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财务会计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用货币量度一切财务活动,并运用专门手段对活动中的收益、成本、风险等方面进行确认与计量的管理举措,企业可在剖析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成为企业改进营运方案的依据。然而,有些企业在营运中存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较低的问题,出现制度不健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未能深度融合、信息化财务会计管理水平较低、财务会计内控机制缺位、管理人才不足的现象。基于此,为了助力企业良性营运,探析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具有阶段性,通常情况下企业完成战略性营运任务后能汇总得出财务会计报告,并对特定时期内的收支状况予以说明,达到反馈阶段性营运成果的目的。利用财务会计报告内的各类数据企业可摆脱“唯经验论”的束缚,在营运中更加实事求是,可以根据营运结果洞悉风险、发现短板、预见问题、总结经验,还可更加全面的解析企业营运的规律与特征,进而为制定下一阶段的营运战略提供依据,确保该战略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及可行性。
企业在合理利用生产要素的基础上良性发展,在生产要素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只有技术、信息、资金、人力、设备等要素能顺利流入业务领域,并满足企业各类营运项目获利的需求,才能助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否则企业不仅很难得到发展,还会在生产要素调配的过程中触发财务风险,徒增管理阻力。基于此,企业要在营运中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其目的是了解资金、人力等资源的储备量、消耗量,为制定阶段性的生产要素调配方案提供依据,解决生产要素过度沉淀、异常浪费等问题,进而通过财务会计管理盘活企业资产,使企业有更多资源引入营运领域并支持企业实现营运目标,在此基础上助力企业增强竞争力并能抓住发展机遇。
责任制指的是企业为了实现阶段性运营目标所施行的责任机制,在该机制中各岗位、各部门、各项目的工作人员均需肩负责任,明确工作目的,朝着更高的绩效指标不懈奋斗,使工作人员能共同营造严肃、认真、敬业的氛围,为企业各项决策高效实施给予支持。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利于追溯责任,在此基础上反馈职工的工作状态,找出营运结果与预期不符的关键点,为企业进一步调整责任制提供依据,使企业责任之网更加严密,共筑命运共同体,出现任何问题均能找到责任人,这可有效避免企业内部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确保职工能严于律己、敬业奉献,积极肩负责任,不忘初心使命,助推企业发展,进而凸显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价值。
虽然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助推企业良性发展,但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如下阻力并不能提升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第一,制度不健全,尤其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责权不够明确,这就容易使财务会计管理出现漏洞,财会信息的准确性随之降低,不利于企业运用财务会计报告制定管理决策;第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未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二者独立性有余、联动性不足,因为财务会计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已经完成的财会活动,管理会计则关注财会活动的动态,所以二者能够优势互补,基于此企业要解决二者融合率较低这一问题;第三,信息技术与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关联度较低,财会岗位工作人员未能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解决管理问题,同时财务会计管理技术缺乏集成性与发展性,这不利于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第四,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内控机制缺位,这就会出现各部门协同效率较低的消极现象,财务会计管理漏洞频频出现,降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第五,企业缺乏优秀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工作人员存在不懂理论、不善创新的问题,同时服务能力、沟通等能力亦有待提升,并不能有效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质量,企业需从规范展开会计工作、促进业务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等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制度。在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制度的过程中用到“任务驱动理论”,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基本任务为内驱动力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使企业能有效筹集与使用资金,关注资金运行情况,保障资金安全,同时做好财务收支控制、计划、核算、分析等基础工作,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更加到位,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及实时性,在此基础上配合企业定期清查财产,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基础性较强,相关制度需对基础工作要求予以说明,以原始凭证管理为例,从凭证规范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展开管理工作,确保每项经济活动均有原始凭证作为书面说明,为会计记录提供依据,同时原始票据在审核无误后编制记账凭证,相关凭证需信息齐全,如金额、会计科目、业务摘要、日期、编号等,还需有会计主管、复核人员、填制人的印章或签名,付款、收款记账凭证需出纳人员盖章或签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制度需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精细性,确保制度内容面面俱到,有效约束工作人员,确保会计核算、审计等工作能事无巨细、系统全面;二是可行性,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制度需能引领专职人员完成管理任务,同时化解矛盾、消除阻力、指明方向,达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的目的;三是权威性,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制度依照现行法规制定与实施,足以彰显其权威,加之相关制度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战略规划持续优化升级,可渗入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发挥核算、监督反馈等功能作用,引领企业按照要求展开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存在联系,主要源于二者处于相同的环境,为企业管理、经营、生产提供高效服务,二者均关注经济活动,使用评价、分析、计算、记录等手段完成管理任务,为企业高效营运及获取更高效益提供客观的依据。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均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维系依存、制约的关系,共同构成有机的财务管理体系。基于此,企业为了助力财务会计管理提质增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在一起:一是构建融合体系,确保二者融合后运行机制更加灵活,剔除重复的管理环节,以免浪费管理成本,进而在财会基础数据充分搜集整理、管理计划优化升级等环节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确定计量模式,致力于将现金流量、权责发生制融合在一起,这不仅能明确的计量,还能减少财务会计工作量,企业可运用现金流量信息了解营运情况并调整营运方案。在确定计量模式的过程中,企业需保障现行市价、现净值、现金流量等模式能互相配合,在金融工具持续革新的背景下,企业还需不断调整计量模式,例如运用现行市价计量企业的短期有价证券,针对存货则使用现行成本计量模式,进而助力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深度融合;三是使用变动成本法,其目的是从经济活动中提炼变动成本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完成盈亏临界分析、量本利等分析任务,同时为成本计划、控制、风险识别等管理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变动成本与标准成本、弹性预算、责任会计等管理工具融合在一起,在企业营运中发挥着管控作用。在财务会计领域引入变动成本概念,可以加深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衔接程度,助力企业有效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效率,进而使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更好的为企业经营、创新与发展提供服务。
