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昆明金殿名胜区杜鹃园水系为例

2022-02-05 16:55赵瑞荣白艳荣
低碳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水蓄水池水系

赵瑞荣,白艳荣

(1.昆明市金殿名胜区,云南 昆明 650224;2.昆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3)

0 引言

为达到最佳的景观价值和生态效益,在景观设计中增加水系,使自然生态环境与园林水景建设相结合,利用自然生态对中水的净化作用,完成中水在公园生态环境内科学、高效、安全的净化能力,成为公园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以昆明金殿名胜区中水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公园水生植物造景和水生态对中水净化的结合。

1 昆明金殿杜鹃园水系总体布局

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昆明市城市抗旱节水保供水工作的通知》要求,应利用再生水或者其他水源代替自来水,用于市政绿化、道路保洁。金殿名胜区绿化景观用水由昆明滇池水务公司实施、穿金路中水供水管网建设供给。随着昆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及城市餐饮业的需求发展,昆明市水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减少城市产生的污水排放,以及合理利用城市再生水(中水)势在必行。

1.1 位置及区位作用

昆明市金殿名胜区地处昆明市东郊,距市中心约8 km,金殿名胜区东南鸣凤山最高点的钟楼,海拔约2060 m,是昆明市的风景名胜区。景区规模大,旅游资源丰厚,主要包括历史人文资源和园林植物资源。

园林植物园区在鸣凤山后部的钟楼东面,南面山箐坡坡地上建有占地33 hm2的昆明园林植物园。在建设管理中,名胜区注重不断引种新的植物品种,建植在植物园区。各园区色彩纷呈,季节性景观突出。为增加新景观设计元素,在杜鹃园和茶花园及水景园建设水系,用以改善景观水质。水系的建立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完善了生态系统结构,创造了好的园林景观,对金殿风景区生态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

1.2 主要水体布局

金殿名胜区新建的杜鹃园水系,该水系面积约3.3 hm2,长度260 m,包含4 个叠水瀑布,主材为红砂石。由南至北依次设计为水系起始点金殿的高位水池(蓄水池)、露天荷花池、杜鹃山水溪、兰园瀑布,长廊池塘、林间小溪,茶花园景观池塘。水系蜿蜒流淌,流经露天荷花池、兰园瀑布及长廊池塘、林间小溪。水流多样,水面、跌水、溪流依山就势相互穿插,形成小河、溪流、山涧,水生植物遍布水系。溪流围绕山间林地,时隐时现。水系两侧则通过多个露于水面石头的平台及廊桥相连[1],围绕着杜鹃山与茶花园在林间穿行,方便满足游客观赏游览的需求。

2 自然的水系生态修复

公园采用自然式设计手法,依据自然地貌以水生景,水流之处溪水常流,水中大量种植蒲苇、水莲蕉、荷花等水生植物,结合山林景观,营造一个山间溪流。杜鹃园水系充分考虑有效的中水净化,使之成为神奇的自然之力。

2.1 中水的污水处理工艺

杜鹃园水系以昆明滇池水务公司下属的净化中水公司(昆明第五污水处理厂)提供的居民生活污水,经管网收集,将占比较大的雨水和生活污水集中送到污水处理厂,经过污水处理厂的调节池按不同时段进水量调节处理。进入处理的核心环节,污水处理站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手段,将泵房输送上来的污水经生物吸附—絮凝沉淀—曝气池—竖流污泥池—活性生物滤池—双层滤料滤池—清水池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处理后,通过潜污泵将中水沿输水管道送到公园,将所得中水排至公园蓄水池。其中,地上部分作为景观水体的水源,而后又通过地上部分人工湿地水系的吸附、降解作用再次净化水质,最终将杜鹃园水系由原地表水劣Ⅴ类水质净化为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后排入茶花园水池[2]。

2.2 巧妙运用自然的水净化系统

(1)蓄水池。地下蓄水池能储蓄1000 m3中水,主要用于公园的重力供水。

(2)露天荷花池。污水处理厂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处理后,通过潜污泵将中水沿输水管道送到公园蓄水池。蓄水池溢入露天荷花池中,中水中的化学药剂可以在露天荷花池内散发。露天荷花池内设计有种植荷花,水面宽阔,道路临水。道路系统围绕水池呈环状布局,池中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很好地进行空间分割,水池边的林下设置仿木座凳供游客休憩,高大乔木是背景,给人可以依靠的感觉[2]。

(3)水系起点。该点是杜鹃园子归亭,为杜鹃园最高点。在亭中可俯视杜鹃山的美景——荷花塘、跌水、溪流。水面高出周边植物形成虚境,在云雾的衬托下,池水奔流。同时,荷花塘与子归亭的完美结合将蓄水池藏入自然景观之中,使之虚实之间,真假难辨。

2.3 利用景观水系构成新的净水系统

水系由南至北从杜鹃园到达茶花园,地势高差40 m,山势起伏多变。结合地形变化,因地制宜,避开林密之地,开挖沟渠,采用EP 膜土工布垫底防渗漏,让溪水流过之地与百年古树和睦共处,溪流之处形态多变,奔走腾挪,低吟高唱,犹如高山流水,余音在林间缠绕不绝。水流宽、窄、深、浅,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具体设计为:由蓄水池经高差3 m 二台水池的过渡跌水进入水面宽阔的荷花塘,经过跌落曝氧后,水面狭窄的红山茶杜鹃花区呈小溪状流过,进一步对溪水补充氧气,进入北端兰园瀑布跌水,水流在长廊水池跌落,经林间小溪,最终进入茶花园水池。荷花塘池、长廊水池、茶花园水池犹如散落的珍珠经过有序的连接,形成静如处子、动如狡兔的山涧溪流。

