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凤莲
广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形象面貌、精神气象与文化格局。回顾近年来的广州城市文化研究,得风气之气,拓创新之路,呈引领发展之势。岭南风格、岭南风骨、岭南风尚作为岭南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广州的城市文化发展中得到了强有力的呈现,并以创新进取的势头,开拓引领着城市文化的走向。
广州城市文化的精气神与岭南文化一脉相承,且依托城市的发展路径不断丰富,其精神图谱和价值要义一直产生强烈和广泛的影响,广州经验与广州能量远溢地域局限,其文化的流动与传播效应,跟世界一样广大。
在近代的历史大变革进程里,广州不仅是过去的珠三角区域的“省城”,也是如今的大湾区引领城市,作为历次时势变革拐点的主场,无论是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路的发源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都在每一轮的历史变迁中发挥着作用,更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中充当着领头羊和弄潮儿的角色,这自然让广州成为历史新篇章的样板焦点,广东人和广州人,一直担负着排头兵和舍我其谁先行者的角色。
如何以主角思维更新理念?如何突破区域或地域文化思维的惯性局限?如何在理论创新与引领上敢于突破,让“得风气之先,领时代之变,走变革之路”的精神旗帜高高飘扬?从近现代至当下的视角,总结广州的城市文化,从此在的城市收获与经验得失确证广州价值,新的形态与新的经验,都需要新的理念创新和评价阐释。
岭南文化视野下的广州城市文化,意味着一种新的观念变革、理论导引。此在的岭南文化的言说,不再是宥于已有的地域界定,或者是区域划分的原有布局,更多的是转换成为广州城市文化的呈现与表达的力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文化理念,如今提及岭南文化,更直接指认的是大城之启的广州城市文化的汇聚效应、蜕变生存效应、创新发展效应,岭南文化的宏阔命名,更有力地把广州城市文化的发展走向与责任担当,提升到历史层面一个新的高度和价值层面上。
以此开启的广州城市文化研究,无疑也是任重道远的。
广州作为一座近代成熟的城市,经历过百年历程,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形象面貌、精神气象与文化格局。建构广州城市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提升广州城市文化导向与影响力不可或缺的坐标体系。
广州城市文化研究的新构建,对应的是“广州四地说”,对应的是以历史感、文化感、地方感为核心的坐标设定,对应的是以价值导向为使命和担当的发展走向,对应的更是以本土特色、大城魅力、广州共识为必由之路的路径选择。广州恰逢其时,正在提速的路上,作为当下的广州城市文化研究,立足于继往开来的传承发展,有责任要树立一种全新的未来观、有效的历史观。
一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其气象,也必然形成共识,一如“广州气象”“广州共识”,前者呈现的是一种普遍认同的面貌,后者则达成了一个广泛的认同,一座城市有境界、有胸怀、有自信、有情感的温度、有生存的情趣,换言之,就是既有价值观的垂范,又有生活方式的输出,那么这样的一座城市,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伟大的城市。
在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有必要放下偏执的对错标准,用更为宽广的胸怀与开放的视野去面对现实,文化的发展进程总是在兼容并蓄、优胜劣汰、为我所用的推进中,这正是文化流变的活力与创新所在。对文化的深度思考与反省之余,既要尊重文化的发展成因,又要把握好文化的发展取向,因时、因地、因人而取舍、而定夺。同样,广州的本土文化研究需要自我反思,亦需要自我守护,从而使文化研究形成一种敬畏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气象。历史、现实与未来,三足鼎立,才能更好地支撑起一个真实的存在。
