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农”变化 服务乡村振兴

2022-02-05 14:41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农农民生态

张 波

(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贵州 贵阳 550005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的精准把握,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我国“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已由着重解决“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问题向全面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转变。这一新变化既揭示了新阶段农村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推动力,也指明了新阶段“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地方高校要顺应“三农”形势任务变化和目标要求转变,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服务。

着眼“农业强”,为农业高质高效提供科技服务。人多地少、吃饭压力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粮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经过多年不断努力,虽然我国粮食供给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农业基础薄弱、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竞争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弱的局面依然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粮食供需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业强,既要保得住数量,更要上得去质量。地方高校要深刻领悟、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国家粮食安全观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充分发挥区域性人才智力密集优势和熟悉社情民情方面的优势,为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科技推广应用服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在服务“藏粮于地”方面,一是开展开展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利用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开展耕地和土壤质量改良修复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土壤修复治理技术咨询及土质水质检测等服务,推广土壤改良与治理新技术,提高中低产田产能。在服务“藏粮于技”方面,一是围绕“打好种业翻身仗”,联合多方力量研发适宜区域需要的良种良法和适宜区域耕作条件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开展病虫害绿色与应急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保护耕地质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为农业技术提供解决方案;四是建立开放灵活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创办形式多样的农民学校或农民夜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将高校的知识成果转化为农民的生产技能。

着眼“农村美”,为农村宜居宜业提供智力服务。农村环境脏乱差、生产生活设施差、公共服务水平落后,已成为农民热切期盼解决的三大痛点。目前城市和乡村在生活质量上的差距,最突出的表现是如厕难、洗澡难、做饭难,成为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主要痛点。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并指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农村美,既要生态美,也要生活美。在服务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地方高校一是要加强规划指导服务,联合政府开展村庄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组织生态、规划等人才入乡,积极为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技术指导;二是以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为引领,联合地方政府编制土地综合整治方案,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重构乡村空间、经济、社会形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本;三是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研究,促进修复还原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四是联合多方力量开展环境污染生物修复、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五是开展乡村文化景观保护技术服务,使山水与乡村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让农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六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活动,唤醒村民的生态意识,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带动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着眼“农民富”,为农民富裕富足提供通达路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纵向看,近些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但横向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业比较效益低,种粮不挣钱,是农民离开土地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生活富裕最终要靠产业兴旺来实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农民富,既需要在物质上富裕,又需要在精神上富足。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地方高校一是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发展条件等因素,帮助农民群众理清产业发展思路,选准产业发展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重点,调整优化结构,做强现代种养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统筹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积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与发展,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二是要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帮助引导农民群众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乡村在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的多重功能,促进农业农村多元增值,三是开展乡村产业人才、农致富能人培训,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其创业致富技能。同时,还要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农村文化服务供给方式,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精神富足。

猜你喜欢
三农农民生态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