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巴马到拜登:美国政府对印度洋战略的继承与发展

2022-02-05 17:25:38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印度洋印太拜登

王 璐

【内容提要】从奥巴马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的印度洋战略实质经历了从“亚太再平衡”战略框架下到“印太战略”框架下的大调整。特朗普政府时期,“印太战略”的提出与发展使得美国的印度洋战略相比前任政府而言有了明显调整;而拜登政府的印度洋战略则基本沿袭了特朗普政府印度洋战略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发展。不论是特朗普政府对印度洋战略的“大调整”还是拜登政府的“微调整”,美国印度洋战略的继承和发展都与印度洋高度的地缘价值、维持美国主导下的印度洋地区秩序的需要、印太地区盟友和伙伴的支持和配合、美国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等原因密不可分。美国印度洋战略的调整势必会对中国、印太局势、国际形势产生很大影响。

二战后至今,印度洋在美国战略中的重要性经历了从边缘化到重心化的转变。冷战结束之前,美国的战略重心集中于大西洋和太平洋,印度洋在其国家战略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这一时期美国印度洋战略的目标是遏制苏联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遂依托迪戈加西亚岛基地(1)迪戈加西亚岛是印度洋中部查戈斯群岛的主岛,迪戈加西亚岛军事基地是美军在印度洋的重要军事基地,地处印度洋航路的要冲,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基地总面积约44平方公里,具备保障美国航母战斗群、两栖登陆编队和战略轰炸机等在印度洋活动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印度洋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控制。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解体和“9·11”事件的发生,美国政府将战略重心置于中东地区反恐事务,对亚太地区的承诺和参与度不断衰退,印度洋在美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自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国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向亚太,将印度洋战略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部分,内容集中于强化印度洋地区同盟和伙伴关系、增强对印度洋的战略部署等方面,印度洋在美国战略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特朗普政府时期,印度洋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得到质的提升,美国政府将印度洋与太平洋看作一个整体,提出了“印太战略”,这再次拔高了印度洋的重要性,使其成为美国战略的重中之重。美国政府相继发布了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2019年《印太战略报告》,这些报告都对印度洋战略进行了明确规定。可以发现,特朗普政府是在继承奥巴马政府印度洋战略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对美国印度洋战略做出大幅调整,印度洋在美国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空前提升。拜登政府时期,美国的印度洋战略则基本沿袭和继承了特朗普政府印度洋战略的内容,并在落实和部署行动中得以发展。

由此,从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美国的印度洋战略经历了一次地缘视域扩大、同盟和伙伴关系网络扩大、军事部署强化的“大调整”,而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更多的是落实和“微调整”。从而衍生出几个问题:“印太战略”提出后,特朗普曾提到“‘亚太再平衡’战略已经结束”,那么“印太战略”作为特朗普政府的创新之举,是否与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毫无关联?为何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要对印度洋战略进行大调整,而拜登政府则沿袭前任政府的基本内容呢?美国印度洋战略的调整对中国、印度洋地区局势、全球局势有何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美国三任政府的印度洋战略

奥巴马第二次执政时期,(2)为保证美国三任政府的连贯性,本文只讨论奥巴马第二次执政时期的印度洋战略。美国的印度洋战略处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框架下,而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印度洋战略均处于“印太战略”框架下。

(一)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框架下的印度洋战略

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政府认识到印度洋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与海上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优势,将印度洋地区作为事关国家利益的重要区域,对印度洋战略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以强化其在印度洋地区的领导地位。但即便如此,这一时期,美国的印度洋战略仍是基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框架做出的具体部署。如2015年《美国亚太海上安全战略》指出,“美国正与从东北亚到印度洋的盟友和伙伴共同努力,加强应对潜在挑战的能力建设”,并将印度与印度洋地区安全进行了详细阐述。(3)U.S.Department of Defense,“The Asia-Pacific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Achieving U.S.National Security Objectives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August 21,2015,p.20,pp.9-10,pp.28-29.https://dod.defense.gov/ Portals/1/Documents/pubs/NDAA%20A-P_Maritime_SecuritY_Strategy-08142015-1300-FINALFORMAT.PDF,访问时间:2022年1月15日。2015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在南亚,美国将继续加强与印度的战略和经济伙伴关系;继续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合作促进战略稳定,打击恐怖主义,推进南亚和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亚太地区,继续深化美国与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的同盟关系”。(4)The White House,“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ebruary 6,2015,pp.24-25.https://obamawhitehouse. archives.gov/sites/default/files/docs/2015_national_security_strategy_2.pdf,访问时间:2022年1月15日。

