,企业要想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就需要结合市场进行相应的改变,对制度以及组织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基于这些情况存在,企业如果一直使用最初的购进的财务系统,就会出现与现实环境不协调的地方,甚至造成资源的浪费。市场经济环境的存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也将面临严峻的市场风险,有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建设资源,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三是财务数据获取存在风险。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传输是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如何确保财务信息系统可以安全性地获取各类经营数据,并实施共享这是建设中的关键内容。在财务系统建设中,企业想要通过系统对经营数据获取有着较大的安全风险。当前,第三方软件逐步在市场经济中运用,获得很少消费者的支持,企业对数据获取的来源更加丰富,客户也可以从各类软件中得到相关企业的财务数据。但是,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导致企业并未对相应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密,虽然进行动态化更新,确保数据共享方便,直接造成数据保密性越来越低,风险系数提升。

四、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识别的方法

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应该通过四方面进行判断和分析。一是系统分析企业风险,对风险进行归类。任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对财务风险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三方面,机会、市场、数据获取风险。但是,企业如果对其进行细分,又可以划分为很多类风险。其中市场风险对企业影响最为深远,企业必须对所有风险种类进行概率分析,判断其是否会对企业产生影响,逐步积累更多的风险认别经验,从而增强风险识别效率。

二是根据风险类型,明确风险的针对目标,确定相应的人员进行风险预防。风险认别并不是依靠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完全实现的,更加需要全体人员一起参与,结合组织框架的部门和人员设置,明确风险针对的内容,确定各部门所需识别的风险类型。结合企业整体目标度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依托风险管理将识别过程在所有部门和人员中进行细化。管控部门作为各部门的协调者,促使各部门加强信息沟通,以此达成风险识别的目的。通过不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结合风险管控目标的不同,控制部门给予相应的指导,从而既可以了解不同部门的业务模式,也可以将财务风险管控目标进行分解。各部门职能不同,不同岗位职责不同,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存在差异。在进行财务风险目标控制也会出现差异性。这要求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必须有重点,根据不同部门职能情况进行控制内容的设定,全体参与人员要确定本部分风险可以合理管控。

三是全面认别风险。随着财务风险问题的逐步发生,对企业影响和破坏性增强,识别方式也得到较大的进步。企业可以借助多样化的认别工具,对经营活动的内外部风险进行准确判断和分析,从而清晰划分不同部门的风险类型,为风险管理打下较好的基础。在财务风险识别过程中,主要采用识别方式是清单检查、访谈、座谈、评估、风险台账、实地调查等。风险管理部门可以与相应的业务部门对风险分析后,可以实地进行风险的观察,获取较多的经验,确保风险问题艾弗森环境被充分掌握。但是实地观察风险,对识别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可以采用风险点判断法,通过以往风险识别所形成的经验,对当前掌握的风险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出风险发生的点,对风险发生率进行评估,以此制定解决措施。根据已经识别的各类风险,按照风险发生概率的高低,以及影响企业程度,进行登记划分,将划分后的风险明确到各部门或者岗位,确定好预防主体。对识别出的各类风险,进行台账登记,通过对风险知识的宣传,增强各部门对风险的预防能力。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企业应该借助信息工具,增强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有助于风险识别。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准确获取各类数据和资料,可以全面分析经济业务走向,增强财务风险的预防能力,从而提升识别的准确性。

四是通过以往风险识别的过程,编制好风险档案。针对企业当前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后,风险管理部门认识经济活动中呈现的财务风险动态,再编制风险识别档案中进行系统的说明和诠释,对每个风险都进行岗位和业务工作流程发生的情况说明,包括但不限于风险发生场景、地点、时间、影响因素等,并编制完善的风险识别报告,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学习。在编制认别档案中,应该统一格式,以便于在企业内部使用。在后续新的风险发生后,可以逐步对风险认别档案进行完善,从而增强企业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

五、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控对策

(一)保持合法合规性

企业要有效应对财务风险,必须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是合法合规的。一般都是在审计、会计等法律法规要求下,对企业财务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是,企业财务制度本身的决定者并不是政府,政府对其有规范、监督等责任,只有企业才能进行自身制度的制定。不同企业所需要应对的问题不同,财务高风险也是不同的,这导致不同企业所制定的财务内控制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不管制度差异性多大,都应当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下进行制定,以此保障合法合规性,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预防。

(二)保持全面性及系统性

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不能仅仅制定单方面或者某个点,必须是全面深化的,通过对经济业务运行模式的分析,将风险预防制度贯穿整个经营体系中,也要包括财务工作,从会计核算到报表编制等。从岗位层面逐步扩展到整个企业,从每一笔企业支出上,确保资金流动全部按照制度进行,从而更好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会存在多个子公司或者下属机构,先要确保制度的实施是系统的,保障整个控制流程是保持一致性。

(三)保持监督制约的功能

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更多需要发挥监督制约的作用。风险并非不可识别,也并不是不能通过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是针对此类风险必须借助监督制约的能力。有的财务岗位工作本来就不能一个人进行,如果全部交给一个人,很容易造成资产的流失,甚至产生更大的风险。这要求财务部门在岗位设置上,应当坚持不相容职责分离制度,坚持让不同岗位进行相互制约、监督,实现控制平衡的作用,确保权力和业务明确。对相同财务流程,应该确保其实现了相互分离,通过内部制约作用的发挥,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四)保持灵活性及独立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全球经济化影响加剧,国际贸易局势更加复杂化,我国企业受到的内外部影响增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控上,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并且结合市场经济变化对控制制度进行灵活改变,从而有效应对财务风险。通过这样的灵活性改变,企业既可以避免国内市场经济环境变化错产生的财务风险,也能降低国际市场的经济损失。应该加大关注力度,通过对国际环境局势分析,国内各项制度和政策的把握,从而调整和优化财务风险控制手段。针对风险控制的设置不能包含在财务部门中,必须和财务部门保持独立,从而可以让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更加科学性,有效降低主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五)保持发展性及针对性

企业所面对的财务风险一直是处于变化的。只要内外部经济环境改变,财务风险形成的因素以及概率大小也会改变,这要求针对风险控制时,必须有长远的眼光,保持风险预防的发展性。企业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管观,对管控措施进行合理的制定,从而确保企业可以实现长远发展,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不同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企业管理过程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及内外部环境是不同的,先要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薄弱点进行分析,针对风险点进行措施的制定。一旦风险发生,可以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从而避免或者降低企业的损失。通过发展性的眼光对风险措施进行科学合理制定,对于企业不同的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将二者进行结合起来,有助于预防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管理能力。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加上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风险预防模式早已不能适用当前形势。但是,信息技术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通过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企业逐步对整个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识别。将涉及到的风险类型进行划分,并且评估风险发生概率。根据概率确定风险的重要性,从而制定不同的措施进行预防,以此保障企业资产安全,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结合风险控制的监督制约作用,逐步将控制部门独立与财务部门,灵活对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坚持控制制度制定的发展性和针对性,从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猜你喜欢
财务财务管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