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辰煜
(太原工业学院 思政部,太原 030008)
近代以来,青年群体的觉醒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以青年为中心的社会运动成为影响国家现代化的基本形式。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青年群体开始获得中国革命的话语权,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百年完成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任务。共青团在青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领路人的角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起到了组织和团结青年完成时代任务的中流砥柱作用。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带领中国青年不断探索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形式与路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扁平化等特征打破了共青团组织单向链条式的青年动员模式,平等互动式的网络社会化动员成为当代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重要形式,并彻底颠覆传统青年科层制式的组织管理形式。[1]从历史角度看,在“解构”和“重构”青年政治参与过程中,共青团形塑并完成了政治角色与社会角色的有机统一,尤其是发挥维系青年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进而成为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后备军和得力助手。[2]然而,当代共青团引领青年面临内部“四化”倾向与外部网络化、市场化及全球化的双重挑战。[3]新时代面对青年多元化的社会诉求,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理路仍有待于进一步澄清。为此,本研究直面当代共青团青年工作的政策背景和问题症结,分析新时代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实践逻辑,从而为当代青年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共青团是当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群团组织之一,其改革成败直接影响到党的青年执政基础。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其问题解决逆向推动共青团改革,以寻求突破问题症结的有效方式,推动群团社会组织的系统性变革。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青年群体的个体自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个体的独立性和自我认知发生颠覆性变化,个体行为逐渐从带有计划体制特征的单位和集体环境中解放出来,以集体观念为核心的个体规范、生涯规划和角色设定等模式式微,自由选择的人生成为青年群体发展所向往的理想。社会自由度的扩展推动青年思想的多元化,尤其是有主见、有追求和有个性等个体化奋斗成为当代青年独特的认知特征,其价值观随着利益的分化而日趋多样化。当今世界文化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一方面青年通过汲取丰富的文化涵养而开拓眼界;但另一方面却也受到国外不良思潮影响而盲目追求个性成长,从而异化青年个性成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面对青年日趋个性化的发展需求,需要共青团创造更具包容性的组织形态来凝聚青年共识,引导青年个性成长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际上,青年成长与共青团组织改革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青年成长需求不断向共青团青年工作提出新要求,从而推动共青团组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并进一步促进新时代青年群体及个体的发展。为此,青年多元化的成长需求成为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发展的重要契机。面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变化,新时代共青团青年工作亟需了解中国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及发展趋势,破除原有的体制壁垒,主动聚焦新时代新青年发展的差异化需求,创新适应新时代青年发展的共青团工作模式。
互联网的普及,使青年的学习、社交、消费及娱乐等深度嵌入到网络世界,互联网平台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化生存已成为其成长和情感表达的常态。当前,网络社交成为青年行动的重要形式,其社会行为的网络化、碎片化等对服务青年发展的社会组织提出新的要求。以往依托“单位”组织所开展的社会交往,越来越成为原子化的个体行为,尤其是青年网络社交所产生的多元化思想观念对于共青团青年工作产生诸多挑战。青年凭借掌握的信息检索及创新动员能力而广泛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其行为表现出价值多元化、行为网络化、利益多样化及参与个性化等特征。这就“倒逼”共青团改革既有的青年工作方式和创新青年引领机制,以“接地气”的创新面貌吸引青年群体主动接受共青团的领导与服务。青年是新时代共青团服务和引领的对象,青年行为所呈现的时代特征成为共青团变革工作方式的重要依据,尤其是青年网络行为的复杂性,迫切要求共青团主动积极求变,以贴近青年日常生活的方式引领和规训青年行为,从而带领青年群体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目前,共青团因具有准国家组织的制度身份,而享有在青年事务、干部任免、预算经费等方面的体制保障。正因为与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特殊关系,共青团成为各种社会组织中“有钱、有编、有阵地”的正规军,但也导致共青团青年工作因缺乏同等规模的社会组织的社会性竞争而自我迭代更新的动力不足。竞争是社会组织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种民间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并形成官方组织与民间组织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青年社会组织数量暴增,其小型、灵活、定位精准,面向个体开展的微观而具体的服务备受青年青睐,导致共青团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弱化,共青团青年工作面临着失去“阵地”的风险,这就“倒逼”共青团主动融入社会并与其他青年组织展开“抢人抢钱抢阵地”的竞争。[4]
共青团在制度或政策方面的优势并不足以吸引青年群体的注意力,导致其在青年政治引领力、思想感召力、社会服务力及组织动员力等方面有所弱化,而这正是共青团亟需改革而释放的行动禀赋。严格说来,民间组织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于激活社会活力以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的共青团青年工作模式,这成为新时代共青团组织改革的重大挑战和重要推动力。
青年发展,既是一个历史事件,也是延续至今的现实运动,面对当前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机理层面深入探究。为此,需要直面青年发展史,考察其有组织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及对国家治理跨领域的长远影响。从“自发”到“自觉”是青年发展成熟的标志,而考察青年组织的现代性演进可以洞见青年群体整体性的社会转向及其内部的各种角色与行动之间的复杂性关系。