具体来看,奥巴马政府的印度洋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加强美印关系,巩固美澳同盟关系。印度作为印度洋地区的主导性大国,是美国印度洋战略的重中之重。奥巴马政府十分重视美印关系,2014年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强调“美国将继续努力帮助稳定中亚和西南亚,并深化我们在印度洋地区的参与,以支持向亚洲的再平衡”;“美国支持印度作为印度洋地区大国的崛起,双方将通过深化国防贸易和技术倡议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深化战略伙伴关系”。(5)U.S.Department of Defense,“2014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March 04,2014,p.17.https://history.defense.gov/Portals/70/Documents/quadrennial/QDR2014.pdf?ver=tXH94SVvSQLVw-ENZ-a2pQ%3d%3d,访问时间:2022年1月16日。2015年奥巴马曾访问印度并成为首次出席印度阅兵仪式的美国总统。(6)《奥巴马出席印度阅兵式 成首位观看印阅兵式的美国总统》,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world/2015-01/27/c_127423175.htm,访问时间:2022年1月17日。澳大利亚是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重要盟国,也是美国在印度洋、亚太地区重要的海外军事基地。美国一直致力于加强美澳之间的盟友关系。第二,加强美国在印度洋海域的战略部署,增强对印度洋地区的军事控制。美国通过以“战略岛”为核心的兵力结构调整,使得在印度洋的军事基地迪戈加西亚岛不断得到升级和扩建。同时,奥巴马政府充分利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港湾优势,将驻澳新地区的海军基地作为美国在印度洋维持军事控制的重要基地。第三,拉拢域外国家参与印度洋地区事务。美国更加重视发展与菲律宾、越南、泰国、新加坡等亚太盟友和伙伴的关系,强化双边和多边战略合作。与此同时,美国还不断拉拢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共同参与印度洋事务,既极力推动印日、印韩战略关系的发展,又与欧盟不断协调在亚太地区的切合点,依托2012年正式形成的美欧亚太事务确商机制,(7)王义桅:《美国重返亚太的理论基础:以全球公域沦为例》,《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70-72页。不断强化美欧双方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合作。

(二)特朗普政府“印太”框架下的印度洋战略

特朗普政府时期,印度洋成为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关切,印度洋在美国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得到质的提升。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了其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报告中首次将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看成一个整体,以“印太地区”为名进行了单独阐述,并指出“美国对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共和国成立之初”。(8)White House,“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ecember 18,2017,pp.45-47. https://trumpwhitehouse.archives.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访问时间:2022年1月17日。2018年1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2008年以来首份《国防战略报告》,将“保持印太地区有利的权力平衡”作为国防目标之一,强调扩大美国在印太地区的联盟和伙伴关系,建立一个能够遏制侵略、维持稳定和确保自由进入共同领域的网络安全架构,以维护自由开放的国际体系。(9)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Summary of the 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harpening the American Military’s Competitive Edge,” January 19,2018,p.4,p.9.https://dod.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8-National-Defense-Strategy-Summary.pdf,访问时间:2022年1月18日。2019年6月,美国正式发布了题为“未雨绸缪、伙伴关系和促进网络化区域”的《印太战略报告》,(10)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 June 1,2019.https://media.defense.gov/2019/ Jul/01/2002152311/-1/-1/1/DEPARTMENT-OF-DEFENSE-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2019.PDF,访问时间:2022年1月19日。标志着美国的“印太战略”正式出台并步入实际部署阶段。在“印太战略”框架下,特朗普政府的印度洋战略已十分明朗。

特朗普政府的印度洋战略包括五方面的内容。第一,将印度洋与太平洋作为一个整体,并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这打破了以往地缘政治中独立看待印度洋、太平洋的传统,印太所涵盖的地缘范围也比亚太更为广泛。第二,极其重视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和全球的重要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强化美印伙伴关系。如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美国支持印度成为全球领导性强国和更强大的战略和防务伙伴。(11)The White House,“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December 18,2017,p.46.https:// trumpwhitehouse.archives.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访问时间:2022年1月19日。2019年《印太战略报告》指出,“以共同利益、民主价值观和牢固的民间关系为基础,美国和印度保持着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将继续在印太地区内外建立新的伙伴关系。”(12)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 June 1,2019,p.33.https://media.defense.gov/ 2019/Jul/01/2002152311/-1/-1/1/DEPARTMENT-OF-DEFENSE-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2019.PDF,访问时间:2022年1月23日。第三,以“民主国家”“自由开放”为基调。特朗普政府强调美国极力支持印度洋地区的民主国家基于“自由开放”的理念建立起地区秩序,这意在拉拢印度洋地区的盟友和伙伴。第四,巩固传统盟友和伙伴关系,发展新兴伙伴关系,并借印度洋-太平洋整体化进一步构筑印太同盟和伙伴关系网络。美国既重点巩固与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传统印度洋伙伴和盟友的关系,同时寻求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等印度洋周边国家建立新兴伙伴关系。进一步地,美国还致力于依托“印太框架”将东南亚国家和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域外大国都囊括起来,(13)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June 1,2019,pp.21-44.https://media. defense.gov/2019/Jul/01/2002152311/-1/-1/1/DEPARTMENT-OF-DEFENSE-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2019.PDF,访问时间:2022年1月25日。建立印太同盟和伙伴关系网络。基于此,美国及其印太盟友和伙伴之间的双多边关系不断强化,使得美国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第五,维护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核心领导力和控制力。美国的印度洋战略意在削弱中国、俄罗斯等大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限制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区大国的发展,从而全面把控印度洋局势,维护其地区领导力。

(三)拜登政府的印度洋战略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继续在“印太战略”框架下部署印度洋战略。美国国防部于2021年3月发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可以看作过渡性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文件,其中针对“印太战略”做出了明确部署。2022年2月11日,美国白宫正式发布了新版《印太战略》报告。通过这些战略报告和美国政府采取的诸多行动,可以基本把握拜登政府的印度洋战略。