一方面,理论创新的探索与思考——是用观念导引,另一方面,具体实践的总结与归纳——是用实例论证,再一方面,本土品牌的要义与价值——是用文化树立旗帜标杆,这一切,无疑都是在为建构理论体系的百年大计打好基础,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和彰显广州城市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致力于建立城市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推动文化认知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借助实践的启迪,确证广州文化价值效应的经世致用。
文化认同与文化共识的达成,是一件持久而不易的事情。即使有了文化大熔炉之后,文化的涵化与同化仍然有着诸多的障碍。全球化打破了边界,同质化侵蚀与削弱了原生文化的独立性和特性,甚至是权威性与合情合理性,似乎难以存在所谓原生态的纯净的文化了。而文化认同,或者同化,必须同时具备普适特质和推广特质。
由此可见,着眼于构建广州城市文化研究的坐标,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大湾区核心城市、超大引领城市的迫切需要。之前的岭南文化研究、以广府地区为聚焦的广府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荦荦大端的研究成果,我们所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了解这些学术史,及其现状,尽可能地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已有的“学术海拔”上再进行切实可行的探求。
随着网络覆盖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括学术研究,快捷的信息时代已经促使着学术研究的价值观不得不产生巨大的裂变,资料的排列与考据检索已经变得寻常和普泛,而研究者的学术个性、思想观念、创见判断,这些发自真我的真知灼见与专业担当,更显得必不可少和难能可贵。这无疑应该成为最好的专业寄托。消弥精神特质的人文研究,只能是一种滥竽充数的敷衍。只有有见地的价值判断与有深入洞见的思考,才是关乎信念的、科学的、扎根性的、发乎内心的,因而也才能是有效的、有意义和持久的,而非“工具性”的热闹。
如是,研究视点与焦点,既可以是老话题,更可以是朝着理论之树常青的信念而进行理论创新、理论视野及高度进行拓展开掘的新话题、新命题。
如是,广州城市文化的研究才刚开始集结和出发,聚焦广州城市文化的研究也充满了多重可能性,充满了多元开拓的意义。每一种添砖加瓦式的研究与探索,每一种有针对性与历史自觉的研究,都会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轴线上,留下自身的刻度,书写的担承与意义,便是由此而生的。广州的城市文化之外,还有着一个更广大的世界。
一座城市珍贵的记忆,就深藏在历史的遗痕和留布在文化传承的基因里,一座城市珍贵的标识,恰恰是由历史来命名的。
岭南文化积淀了数千年,在持续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探索研究下,深入人心,是一个经典的文化概念,不仅是作为一个地域性的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寄存依托,由此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地域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扎根性的文化,所具有的品质和特性、风格和魅力,都是与天时地利人和密不可分的,自成一体,足够柔韧且强大,是不会轻易散佚和转换的。
岭南文化具有传统的中国元素,也融汇了中西文化碰撞生成而接纳的东西,由此文化构成与文化品相,呈现了一种无法归类的异质感,这也是其独特性与唯一性的所示与所在。
没有岭南文化千年不易的概念,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就难以有所依托,这是一棵大树与枝杈的关系,历史积淀、文化传承、人文脉络所构成的气质与格调,都是历经岁月磨砺,其珍贵与尊严,容不得虚无主义式的判断或忽略,甚至易名。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岭南文化的共同体,其概念也必然植根于岭南文化各个时段各个区域的历史文化渊薮,不仅是一种文化地理,更是一种精神地理,没有来自岭南文化深邃丰厚的滋养,何来大湾区文化命名所具有的多元性、兼容性与前瞻性?
