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丹阳
(三门峡市审计局 河南三门峡 472000)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指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有多种不同的考核方式及审计措施,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仍然是审计工作当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主要内容为:审计内部制度控制。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需要审计内部管控制度体系,了解工作流程、管控措施、控制手段等;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了解收支情况。审计人员需要审核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资金等情况,主要工作为了解其流动、固定资产,审计净资产情况。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各项资产的真实完整性;审计单位重大经济活动。对一些重大经济活动,需要进行专项审计,了解投融资前的工作情况,科学评价活动的有效性,有效保护国有资产;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审计人员需要了解相关干部任期内的目标及其完成情况,全面、有效且客观评估领导工作成效、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全面评价相关领导干部的工作行为,但在开展相应工作的过程中,有的审计人员可能存在“人情”思想,导致一些工作实效性不强。一些工作人员因自身工作能力、思想上的顾虑等影响没有科学合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导致工作效率较低、质量较差。有的审计人员对审计的工作内容把握不清、边界了解不全、重要性认知有偏差,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较低。
经济责任审计开展过程中,以及审计报告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后,均需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进行细致沟通,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尤其是在审计报告获得审批后,应当以审计机关的名义书面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意见。但有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缺乏沟通,影响了整个审计的质量,不利于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的大量信息,如领导干部和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任职及分工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主要情况,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责任认定,包括审计发现问题的事实、定性、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有关依据等。在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有的审计人员缺乏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能力,在审计信息处理、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薄弱之处,导致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的管理和使用无法满足相关制度的要求,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
虽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各地的有关实施办法均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进行了明确、详细的规定,但有的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时,会出现审计范围不合理的问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来讲,审计范围是非常核心的一个部分,不仅对审计工作的完成质量有直接影响,同时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核心部分。当前,审计范围主要是分布集中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然而有一部分的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应该严格的审查经济责任,如果出现经济活动,就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此外,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将是否能够独立进行核算工作作为审计的标准,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可能对经济责任有所忽视,仅仅关注一些不必要的责任,导致没有把参与一些比较重大的经济活动和需要承担经济责任的单位领导干部包含在审计范围当中,从而影响最终的审计结果,并且还可能会严重地偏离实际情况。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采取查账的方式来审计当经济责任的一些履行情况。对有的单位领导干部来讲,他们的违法违纪行为并不能在会计核算信息的账面上充分地表现出来,而是需要通过多元化手段才可以进行充分核实。此外,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仅仅对领导的财务责任有所重视,没有充分关注领导自身的经济责任,并且没有充分发挥出决策的质量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社会责任和财务效益,进而造成有的领导干部抱有侥幸的心理,这样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
有的基层审计单位不重视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制度、规章、程序等执行不规范,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不规范,质量不高。有的基层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人员队伍的配置不合理,有可能影响审计工作在实际过程中的有效落实,实际工作中存在人员配置缺乏,大量审计工作由少数人承担的问题,为了赶进度而出现审计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不规范,或没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调整有效进行审计工作流程调整,可能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难以取得既定的效果。
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能,又是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是干部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其他审计工作作为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能,通常与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没有直接的关联,这是经济责任审计有别于其他审计工作的重要特征之一。
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经费财务收支审计密切相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责任审计无论从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评价的方法等方面都与财政经费财务收支审计有着显著的不同。但财政经费财务收支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也就是说,经济责任审计要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
(1)查清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有无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
(2)查清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分清企业领导人员对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真实、投资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等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有关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由干部管理部门提出审计意见,经党委、政府同意后,再由于部管理部门(一般为组织部门)书面委托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机关接受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的委托后负责具体实施。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干部监督管理部门有义务协助和支持审计机关完成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应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抄报有关部门,作为监督管理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参考依据。同时,需要追究被审计领导干部责任的由有关部门做出必要的处理。可见,经济责任审计不单纯是审计机关的工作,而是审计机关与纪检、组织、监察、人事等部门共同承担的工作。
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顾名思义,应当侧重于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对于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则由有关主管部门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审计决定和整改要求,在对相关行业、单位管理和监督中有效运用审计结果
目前,从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看,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党政领导干部主要有:省、地级市、县三级直属的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以及乡、镇党委、政府正职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中央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按照《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规定,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党政领导干部包括: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直属的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乡、民族乡、镇的党委、人民政府正职领导干部。在开展审计的过程中,要坚持按照有关规定,科学开展相关工作。
是否可以获取有效的审计结果,与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当前需要将审计队伍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通常,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包含了政治品德,业务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精神品质,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培训活动、讲座、举办交流会等多个不同的形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并且应该在培训之后进行相应的考评工作。对于当前的审计人员来讲,需要适当建立相应的工作记录制度,从而保证审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可以做到更加规范科学化,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工作,并且能够将执行力度不断加强。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公示最终的结果和报告,从而形成相应的反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这种机制也是积极配合并应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重要工作内容。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对于各个不同的工作部门来讲,需要互相配合与合作,充分地分析和交流经济审计工作当中的实际情况,以及最终的结果和反馈信息等,可以科学合理地应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结果。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还要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和考核力度不断加强,监管和督促审计结果的反馈流程,不断加大解决方案的执行力度,通过处理问题来修正问题,并且尽可能地弥补当前存在的不足。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范围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基本实现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全面覆盖。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能够将当前的审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同时充分地投入相应的审计力量。在审计中,可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并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发挥社会审计机构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任命和管理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利用国家审计为主导,部分内部审计及社会审计组织为有效补充的审计机制,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国家审计机关要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力度,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当前,在经济责任审计当中,需要将经济审计联络制度进行加强和完善,将当前的实际情况和信息进行及时地了解和沟通,而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面质量的加强,需要不断完善健全沟通机制,即各审计机关与相关的单位之间能够进行全面的沟通,将事后沟通转化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沟通,充分地体现出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果。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建立完善的联络机制,可以保证整个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相关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也应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和所在单位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信息透明化,并且在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与目前资金使用的状况充分地反映出来。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当中,可以通过与当前审计业务的实际特征与管理的需求相结合,开发科学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这样可以保证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信息管理与逾期提示、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工作及领导干部项目库管理这三个主要的核心部分得以实现。通过对当前大数据下的审计技术方法进行探索,并且充分地培养相关的计算机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不断发展的网络时代,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等多种不同的审计方式。审计人员需要对各行业的数据能充分利用,并且应该全面分析被审计单位。对于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来讲,审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是促进大数据审计工作开展的关键之一,应该借助国家实现大数据战略,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基本思路和观念,从而探究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机制,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当中,大数据所表现出来的精准和高效的优势。
当前,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来讲,需要在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核心部分来开展,能够聚焦改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核心部分,充分结合干部管理和监督需求,从而建立审计工作当中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从而保证审计监督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对于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核心要求,对当前的问题清单进行重新设计。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更加深入地揭露和核实一些违规的决策与浪费等多种不良行为,促使领导干部和审计人员能够全面守法、守规、尽职尽责。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合理地推进相关制度,实现主动监督、全面监督,实现在事前加强防范,从源头上排查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审计工作,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管,逐渐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内容,构建相应的惩戒措施和预防腐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