拜登政府的印度洋战略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将印度洋与太平洋看作整体的区域,积极推行“印太战略”。拜登上台至今,积极部署和落实“印太战略”,在《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新版《印太战略》报告中重申了印太地区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国家利益挂钩,强调“我们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迫使我们与印太建立最紧密的联系”。可见,“印太”这一概念已经被拜登政府所认可,“印太战略”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里美国将优先实施的战略。第二,切实确保美国在印度洋区域的领导力,维持美国控制下的印太地区秩序。2021年5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总统2022财年国防预算》,在国防预算中增设了“太平洋威慑计划”(PDI),并为此专门申请51亿美元用于印太地区的针对性投资,将用于开发和建设防御能力以提高联合部队的杀伤力,还用于投资提升印太地区联盟和伙伴能力的项目。与此同时,该文件还提到国防部将总共为印太地区申请包括PDI在内的逾660亿美元的预算资金。(14)Office of the 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 Department of Defense Budget Fiscal Year (FY) 2022,” May 28,2021,p.2-4.https://comptroller.defense.gov/Portals/45/Documen ts/defbudget/FY2022/fy2022_Pacific_Deterrence_Initiative.pdf,访问时间:2022年1月29日。新版《印太战略》报告也指出“美国将与其他国家一起引领未来几代人实现自由、开放、互联、繁荣、安全和有弹性的印太地区”。(15)The White House,“Indo-Pacific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February 11,2022,p.18.https://www. 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2/U.S.-Indo-Pacific-Strategy.pdf,访问时间:2022年2月12日。第三,进一步强化印度洋地区的联盟和伙伴关系,构筑跨印度洋、太平洋甚至大西洋的联盟和伙伴关系网络。从相关战略报告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未来将高度重视强化与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传统印度洋盟友和伙伴的关系,并借印太框架将日本、韩国、台湾、东南亚国家、太平洋岛屿国家等太平洋地区的盟友与伙伴联系起来,还致力于拉拢英国、法国等欧洲盟友和伙伴加入其中,使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这世界三大地区相互连接,从而使这些太平洋、大西洋盟友和伙伴与印度洋盟友和伙伴之间的双多边沟通和联系不断强化,借机使这些域外国家插手印度洋地区事务。其中,美国已经通过澳美部长级磋商机制(AUSMIN)强化与澳大利亚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合作;并于2021年9月宣布成立“AUKUS”——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使英国介入印度洋事务中;(16)Department of defense,“Joint Statement on Australia-U.S.Ministerial Consultations (AUSMIN) 2021,” https://www. defense.gov/News/Releases/Release/Article/2780670/joint-statement-on-australia-us-ministerial-consultations-ausmin-2021/,访问时间:2022年2月15日。还通过“澳美日”三边对话、“澳美印日”四方安全对话使日本参与到印度洋事务中来。第四,拜登政府将中国作为印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首要威胁,因此,其印度洋战略的重要目标意在增加与中国竞争和对抗的筹码。虽然中国属于印度洋周边国家,但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处处剑指中国,其将印度洋与太平洋、大西洋盟友和伙伴相互连接的战略目标之一也是为了联合其盟友和伙伴构筑起对抗中国的关系网络。

二、美国三任政府对印度洋战略继承与发展的表现

奥巴马在2016年最后一次访问东南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希望我的继任者将维持在亚太地区的参与”。(17)DW Top Stories,“Obama Vows Long-term U.S.Engagement with Asia in Laos Speech,” http://www.dw.com/en/obama-vows-longterm-us-engagement-with-asia-in-laos-speech/a-19528564,访问时间:2022年2月15日。虽然特朗普政府上台不久便宣告了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结束,但事实上,在“印太战略”框架下的印度洋战略中,一些方面仍能看到“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子。正如国外学者所言,“对于一个准备撤销前任政府的诸多战略举措的政府来说,特朗普政府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与奥巴马政府的‘向亚洲再平衡’的战略之间事实上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18)Jamie Fly,“Trump’s Asia Policy and the Concept of the ‘Indo-Pacific’,” https://www.swp-berlin.org/ publications/products/projekt_papiere/Fly_BCAS_2018_Indo-Pacific_10.pdf,访问时间:2022年2月16日。经过深究便可发现,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印度洋战略都在一些方面继承了前任政府的战略,同时也根据国际形势变迁、国家利益侧重点的变化等进行了调整和创新。

(一)特朗普政府对奥巴马政府印度洋战略的继承与发展

从继承方面来看,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特朗普政府与奥巴马政府的印度洋战略基调基本一致,即继续保持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领导性地位,巩固美国与印度洋地区的同盟和伙伴之间的关系,深化美国同印度洋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战略关系,并积极支持域外盟国参与印度洋事务。

第一,保持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领导权和控制权。美国作为二战以来的全球性强国,一直致力于在全球各个地区享有主导权。自奥巴马政府时期,亚太地区在地缘政治、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因此奥巴马政府将亚太地区作为战略转移的重点,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同样要加强军事部署,保持对该区域的控制力。到特朗普时期则表现得更为明显。特朗普在国内外演讲和各项报告中都极力强调“美国优先”政策,指出“美国优先”在国际上即要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性地位,(19)The White House,“President Donald J.Trump at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Outlining an America First Foreign Policy,” https://trumpwhitehouse.archives.gov/briefings-statements/president-donald-j-tru mp-united-nations-general-assembly-outlining-america-first-foreign-policy/,访问时间:2022年2月17日。这当然包括保持在印度洋地区的领导力。