在岭南文化所具有的历史积淀与现实面对里,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诸如人文意识活跃,民主气息生猛,还是经济方面的几十年增速不减,构建的体系在不断完善,创意势头锐猛,文创的视野开阔而又充满活力,稳步迈向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步态踏实,以及民生方面的生活安稳,惠民文化制度不断完善,既有不断输出的价值观,也有持之以恒地影响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活方式,比如赛龙舟、醒狮等各种民俗,花市花城等环境格局,美食叹茶叹世界等习俗,广东音乐与流行音乐等大众分享的艺术,等等,这些都支撑起了广州成为一个超一流的了不起的城市所缺一不可的方方面面。
对岭南文化的指认也在历史、时间的河流里不断地演变、生长,不再是单一地对称于地域、方言、习俗,不再是囿于一种狭义的地方性,而是既有地域性的特殊指认,也有世界范围传播的特征,如今的岭南文化,跟世界一样广大,“花开广州,盛放世界”,因此,岭南文化才能藉此与粤港澳、与大湾区构成文化共同体,才能得以成为这个文化共同体的根基与养份,才能在相辅相成中互相助力,共同生长,在现有的文化形态和布局走向中,同中有异,相互替补,互相借力,一齐发展。
岭南文化作为一个成熟的、权威的经典概念,不仅促进着岭南政治经济的发展高歌猛进,也在促进着文化的发展独树一帜、无法复制,以岭南文化为纽带的大湾区文化共同体,才能显现出城市发展的总体性、共同性以及城市群落之间的关联性,造就一种湾区共同体的发展新格局。
岭南文化从来就是一种具有历史深广度、世界大视野、地方独特性的文化,如何看待岭南文化在大湾区共同体的文化纽带作用,关系到如何看待我们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也左右着共同发展的步调与走向。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标示,只是对岭南文化的纽带作用与认同作用的一种延伸和定位。人才集聚、文化认同、精神凝聚,这一切指向一种共识,都跟这片土地生长起来的岭南文化,不断丰富和繁盛的本土文化的生机息息相关。说到底,文化的宗旨就是实现对社会发展状态的指认和对社会氛围的养育,如此,本土文化的使命和担当尤其显得不可或缺。首先是观念转变的问题,谈广州的城市文化究竟在谈什么?城市的发展是依托于文化力量之上的,没有文化积淀何来发展的活力与创新的动力;其次是文化发展的权责问题,承诺与担当,情怀与情结,对于文化的百年大计,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再次就是文化发展的方向与路径问题,前景越是开阔,发展的空间就越是宽广;最后就是文化培育催生及传播的问题,没有这样的连环效应,文化的传承就难以柔韧和持久。
依托广州而呈现的岭南文化,同时也包容与吸纳了来自内地东西南北各地的移民文化,以及外来的海洋文化,这种多元与生猛的包纳广阔的文化,不仅跟岭南的地域及文化的辐射影响一样,作为文化的共同体的标识,同根同源的族群受其滋养,同样亦受此影响。因此,岭南文化拥有活跃和广阔的历史空间,也经受过漫长的时间的冲击与洗涮,才有了今天的份量与体量。
如此说来,广州岭南文化的本土性与外来文化的多元性,所融汇生成的复合优势,呈现了现代文化的开放与包容的丰富,因为具有丰富和多元的催动力,因为文化之间的碰撞与竞争的生态,所以广州文化葆有了生猛的生机与活力。加之本土文化内敛且低调的气质,高速发展却润物无声的属性,形成了广州文化静水深流却又波澜壮阔的局面。
因此,广州依托岭南文化而产生的能量,不仅是区域范围的影响力,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的凝聚力、向心力,新与老的广州人都同样受惠于这种富于开拓性、进取性的文化的影响。如何给广州的城市文化特质和城市文化品格更权威的定位,给予这样的本土文化更有提升效应的价值重估,以及更有时代意义的形象重塑,无疑托赖于价值的判断与理论的导引,只有这样,广州文化才能走得更远,才能收获更大范围的传播作用力,才有更广泛的文化认同,而这不仅是中心城市必须具有的历史使命,更是作为大湾区引领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文化纽带,这也是关乎到广州的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高度的构建的关键。
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与认知城市,这样的文化不是狭义的,而是扩展涵盖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贸易、城市管理、对外交流、民生惠民等等城市的面子工程和里子工程。随着时代的变迁,从文化对城市的精神滋润、对生活的养育、对艺术的反哺等角度而言,显然城市文化已经强势介入,对催生与形成城市文化的特质,诸如广州精神、粤式审美、广味生活,已经产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作用,也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的依持所在,是广州城市特色与魅力的影响力所在。