杜鹃园的景观水系来源于污水厂处理的中水,能否提高水质洁净度,增强水质,达到洁净效果,受到多样化的环境构成的水流多变因素影响,是形成水体景观的重要因素。高差跌水、溪水与石头碰撞产生浪花朵朵,浪花与空气的碰撞、对撞的频率,水体中的含氧量急剧增多。而在景观点又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种植各类水生、湿生植物,减缓水流速度,为污水在曝气后提供停留的场所,延长滞留的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污水与水生植物以及水底附着细菌接触的机会,更好地达到净水的效果[3]。

3 水生植物种植特色

3.1 水生植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重要组成部分[4],选择当地优势挺水植物,突出生物多样性特色是提高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关键措施。水生植物具有多样性的作用,首先是由于多种植物的根系交错具强有力的去污能力,其次是水边的水流及生境多样化,保持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5]。为了充分体现多样性,杜鹃园水系多选择当地有优势的挺水植物,配合种植多种水生植物,形成生物多样性。

3.2 水生植物生物多样性群落

水莲蕉具吸收氮、磷的能力,黄菖蒲具有强的输氧能力,水莲蕉和黄菖蒲混种较好[6]。杜鹃园水系溪水带中选择的挺水植物以水莲蕉、薏苡与黄菖蒲为主,在一些突出景观点上集团式种植,使之达到点、线、面的协调,形成极佳的景观效果。美人蕉、莎草与鸭趾草群落集中布置于长廊水池四周,长廊水池深约40 cm,水面狭长。该地光照少,多是耐荫植物。犹如山涧中的一线天,光照从高大的乔木顶端射入溪水中,林间溪水显得深邃厚重,迷雾重重,水面与群落的乔灌木植物层过渡自然。

为了与宽水面相协调,露天荷花池设计种植了以荷花和睡莲为主的浮叶植物群落。其中池塘中央突出单一荷花,荷花荷叶挺出水面,犹如少女亭亭玉立,风过时袅袅婷婷,近岸边种植睡莲群落,形成中央景点水域。水生植物主要集中于小溪河床内,形成水景观[7]。

沉水植物群落,黑藻与金鱼藻群落,亦集中植于茶花园池中。杜鹃园水系中水生动物以及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同构成的生物群落,对水生态的平衡和水质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8]。

3.3 水生植物造景特色

生物多样性是植物种植设计核心,种植中注重水生植物综合多样性。

(1)湿地植物立体式种植手法,要除繁就简。建成后适应环境的植物组合:蒲苇+莎草+旱伞草+肾蕨组景、水莲蕉+薏苡+黄菖蒲+麦冬组景、蒲苇+旱伞草+凤尾蕨+常春藤组景、皇竹草+蒲苇+旱伞草+凤尾蕨组景、黄菖蒲+鸭趾草+虎耳草+麦冬组景、龟背竹+美人蕉+花叶芒+渐尖毛蕨+常春藤组景、荷花+睡莲+金鱼藻+菹草组景等,甚为丰富。其中,园路旁采用水莲蕉+薏苡+黄菖蒲+麦冬组景,漫滩地带视野宽阔,辅以红砂石驳岸设计,消除了2 m 地势高差,让视野向远处延伸,而黄菖蒲群落种植很好地遮挡了园路的交界处,有效分割视野空间,高大的水莲蕉与低矮的千屈菜错落搭配,使漫滩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既自然又和谐。

(2)水生植物与瀑布相搭配,动静相宜。例如,蓄水池出水口设计,由蓄水池经高差3 m 二台水池的奔腾跌水进入水面宽阔荷花塘,远处有亭,云南紫荆和岸边柳树扶摇摩挲,睡莲紧贴着静静的水面,水的中心落下一只白色的鸥鹭,景观层次极为深远。溪水在红砂石抬高跌下间,浪花奔涌,红砂石驳坎边,一丛蒲苇挺立,白色穗絮随风飘动,野趣悠然。

4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利用中水改善水质的过程中,水生植物管护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并采取高难度技术措施,给水景观的运行及维护带来相当大的难题。

4.1 保证成活率

在水景观的建设中,保证种植初期湿地植物的成活率是主要问题。湿地植物适于种植在春季,因春季植物容易成活,冬季应做好防冻措施,夏季应做好遮阳防晒。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确保栽种的植物能存活。

4.2 控水措施

栽种初期为了使植物的根系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水位的方式,促使植物根茎向下生长。

4.3 及时收割、打捞

人工湿地植物一般生长较快,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在其生长茂盛时及成熟以后应及时对植物进行收割,并处理和利用。对生长、繁衍迅速的种类要定期打捞,否则它们会覆盖整个水面,可能成为水中一害。

4.4 做好日常护理

防止湿地内其他的杂草滋生,对已生长的杂草应及时清除;及时清除植物的枯枝落叶,以防腐烂物污染水体;暴风雨后,湿地床上植物发生歪倒后,要及时扶培,排除积水。

4.5 冬季防护

对不耐寒的植物在冬节来临之前要做好防冻措施或及时收割掉,减轻负荷[9-11]。

4.6 病虫害防治

湿地植物所处的生态环境较为特殊。水源充足、空气湿度大、光照强、温度高、害虫天敌少,一旦防治不及时,容易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治早、治小、治了”为原则,不断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合理施肥,及时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12]。

5 结语

通过采取以上技术与措施,在以利用中水、改善水质为目的技术使用中,采用上述所提出的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取得好的效果。这些方法及措施对今后中水的施工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中水蓄水池水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浅谈蓄水池土方填筑施工
Pico便携式浇花器
Aqueducts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MBR工艺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
缺水稻田背后的“蓄水池”
中水是一种什么样的水?
化学反应中水的多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