第二,巩固与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印度洋地区盟友和伙伴的关系。澳大利亚作为美国军事基地的前沿部署阵地和传统盟友,也是两届政府印度洋战略的重中之重。印度是特朗普政府和奥巴马政府印度洋战略中涉及的重要伙伴。两届政府均强调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核心战略地位,将印度作为抗衡中国、维持地区军事控制的战略要点,注重全面深化美印伙伴关系。马拉巴尔联合军演是美印防卫合作的重要方式。在奥巴马政府和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印马拉巴尔联合军演都得到很大强化和升级。

第三,积极支持日本、韩国等域外盟友参与印度洋事务。日本、韩国本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传统盟友,奥巴马政府积极支持两国参与印度洋事务。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印马拉巴尔演习得到升级,2015年日本正式被纳入联合军演成员国,将永久参加美印马拉巴尔演习。(20)AKIpress News,“Japan confirmed to permanently join U.S.-India naval exercises,” https://akipress.com/news:566605:Japan_confirmed_to_permanently_join_U_S_-India_naval_exercises/,访问时间:2022年2月17日。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则更加明确将日本、韩国作为重要参与国,尤其对于日本,特朗普政府态度积极,提出加强“美日印澳”四方合作。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的首次印美日三国海军“马拉巴尔”演习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实战性和战略性达到历年来最高,(21)The Diplomat,“Malabar 2017:Trilateral Naval Exercise Concludes Amid India-China Standoff,” http://thediplomat.com/2017/07/malabar-2017-trilateral-naval-exercise-concludes-amid-india-china-standoff,访问时间:2022年2月17日。马拉巴尔联合军演成为印美日三国协调印太地区海上安全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发展方面,特朗普政府进一步突出了印度洋地缘价值的重要性,并将印度洋与太平洋作为整体区域来看待。奥巴马政府注重与印度洋地区的盟友和伙伴开展经济、贸易、安全等多方面的合作,特朗普政府则以“自由开放”为口号,将军事、安全作为重点,将建立安全的地区秩序放在首位。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改变了奥巴马政府谨慎、隐晦的行事风格,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的倾向,其印度洋战略与奥巴马政府时期相比更为强硬,战略意图也表达得更为直接。尤其是与奥巴马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借“印太战略”拉拢印度洋和亚太盟友和伙伴共同孤立中国的战略意图极其明显。

其一,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从强调“印度”到强调“印度洋”,从“亚太”视野拓展到“印太”视野。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将印太地区作为区域详细出台了“印太战略”,可见特朗普政府极其重视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地缘价值和印太地区的综合性地缘价值。在此战略下,印度仍然是重点,且重要程度高于奥巴马政府时期。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的印度洋战略是基于“亚太再平衡”战略之下的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南亚和南太地区,而特朗普政府则将“亚太”进一步发展为“印太”,首次将印度洋和太平洋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美国的“亚太”战略发展和拓展为“印太战略”,印度洋成为美国战略的重中之重。比起“亚太”,“印太”涉及的地区更广泛,涵盖了东北亚、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大洋洲甚至中东、北非、东非等诸多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基本囊括了当前世界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和新兴市场。

其二,特朗普政府更加重视地区安全和构建地区秩序。奥巴马政府的印度洋战略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全面,在强调美国要加强与该地区盟国的军事行动的同时,更多地致力于在经济、贸易、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加深合作,目的在于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和平状态。特朗普政府则将战略重点放在了安全合作上,高度重视印度洋地区的安全局势,以“民主、自由、开放”作为口号,致力于推动印度洋地区整体的政治民主、经贸自由和地区安全一体化,积极号召与盟友和伙伴加强军事合作,增加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部署,维护印度洋地区的航行自由,实现对该地区的战略控制。但是,要注意的是,受东南亚国家、印度等国对参与“印太战略”态度有所迟疑的影响,特朗普政府的印度洋战略在其任内后期也注重强调与这些国家开展经济、科技等非传统安全合作,以此着手维护与这些印度洋地区国家的关系,从而保持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