在时代发展的节点中,要成为一座重要的、了不起的城市,就是要输出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就是要具备影响力与辐射力的引领意义。回顾近代以降的广州历程,百年城变,广州作为一座了不起的城市,既有着清晰历史脉络的时间轴线,又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更有着丰实的人文积淀,概括为三个支点:
第一,关于广州的地缘优势。广州偏于南隅,依山傍水,远离政治中心,面向大海,有着相对独立性兼具开放性。城建、城貌自成一体,与城市完美融合的骑楼建筑就是符合了广州亦商亦居的城市生存特点,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城市发展战略,造就了如今广州三纵二横的文化中心格局。
第二,广州已构筑了自带光芒的价值观体系。作为千年商都,作为以平民为主体的城市,开敞四方,兼容各式文化,中西接纳融汇,淬炼出广州独树一帜的价值观,即颇为先进的商业文明、包容宽广的汇聚能力,融合成自成一格的广州文化神貌,对文化有着前瞻性和开拓性的取舍,储备了推陈出新的动力之源。例如:无法归类的民生氛围,包括务实的生存哲学,讲究双赢、低调、内敛,侍机爆发,一面是静水深流,另一面是勇立潮头、奋勇争先。同时,也包括闲适中寓含诗意的生存智慧,包括以花世界为品牌的烟火日常,把日子捧在手里的饮食文化大行其道,趋利避害的生存策略,与意识形态关联的城市管理保持着积极参与的热情,城市意识非常强烈。
这个地域的族群孕育出的生存氛围,不是激烈的,也不是暴风骤雨般的野心,而是内敛的,低调却善于把握机会的,世俗性被注入了广州人的性格里,成为了一种关键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慢慢地改变了他们的基因构成,没有狂热与偏执,有的是淡定和从容,有的是豁达与开阔的视界与胸襟。
第三,广州以文化的面貌呈现出来的生活方式,别有特色,独具魅力。平民化色彩浓郁,商贸往来活络,不在乎形式,更着意于内容,包括叹世界,以淡定、从容、自在、自适为取向,包括讲究生猛,饮食如斯,做人做事如斯,流水不腐,葆有活力,包括顶硬上的精神血性和风骨,具有不服输、柔韧坚守的超越性,包括秀外慧中的生存态度,如三雕一彩一绣,以及广作、岭南盆景等等,建构了自成一体的工艺美术体系,历史积淀久远,历经时代迭变,众多的非遗项目,都是以极致的审美追求和不动声色的诗意取胜,其历史遗传堪称独领风骚。
如果说政治、社会变迁是宏大的叙事,那么这些非遗的名目就是文化的细节,去诉说着其时其地的生存的情趣、审美的态度、创造的价值,去一点点地养育和完善着自成一格的、难以归类的文化品相、文化特性和其中的份量以及传世的价值,就像一个多棱镜,反射着广州文化不同时段的细节和光彩。
就此而言,传承至今的非遗项目,其一是它有境界,出品不同凡响;其二是它有品质,精雕细琢,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那时早已形成的一种生活观,对手中之物的再创作,绝不苟且,也绝不敷衍,而是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其三是它有情趣,想落天外,却又烟火俗常,既可以是朝廷的贡品,又是民间的日用品。归纳起来,这就是广州文化的最好的具象体现——既可以星云漫步,又脚踏实地的独特性和魅力所在。
面对着广州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强势推进,面对着一座城市的现状与前途,如何用更广阔一些的视野、更国际化一些的观念,去进行价值的判断与方向的认定,都是不可或缺的城市文化研究的使命与承诺。
不同的城市都有自身不同的定位,积累了不同的优势,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这就是城市自带的品质、格调与气韵。如同北京的四平八稳坐镇四方,负责上演高大上;香港是半中半西的国际城市;深圳是一路高歌的生力军,而广州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老城市,则是演绎不一样的自在、淡定和生猛。
怎样在城市林立的文化群落里,保持和突显一座城市的特色与魅力?做好自己的强项,保证自身的竞争力?这其实也是在标识着城市的前途,判断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城市犹如磁极,将有效地吸纳什么?城市作为器皿,将有选择地装载什么?这意味着城市将生长成为什么样的城市,也昭示着城市将呈现或展示出什么样的面貌和光彩。
建构广州城市文化研究的框架体系与价值坐标,就是期待能超越版图地域的固有模式,更新区域文化的原有套路,用大国思维的境界来看广州,用“一带一路”的高度来设计广州,用大湾区城市群的定位来评判广州,考量广州独有的价值和份量、短板与差距,考量广州的国际化程度与国际竞争力,考量广州城市文化的辐射力与认同度。广州既是中国的广州,也是世界的广州,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城市化发展中,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把城市的优势最大化,实现自我超越。
