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秘诀”

2022-02-05 14:41朱炳元张雪薇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秘诀中国共产党

朱炳元 张雪薇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1]综观我们党走过的这100年,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今天领导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从带领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到实现全面小康、再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辉历程,探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要素,对于丰富党史学习成果,传承党的宝贵经验有着重要意义。

一、科学理论指引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党从早期开始创立党组织之时,就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真实、客观、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2]76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旦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百年来,无论时代给中国出了什么样的难题,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从而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的产生既源于客观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回应了具体的问题任务。它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出发,在充分考察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对如何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和回答。广州起义后,实践再一次证明俄国的城市中心论并不适用于中国革命情况。当时,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中国革命?是城市武装包围农村,还是农村武装包围城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考察中国各阶级的状况,从深刻反思中总结出一个根本规律——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于农民和土地,中国革命的斗争方式应该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明确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革命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3]37。大革命失败后,党在血的教训中总结经验,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对革命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历史性论断。之后,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建立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毛泽东深刻论证了红色革命政权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并独创性的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强调,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从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创造性地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问题做出了初步的系统说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充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对象,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任务、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和方针政策等。至此,毛泽东思想从萌芽走向了成熟。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历史性地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正是毛泽东思想科学指导中国解决时代问题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顺利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在对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系统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论十大关系》等著作更是标志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站起来”,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破除阻碍我国发展进步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成果。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在继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中,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9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它们相互之间紧密联系、融会贯通、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阶段性和系统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在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引新征程。一个政党在一个阶段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一种理论在一个时期要回答的时代课题,都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民的愿望要求决定的。这些时代课题关乎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和人民提出了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时代课题,这些时代课题包括:“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当代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等等,这些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和历史之问,集中到一点,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贯通内政、国防与外交,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十分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人民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正确道路坚定人民信心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道路是党的灵魂,道路是国家的命脉。”[5]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并且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独特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路、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6]68。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当代中国和时代发展变化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是推翻“三座大山”,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由之路,是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正是这条正确的道路,坚定了人民对未来的信心,增强了人民对党的领导的坚决拥护。

独立自主是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根基。中国道路说到底就是走自己的路,没有独立自主,中国道路就无从谈起。独立自主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重要的宝贵经验。大革命的失败,让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保持自身独立性,争取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由此,我们党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探索,突破了苏联的“城市中心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第二次同国民党合作时“既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又坚持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保全民族抗日战争朝着正确方向发展”[7]89。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性也成为党开展外交工作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等为代表的外交方针政策,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与各国建立起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在美苏争霸时,面对苏联以“老子党”自居,干涉中国军事和外交内政的意图,中国共产党顶住极大的压力,坚决捍卫自身的独立性,所以既没有被当时国际上的冷战局面所牵制,在苏联解体时,也没有像东欧那些依附于苏联的政党一样发生政治剧变。经过独特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我们党渡过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论十大关系》在理论上突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尝试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立自主的建设方针,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也逐渐由学习“苏联模式”过渡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新阶段。虽然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但在这条独立自主的道路上,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也得到了发展。“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8]163。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领导广大人民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开展深刻变革,改革开放像一把尖刀,不断突破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束缚,劈开了一条繁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9]29。

