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02-06 07:10刘扬
铁道经济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监督人员

刘扬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审计特派员办事处 代理高级审计师,北京100055)

0 引言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我们党执政兴邦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增加企业价值、改善企业经营、评价企业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促进企业发展、改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 建设高质量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对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新时代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018 年3 月1 日,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正式颁布,新规定是引领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新纲领,开启了内部审计工作新时代[1]。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升组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2]。 内部审计范围涉及组织内不同层次和领域,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风险管理漏洞和内部控制弱点,建设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并跟踪落实,并且把组织的战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既支持战略层做出的科学决策,又合理保证执行层按预定方案进行操作,不偏离目标,最终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

2 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新时代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主要有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 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创新审计理念方法、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等。

2.1 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

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组建了中央审计委员会。 中央审计委员会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2.1.1 将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全过程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定审计规划计划,要胸怀国之大者,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重要民生实事,服务大局,同时重视审计问题整改,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

2.1.1.1 规划计划制定体现党的领导

“十四五”时期审计规划的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的管理等环节,要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工作,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 上级党组织重大安排部署、职工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等,开展重大政策和重大投资审计,开展社会保险、工资、福利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审计等,保证国家政令畅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财经纪律严肃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2.1.1.2 审计现场实施体现党的领导

内部审计机构要坚持将党建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审计工作开展到哪里,临时党小组就建到哪里,着力夯实党建战斗堡垒。 审计期间统筹政治学习与廉政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审计工作纪律。 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定力, 不断深化监者自清、督者己严的职业操守。

2.1.1.3 审计成果运用体现党的领导

内部审计机构要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对审计问题实行编号管理、跟踪督促、情况反馈、整改销号的闭环工作机制。 建立审计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内容、整改金额、整改期限以及责任单位、责任人等,充分运用销号机制对审计整改问题进行科学化管理,确保整改到位。 同时推进审计成果运用,做到“审计一个、促进一片,审计一点、带动一面”。

2.1.2 提高政治站位

国有企业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审计职责定位和使命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关注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 要系统研究和深入把握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 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 这样审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深入,揭示的问题会更加准确,分析的原因会更加透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2.1.3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 一是要加强政治领导,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 不断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要锻炼政治眼光,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发扬斗争精神,精准高效揭示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运用政治眼光剖析经济社会问题,使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三是要强化政治担当,把讲政治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形成习惯自觉,落实到审计实践、审计人员言行上。

2.1.4 形成监督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做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在中审委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 审计要加强和纪委、组织等部门的工作联动, 在审计实践中密切协作,探索形成一系列信息交互、 成果共享的机制和做法,促进各监督体系间资源、信息、成果的共享互用。 这样不但可以弥补单一监督手段的局限,还可能将工作关口前移,有效预防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2.2 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审计深度是衡量审计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 首先,评判一个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标准在于是否揭示了被审计对象内部存在的关键性和深层次问题,披露和反映的问题是否是本质和症结所在。 其次,审计深度往往是提高审计质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再次,通过对某个问题的深度剖析,见微知著,可把审计项目质量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2.1 合理制定审计计划

年度审计计划既要满足审计的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可以根据以往年度的高风险事项、高频问题,以及企业所在行业特有风险,梳理出审计项目。在审计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制定审计计划时,不应盲目追求审计覆盖面,应在数量与质量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否则审计人员疲于奔命完成审计项目数量指标,审计的深度和质量很难保证。

2.2.2 做好审前调查,精心制订审计实施方案

审前调查作为审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对重要审计事项深入调查、仔细分析,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其可能性,从而明确审计方向,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审计实施方案要突出重点,提高可操作性,对重点事项细化分解,分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点,紧扣被审计单位财务和业务实际,制定详细步骤和应对措施。

2.2.3 注重过程控制,深查细挖,锲而不舍

审计的深度与质量成正比,同样,深度与阻力和难度也成正比。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时要深挖问题根源,不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和找出破绽,同时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键时刻敢于亮剑,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的职权,对违纪违法问题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实践证明,许多腐败案件的查处都与审计人员敢于较真碰硬、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分不开。

2.3 创新审计理念方法

面对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发生的重要变革, 审计工作同样需要创新理念、思维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建议评价职能,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2.3.1 创新审计理念

审计工作要创新,理念要先行。 在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审计全覆盖形势下,急需转变传统审计观念,重视审计理念创新,运用新思维把握和总揽全局。 在审计实践中不能拘泥于就事论事,不能一味追求问题数量,应将问题放在宏观经济发展大背景下考量并进行评判,并不断通过个例现象带出全局性问题,从而进一步彰显审计力量。