无论是一座城市的定位还是自我评价,都不再是单一的以业绩、产业、生态来评估,也不再是自说自话,而是在一个城市群落里论城市,这也正是世界著名城市所在的城市湾区的意义。具备这样的城市湾区认知格局,就是说要综合地以国际视野、市场理念和未来前景来作出衡量与取舍,这样的认知才有可能更理性、客观、真实,更接近发展的本质。
文化研究的对应性、唯一性、扎根性,与广州文化的关联度、真相探寻多维度的一致,这才是文化研究本土化的力量,也是最有效的支撑。
在新的时势背景下,广州的城市文化研究理应有新的高度、新的视角、新的呈现,以及新的陈述,去导引广州城市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去建构广州应有的城市文化坐标体系,把广州城市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作更大的辐射与影响,以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与自豪,以增强自身的文化特色与魅力。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拥有的文化价值是独特的,而不一定是普遍的,正是因为独特才更好确证自身的价值,才能在国内国际的交流交往中走出去,又请进来。
所谓文化认同,就是寻求更大范围的多元文化的共存,寻求大多数文化的共同点,摒弃一律求同,在异中求同中接受多样性和寻找共同性。文化认同是基于文化感染力和血缘基因上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认同须臾勿缺的基础。
所谓文化共识,则无疑是新的城市发展取向的必由之路,强大的社会都能达成共识,只有弱小的社会才是排它与狭隘的。
一方面,重视“千年商都”的历史文脉,让广州的内涵更富历史感,更为深广大气,既能连接古今,又能打通时空的阻隔。同时,打开广州商业文化的内涵,多方位解读商业文化对广州这座城市生长与成长的作用与意义,传统底蕴如何涵养现代文明,文化与贸易交流如何促进开放包容,海陆交通的开敞如何连通世界,广州的文化符号如花城的称誉,如早茶的美好生活,如何成为广州城市的标识与标签。
另一方面,城市化应该是多元的,生活方式与空间格局应有着密切和相互成全的关系,建筑以及街巷的面貌,充满了人对生活认同的痕迹,也充满了一座城市集体记忆的痕迹,不仅是历史过往的记录者,也是集体记忆的见证者。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是城市现代化把有价值的传统带到未来的应有之道。
2021年是广州城市建制一百年,恰逢有一个新的契机,从全新的视野来认知和传承创新依托岭南文化而不断强大的广州城市文化。
广州有着二千多年的建城脉络,客观而言,虽有漫长的历史轨迹,因为内因与外因,都错过了各个历史节点的文化高峰,广州的真正崛起是在近代,作为一座近代崛起的重要城市,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面貌、城市精神开始进入发展完善的轨道。
广州作为一个“足以概历代”的城市称谓,尤其是在近代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城市,在中国的版图上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象征了近代城市意识的出现。为赢得对外交往中的“文化竞赛”,也就是成为周边乡镇的“省会”城市所带有的文化竞争意识,形成了与周边地区比较而拥有的身份优势,最终是作为“省城”,而成就了这么一个被普遍认同的城市的优势,同时这也是重要的文化积淀过程。
在岭南之内,如何认识、定义“自我”,这个“自我”就是广州自身,排在政治空间建立之后的,也就是“文化空间”的塑造如何进行?曾几何时,在广州人的指认里,通常把广州之外泛泛地统称为“外省”“北方”,最大的原因,是因为那是与广州自身不完全同质的“地理空间”,那是以中原文化或皇朝文化为轴心的政治空间,而岭南以内的城市空间,则是另一种生态,有面向大海的广泛交往与融汇包容,因而具有了变异性的面目,这也是广州城市关于自身的定义、认识、观念与实践的追问。
这样的概念变迁具有时代性,与制度社会、思想转型等有着密切而直接的联系。广州城市建构的基础,尤其是其发育生长成型的阶段,与此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联。时至今日,近代以降广州城市建设管理的一整套理念依然有效,并非不合时宜。重新发现和直面我们这座城市所有的过去,是一件有双重意义的事情。一方面,这会向我们阐释清楚我们曾经是什么?另一方面,也向我们解释我们想成为什么,或者应该成为什么?这样的研究与书写才是保管一座城市文化的命运之书,从现在回溯过去,从过去发现未来。全面呈现,才能反观历史,正视文化真相。
广州的百年城史,有漫长的时间演绎,有清晰的更迭脉络,是一座说得清的城市,而要成为一座了不起的城市,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和发展后劲的城市,肯定是一座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着推动与引领作用的城市。在城市发展的变迁历程里,传承历史文化积淀,拓展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和融汇,都离不开提升与促进城市文化的软实力。一个国家也好,一座城市也好,衡量其伟大与否,重要与否,离不开其价值观的输出与生活方式的输出。而百年广州的历史发展进程,无愧于这样的使命与担当。