勇于创新是中国道路的前进动力。在前进的路上,随时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正是靠着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创新勇气和精神,党才能领导人民不断在困难中开创新局面。党勇于创新一方面体现在本文第一部分的科学理论层面上,即产生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另外,在实践层面上,党勇于创新的经验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善于在困难障碍面前及时变通、转换思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猛烈进攻,红军毅然选择踏上长征之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相持阶段,面对蒋介石对边区实施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政策,我党“自己动手”、自产自救,开展大生产运动,把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党中央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了“一揽子计划”,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保持了基本稳定。二是,善于在实践中产生新的创造。抗日时期,在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我党领导军民开创了麻雀战、地道战等歼敌方法以及武装工作队、游击队等斗争形式,有效打击了日寇。新中共建立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学技术方面不断取得重大创新突破,“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北斗卫星、量子计算机……我国科技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在经济建设层面,我党以极大的智慧和远见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办经济特区,并不断创新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号令,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全党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开放。政治上,我党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10]。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起到了关键的积极作用。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并在香港、澳门得到了成功实践。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党锐意进取、大胆尝试,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新时代。未来中国道路要持续向前发展,最直接的动力仍然在于创新,这是总结我党百年来实践道路得出的结论,是我党我国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引领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科学规划是中国道路的成功要素。党百年来领导中国道路不断发展,是通过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来进行科学、明确的规划部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努力依照中国的具体实际来制定最合时宜的中国方案。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个任务也成了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的总目标。在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过渡时期,党中央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顺利将全党、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任务上来。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且明确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华民族的强国目标做了科学、稳妥的部署。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目标,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指明“要分别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11],并最终将“三大攻坚战”的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从1953年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如今“十四五“规划的远景目标,党结合社会主义发展客观规律和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要求,在科学的部署和高效的计划安排下,领导人民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穷二白迈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新征程。

三、领导核心发挥主心骨作用

确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目标的根本保证。马克思恩格斯在改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时,就强调了核心的重要性:“工人,首先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不应再度降低自己的地位,去充当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随声附和的合唱队,而应该谋求在正式的民主派旁边建立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并且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成为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12]558。后来,在指导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恩格斯还强调:“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如果有人对我说,权威和集中是两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加以诅咒的东西,那么我就认为,说这种话的人,要么不知道什么叫革命,要么只不过是口头革命派”[12]500。列宁根据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起领导核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体来主持的。这都是起码的常识”[13]151。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列宁去世以后,苏联形成了以斯大林为核心的苏共领导集团。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又是相互交错的、四处发散的,只有通过领导核心的作用,把人民群众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才能最大作用地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进。如果一个政党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在革命斗争面前就稳不住阵脚。西方多党制在党派竞争中“轮流坐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领导形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不利于人民事业发展的,尼克松水门事件、接连不断的选举“献金”事件,党派间不间断的纷争反而让人民真正关心的议题成为了陪衬。在这次应对席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西方政党也都暴露出了组织调动能力不足、公信力不高的严重缺陷,结果是社会安定生活和人民根本利益受到了损害。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来发挥主心骨作用。党作为领导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内部决不能是“各执己见”的,而必须是“统一意志”的,这就需要一个经得住考验的领导核心来把握正确方向,才能最高效地达到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效果。

建党初期,自从陈独秀右倾错误后,党内各派思想斗争接连不断,党的中央领导人更换极其频繁,瞿秋白、王明、博古等人都无法根据革命形势正确地做出判断,在实际决策中还要听从来自共产国际的指示,毛泽东这时候又遭受到党内左倾主义者的排挤和打压,他的正确主张得不到党内的承认和贯彻执行。可以看出,此时正处于“幼年”时期的党也还没有意识到“领导核心”这个问题,随着在实践中多次遭遇到挫折和失败,党对一个坚强领导核心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直到第五次反“围剿”的严重失利,红军走到了几乎濒于绝境的地步,解决领导核心问题,成为了党各方面工作的重中之重。遵义会议清算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使全党从此有了主心骨。