2.3.2 创新审计思维

内部审计人员应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破解制约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瓶颈。 一是树立系统思维,找准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保审计工作方向的正确性;二是树立辩证思维,找准审计监督评价建议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审计的实效性;三是树立创新思维,学习借鉴审计署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引领和推动审计实践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树立底线思维,在审深查透、规范处置、防范重大风险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审计质量监督员的作用,提高发现和查处高质量审计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五是树立精准思维,精准判断问题线索、精准优选审计方法、精准提炼审计观点、精准撰写审计报告,大大提升审计的执行力和效能力。

2.3.3 创新审计方法

审计指导方案决定审计的方向,审计实施方案决定审计的路径, 审计方法手段决定审计的成果。信息时代应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和建设大数据审计一体化平台。 构建跨领域关联的审计大数据中心,进一步拓宽联网审计范围,完善数据定期报送机制,实现多数据融合、多信息对接。 加快建设集数据归集、数据转换、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分析报告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审计平台,把大数据运用作为审计常态化的基本要求。 审计项目的准备阶段应对不同数据库、历史数据资料进行横向、纵向及关联分析,梳理可疑点、风险点、问题点,与现场审计贯通联动协调,提升审计监督的精准度[3]。

2.4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多措并举建设高质量审计队伍, 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打造作风务实、业务精通、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2.4.1 配齐配强审计人员

要择优选聘政治站位坚定、融会贯通业务流程和审计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配备与企业规模、审计业务量等相适应的审计人员。 一是强化机构编制保障,做到编制合理、专业对口、梯队优化[4]。 二是推进内部审计人员与业务部门轮岗交流,打通内部审计与其他业务条线的发展通道。 三是健全完善人员成长培养和优秀选拔任用的机制。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逐步改善待遇,保证审计队伍的稳定。

2.4.2 提升审计专业水平

审计人员提升审计专业水平,一是加强自主学习,利用闲暇时间自学专业书籍和专业期刊,掌握和理解国家相关法规,浏览相关审计官网,掌握最新审计动态。 二是强化审计业务培训培养,完善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丰富业务知识,持续提升岗位胜任能力。 三是鼓励并支持审计人员参加中、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丰富审计理论知识。

2.4.3 增强审计实践历练

内部审计机构要坚持把审计实践作为锻炼提升队伍能力的 “第一跑道”, 以审计项目为主要平台,压担子、给任务、促成长,让优秀的审计人才脱颖而出。一是提升知识转化能力,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需要将自身现有的知识架构整合, 实现与被审计单位专业特性的有效对接,转而形成审计能力。二是提升应变处置能力,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继承以往经验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办法跟着问题走,切实提高审计技能。 三是提升总结提炼能力, 审计项目结束要出具结论性文书,只有加强总结提炼,挖掘创新点、闪光点,审计成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锤炼作风能力,审计人员要践行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价值观念, 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纪律和各项廉政纪律,塑造自身人格魅力和树立审计权威。

3 把握好各发展路径之间的关系

科学理解新时代审计发展的方向, 深入分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以及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几对重要关系。

3.1 处理好“广度”和“深度”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 审计的“广度”是指审计的覆盖面广,但也并非事无巨细全部纳入,决不能因扩大覆盖面而放松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甚至牺牲审计质量, 而是要从战略的高度找准审计工作的着力点,达到审计目标。 审计的“深度”在于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 揭示问题的实质,直击要害,也就是要找准问题,精准发力。

3.2 处理好“有为”和“有位”的关系

“为”与“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为”是“有位”的前提和基础,“有位”时扛起与“位”相称的职责,“无位”时坚定“有位”的自我要求。 审计人员只有勇于担当,多挑担子才会“有位”;“有位”离不开“有为”的作用发挥,在其位而谋其政,任其职而尽其责,在一定的平台就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上交答卷。

3.3 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

审计监督是内部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审计服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属性和最终目的,是通过审计监督来实现的。 二者是制约与支持的关系,即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是同一职能的两个方面。审计监督是审计服务的基础, 审计服务是审计监督的目标和宗旨,审计服务的有效发挥,可以促进审计监督的到位, 监督的到位又从全局意义上实现了服务。 审计监督是治标,审计服务是治本,标本兼治才能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内部审计在过程中应把握“一帮二审三促进”的原则,而不是把找问题、查错弊放在首要地位。 一是帮助被审计单位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管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工作程序;二是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从源头上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问题; 三是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对潜在风险进行揭示,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把控风险[5]。

4 结束语

总之,推动内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是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想要形成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体系,仍任重道远。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自觉把内部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依法全面履行内部审计工作职责,促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监督人员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夯实监督之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