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湘 高兆媛
天津科技大学
敦煌藻井纹样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初唐和盛唐时期,是敦煌文化的兴盛时期;后期是中唐和晚唐时期,是唐代敦煌文化的衰落期。唐代的中国是最繁荣昌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在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又有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所以,一座座石窟中精美绝伦的藻井纹样颇具研究价值。运用纹样中立体的装饰构件、层叠结构、严谨构图法表达现今的创意思维,并融入富有生命力的服装设计中,能使传统纹样得以继承与发展。
在古代建筑内部装饰中,藻井的明显特征是“穹然高起,如伞如盖”,其是模仿古代穴居时期的屋顶结构发展而来的。远古人类生活在地下,环境黑暗,于是人们将洞口顶端搭成藻井的样式,利用树枝层叠交错。罗哲文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一书中也曾提到过,“早期的藻井呈伞盖形,是天花向上凹进为穹隆状的东西”。到了后期,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生活在地面上,屋内的各种装饰结构也随之发生演变,后来,这一传统的内部装饰建筑被保存下来。
藻井纹样通常位于寺庙里神佛像的上方或者宫殿里帝王宝座的上方,一幅幅精美的藻井纹样皆是出自古代画工之手,每一笔都画得恰到好处,栩栩如生,纹样题材大多数是荷、菱等藻类水生植物,以压服火魔作祟,防止建筑物发生安全隐患。敦煌藻井纹样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绘画在平棋顶上;二是装饰在穹顶或者覆斗顶正中央,即叠涩式藻井。其图案特别,有着中国传统图案的“聚宝盆”的称号。藻井纹样最初在东汉墓葬中可以见到,它的正中是一对莲花,周围是用木头结构组成的正方形,经过缩小旋转45°形成一个套起来的方形,然后再缩小一些,最终形成一个叠在一起的井状图案。在近代,藻井纹样因常年遭到自然环境的侵蚀,有一些精美雕琢的细节已被掩埋,因此,我们在研究时需要深入探索,运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及形式开拓全新的思维模式,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服装中,使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容易接纳传统元素。
藻井者,交木为井,饰以藻,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藻井纹样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山水纹等,其以独特的纹样来装饰古代建筑,造型十分整齐、质朴。譬如纹样中的几何纹,利用不同的几何结构,加上固定的变化规律,相间填色,使简单的网线具有丰富的内容。到隋代,藻井纹样出现反复穿插的现象,连珠纹就是当时出现的新纹样,带有波斯艺术的趣味性,这一时期的纹样对于唐代藻井艺术的影响是直接性的,唐朝时期的纹样看似无章可循,细细品味才觉得其奇思驰骋,耐人寻味。每一幅藻井纹样皆是由井心的莲花纹、井外边饰、外围垂幔三部分组成,单看井心就已显得繁缛华丽、富贵大方,垂幔的纹样略显简单,但却简中有味,具有时代的特征。
从隋代开始,莲花纹样就已经经历了绚丽多彩的本土化的设计创造。隋代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在装饰艺术上却经历了创造性的变化。早期藻井作为石窟内唯一的支撑中心,纹样变化尤为丰富,因随时代的变化,当时的纹样并没有像后期一样规规整整,譬如第401窟的藻井纹样,中间是一朵八瓣大莲花,围绕同向飞翔的飞天与异兽,庄重大方。
唐代的敦煌藻井纹样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初唐、中唐和晚唐。初唐时期的纹样形式保留了隋代的特点,譬如第329窟藻井(如图1),中心纹样以莲花为主,周围饰以四个飞天图案,其余不加任何修饰。经过历史的发展,到了盛唐,在纹样方面,中心的莲花瓣已经发生变形,由早期的大莲花变成桃形和卷云形,呈放射状构图,形成不同于唐代早期的花纹样式,而这个时候花朵的整体造型纹样已经失去原有的特征,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的宝相花(如图2),丰满、圆润成为纹样的主要特征。晚唐时期出现了茶花纹(如图3),这一时期的中心纹样既不像莲花也不像桃形和卷云形,而是将花瓣全部压平,做成扁平的效果。
图1 第329窟藻井
图2 宝相花
图3 茶花纹
五代、宋、西夏时期的纹样继承了晚唐时期纹样的特点,花瓣纹饰虽丰富饱满,但程式化趋向越来越明显,偏模式化,缺少绘画的随意性、感性的特点。而且这个时期龙凤纹样与原有的花瓣纹样融为一体,充分地体现了佛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在当时,藻井井心部位已经出现浮塑贴金的技法,使整个图案显得十分大气、富贵,但同时也会有缺点,如缺少灵动性。
到了元代,和以往的朝代有所不同,更注重层次的多样和内容的完整,利用满工铺地的工艺形式将纹饰与色块进行整齐排列,不模仿前朝,形成一套独特的设计方法。