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落脚点为经济活动,企业在经济项目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会产生大量的经济数据,这些数据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有益,然而这些巨量数据并不能用普通的财会工具分析处理,基于此企业要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在此前提下优化财务会计的功能作用。例如,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财务会计工作的预测功能,企业经济活动相关数据借助网络上传至数据库,对巨量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在此基础上理顺数据间的关系,并对未来数据的发展态势做出预测,并引领企业经济活动朝着低风险、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同时以实现经营目标为导向,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配企业的生产要素,加之市场数据拟合结果,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改进经营决策。在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的资料,高效存管这些资料可以为财务会计审核、监督提供依据,基于此企业要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例如,企业可运用RFID 技术解决财务会计档案手工管理流程繁琐、效率较低等问题,将财务会计档案查询、快捷上架、定位、盘点等视为RFID 技术起效的着力点,还需推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确保财会档案准确无误,立足财会资料的全生命周期加强管理,并在风险预判、监督反馈、审核等财务会计工作环节充分利用档案资源,达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的目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条件有以下几个:一是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管理维系长久的博弈关系,使相关工作能具备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特征,进一步健全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理论;二是进一步扩展功能层,根据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实况及发展需求开发新功能,如风险预警功能、全面预算功能等;三是加强财务共享,引用ERP 系统,确保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转至线上,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积累信息化管理经验,使专职人员可从工作提质增效的角度切入加大技术集成的力度。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离不开内控,主要源于只有各部门积极配合,才能共同完成管理任务,打造环环相扣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体系,同时为业财融合、财务共享等工作模式应用推广给予支持。企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建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内控机制:一是树立内控意识,颁布内控制度,指引各部门维系互相制衡的关系,这可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提供准确无误的营运数据,在各部门积极协作、互相监督的基础上明确各方的责任,同时对权责加强内控;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在内控机制中审计监督是确保会计信息精准、实时、全面的重要举措,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数据的真实性,这就需要企业在营运的过程中健全审计监督制度,针对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会计账簿、各类凭证加以核查,在此基础上得到财务会计报告,并说明企业阶段性运营情况,为企业改进运营计划给予支持;三是工作标准要严谨、规范、细致,致力于在内控的过程中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内部控制无疏漏,为经营目标贯彻落实疏通渠道;四是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内控体系,首先收集整理经济数据,对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潜藏风险、预期收益等方面加以判断,并为内控提供着力点,其次识别、评估、剖析风险,如成本风险、融资风险、竞争风险、税收风险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内控方案,其目的是减小企业引发营运风险的几率,最后监督与复核,在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紧密融合的条件下,利用管理会计报告动态监督、及时复核,并尽快调整财务会计工作方案,进一步控制财务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内控机制建设的关键为疏通信息沟通渠道,确保营运信息能在企业内控全程高度共享,增强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客观性、实时性、合理性。
无论是践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制度、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起来,还是在管理过程中驱动内控机制,均需企业各岗位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基于此,企业需注重培育优秀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定期组织职工学习专业术语,研究财会作用及核心职能,还需对财务会计历史沿革、特点、目标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学习与会计核算、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等财会工作有关的基础知识,其目的是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内部控制,为职工增强财务会计管理专业素养给予支持。因为企业的经营规模、发展规划、应对风险的能力等方面差异较大,所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企业需从实际出发,筛选具有典型性、探究性的管理案例,指引职工剖析案例,从中发现财务会计管理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引导职工创新,用先进技术及新颖的理念助力财务会计工作提质增效,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及创新能力。企业还可为在职员工提供进修的机会,其目的是充分运用专业机构的教育资源培育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利于企业反馈阶段性营运成果、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要素、发挥责任制的作用。基于此,企业需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制度,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在一起,提升信息化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建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内控机制,同时培育优秀的管理人才,继而助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