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冰冰
(苏州优乐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发环境事件会导致自然环境破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不仅会破坏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谐发展,同时也会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对此,相关的政府机构也越来越重视对突发环境事件提出更加科学性的应急体系建设管理。为了更加有效地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政府机构也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方案。
由生产安全事故、非正常操作或者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或者社会原因导致的危及自然和生态环境质量,危害人体健康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被称为突发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具有突然爆发性、表现形式多样性以及社会影响大等特点。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污染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的产生,导致大自然中的大气,水体,土壤等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与此同时,人们的生命财产也造受到了威胁。对此企业应该避免这些突发环境事件给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要采取应急措施,提前做好预防。
为了保证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不会受到严重的污染,需要及时采取科学性的应急处置措施,对可能会发生的一些环境污染进行补救,降低污染影响范围,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1)对水环境、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突发性环境污染中,水污染事件占的比重比较大。由于工业企业内部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扩大,大量污染性废水排入水体,特别是化工厂的污染废水,若局部地表水段在短时间内被排入了大量的毒性及高浓度的化工废水,会直接导致局部的水资源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很大的变化,水体水质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水体内的各类水生动植物也由此遭到了灭顶之灾,水体内的生态平衡也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被污染的水域进行有效的处理,随着水体的流动性,会导致水体污染的范围逐渐扩大,造成严重的后果。
当地表水水体资源受到污染后,由于地表水的渗透性作用,局部的地表水污染会渗透至土壤,进而引起了局部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重金属或者有机污染物会通过土壤孔隙进而向四周和纵深的土壤迁移,有害成分在土壤固相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特别是重金属,由于其难以降解性,往往对土壤污染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土壤污染也会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的改变,间接又对在该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及土壤中的动物、微生物等造成危害。
随着时间作用,通过土壤渗透作用,有害污染物也会进入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水质、物化性质等的变化。若涉及到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会导致其直接丧失饮用水的功能,其影响是不可逆的。由于地下水流动较为缓慢,其自净能力远不如地表水体,且处于地层下,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比地表水困难,土壤、地下水污染治理成本均比较高。
水资源、土壤资源等在受到污染影响的过程中,污染物中的有毒化工原料、重金属、高浓度有机物等,亦会对人体的自身健康造成间接的危害,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的大气污染事件,在我国的环境污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如企业使用的有机挥发性物料,液氯、液氨、正丁醇、环乙酮、甲苯等,由于操作失误或包装、存储设施破裂,导致物料泄露,其泄露产生的挥发性气体短时间浓度较大,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大气污染事件可以使一定区域内的空气质量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会给人们的自身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虽然大气污染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对于有毒物质氯气、氨气、甲苯等,会直接威胁人群的生命安全。若挥发性气体属于易燃性气体,如甲苯、正丁醇、环己酮等,和空气混合后,如果遇到高热、高温或者火源等,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的事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而其产生次生、衍生大气污染物CO、氮氧化物等随气流扩散,影响周围大气环境。
突发环境事件不仅对环境的危害较大,也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突发环境事件具有突发性,且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危害及污染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为了健全工业企业等应急机制,预防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提高工业企业的应急能力。
(1)环境风险应急意识薄弱。在环境应急制度执行的过程中,风险应急意识薄弱也是主要的原因。突发环境事件预案编制原则是为了可能突发的环境事件而提出的应急程序及措施,其编制过程需要企业自身对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等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以及可能发生的不同的突发事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置措施。突发环境事件预案编制目的是为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处理措施,来降低事件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企业对这种环境风险的安全意识并不强,由此导致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及应急组织机构,没有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更没有合理的应急处置流程。这就导致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并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致使环境污染范围扩大,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由此可见,企业应加强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应做好先期处置方案,降低事件发生后的危害影响范围及程度。
(2)预防、预警能力较低。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源,通过一些日常防范,日常检查等,能够尽早发现一些异常现场,能够针对异常立即进行处理,对杜绝事故的发生有着重大的意义。
而实际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到应急处置,而忽略了预防、预警措施,使得企业在该方面的防范能力较低,不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不能够及时预警,采取措施进行消除与控制,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