其三,特朗普政府的“现实主义”倾向更为明显。无论在演讲、出访、报告中,奥巴马政府均以“和平”“合作”为基调,在有关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问题上,强调与区域内国家、东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展开积极、全面合作,也倡导以对话的方式解决区域内的争端。在言辞行动方面,奥巴马政府也显得极为谨慎,一般不直接使用挑衅性的话语,而是表现得较为客观。特朗普政府则表现出“现实主义”色彩,强调美国优先,且时有使用激烈言辞。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执政中也受到国会等限制因素的影响,逐渐倾听国家安全团队的建议。如2017年发布的南亚新战略指出要坚持“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即强调仍然坚持“美国优先”,但不再走“孤立主义”的路线。(22)U.S.Embassy & Consulates in India,“Remarks by President Trump on the Strategy in Afghanistan and South Asia,” https://in.usembassy.gov/remarks-president-trump-strategy-afghanistan-south-asia/,访问时间:2022年2月18日。即便如此,特朗普政府将国家间长期战略竞争作为国家安全的优先事项,重点针对中国在印太地区经济、安全秩序中对美国造成的战略竞争,并大幅强化与印太国家的海洋安全防务合作,这些仍然体现出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其四,与奥巴马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在印度洋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更为消极、强硬。奥巴马政府一直采取发展“多边外交”的外交政策,即使“亚太再平衡”战略地区存在遏制中国的成分,但奥巴马政府仍将发展与中国的稳定外交关系作为主要政策方向,“欢迎一个稳定、和平与繁荣的中国的崛起”。(23)The White House,“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ebruary 6,2015,p.24.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sites/default/files/docs/2015_national_security_strategy_2.pdf,访问时间:2022年2月18日。奥巴马政府在遏制中国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经济、安全合作,认为中国可能会与美国存在竞争,但绝非对抗。(24)《奥巴马宣布11月访华,美选择和平而非对抗》,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7/ 10/m_126733295.htm,访问时间:2022年2月18日。同时,奥巴马政府也认为可以发展与中国的安全合作。特朗普政府则不然,在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与指责,认为“中国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威胁到区域内国家的主权,中国的主导地位可能会使许多印太国家的主权受到损害。中国进行了一场旨在限制美国进入该地区的快速军事现代化运动,并能够更为自由地干预该地区事务。”(25)The White House,“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ecember 18,2017,p46.https://trumpwhitehouse.archives.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访问时间:2022年2月19日。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指出“中国正在短期内寻求印太地区霸权,并取代美国在未来实现全球优势”,“与中国和俄罗斯的长期战略竞争是国防部的主要优先事项”。(26)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Summary of the 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harpening the American Military’s Competitive Edge,” January 19,2018,p.2,p.4.https://dod.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8-National-Defense-Strategy-Summary.pdf,访问时间:2022年2月19日。2019年《印太战略报告》指出“中国试图通过利用军事现代化、有影响力的行动和掠夺性经济来胁迫其他国家,重塑于自身有利的地区秩序。”(27)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June 1,2019.https://media.defense.gov/ 2019/Jul/01/2002152311/-1/-1/1/DEPARTMENT-OF-DEFENSE-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2019.PDF,访问时间:2022年2月20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更多是基于其认为中国影响到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领导性地位,而美国一些盟友和伙伴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也使得美国更为不安。因此,这也是特朗普政府基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所做出的战略调整。

其五,特朗普政府更加重视发展与印度洋地区盟友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拉拢他国遏制中国的意图明显。注重发展与盟友和伙伴的关系一直都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只是特朗普政府与奥巴马政府相比,表现得更为积极。自“印太战略”提出以来,美国积极拉拢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等盟友和伙伴对其进行支持和声援。美印日“马拉巴尔军演”、美澳军演等行动更为频繁,“美印2+2”、美澳“2+2”对话会议也多次召开。同时,对于印度洋地区周边的其他国家,主要涉及南亚和南太国家,奥巴马政府在2015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仅简单提到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等几个国家,且未曾深入而论。而特朗普政府的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2019年《印太战略报告》中将新西兰、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均一一提出并详细介绍了每个国家所处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与严厉批判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特朗普政府在各个报告中还明确将日本作为亚洲的领导性大国,印度作为全球性领先大国,这也明显是在拉拢盟友和伙伴。

(二)拜登政府对美国印度洋战略的发展

相比而言,拜登政府的印度洋战略基本是继承了特朗普政府印度洋战略的基本内容,并更多地进入落实和部署阶段。从拜登政府的行动可以看出,其通过印度洋战略增强在印度洋地区的权力分配,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影响力、维持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意愿更加高涨。

在此前提下,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印度洋战略的发展之处更加值得重视和关注。从拜登政府上台以来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其至少在发展同盟和伙伴关系及与印度洋国家推进合作的领域等方面,与前任政府相比有了一定变化。

第一,拜登政府更加强调区域联盟。特朗普政府的孤立主义色彩严重,拜登政府则以协商取代讨价还价。(28)Yogesh Joshi,Archana Atmakuri,“Biden’s Indo-Pacific Strategy:Expectations and Challenges,” Special Report of Institute of South Asian Studies,No.12,February 2021,p.11.https://www.spf.org/global-data/user34/ 1stReport.pdf,访问时间:2022年2月20日。拜登政府发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指出“领导和维持一个由强大的民主联盟、伙伴关系、多边机构和规则支持的稳定和开放的国际体系”。(29)The White House,“The 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 March 03,2021,p9.https://www. 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3/NSC-1v2.pdf,访问时间:2022年2月21日。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努力回归传统的美国同盟政策,修复和强化在印度洋地区盟友和伙伴的友好关系,积极召开美澳“2+2”对话会、美印“2+2”对话会;强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甚至拉拢英国、法国等域外国家进入印度洋地区,如在2021年9月建立的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将防卫合作,特别是为澳大利亚采购核动力潜艇作为重点方向;(30)BBC,“Aukus:UK,US and Australia launch pact to counter China,” https://www.bbc.com/news/wor ld-58564837,访问时间:2022年2月21日。重点发展“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战略对话等。2021年9月,美日印澳四国联合发布的《四方领导人联合声明》指出“致力于建立一个作为我们共同安全与繁荣基石的区域——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一个兼容并蓄、富有弹性的地区”。(31)The White House,“Joint Statement from Quad Leaders,”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 statemen ts-releases/2021/09/24/joint-statement-from-quad-leaders/,访问时间:2022年2月21日。可以看出,拜登政府致力于发挥其拥有全球性盟友和伙伴的优势,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球同盟和伙伴关系的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区域联盟和伙伴关系网络。

第二,拜登政府在强调加强与印度洋地区国家安全合作的同时,更加重视从气候问题、经济合作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着手,这是美国政府基于国家利益做出的决策,也反映出美国针对该地区国家对其印度洋战略反应,尤其是这些国家意识到遏制中国所带来的风险而略有迟疑而做出的战略调整。在美国与澳大利亚、印度等召开澳美部长级磋商、美澳“2+2”对话会、美印“2+2”对话会中,美国除了强化与这些国家的区域安全合作,更加强调与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经济增长技术、应对气候挑战和大流行应对等非传统安全优先领域加强合作,意在全面强化同印太地区盟友和伙伴的关系。

