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均平话浮世04 房荒喷发

2022-02-05 15:03姜龙飞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2年8期
关键词:里弄租界民居

上海近现代消防史略

对于人口的快速增长,昔日租界当局持迎合立场,态度积极。与南邻的上海老城厢相比,历经元明清三朝,才形成“有街巷63 条,城内及附近居民20余万”的规模,而租界,短短20多年,便将一片“荒烟蔓草、青冢白杨”(《上海通史》第五卷P2)的江滩地,发展成十几万人口的新城市,其成就感不亚于鲁滨逊驯服星期五。

人口红利固然诱人,但麻烦也如影随形,你让那么多人往哪里住?租界的房荒一时喷发。为了尽早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地税、房捐等现实利益,租界当局动员那些靠鸦片贸易已经在上海滩赚得第一桶金的洋商投资房地产业,并将河南路以西,浙江路、湖北路以东,洋泾浜以北地带,辟为界内华人区,就像他们在利物浦默西河畔开辟黑人社区一样驾轻就熟。

上海开埠以后,外侨开始在黄浦江西岸筑巢,“洋泾之滨,荡沟之侧”,巨屋鳞鳞,居如栉比。自此,上海除了祖传的瓦舍茅屋,渐次出现两类风格迥异的新建筑:一是洋腔洋调的西式楼房,形制高阔,户牗轩敞,被时人称为巨屋;另一是中西合璧的杂交建筑,细节处理保持中国传统,整体框架追求洋派。这两类建筑,建筑史家统称为“新类建筑”。在包括工业、商业、居住等在内的多门类建筑中,最能直观感受开埠后上海社会变迁和阶层裂变的,莫过于民居。经过若干年积淀,上海民居逐渐形成以花园洋房(独立住宅)、公寓住宅、里弄住宅和简房棚户为表征的四类住宅。集中于西区的花园洋房,大抵为中外权贵所有;公寓则属于收入较丰的洋商、高级职员等;里弄民居堪称上海建筑主体,比如石库门,入住者绝大多数为普通市民,他们既是城市主体,也是文化主体;至于最底层的贫苦劳工和流民,只能栖身棚户简房。

在租界当局的力推下,仁记、宝顺、怡和、老沙逊等洋行迅速出手,自1853 年9月到1854 年7月,11 个月内,造出800 多幢木板简屋。这些房子多采取联排式布局,以××里为名,是后来上海里弄住宅的雏形。到1860 年,此类简房已建成8740 幢(《上海洋商史1843-1956》P188),比肩接踵,密密麻麻,专供流民租用。不仅就此推高了上海地价,诸洋行也都狠捞了一把。这些房屋造价低、用材劣,隐患丛生,租界火警由此大增。《申报》问世以后,“本埠新闻”的字里行间,几乎每天都有火舌窜出,燎得满大街一派焦糊气。

猜你喜欢
里弄租界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民居摄影
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分类情况简析
多元与包容
——上海里弄居住功能更新方式探索
多元与包容
中共『一大』为什么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
上海里弄认同的多层线性分析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