(3)应急预案处置措施过于笼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因产品、工艺、原辅料的不同,其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不同,进而需要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也不同。但是由于一些企业对自身实际情况并未开展细致的分析,仅将突发环境事件笼统定义为水污染事件、大气污染事件、土壤污染事件等,进而罗列出一套处置流程,并不具备实际参考性。如大气污染事件,需要针对废气种类提出应急措施,如酸雾的处理、有机废气的处理、颗粒物的处理,其处理措施各不相同,企业应根据可能导致的污染物种类来制定应急处置措施。所以企业的应急处置措施应根据实际的产污情况,进行匹对性地提出处置措施。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4)应急预案体系协调性低。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应包括公司内部各预案,以及所在区市级应急预案(即上级应急预案)。根据公司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等级,启动应急预案。上级应急预案与企业应急预案存在着互补关系,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处置过程中,上级应急预案是在更高的层面上为展开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指南,起着指导和协调作用,并在必要时,提供支援。企业应急预案注重的是开展具体的应急救援行动。而实际中,企业缺少参与上级部门相关的应急救援演练。导致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后,由于互相缺乏协调性,使得相互间配合度不高,不能有效开展救援行动及应急处置,造成环境突发事件影响范围的扩大。
(1)提高应急管理意识,加强全体参与性。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应急管理意识,企业要充分意识到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引发的各种环境风险事故,进而做好事故应急防范措施,加强企业内部应急管理培训,强化应急管理意识,建立环境风险源的监控、预警等制度,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针对已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尽可能缩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范围。
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加强各部门的参与性,提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给出对应的应对措施。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要做到全员参与,同时管理员也要对应急预案编制的职责做好科学性的划分,充分做好规划和调查,更好地引导人员在参与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参与人员的专业情况、技术能力以及涉及到的应急职能,进行各小组的分配和管理。管理人员要对应急部门做好规划,合理组建应急组织机构与应急小组,分配各小组、各人员的应急职责,拥有职责的同时也要承担应急任务与责任。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之后,能够立即开展应急工作。这样在遭遇突发环境事件时,就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反应,通过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方案,可以实施一定的措施,降低不良因素造成的影响。企业应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将应急预案的管理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全员参与,提高应急预案管理的实操性。
(2)加强预防预警能力。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就应提出预防、预警措施,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风险预防的措施一般包括风险源的技术监控措施,如采取摄像头监控,车间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还有风险源的人工监控措施,如日常的巡检,管理制度的建设,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应急物资的检查等等,从各方各面杜绝事故隐患,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
编制过程中也应根据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划分不同的事件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编制不同的应急处置流程。如上报部门,预警等级,应急准备,是否需要救援等情况,均要细化分析到位。
通过提出的预防、预警措施,落实巡查,监控制度,及时发现隐患,迅速预警,消除隐患,减缓突发事件影响。
(3)提出切合实际的处置措施。管理人员动员全体人员,各部门负责人,针对性地提出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情景,如易燃物料引发的火灾事故,液态危险物料引发的泄露污染事故,污染处理设施的故障导致的污染影响等等,根据这些情景,应进行专门的重点分析,细化分析其可能发生的污染环节或环境风险,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置措施,配备必须的应急物资。如火灾事故,电器火灾事故的处置措施及应急物资,生产性物料引发的火灾事故处置措施及应急物资等。
(4)合理配备应急物资。应急物资是整个应急方案有效实施的前提,应急设施也是对整个应急处理工作重要保障的基础。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应急处置,保护应急救援人员,企业应设应急专业物资装备储备,设专门的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保证各项应急物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同时对应急物资及消防设施进行日常检查,并及时更新或补充。
管理人员也要对救援的整个流程和救援物资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说明,保证在发生环境事件时能有效防范对环境的污染和扩散。
(5)加强应急联动。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不仅提出了应对机制,包括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程序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还应提出公司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救援抢险队伍的衔接和联动体系,公司制定应急预案后,应保持与相关应急部门的沟通与联络,经常参与到区域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与应急培训中,对演练及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修正与完善。通过与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应急互相结合,为公司有效、快速应对环境污染,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提供科学的应急机制和措施。
综上所述,健全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同时企业的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应与上级部门应急预案互相结合与协调,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维护社会稳定。企业应加大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重视。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人们的风险应急管理意识,管理人员就要不断学习与总结,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制度和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造成的损失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