第三,拜登政府进一步强化了印太地区的大国战略竞争意识,尤其是遏制来自中国的战略竞争。2021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参议院确认听证会上将中国描述为“步调威胁(Pacing Threat)”,即在挑战美国国防战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竞争对手。并强调“中国……是未来最重大的威胁,因为中国正在崛起。”(32)Brittany De Lea,“Biden defense chief dubs China the ‘pacing threat’amid ascendancy,” https://www. foxbusiness.com/politics/biden-defense-chief-china-pacing-amid- ascen dancy,访问时间:2022年2月21日。在之后的《临时国家战略报告指南》、政府发言等多个地方,美国政府都使用“步调威胁”来描述中国,而美国遏制中国影响力的最主要地区之一,就是印太地区。2021年9月8日,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H·希克斯表示,由于中国增强的军事信心、愿意承担风险以及中国在印太地区采取强制性和侵略性的外交方式,国防部将中国作为其长期挑战的优先事项。(33)Terri Moon Cronk,“Hicks Says DOD to Link Strategy,Capabilities to Meet China Challenge,” https://www. defense.gov/News/News-Stories/Article/Article/2767985/hicks-says-dod-to-link-strategy-capabilities-to-meet-china-challenge/,访问时间:2022年2月22日。由此可见,中国对美国的“步调威胁”反应在地区影响力上就是指中国在包括印度洋在内的印太地区影响力对美国影响力的削弱。在印太地区遏制中国将是美国长期坚持的目标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更加重视国内社会和经济政策的缺陷,以此作为分析起点,并认为外交是应对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与美国国内政策日益交叉的“首选工具”。(34)The White House,“The 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 March 03,2021,p.14.https://www. 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3/NSC-1v2.pdf,访问时间:2022年2月23日。基于此,虽然拜登政府仍然将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竞争作为首要安全事项,但可以看出从国家利益出发,中美双边关系因外交手段的应用较特朗普时期有缓和的可能性,如自拜登上台以来,陆续发生的孟晚舟获释、中美举行高层战略对话、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通话、中美两国举行元首视频会晤等事件都是例证。

三、美国三任政府对印度洋战略继承和调整的原因

不论是特朗普政府对印度洋战略的“大调整”还是拜登政府的“微调整”,美国印度洋战略的继承和调整都与美国对印度洋地缘价值认知变化、维持美国主导下的印度洋地区秩序的目标、盟友和伙伴的支持和配合、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紧密相关。其中,前两大因素影响美国印度洋战略的继承和调整,后两大因素更多地影响美国印度洋战略的调整。

(一)印度洋高度的地缘价值愈发凸显

印度洋是联系亚洲与非洲、大洋洲等地区的海上要道,拥有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等重要枢纽,是世界石油运输的最主要航道。印度洋海域还是世界最大的海洋石油产区,因此经济价值十分突出。印度洋地区分布着美国重要的盟友和伙伴,是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区域。因此,一直以来,印度洋战略一直都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即便是在奥巴马政府之前,印度洋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也只是相对于太平洋和大西洋而言的。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对印度洋的地缘价值的认知有了很大转变。在奥巴马政府之前,冷战后苏联的解体使得美国基本掌握了对印度洋的控制力,为此美国降低了对印度洋的关注度,而“9·11”事件的发生使得美国更多地将战略重心转向中东反恐事务。然而,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关注到印度洋地区的地缘特征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亚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国家快速发展,涌现出诸多新兴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印度洋则成为联通新兴市场和新兴经济体的重要通道,其航道价值、通道价值、能源价值进一步凸显。美国政府认识到,提高对印度洋的战略控制力,美国可以获取更多的战略和经济利益。

然而,到了特朗普政府时期和拜登政府时期,印度洋的地缘价值愈发突出,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洋的整体战略价值也更加凸显。

一方面,新形势下,能源安全和跨洋海上通信线路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日益高涨,这使得作为全球能源要道的印度洋的地缘位置的重要性也更为突出。有国外学者就认为,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区域外国家对印度洋重新产生兴趣的原因。(35)Darshana M.Baruah,“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Indian Ocean?,”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 2021/03/03/what-is-happening-in-indian-ocean-pub-83948,访问时间:2022年2月23日。各主要大国因此都加强了对印度洋地区的控制,美国亦是如此。与此同时,印度洋地区的盟友和伙伴与美国的关系更为紧密,这些国家是美国顺利推进“印太战略”的关键。

另一方面,“印太战略”框架下美国印度洋战略的重点是将印度洋与太平洋作为整体,这是由两大洋整体价值突出使然。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印太地区”已成为新的代名词,成为涵盖世界近一半人口,囊括充满活力的东北亚、东南亚以及资源丰富的中东和非洲,还包含了世界上几个全球商贸咽喉要道的地区。在这个层面上,用“印太”代替“亚太”的说法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更为广泛,更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其次,虽然印度洋地区与太平洋地区分属于两大区域,但目前两个地区参与地区事务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基本重合,以美国、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为主。而且随着地区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印度洋与太平洋区域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两大地区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不清晰。最后,从地区安全角度上看,美国的“印太战略”与“亚太再平衡”战略相比,有利于美国将亚太地区的盟友与印度洋地区的盟国、伙伴联系在一起,建立起跨越印度洋和太平洋两大洋的地区安全网络,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印太安全秩序。