因此,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高度、境界和导引的问题。正确地认识自己,向历史致敬,向前辈致敬,向传承创新者致敬,向未来致敬。寻觅过去,做实现在,畅想未来,既是一种文化定位,也是强化文化自信,而对于广州文化内敛和低调现状,可视作是一种境界,所谓的虚怀若谷、大象无形,到了这个境界,就可以泰然自若,用最恰当的适合广州的状态,去从容面对世界。
广州的城市成熟,主要体现在近代成为重要的城市,因为有了康梁上书、戊戌变法,有了辛亥革命,完成了城市近代进程的关键转型,把时代带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点上,因为有了广东人策动的这一系列变革,树立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所以,广州是一座立得住的城市。
广州的城市引领,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里,勇立潮头,是一座肩负起时代变革重任的城市。
广州的城市影响,在亚运后华丽变身,绽放光彩,扛起了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文化名城的历史重托。
因此,如何认知广州文化的价值、份量、意义、作用力与辐射力,也是如何根植广州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的关键点。没有认知,不可能有认同,也不可能达成共识与热爱。尤其是在一个移民城市里,在广州这样一个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的城市里,建立文化认同进而形成文化共识,是建设完善这座美好的了不起的城市的必由之路,更是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不二之途。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既要总览大千,又要洞察幽微,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从空间与时间的纵横坐标上,从历史的演变与走向的交替中,确证广州的“四地说”,不仅是个准确的提炼,也是有效的概括。
从文化硬实力而言,通过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城市化蜕变,广州已经形成了山城田海这样一个超大型的城市格局,新旧中轴线的双峰并峙,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空中与海上交通枢纽的完善,使广州拥有了不断去发展建设成一个国际大都市的规模优势。
而着眼于文化的软实力,则不是狭义的关注,而是从一个宏观的标识未来发展走向的角度,来涵括城市进程的方方面面,包括了经济、民生、贸易、文化等等硬实力和软实力工程。所以,文化导引城市发展,既是广州文化自信的依据、文化自豪的依托,更是文化建设完善的唯一选择。这不仅关乎到城市的创新发展、家国情怀的培育、家园归栖感的形成,而且最终的指向就是文化的认同感、文化共识的达成,也是文化国际化、现代化、生活化的具体体现。
概括而言,广州文化软实力的组合矩阵里,岭南文化是基础,是根与魂的内涵,广府文化则是源泉,是传承发展的依托与灵感,如此,广州的城市文化则是有待建构树立夯实的框架,包括城市的价值体系、评判体系、判断定位、影响力与辐射力等等,共同构成广州文化软实力的复合效应,才是大湾区城市发展最有纽带作用的文化共识平台。
广州的文化特质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温和柔韧,又生猛活力,充满着勃发的后劲。对城市文化真相与本质有了准确的定位与判断,才能传播与传承好城市的精神与品质,建构好自身文化生长与辐射的坐标,才会不断地确立自己的地位与价值。
广州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自信,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与生活化,现代化侧重的是文化的发展动力、后劲,以及持续的增长力、创新的驱动力,国际化则是立足于与世界的关联、影响及辐射作用效应,生活化植根的是与民众的关系、与日常的关系、与时间的关系,如同广州饮食文化所具有的真情、真趣、真味,就囊括了饮食的方式、方法、效果以及城市形象与城市的辨识度,民以食为天,敢尝天下鲜,把日子捧在手里,让饮食自成一派、自创体系,传播世界无限制,是一种扎根本土根深叶茂的饮食文化。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广州的饮食文化成全了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城市标识,而作为商都与饮食文化这两大标识,也是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最有广泛效应的品牌,对于广州的文化定位与商业地位都是自带有识别意义的。