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但也是经过了一番艰难斗争的过程才取得的。毛泽东先是被中央开除了政治局候补委员职位,后又落选前委书记,甚至直接被人以专务政府工作为名排挤出领导决策圈层。要让这些反对的声音对毛泽东的领导服气,靠的首先是毛泽东个人的卓越的谋略能力和领导能力。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在党内公开阐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之后,毛泽东又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作出“三湾改编”的重大决定,确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当王明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路线时,毛泽东强调:“如果没有共产党的独立性,便会使共产党低到国民党方面去”[14]41。体现出了毛泽东在政治上的远见和谋略。面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同志,毛泽东仍保持热情团结的态度,当张闻天意识到自己的“左”倾错误后,毛泽东立即和其他同志一起,推举他在中共中央“负总责”。在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时,对于博古片面强调客观原因,为“左”倾路线辩护的行为,毛泽东毫不犹豫地批评了博古不实事求是,替自己辩护的错误,但同时还仍旧保留其政治局委员的职务,这都体现出了毛泽东高超的领导艺术。另外,最重要的是,实践的检验证明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长征初期,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人数锐减。毛泽东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客观形势,提出放弃原定的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最终使蒋介石“围歼”红军的阴谋宣告破产,挽救了党和红军。 遵义会议使毛泽东的核心地位初步形成,被视作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后,红军长征持续推进,最终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党逐渐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毛泽东同志的指挥,才是红军百战百胜的保证。六届六中全会以组织形式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标志着我们党已经走向成熟。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劈风斩浪,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更加明确地重视领导核心问题。邓小平认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8]309-310。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恢复职务后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系列工作能够得到有序的深入推进,党和国家能够较为平稳地渡过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带领人民走上“富起来”的道路,也正是因为有邓小平这一坚强的党和国家领导核心。邓小平虽然没有在党内担任最高领导人的职务,但是却在实际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邓小平说:“进入第三代的领导集体也必须有一个核心,这一点所有在座的同志都要以高度的自觉性来理解和处理。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也就是现在大家同意的江泽民同志。”[8]310在以江泽民为核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顺利地推进到了21世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得到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成为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人心所向、实至名归。全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书写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篇章,带领人民在“强起来”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核心地位、全党核心地位写入党章,2018年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庄严地提出“两个维护”,这对于巩固和发挥领导核心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当下,面对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新情况和国际环境新形势,站在两个百年目标交汇的历史方位以及全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的起点上,必须坚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做到“两个维护”,才能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境界。

四、为民情怀汲取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9]27。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们党的一百年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一百年。“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它来自于人民,生长于人民,是人民中的一部分。它的历史使命是为人民谋福利、谋幸福,为民族谋解放、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谋发展。”[15]537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得以在不断的斗争中持续汇聚起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以极高的公信力和凝聚力自立于世界政党之林。党强烈的为民情怀体现在党的根本立场、工作路线、价值旨归上。

首先,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从阶级性质上来说,中国共产党是彻底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也就决定了党的价值取向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从建党之初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放在心中至高无上的位置,除开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以人民为中心”在党各个时期的说法不尽相同,但党始终以人民为根本立场的主张是始终不变的。在《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鲜明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6]100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理念更贯穿于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在意大利众议院众议长询问习近平总书记当选大国领袖有什么样的心情时,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伟岸情怀,生动展现出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冲击,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顶住国际国内重重压力,带领人民夺取了中国战疫的胜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86次提到“人民”一词,讲话更是以“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人民万岁!”作为结尾,充分显示出人民在党心中的地位与分量。正是这百年来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造就了广大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亲切感和信任感。

其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群众路线作为根本的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百年来党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激发人民的动力和活力。抗日战争时期,党主张全面抗战路线,积极发动全体人民的力量,以军民的团结战胜了法西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力量相差悬殊,靠着543万父老乡亲推着小推车奔赴战场,才取得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对全党同志发出郑重劝诫:“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17]1427。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建立了一套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确保人民依法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国家事务的决策、管理与监督等权力。1956年,党的八大将群众路线庄严写入党章。群众路线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干到户”后来成为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业改革的重要支点,彰显了坚定走群众路线的信心与决心。在互联网的滋养下,我党开辟了互联网+群众路线,使人民更多、更方便的参与通过网上建言献策参与到民主决策和评议、监督工作中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贯穿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全党范围内不断开展群众路线学习教育活动,努力让每个党员从思想的高度和工作的宽度中树立切实的群众方法。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了群众路线,真正调动起了广大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未来党的长期执政过程中,更加坚定地坚持群众路线,是把党的工作做好的重要原则。

第三,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造福人民群众作为根本价值旨归。我们党不畏艰险,砥砺奋斗,为的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为的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从此站了起来,真真正正享有了自由和民主。党领导人民持之以恒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生活面貌大大改善。在加强经济建设基础上,我们党也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机制和再分配调节机制,带领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断奋斗。“一枝一叶总关情”,造福人民群众不仅体现在社会整体面貌的改善,更体现在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毛泽东曾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中指出,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3]138。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党不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具体生动地提出,民生建设应达到的效果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9]18。这都明确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造福人民的价值旨归,从而让广大人民在社会生活大大小小各个方面都真切感受了党的为民情怀。