青年发展成为一种持久的社会潮流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它聚焦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试图以运动形式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政治回应,从而获得某些社会问题的解决。近代青年群体意识的觉醒是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分水岭,他们以独立的社会身份广泛参与社会变革,并广泛推动社会议题的国家化或政治化。青年发展是中国社会持续现代化的产物,并在政党组织的强力干预下而发展成为独立的政治势力。可以说,社会是孕育青年崛起的“母体”,而政党则是青年发展的“领导者”,因而社会、青年和政党是评估青年发展质量的重要维度。从近代青年群体的形成来看,其以运动形式参与国家现代化,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这为政党介入青年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合理性,同时,政党组织借助广泛的青年思潮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其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青年发展的本质特征,围绕着党的时代任务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青团引领青年深度参与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从而将青年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当代中国青年发展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战略高度一致,具有显著的政治性和时代性,青年发展深度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当中,从而形成辩证互补的依存关系。从青年与社会的关系来看,青年发展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因而青年群体的集体行动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习俗观念,否则青年发展就会昙花一现,很难持久地推动社会变革。就青年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看,一方面,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突出矛盾,催生青年思潮以探究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案;另一方面,青年发展也会“反哺”社会进步,尤其是那些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青年思潮则会加速社会进步,反之,则会抑制社会发展,甚至破坏社会的稳定。青年组织是青年群体社会化的产物,其集体行动符合组织管理的一般规律。按组织类型来看,青年组织是介于政党组织与民间组织的中间状态。政党组织通过社会性动员聚合青年群体的碎片化资源,以达成价值共识从而推动青年的社会化实践。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政治属性隐匿于社会发展的经济逻辑当中,这就催生中国特色青年发展形式,即在统一的政治领导下分工协作而又相互制衡地实现青年群体的复杂利益诉求。尽管当代青年发展最终归宿于国家的整体利益,但在具体的青年发展过程中,青年群体的个体利益却是维系青年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当代青年发展需要有效平衡个体与国家之间各种观念和利益的复杂关系,才能实现共青团有序引导青年发展。简言之,新时代青年发展是在共青团的领导下,以青年发展为中心,依托有利的社会环境而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青年发展并非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包含各种社会要素和参与主体的复杂综合体。从组织构成主体来看,青年发展,既包含异质性较强的青年个体,也包含价值观相似的青年群体,这就意味着青年发展始终是一种个体与群体共生并存的形式。首先,青年发展是一种政党领导下的社会活动,作为组织成员的青年个体必须按照组织设定好的“角色”有序参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政党组织的政治主张与行动目标,制约着青年发展的规模、时间和活动范围,因而任何青年思潮都要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目的。从青年群体组织化过程来看,任何青年发展都面临着聚集青年个体的组织重任,尤其是要将各种千差万别的青年个体行为上升为集体行动,需要政党统一的价值观“驯化”青年个体之间的异质性,从而达到满足青年发展需要的最低价值共识。组织化是青年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扩散的原始推动力,“广大青年之友组织起来,才能形成整体的力量,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5]。可以说,政党是青年群体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在实践上,它既是青年群体内部价值共识的维护者,同时也是所有青年个体利益的连接点,因而能够有效整合青年群体内部各种复杂的关系,以政党目标统摄整个青年发展过程,从而实现青年群体组织化的集体行动。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政党、目标和实践是控制青年发展过程的控制变量,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的引领者,共青团决定当代中国青年发展实践的具体方向、主题及时空范围等,也是决定青年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延续百年之久的中国青年思潮之所以长盛不衰,其根源在于正确处理好青年发展与党团的关系,从早期的“党青”组织关系演变为当代“团青”组织关系,但并没有改变党对共青团青年工作的领导地位,青年发展始终服务于党的政治需要和长远发展目标。“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6]其次,政党决定青年发展的目标,并且受制于当代社会基本矛盾和现实条件。尽管青年发展目标服从于政党的政治使命,体现青年的时代责任,但并非一成不变,既有短、中、长期目标,也有局部与整体目标之分。就青年发展目标的系统性而言,当代中国青年发展目标,既是个体、社会与国家的辩证统一,也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辩证统一,历史时空的交错呼应构建了青年发展的壮阔前景。最后,青年发展最终要落实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既是青年发展的源头,也是其最终的实现形式,政党组织的政治目标及诉求是通过青年实践来完成的,二者构成互为表里的关系。实践是青年发展的中心环节,政党组织青年群体活动以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而制定政治主张和行动目标,因而社会实践是青年群体实现国家和个体目标利益的最终形式。简言之,社会实践既是青年发展的手段,也是其目的,它兼具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双重属性。新时代青年发展需要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引领青年群体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以青年发展形式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案。
新时代是当代中国青年发展的现实语境,它规定其未来发展的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的所有工作……要抓住3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7]因而,与时俱进地再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青年”是未来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前景。新时代共青团引领的“新青年”需要三方面的时代特质,即民族复兴的伟大抱负、共青团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面向未来,新时代共青团青年工作的重心就在于培养“新青年”,以推动中国青年创新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及其群团组织的基本指导思想,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始终关心青年群体在中国革命及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突出贡献,始终关心青年群体的思想觉醒及社会运动状况,并在青年社会运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共青团组织及其工作思想。新时代开辟了共青团青年工作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当代中国群团组织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新时代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新时代青年发展问题形成一系列重要论述,如《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等,成为当下共青团青年工作的权威指导思想。