如何用全新的视野认知依托岭南文化而强大的广州城市文化,关乎到几方面的把握。
一是广州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且文化品格与文化趣味独树一帜,从秦汉以来的出土文物来看,呈现出很多繁华富庶的指认,并非所谓的荒蛮化外之地。
二是就广州的百年建城史着眼,借鉴外来先进的城市建设经验,广州的文化发展与创新跟城市化的进程同步,如同一个文化的海绵城市,更加丰富和多元,不断地吸纳和融汇各种各样的文化,进而蜕变生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特性和城市品质。这无疑是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所该具有的品格、气度、襟怀和前景。
近百年的广州文化对中国整个近代史进程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当代整个城市现代化进程、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只有达到这样的一种认同共识的高度,我们才能真正地对自己城市的文化充满自信和自豪。
广州情怀已经融入新老广州人的生活里。在情怀之外,还要提升对于广州城市文化的认识,进而去热爱它,尽每个人的一己之力去建设它。广州是一座很生活化的城市,早茶是文化,龙舟是文化,庙会是文化,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岭南建筑也是文化。所以,文化无处不在,城市的发展最终也是以文化论输赢。
如今的广州自带光芒,特点是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城市的价值和文化的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认可,市民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广州之美在国际与国内两个舞台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进一步强化广州的文化特点,从历史的本源出发,塑造我们城市的现代文明;其次是加强岭南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通过内修气质、外化传播来达到文化枢纽的辐射作用。将优秀的岭南文化时尚化、生活化、商品化,将是传播和输出的有效手段。
第一,文化自信源于城市自信。经过多年的努力,反复地修正着对于广州的认识,所谓“说不清的广州”已成过往烟云,今天,对于广州文化地位的模糊、忽略、轻视及漠视的态度已经不复存在,市民对于广州文化的自信,外界对于广州文化的认可,归根到底,还是源自我们城市的实力,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支撑起广州城市的文化自信。
第二,文化日益深入地影响着市民的日常生活。这些年所策划的财富论坛,花开广州、盛放世界等等面向世界、广泛传播的系列活动,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瞩目,比如羊城过年、花城看花等城市形象传播活动,更是把中国梦的美好生活作了一个可以设身处地的体验。
这些年,文化确实在改变着广州人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这座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的城市的精神状态,改变了全国上下、“一带一路”周边国、以及华语世界对于美好广州、活力广州、魅力广州、精彩广州的全新认识和了解,文化与城市与市民之间的关联、关系更加紧密。
第三,广州展示出城市文化未来的走向。文化是城市与人相处的方式,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广州的文化发展已经显示出与其它城市越来越不一样的地方,越来越具备国际大都市的实力和能力,也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适宜人的居住与发展,城市空间的文化转化越来越明显。例如,道路本来只是满足运输的,而广州的道路现在不是简单的交通载体,一路花开,云蒸霞蔚,道路成为了愉悦的风景,成为了文化的空间,实现了功能的转化,在这样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生活,幸福指数肯定提升。
所以,从传播角度,从影响力与辐射力来讲,同样期待着广州的文艺创作,能够具有扎根岭南、本土聚集、广州关注的作品,来推动、导引、传播更多有宏大视野的、主旋律的、能为广州的历史立传、为城市的精神立言的文艺作品,来作为广州的文艺符号,来作为广州的城市形象代言,使广州的文化更有影响力,更有感染力。
