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三维审视

2022-02-05 14:41余乾申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特色

余乾申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法治建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讲话,这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正式提出是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并将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法律作为一种约束力,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更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现代化百年目标的实现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切实可行的方向和推进路径。因此,从内涵之维、特征之维和价值之维进行立体审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宏观图景。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之维

廓清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是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要义的前提和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急需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匡正。习近平法治思想应运而生,其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底蕴深厚,体系完备,包含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等方面的重要理论,涵盖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大力推动法治建设,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面对波云诡谲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新发展阶段的新挑战,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如何解决并发的治国理政新问题,是新的时代课题,也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的从发展全局出发,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工具,观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以特有的政治领导力,擘画出全面依法治国的蓝图,立体、全面地推动法治中国的构建。

始终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定。中国共产党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全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核心。加强法治建设,实现全面依法治国,需要不断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对法治工作总的领导,通过领导体制和法治工作机制的完善,狠抓立法、执法、守法等重要环节,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也是法治建设的不竭动力。人民当家作主不仅体现在是国家的主人,也体现在是法治建设的主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最大的人权,需要用法律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通过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守望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人民至上的治国理念。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正确道路指引。走什么样的道路关系国家发展的前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个根本遵循,这条道路是基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对我国优良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和对世界人类优秀法治成果的借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保驾护航。

始终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工作重心。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前置,正因为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所以要毫不动摇的坚持依宪治国。

始终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法治化,以国家宪法为总依据,从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巩固为总领,确保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从而推进国家治理的法治化进程,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始终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抓手。全面加强法治建设实现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性法治工程,需要布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通过规范现有的法律法规、高效法律法规地实施、严格法律法规地监管,形成完备的法律建设、实施和监管体系。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战略布局是将国家、政府和社会纳入一体化的法治建设中。坚持依法治国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坚持依法执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坚持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习近平以整体性法治思维进行布局谋划,法治国家是建设目标,法治政府是实施主体,法治社会是实施基础,通过整体谋划、抓重点、统筹兼顾,使三者共同推进,加快法治建设的一体化进程。

始终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指导方针。“十六字”方针中,要求我们抓住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关键环节。从顶层设计和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着手,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内化于心,自觉践行法治建设。

始终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国家富强不仅体现在外汇储备上,也体现在法治建设上,特别是涉外法治建设。是维护国际秩序,应对国外风险挑战的有力屏障,也是中国走向世界,参与国际事务,展现大国担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保障。

始终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高素质专业化法治队伍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保障。全面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严守法律、心系人民,政治可靠的高素质专业型法治队伍。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强化职业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培训,使法治队伍政治觉悟高,专业素养强,后备力量足。

始终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关键。党的领导干部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建设法治强国需要抓好重点,抓主要矛盾,涵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提高领导干部的用法能力,使领导干部带头崇尚宪法、敬畏法律、学法用法、依法用权,确保法治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特征之维

(一)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坚定的人民立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个重要遵循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性,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1]2饱含着习近平深厚的为民情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对人民权益的保障,让全体人民能够从法治建设中受益,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最大特色。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首位,习近平的法治思想是人民利益、人民愿望、人民权益、人民福祉的综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还体现在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参与者,“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1]107-108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法制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实现的重要保障就是法治建设,用宪法和法律的强制性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的将马克思的人民民主思想融入进去,并加以中国元素进行改造,不断强化法律制度对人民合法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协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使社会、经济、文化和公民权利协调发展,多维度落实人民民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要和期待,用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以政治为导向

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底色,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灵魂。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建立伊始就是为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深重的苦难中重生,取得了全民族的解放,走向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从弱小走向壮大,从稚嫩走向成熟,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中国化的改造,使我们前进的步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坚定有力。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能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走向真正的繁荣富强。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导向,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规定性表现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因为其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法律形式的展现,能够赋能全面依法治国工作推进的加速度。坚持在我们党的领导下走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笃定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走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格局的法治道路。习近平的法治思想的政治导向还体现在对党和法二者关系的明确,指出法治和政治是紧密联系的,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法治中包含有政治,法治形态需要政治的理论支撑;政治中也包含有法治,需要法治的强力保障。通过法治来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治使我们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确立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立场,这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政治为导向的一个重要体现。

