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鹏华(郑州科技学院)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培育体系的高水平支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基本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历史性跨越,这为我国经济、社会、科技、政治、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核心不再以招生规模的扩张为重点,而是要突出对科技创新型和技术应用型等人才的精细化培育,以期满足我国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客观人才需求。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满足新时期我国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重要主体。新时期,民办高校如何与公立高校协同互补、融合共生,并实现自身的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术界与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演化,懂专业、会技术、熟实践、能应变的技术性人才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非常稀缺的人才资源。民办高校应该发挥自身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领域的培养优势,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开拓自身的办学思路,提升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聚焦办学质量的提升,为自身走出一条科学、高效、稳健、可持续的人才培育发展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探究民办高校内涵发展视域下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与对策,以点带面,以期为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已成为不可逆的人才培育趋势,民办高校必须高度关注对自身人才培育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本文认为,坚持以生为本、对接市场需求、把握发展关键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下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会计学科特征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基于会计人才需求提高课程教学的应用性、聚焦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分析如下。
坚持以人为本为本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视域下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方向,其核心内涵是要结合会计学科特征来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第一,要立足民办高校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持续强化对基础会计知识及课程要点的讲解,为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的时效性提升奠定坚实的会计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的会计理论,教学安排不能一味追求大干快上,要以学生学懂、学会、学好为标准,循序渐进,渐进地推进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第二,大数据会计类课程往往对于数据的关注度较高,强调懂数、用数、治数,因此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应注重对学生数字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帮助学生学会通过数字来高效、客观、明确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将无形、抽象、复杂的经济活动通过直观、形象、简单的数字符号来表达,充分发挥出大数据会计类课程的独特魅力。第三,大数据会计类课程要重视思维模式的培育。当前民办高校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普遍注重核算方法的教学,而忽略会计思维模式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缺乏足够多的理论知识储备,故而难以有效地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会计问题,最终使得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对接市场需求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视域下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其核心内容是要基于会计人才需求提高课程教学的应用性。首先,对于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要突出对学生信息化工具使用操作能力的培育,为学生用好数据奠定坚实的工具应用基础,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率效能及精准度;其次,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要突出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育,深刻把握企业对于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与期盼,不断提升大学生会计知识应用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真正提升学生对于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核心要点的掌握与实践应用水平;再者,随着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以及叠加业才融合理念的广泛普及,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要注重对业财融合理念的融入,要在实践教学中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为培养综合性、系统性、复合型会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把握发展关键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视域下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方向之一,其核心内容是要聚焦师资队伍建设来提升课程教学的时效性。著名教育专家陈鹤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学理念的提出充分彰显了师资队伍在各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与作用,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在推动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核心课题,这是民办高校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基础;第一,民办高校要强调对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培育,避免过分注重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而忽略课堂教学能力的考察,提升师资队伍的课堂教学能力;第二,民办高校要不断地对师资队伍进行再培训、再教育,提高其教学能力,拓展其学科视域,为培养新型会计人才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理念基础、技能基础;第三,民办高校要不断丰富师资队伍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探索引进外部优质行业从业人员和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员工,借助社会实践资源来丰富师资队伍,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随着经济迈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驱动、结构及增速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化,这直接决定了民办高校内涵发展下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对策。本文认为民办高校内涵发展下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以注重学生体验为基础、以改革教学方式为支撑、以优化师资队伍为补充,坚持学生主体和服务为本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兼顾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并行的师资人才策略,三管齐下,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人才培育的实效性。
注重学生体验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视域下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对策,其主要内容是要坚持学生主体和服务为本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方面,民办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意味着在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中,民办高校及师资要围绕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实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索大数据会计类课程知识,做好“知识导游”的角色,而非扮演课堂教学独角戏。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要真正通过具体、客观、有趣、正向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大数据会计类课程学习的动力、兴趣及信心,不断地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要明确教师服务学生的服务理念,既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群体给予差异化的教学思路与方式,同时也要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避免偏激式教学,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期引导学生勤奋学习、高效学习。
改革教学方式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视域下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性举措,其主要内容是探索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兼顾的教育教学模式。首先,大数据会计类课程具有高度的应用性、实践性、探索性,故而必须注重实践性教学,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更加具体、高效、精准地呈现出相关的教学内容与知识要点,同时也要将大数据会计类课程带出课堂,走向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检验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其次,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既能引入一批具有实战经验的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师资资源,同时也可将学生引入到企业实习岗位,提供一定的实习岗位与工作,突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优化师资队伍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视域下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实施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并行的师资人才策略。第一,要对民办高校现有的师资队伍力量实现再培训、再教育、再考核,以大数据会计的课程教学为案例,既要强化对现有人才队伍专业知识素养的考核与培训,同时还要突出对大数据相关知识和工具应用能力的评价与培育,真正提升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及各类新型会计知识的储备。第二,要不断地引进外部优质的师资队伍和力量,充实民办高校大数据会计类课程的师资力量,同时也要引入一些企业实施联合人才培育,借助企业师资在实践方面的优势,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育。第三,要引入优质高校、研究所相关师资教师培育资源,通过共享、协同、互助的办学方式,以较低的成本,发挥其实效。
总而言之,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目标与创新方向,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对接市场需求,把握好发展关键,高效、精准、科学地确定民办高校大数据会计类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为有效地提升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实效,民办高校要围绕学生体验的改善、教学方式的优化、师资队伍的强化三个维度来开展对策探讨,真正提升民办高校大数据会计类课程教学的时效性与实效性。
相关链接
会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kuài jì,英文名称为Accounting。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及各种税收法规为法律依据来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有会计主管、会计监督和核算、财产管理、出纳等人员。
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一词。
所谓会计,就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