(二)维持美国主导下的印度洋地区秩序

随着中国、印度的快速崛起,美国为维护其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就必然会积极把目光投向印度洋地区,尤其是投入军事和安全力量,以增强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政府认识到,中国和印度等亚太大国已快速崛起,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美国主导下的印度洋地区秩序构成了一定挑战,美国需通过印度洋战略维持自身主导下的印度洋地区秩序,提高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然而这一时期,美国的警惕感和紧张感并未过分强烈。美国此方面的主要担忧是中国,但这一时期虽然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度增长,但海军建设较为薄弱,东海、南海争端此起彼伏也使得中国“应接不暇”。此外,奥巴马注重政治沟通、善于求稳的(36)李永成:《奥巴马领导风格刍议》,《当代世界》2013年第2期,第58-59页。个人性格特征也对美国战略走向有一定的影响。其任内美国的南亚和印度洋战略中,更多地强调双多边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言行温和避免在言行上与其他国家发生直接冲突。

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时期,美国意识到中国崛起对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地区秩序的强大挑战,遏制中国、维持自身地区控制力是其重要目标,这是美国印度洋战略调整的最主要原因。2016年以来,中国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积累不仅经济仍保持了高速增长,在航母、舰艇等海上力量和海军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快速进展,同时也暂时稳定了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争端,在南海问题上也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经过几年的建设,已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等印度洋及其周边国家达成了诸多合作,这些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愈来愈紧密。与此同时,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应急举措和为印太国家提供疫苗等公共产品的做法也使中国的地区影响力极大增加。这些都表明中国已快速崛起为印太地区和全球性的大国,并将在印太地区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这对于美国政府而言,无疑形成了巨大挑战。美国政府想要掌握印太地区的主动权,就需要拉拢印度和其他地区伙伴共同牵制中国,这也是为何拜登政府坚定地继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并将其加以强化和发展的原因。

(三)美国印太地区盟友和伙伴的支持和配合

特朗普政府以来的美国印度洋战略是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进行的,而美国“印太战略”的出台与强化,与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盟国的推动有很大关系。

其中,日本政府表现得最为积极,为美国“印太战略”的出台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安倍政府率先在国际社会上推崇“印太概念”,并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拉拢美澳印构建“美日印澳”四国“民主同盟”;此后的日本政府仍基本沿袭这一政策,强化美日同盟,推进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建设,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

澳大利亚是“印太战略”的坚定追随者。澳大利亚是印度洋地区大国,但远离世界各大陆板块的地缘特殊性使其渴望通过盟友“抱薪取暖”,获取美国的军事支持和经济援助,稳固和提升地区影响力。自“印太战略”出台以来,澳大利亚在强化美澳关系、澳日关系、澳印关系、推进美日澳、美澳英三边关系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的过程中都十分积极和配合,甚至不惜以牺牲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为代价。

印度的支持和配合是美国“印太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虽然印度不如日本、澳大利亚态度积极,但总体上保持了支持。印度不仅配合美国努力深化美印关系,也积极加强“美印日澳”印太伙伴间关系。2017年8月,美印宣布将建立外长防长参加的“2+2”对话机制,提升两国战略磋商的级别。(37)The White House,“U.S.-India Joint Leaders’Statement:A Partnership for Global Good,” https://www. 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9/24/u-s-india-joint-leaders-statement-a-partnership-for-global-good/,访问时间:2022年2月23日。2021年9月,美印发表联合声明指出“两国领导人确认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包括东盟和四方成员国在内的区域集团合作,促进印太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共同利益”。(38)The White house,“Remarks by President Trump and Prime Minister Modi of India in Joint Press Statement,”https://in.usembassy.gov/remarks-by-president-trump-and-prime-minister-modi-of-india-in-joint-press-statement/,访问时间:2022年2月23日。

正是在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推波助澜下,美国的“印太战略”才得以不断强化和调整。

(四)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特朗普政府后期和拜登政府调整“印太战略”的重点事项中,其中一项是在强调安全合作的同时也注重从气候、卫生、经济等非传统安全着手推广“印太战略”,这一转变的重要原因是美国意识到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仍然很强,印太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和友好关系不断提升,(39)事实上,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美国的印太盟友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也十分紧密。这些国家意识到美国“印太战略”遏制中国的明显意图,因此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对加入美国的“印太战略”有所顾虑。正如新美国安全中心的专家所言,美国的政策必须反映这样一个现实,即印太地区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将中国视为一个经济机会和地理现实。因此,美国试图建立一个明确的“反华联盟”的尝试可能会失败。(40)Center for a New America Security,“Rising to the China Challenge:Renewing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do-Pacific,” January 28,2020,p.4.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reports/rising-to-the-china-challenge,访问时间:2022年2月24日。鉴于此,美国从非传统安全领域入手,可以规避这些国家应对大国竞争中选边站的压力,有利于美国“印太战略”在该地区的推进。而且,拜登政府将国内经济形势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其根本目的在于缓解国内的现状,与这些国家加强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也是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行为。另外,美国从非传统安全领域入手,可以牵制中国同这些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尤其是经济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从而全面遏制中国发展。

