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 林欣颖
鉴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2011版)对初中学生提出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的要求,继而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逐年增加,并成为考试命题热点。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据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非连续性文本试题”的调查统计,各地中考都将非连续性文本放于“阅读理解”部分进行考查,并呈现三种文本组合方式:一是从连续性文本中截取若干片段来制题考查;二是从网络、报刊等媒体中选取若干材料来拟题考查;三是将主体文段和链接材料结合起来拟题考查。从命题材料看,主要有插图、漫画、广告、统计表、产品说明书等多种形式,题目多为问答题,也有选择题,分值在10-16分之间。从考查能力看,非连续性文本一般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分析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由此可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能力和以往我们所熟悉的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能力是一样的,所以非连续性文本考查题目的设问、答题思路和做题方法是大致没有变化的。只是因为文本考查形式是“非连续”,学生阅读会产生一定障碍,完成题目时需要有新的做题注意事项。
由此,我们可以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考查理解为“考查形式有变,但考查能力不变”。
复习方向明确后,分析学生现阶段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呈现的问题有以下:首先缺乏耐心。长篇文本阅读已经成为中高考趋势,但学生平时大多涉猎短篇连续文本,片段文字中进行信息汲取,所以一旦遇到长篇阅读就欠缺耐心,继而在非连续文本出现后,学生更是没有将非连续文本的几个资料都通读读懂,就开始做题,造成关键信息遗漏失分;其次缺乏全局意识。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还是较为陌生,未能厘清非连续性文本的内部联系,无法全面把握文章所要传达的关键信息;最后是缺乏审题,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形式决定了题目命制时就有特定范围、有跨越文本,甚至隐藏在图文中,一旦学生没能读出这些“陷阱”,就会出现遗漏答题要点,弄错答题范围等问题。
针对上述学生情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复习课教学任务主要表达为“精析考点——整合知识——指导解题——训练能力”四个方面。但这一任务不能只由教师承担和完成,在解读文本和做题时该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这些注意事项又可以用什么有效策略解决呢,我们需要选择一种更能突出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暴露问题的复习课堂,让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在复习课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反思、总结,老师能形成有效的复习经验,同时学生能形成高效的做题能力。
因此,非连续性文本专题复习课在选择教学策略上,更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更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训练,讲究方法,追求“落实”。在突显“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的教学理念下,我校一直在实施“自主互助”课堂模式下,启发了我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课上使用“学生互助”小组合作和“小先生”讲课的操作思路,形成“自学—说学—导学—帮学—检学—评学”的复习课结构。复习课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索,暴露问题,然后给予方法,解决问题,再辅以巩固练习,即以学生的“感知”开始,以学生“理解”的理解过渡,最后以学生的“运用”(即学会)为终结,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让学生在老师的定向指导下去发现问题,去提炼方法,去总结经验,达到个体的感悟和内化。
在如何上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课的研究上,除了建构上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外,对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也应有一些操作注意:
1.读文。非连续性文本给读者提供的信息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但这种信息又是“片段式”“碎片化”的,获取这类信息容易出现知识零碎、系统性和逻辑性差等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时候,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有全局意识。强调全局意识,就是要将材料的中心内容就以浓缩、提炼,概括出梗概或者基本框架,以使每段材料的重点内容或者要点突显出来,继而整篇文章便会在自己的头脑里面留下较为清晰的轮廓。因此,学生要快速掌握文章的框架,就要学会用抓住“小标题”或“关键词”的方法提炼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同样,通过材料中出现的高频词语也可以提示每一则材料的主题甚至主要观点。
2.读题。非连续性文本的最大特点就是文本非连续,所以在命题时,问题一般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点明答题的范围。因此,对诸如图片中的文字、表格的“备注”,通知中的“主题”和“落款”等细枝末节的关键信息要圈点勾画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因为为这些细节容易被忽视,记住“文中没有图中找,图中没有文中寻”。
3.做题。阅读能力D级要求是“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探究。能点评文章的内容倾向、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评价文章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某些见解。能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特点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去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新信息做出推理,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在题目设置上,近几年来考点“点评探究”一直作为必考题目出现在中考试卷中,特别需要关注情境化命题形式,这也是符合新课标的能力要求。这种题目呈现四种命题方向:题型1:直接评述观点;题型2:结合实例(生活实例或文章例子)谈启示或意义;题型3:结合材料提建议;题型4:用文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情境化命题)。
1.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整体性。既然是“形式有变,能力不变”,备考时,适宜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归入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课系列中,不宜单独进行复习。而在复习布局中,注重先整体后局部,也即先训练学生阅读的整体把握文章观点能力,再训练学生局部理解内容能力和赏析语言能力,只有学生能读懂全文,把握文章核心观点,才能以高效拿全分,最后再限时考场模拟训练,实战演练,巩固所得。
2.注重学生训练设计的针对性。上文提及学生存在的阅读问题,在设计阅读学案时,有以下针对措施:
学生问题 阅读学案设计对策缺耐心1.阅读设计体现材料多元化,包含图文转换,表文转换,漫画等2.阅读文本总字数设定在1700-2000左右,符合中考阅读篇章字数要求缺全局意识题目设置需要跨文段把握作者观点,并学会合并同类观点缺审题 题目设置有陷阱,如角度、范围要求、格式限定等
另外,复习课上阅读的文章采取一文多用,专题专练。要想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有耐心读完长篇且材料多样的文章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一篇阅读只配相关考点进行训练,下一个考点训练时,再拿出相同的文章,其实也是高效高能的做法。
3.注重学生训练设计的多样性。在非连续性阅读专题复习备课上,最大的困难就是现有教材非连续性文本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需积极进行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转化现有语文教材中的连续性文本、整合其他学科教学资源以及活用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让非连续性文本也植根于课本上,让它与课内有更多更丰富的链接,才能让学生的能力有更扎实的提高。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富有知识性、生活性的科普文章,培养学生对此类文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力。
阅读因“非连续”而丰富,学生也因“非连续”而提升,在阅读备考中,不断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的素养,方是非连续性文本考查的根本目的,让我们和学生共同努力,一起且行且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