五、自我革命锻造政治保证

打铁还需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鲜明的标志,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同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为什么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认并且勇于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进行刮骨疗毒,割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党百年来持续推进自我革命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勇于直面错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批评是纠错的重要手段,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实际就是承认错误、直面错误的过程。共产党最可贵的就是能够直面自己的错误,对自身的错误进行批评、改正。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所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将其归结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之一。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召集几十个领导干部一连开了几个月的会议,面对面的展开批评,全党的作风有了显著的改善。当边区老百姓中有人说“雷公咋不打死毛泽东”时,毛泽东的反应不是愤怒而是警觉,他马上分析原因,发现症结在于对农民的征粮太重了,从而加剧了农民的生存压力,于是就领导发展大生产运动,得到了民众的一致拥护。毛泽东这种不怕批评,直面批评的勇气和信心,极大鼓舞了全党同志接受批评与开展自我批评的勇气。中国共产党应该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检讨和纠正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但要注重这种方法的合理使用。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批判的武器被滥用的后果,邓小平率先表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两个估计”不符合实际情况,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歪曲,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为全党重新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的各方面工作冲破了思想的束缚奠定了基础。邓小平还多次强调“不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8]290。从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基础越来越稳固,但党“刀刃向内”的自觉和自律从未有过停歇,坚持通过开展整风运动和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主生活会上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使用并熟练使用好这个武器。2019年,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18]589在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传统不能忘,这仍是我们党克服自身缺点、摒弃错误的重要武器。

第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现实问题。党开展自我批评、进行自我革命,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革命而革命,不是“鸡蛋里面挑骨头”,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建党初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给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危机,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中央紧急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广大干部和红军战士对中央的军事政策形成了极大的不满,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问题,纠正了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党旗帜鲜明地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以整顿学风、党风和文风。新中国成立后,针对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的贪腐问题,党在全国范围开展“三反”运动,果断处理贪污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党内有同志被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错误思潮腐蚀,为此,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反对精神污染的斗争要求,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从而统一了党内思想认识,为改革开放构筑了一个稳定积极的思想环境。步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大力度开展反腐工作,针对党内腐败现象展开批评和斗争,“打虎”“拍蝇”“猎狐”一起抓,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而不懈斗争。值得注意的是,自我革命的主体只能是我们党自己,我党欢迎广大人民和民主党派为我党的工作和党员个人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并且虚心听取批评,但是最终改正错误、调整工作路线或方法、处理党员的主体只能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绝不能允许任何其他的利益团体或政治力量打着“纠党错”的旗号,分裂党的内部团结,挑拨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

第三是严明组织纪律,形成制度保证。纪律是行为的准则,是共产党人前进道路上的警示牌。只有通过组织纪律的形式将自我革命的方法原则确立下来,才能使党的自我革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才能对党内各种具体的行为产生规范、约束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18]764。早在党的二大时期,党就专门在法规中设置了“纪律”的章节,对于纪律检查、纪律处分等内容做了一个初步的奠基性的规范。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草案第二次修正稿)》等纪律建设文件,健全了党内的纪律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党通过恢复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优化清查党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等措施使得纪律建设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发展。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员除了遵守党纪以外,还必须严格遵守政纪国法。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了12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向全社会公布。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和修订了近百部党内法规,进一步完备党内法律规范体系以扎牢党内纪律的制度笼子,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全面防腐机制。《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纪律规范,进一步严肃了党的纪律,对于“越红线”、“闯雷区”的违纪行为做出明确的处分规定。只有确立严明的制度和纪律,才能使得广大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刻都有参照的标杆,也才能使党在考核、监督、问责时有公平统一的标准,使党的自我革命有更明确的原则可遵循,更全面的规范可依靠。

猜你喜欢
秘诀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快乐的秘诀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成功的秘诀
打车秘诀
写人的秘诀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