上述权威文本明确阐述党关于青年工作的战略定位、职责定位及实践路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共青团工作需要什么样的青年观以及如何引领青年发展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准确把握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的时代脉搏,从战略高度阐明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阐明党领导共青团青年工作的基本规律,从而为新时代共青团青年培养及发展问题筹划了前进方向。[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9]这表明,青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其所承担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深度嵌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当中,同时也为共青团青年工作筹划了蓝图。共青团是党的青年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组织青年群体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任务。党是共青团青年工作的领导核心,其政策选择对新时代青年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围绕着青年发展的时代问题,共青团深刻理解和贯彻党的青年政策。《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明确指出,“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带领全团把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10]此外,共青团围绕着青年发展问题,与时俱进地改进服务青年的方式和方法;广泛组织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在改革发展中寻求突破生存困境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之路。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脊梁,呵护青年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1]中国共青团的百年发展史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青年工作成败的关键,唯有在党的领导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引导青年发展符合国家需要和个人成长所需。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与方法,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同时也为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当前,共青团青年工作在体制、方法、保障及评价等青年发展方面存在亟需改革的突出问题,而推进新时代党的战略部署迫切需要共青团改革以凝聚青年群体的向心力,为此需要提升共青团青年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强力推进新时代的新发展。新时代共青团青年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党从政策和思想层面保障共青团青年工作及青年发展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保持青年与党的血肉联系是新时代共青团青年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共青团引领青年时代发展的历史使命。为此,各级党组织从战略高度和长远发展角度,重视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深刻领悟青年发展对党团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共青团作为青年的“娘家人”,应当时刻关心青年的发展困境和生存所需,切实解决青年发展的实际困难,着力提升青年工作的效能。中国共产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标准,要求共青团改革,落实青年工作的责任主体,以对青年负责的态度强化对共青团青年工作的政治监督,优化工作流程和“新青年”培养机制,形成引领青年发展的有机合力。青年是“中国梦”的践行者,也是民族复兴的主力军,但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需要实事求是地直面新时代青年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为此,需要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体目标细分为阶段性的具体任务,推动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时代目标与历史使命的辩证统一。
组织化是中国青年群体觉醒的重要依托,革命化的社会环境促使原子化的青年个体凝聚为集体组织,通过对青年个体的组织化动员才能形成推动历史变革的革命性力量。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体广泛参与社会运动的产物,其最初的集体形态成为革命时期青年崛起的坚强组织保障,因而青年个体只有广泛参与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无产阶级青年组织,才能实现其参加社会运动的革命初衷。由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特殊革命环境,共青团发育组织形态并不完善,单一革命性生存目标压倒一切,其组织内部并没有为青年群体的长远发展留有余地。但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共青团亟需转型,其组织功能应当从领导向服务过渡,通过转变共青团青年工作方式以满足新时代青年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大变革充分释放群团组织的社会空间,这给当代共青团青年工作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青年群体内部观念和利益的多元化,构建多元包容的组织环境才能吸引青年主动参与共青团青年工作。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中国青年社会运动的组织形态和发展目标必然需要与时俱进和创造多样化的实践形态,但并不会改变中国青年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群众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12]未来社会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国内外环境风云变幻,这迫切要求共青团持续不断优化其未来的组织形态,以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青年组织形式,迎接未来中国青年发展的挑战。改革是保持共青团永葆生机和先进性的“密码”,通过持久有序的“调适”,保持中国青年发展持久的生命力。共青团除了内部组织机制改革外,还应关注其在地域上全覆盖程度,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共青团需要加强纵深领域的组织拓展,同时也需要加强共青团与工会、妇联等其他群团组织的合作,共同打造服务新时代青年发展的“青年之家”。
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共青团青年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党的宗旨的践行者。共青团作为党和青年关系的重要纽带,其为青年服务的理念与党的宗旨一脉相承,同时在服务青年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青年群体对党的认同感和捍卫党的领导权威。为此,必须正确看待青年与党团的关系,围绕着青年发展的时代问题,因地制宜地制定青年发展政策,在为青年服务过程中,培养新时代所需的“时代新人”。党的领导与服务青年构成新时代共青团青年工作的“两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共青团青年政策制定和实行的“象限”。因此,共青团引领青年发展符合党的青年工作大局及青年自身生存的需要。当前,共青团对青年发展影响力的弱化,很大程度上是脱离党和青年发展的现实状况,从而容易导致青年政策的“悬空”而难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