藻井纹样的色彩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由最初的传统的五色体系有了一定的进步。早期,由于中国传统的封建等级社会制度,图案的颜色多以寡欲为主(如图4),后来慢慢地发展为平涂,色块变得简练鲜明、形象单纯,繁简虚实构成传统藻井纹样的统一整体。因绝大部分藻井纹样都位于石窟内,所以制作后期工匠为了提亮光线,在色彩上煞费苦心,加入黑白、红绿两对互补色(如图5),以弥补不足。到了唐朝,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均达到鼎盛,画面层次也丰富了不少,趣味性极强。藻井纹样看似颜色种类繁多,但实际上只有七八种颜色反复运用,底色相插,色彩斑斓(如图6)。2017年,敦煌研究院与腾讯携手发起“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之后根据这个计划,设计出一系列的新年数字创意活动——敦煌诗巾,通过公众号,使用数字手段,在腾讯平台上DIY自己的专属敦煌设计作品,自动生成个性化的服饰创意,表现千年敦煌的历史文化。
图4 几何纹与团花纹组合
图5 几何纹与团花纹组合
图6 北周第428窟藻井图案
敦煌的藻井纹样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构图法,以“天圆地方”为基础,加上井然有序的色彩搭配,虽然在构图表现上稍显繁复,但是整体的图形变化都非常具有层次感,并不会因为藻井纹样所处的位置而影响最终呈现给人们的效果。人们所熟悉的藻井纹样构图方法基本上都是由四边形组成,每一幅图案分别由不同的纹样搭配而成,常见的有宝相花纹、云曲花瓣纹、忍冬纹样等,给人们带来一种强烈的整齐感。市场上有非常多的关于藻井纹样的文创产品,包括家居用品、办公文具、衣饰丝织品等。据调研发现,其中有飞天系列、藻井系列、丝路系列等不同系列,共计上百款,这些设计产品会根据季节的不同,衍生出不同的分类,例如旺季5月至10月,由于时间的关系先从帽子、T恤、扇子、伞等种类着手设计;淡季11月至来年4月,这段时间由于气温降低,设计师会更集中做一些线上的推广活动或为设计开发做准备等。因此,好的设计不局限于衣饰上,还存在于我们日常的配饰中。譬如,三兔藻井图案绘制于公元6世纪的中国隋代,莲花式井心中,三兔共耳,向同一个方向奔跑着,彼此追随,正如前世、今生、来世永远在一起,寓意十分美好。
从设计角度来讲,色彩、款式、面料是服装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几个重要的因素。对于色彩的解读,以中国传统纹样作为题材,运用敦煌藻井纹样的典型色彩,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表现这种颜色的特征。例如,中国传统纹样中常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黑色、金色,这些颜色通常会在各种建筑、配饰、服装上出现。但是大部分设计师的作品俨然已经变成一种模式化,模式化的色块分布,模式化的色彩面积比重,缺少创新点,形成一种符号化的形式。因此,敦煌藻井色彩分布可以重新调整,将对比度弱化,让每一种颜色的对比度都变得十分柔和,并不是照搬原有的藻井上的颜色,而是将整体的效果呈现在观者眼前。
2006年“爱慕内衣”(如图7)的色彩就是借鉴敦煌藻井纹样的配色方案,并取得“中国内衣设计”大奖。它的配色恰恰与敦煌纹样的整体效果十分吻合,以敦煌藻井纹样的颜色为载体,表现内衣的独特风格,以东方传统文化为背景,配以精致的传统刺绣,成为经典的东方元素。
图7 爱慕内衣
敦煌藻井纹样中的图形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也可以作为现代服装设计的一种设计手段,将敦煌藻井纹样图形与现代服装廓形相结合,使整个造型设计突出一个焦点。同时,也可以利用传统图案方形形状的整体构图特点,突出均衡对称的造型,强调整体构图符合人体曲线的设计理念,并将领口、肩膀、腰部、下摆作为重点强调的设计部位。藻井井心花瓣纹样成为整个造型的重要元素,将这些元素镶嵌、堆砌到现代服饰中,在表达传统美感的同时也能呈现凹凸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中就出现了敦煌藻井纹样的身影,福娃宝宝“欢欢”(如图8)头上的装饰图案就提取了敦煌纹样中的元素,传递北京奥运会顽强向上的体育精神。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传递奥运精神的火炬(如图9)上也布满卷曲纹样的图案,被称为“五彩祥云”,将喜庆祥和的藻井纹样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
图8 “欢欢”
图9 奥运火炬
在2021年春,中国李宁官方推出莲花飞天藻井图腾夹克(双面穿)(如图10、图11),李宁·敦煌博物馆联名系列——乐壁·弘顶,设计师利用绚烂的藻井纹样来延续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这套服饰以敦煌莫高窟第329窟“莲花飞天藻井”为灵感,搭配几何线条,以人形图案为主,外套则以印花方巾形式排列呈现中华传统文化与时尚结合之美(如图12)。同时,中国李宁21SS水洗牛仔套装服装设计以不对称形式搭配中国传统盘扣元素,满印与净色错综拼接,下装以不同色系牛仔拼接呈现,与抽绳裤脚搭配,更具有现代年轻人的活力,同时也体现出传统与现代更好的衔接。
图10、图11 莲花飞天藻井图腾夹克
图12 莲花飞天藻井图腾夹克细节展示
敦煌藻井纹样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丰厚底蕴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其作为传统艺术,兼具可塑性与观赏性,从藻井到丝巾、衣饰,把敦煌藻井纹样绚丽的图案穿在身上,展现另一种风韵,整体洋溢着一派祥瑞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