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广州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在全国甚至是全球的版图上,广州处在什么位置,该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地位,自身的文化份量和文化价值才有机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所以,城市文化的发展创新,跟城市的发展创新必须同步,且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否则,文化的发展以及研究总在旧有的层面上低端徘徊、翻来覆去,是很难得到质的提升和品格上扬,如此,文化的生长就会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形象与符号就难以过目不忘。
作为一座多元文化并存的城市,在文化身份、地域价值的板块如何面对方方面面的裂缝,既有本土化背后的移民文化,又有文化基因的“异质性”,更有如何面对历史,与过往广州的想像性对话、倾听、注视,又有如何面对现实,新老广州人的“原生性文化认知”与符号化的抽象理解,种种不同的视角与观感,想法与判断,文化上不可能产生同感效应,对新广州人来说,也许是遥远的目光,而对于本土老广州人而言,则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影子。因此,文化认同可以是理性的接纳,可以不存在着情感的关联,但认同的归宿则一定是有着情感上的共鸣,文化的归宿感尤其如此。
对文化的时代定位很重要,无数个体的定位同样重要。广州的文化重要性已经被明确地标示出来了,比如岭南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海丝文化这四种理论创新的品牌文化,比如倡导留住乡愁、留下记忆的全局文化发展观,确证了广州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份量,作为大湾区的广州观念、广州共识,就是一个文化发展取向与长远规划的问题,认同的大门打开,才能一起往前走,抵达家园的归宿,抵达诗意的栖居。
广州文化最为独特之处,就是秉承了岭南文化的优势,也就是近现代对于中国学术理论以及思想文化所产生的引领性影响的精髓,把中原文化或内地文化,与外来的、海外的文化思想、科技理念进行交汇与碰撞,从而产生分化、融合、颠覆、重组以至升华的效应,最终形成具有新特质、新视野、新形态与新面貌的文化,这恰恰是广东近现代最重要,也是最显著的文化特征,更是广州文化最生猛最有活力的力量所在。
作为将要策动一系列大湾区文化合作的广州,面临着跨国界、跨族群之间的鸿沟,这中间既有共同的信念与立场,肯定也存在着分歧和竞争,这都涉及到文化背景等等差异中的身份和利益的诸多问题。那么,对于以岭南文化为依托而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广州城市文化而言,具有文化自信和自觉创造,无疑反映了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的互动范式,这种互动好似镜中之他者,互为影子,彼此借鉴,在不同的领域穿行,互相产生影响,这正是大湾区文化共同体背景下观照的文化图景。
所以,要用全新的视野和观念,去认知和定位依托岭南文化而不断发展强大的广州城市文化,广州作为一种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城市文化,无论是中西融汇还是新旧蜕变,其所依托的岭南文化本身,一直没有割裂与世界文化的联系。这种文化属性的差异,就是支撑着广州城市文化的一根脊梁,它不需要张扬显摆,却一直在那挺立着生长着。
站在世界文化的角度看待广州文化的长处与优势,这不仅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能力,也是产生文化自信与自豪的能力。从广州文化漫长积累的文化底蕴里,可以看到其中很多内涵,不仅在当今并不过时,而且也不容忽略,甚至一直拥有一种时尚的、独特的氛围,比如那种“走我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派头与淡定,比如那种“我存在着,我发展着,让时间表态”的气定神闲和从容不迫,这就是广州的生存哲学,也是发展氛围,自带魅力,也自带强大的吸引力。
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里,无论宠辱得失,不同样放达自适吗?这不正是一种了不起的城市文化所具有的张力和活力吗?这种兼容性与胸怀,是难有别的区域文化完成超越的。这种文化的品质与德性,既值得各路来人信赖,更值得分享此种文化的人骄傲。毕竟我们一直得益于这种文化的养育和庇护,简单、朴素、实在、温情,甚至不无市井,却又饱含深邃和多元,对生活在其中的新老广州人而言,是一种静水深流式的爽淡和深沉。
广州的城市文化能不断地发展,靠的就是人气和运气,从多元文化融汇的角度而言,就是蜕变创新出一种新的更为完善与理想的文化,这正是广州文化不断拓展丰富的后劲与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