(三)以全局为整体

当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正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稳步迈进,历史上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实现国富民强的物质基础和实践能力,从未像今天这样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法治思想高屋建瓴的从法治建设的全局进行思考,进行整体性的布局谋划。从定位上来说,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上升为全局工作的重点,并确立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1]227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就是为了用法治的方式来保障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有序推进,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并把宪法精神和法律意识融入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融入到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用法治体系建设带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形成政府的治理自觉和公民的生活自觉。习近平法治思想从目标、抓手、任务等方面勾勒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图景,习近平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93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抓手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习近平还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1]126以坚持依宪治国为前提,以依法执政为动力,总揽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局。

(四)以创新为发展

创新性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一个鲜明的理论特征,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以创新为方法论,不断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融入新的发展要素,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进步的灵魂,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方面的创新、制度方面的创新、实践方面的创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方面创新主要表现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前提下,通过融入新的发展要素,提出了成体系的新概念和观点,如法治中国、依规治党、阳光执法等,习近平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1]85“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2]34“司法权是对案件事实和法律的判断权和裁决权”[1]61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制度方面创新主要表现为,习近平根据实际的法治建设情况,结合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法治的需求,提出了一些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新制度。如: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尊崇宪法至上;设立国家工作人员就职的宪法宣誓制度,培养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向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全国人民的宪法意识,汇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方面创新主要表现在,狠抓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宣传工作,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制度和实践等方面的重要论断和指示,充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的创新发展。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之维

(一)有利于增强新发展的理论自信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历史方位,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行动指南,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更需要伟大的理论指导。时代是思想之母,面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和高瞻远瞩的政治目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经验相结合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内涵丰富,体系科学的特征,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其中,习近平的法治思想是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的题中要义,其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整体性的战略布局,从整体目标、主要抓手和重要任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擘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蓝图。对依法治国工作实施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内在逻辑厘定,使整体架构更加合理、法治体系更加完备、实施体系更加高效、监督体系更加严密,除此之外还对专业的法治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进行了规划,形成了多维立体、科学合理的全面依法治国图景。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中,将新时代变革和法治制度创新有效契合起来,体现了我们党的战略定力,展现了制度创新的新维度,开创了理论创新的新空间,在实践中不断赋予理论新的生命力,构建起具有未来前瞻性的理论发展格局,更有利于新思想的完善,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理论自信。

(二)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回望我们党走过的不平凡发展之路,从创立初期的几十人成长为现在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第一大党,我们党带领勤劳的中华儿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古老的东方古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切辉煌成就的背后更能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党的百年峥嵘奋斗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我们党在成立后就确定了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给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捍卫了对党的铮铮誓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任劳任怨扎根基层,奋斗在扶贫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小康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什么我们党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道路关乎发展的全局,道路关系人民的利益,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走向,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事业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需要高效的制度供给,更需要规范的制度实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不变色,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在主抓法治工作时期,自觉在工作中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日常法治工作统筹结合,形成了成体系的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法治需求和对美好法治生活的期盼,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习近平的法治思想。

(三)有利于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20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并规划了新的“十四五”发展蓝图,“十四五”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发的时代号角。百年目标承载着几代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凝聚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和政治宣言,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代表着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百年目标璀璨夺目,底蕴深厚,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着最高的社会形态,百年目标折射出共产主义事业的壮丽伟大催人奋进。五千年悠长的历史积淀,给百年目标注入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代表着历史的传承。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住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贯穿其中,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国内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突出,如何在不利发展环境中保证社会主义事业正确的前进方向,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百年目标,这就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充分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解释力、变革力和指导力,全面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提高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政治力,提升人民政府依法执政的服务力,构建起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稳定国内外发展大局,为全面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四)有利于为世界法治文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各个国家法治文明的交汇融合促进了世界法治文明的璀璨繁荣,古老的东方古国蕴藏着丰富的法律文明瑰宝,一直具有较强的世界影响力。法律文明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因商鞅变法,施行《秦律》,增强了综合国力,在军事统一与法律统一相辅并行下,先后征服了其它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后经过不断地发展在汉唐时期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华法系。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一直高度重视法治体系的建设,对犯罪分子更是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进行惩治。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是我们党对国家法律制度探索的开端。建国后我们党对刘青山、张子善的处决就是典型的惩治犯罪案例,反映出我们党坚定的打击犯罪决心。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和法治体系的构建,经过不懈探索,我国法律制度和法治体系日趋完善。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植于中华传统法律文明,吸收传承了古人丰富的法律智慧和资源,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法治工作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是中国特色法治的最新成果。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增加,在国际事务话语权上的加强“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目光,更是对背后的中国制度和法治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对外翻译传播工作,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法治方案,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法治成果,为世界法治文明的发展贡献出独特的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镜头·中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