四、美国印度洋战略调整的影响

美国印度洋战略的调整提高了印度洋地缘位置的重要性,将“印太”这一概念推广至全球范围,对中国、印太地区、全球形势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随着中国快速崛起,中国逐渐掌握更多的印太地区主导权,而美国的“印太战略”设计中,刻意突出和抬升印度的重要作用,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在印太概念下更多地被淡化。

第二,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造成阻力。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项目都需要经过南亚和印度洋,印度洋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也是中国“一路”重要的合作伙伴,美国通过调整印度洋战略强化与印度洋国家的各方面合作,意在牵制和阻碍“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海洋活动。强化印度洋海上安全合作、维护印度洋航行自由是美国印度洋战略的重要方面,也是美国与印度洋国家、域外国家磋商合作的最主要议题。由于中国的南海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汇之处,而南海航行自由一直是美国频频挑衅和指责中国的重要方面,因此随着美国对印度洋重视程度的提升,美国针对南海航行自由的挑衅将变本加厉,对中国海上活动构成更大的挑战。

第四,美国印度洋地区的联盟和伙伴体系逐渐形成对中国的包围之势,恶化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经过多年发展,以日本、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新加坡等为国为主形成的美国印太双边同盟伙伴体系已颇具声势;而美日澳、美日印、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美澳英等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也对中国造成了更大的战略压力。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太平洋岛国的拉拢和对英法等域外国家参与印度洋地区的支持也对中国扩大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构成了很大挑战。与此同时,美国为推行“印太战略”,不断加强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计划向包括印度在内的印度洋地区派遣更多先进的军事资产和最尖端的军事平台,2021年9月美英通过澳美英机制对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支持、美国在2019年《印太战略报告》和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中强调在关岛加强军事存在、在2022财年预算中纳入“太平洋威慑计划”等诸多事项表明,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行动将更为频繁,这都将对中国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印太地区的影响

“印太战略”将美国亚太安全体系扩大到印度洋区域,形成“大月牙形”同盟与伙伴国网络,这既出于美国地缘战略的需要,也是地缘经济发展使然。印太地区在全球的地缘战略地位正在上升,将成为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新中心地带,这也使印太地区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竞技场。其中,印度在该地区的重要性将更加显著。“印太战略”增加了东亚地区和南亚地区的互动,进一步鼓励了印度的“东向”战略,未来印度对印太地区的参与度和重要性将继续加强。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中国、印度、东盟等新兴力量崛起,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纷纷提高了对印太事务的参与度,印太地区正出现多个力量中心,大国战略竞争和角逐正不断加强。

此外,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的印度洋战略调整使印太地区的其他国际行为体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变量。自美国“印太战略”出台和实施以来,中美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竞争一度加强,而处于中美战略竞争下的印太国家正面临着抉择困境,他们中有的选择“一边倒”,而更多的则通过“大国平衡”战略、“有限参与”等方式应对中美竞争,避免“选边站”。而且,无论是美国的“印太战略”还是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都注重发展与东北亚、东南亚、南太平洋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这些国际行为体的战略选择和走向也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着印太地区的形势变化,成为印太地区局势发展的重要变量。

(三)对世界形势的影响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强国,其印度洋战略的调整及其行动势必引起全球形势的变化。一方面,美国“印太战略”将“印太概念”进一步推向了世界,且被国际社会接受。“印太概念”最先由日本安倍政府推出,但影响力不大,相关国家大多保持观望态度;美国的“印太概念”自推出以来不断部署、实施,相关国家不断表态支持,“印太”这一地缘政治概念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澳大利亚、印度、东盟、欧盟等诸多国家、国际组织都出台了各自的印太构想,这至少表明“印太”这一地缘政治概念已经代替“亚太”不断被国际社会所接受,这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美国调整印度洋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为了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虽然是中美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竞争,但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中美关系的变动时刻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由于美国不断试图强化与中国的战略对抗,且不断拉拢域外盟友和伙伴参与其中,导致与中美联系紧密的其他地区的国家也势必会被拖入其中,增加了世界体系中的竞争和对抗成分。

结 语

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为了维持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领导地位,美国政府陆续对印度洋战略进行了调整,“印太战略”的出台和实施使印度洋成为美国战略的重中之重。美国印度洋战略的调整对中国、印太局势和全球局势都有很大影响。当前,相比亚太地区,印太地区作为跨印度洋、太平洋的覆盖面积更广、涉及国家更多的区域,正在成为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新的重要地带,也将成为大国竞争与博弈的集中地,这一地缘政治经济现实已经被国际社会逐渐接受,也是地缘形势发展不争的事实。为此,于中国而言,在应对美国博弈时应转变思路,努力融入印太地区一体化的进程,高度重视印太地区的重要性,加强与美国、俄罗斯的战略沟通,并处理好与印度、澳大利亚、日本、东盟等周边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关系,寻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度洋地区国家的“印太战略”可以对接的空间,但要坚持以我为主,不能让对接冲淡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谋求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以期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猜你喜欢
印度洋印太拜登
“印太”概念视野下的印度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及应对
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的调整及对印太安全形势的影响
外语学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14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拜登也要打造基建狂魔
普通人拜登
印太战略:深化与勾连
世界知识(2019年13期)2019-07-25 01:38:44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环球时报(2018-07-30)2018-07-30 04:31:38
去印度洋
滇池(2018年1期)2018-01-17 21:34:30
“拜登”献吻拜登
环球人物(2017年7期)2017-04-17 10:33:04
拜登.你的手……
环球人物(2016年10期)2016-04-21 03: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