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机场高质量发展措施探讨

2022-02-05 11:23:30郭旭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26期
关键词:枢纽航线机场

◎郭旭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发展航空枢纽经济,是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将会议精神转化为工作实效,各城市要以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为目标,将安全、服务与发展任务落实到位,推进机场运行平稳,促使枢纽机场高质量发展。航空枢纽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为了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需要积极整合枢纽机场资源,采取高效可行的措施,保障枢纽机场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设立,推动枢纽机场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大城市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以枢纽机场为载体,构建信息化、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枢纽机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枢纽机场高质量发展。枢纽机场经济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枢纽机场高质量发展措施,通过深入分析枢纽机场发展现状,为枢纽机场高质量发展提出有效策略。

一、枢纽机场的概述

(一)枢纽机场含义

枢纽机场主要指的是国际、国内航线较为密集的机场,方便旅客和货物在此中转,是连接两个地区经济的核心运输方式[1]。枢纽机场为航空公司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竞争环境。通过基地航空公司,枢纽机场拓宽了市场覆盖范围,提升了机场经济效益。通常枢纽机场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而且收费较为低廉。枢纽机场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和航空港企业发展的需求。按照功能划分,枢纽机场可以分为国内枢纽机场、国外枢纽机场和复合枢纽机场。其中,国内枢纽机场是国内航线航班交汇中心,国际枢纽机场是国内外航线航班交汇中心,复合枢纽机场集合国内和国外枢纽机场的特征,及时国内航线中心优势国内外航线中心。通常枢纽机场建立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便捷的交通位置,既要地理位置便利,又要经济发达。其中,地理因素是指需要处于国内外航线的网络运输中心,如果中转要求航线距离小于直达航线的1.25 倍;经济因素是指当地经济发展,客货流通需求较大。二是完善的基础设施,既需要有可容纳大量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跑道,又需要具备充足的停机坪、空管设施、航站楼及配套设施等,最重要的是还要有高水平的后勤公司。三是运行良好的基地航空公司。该公司需要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有效的航线网络。四是优良的部门配合。在发展过程中,枢纽机场必须要与空管部门等相互配合,保障枢纽机场平稳运行。

(二)枢纽机场的作用

首先枢纽机场能够满足大市场的客货运输需求。一般情况下,枢纽机场能够满足国家的大多数的航空需求,枢纽机场之间的干线飞行往往使用大飞机,这是由于干线航空客运量需求比较大,可以安排多个航班,不仅能更好的满足航空市场需求,而且还能显著提升飞机利用效率。其次,枢纽机场能够为各个城市间的空中联络提供便利条件,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络网更为畅通,从而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枢纽机场能够将干线与支线机场有机联系起来,有效提高航空公司运营效率,帮助航空公司节约运营成本,降低票价,并且对市场需求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再次,枢纽机场还能将机场的规模经济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大大增加飞机客货运的吞吐量,进一步提高机场利用效率,提升枢纽机场的运营收入。最后,枢纽机场能够为旅客提供时间和金钱方面的便利[2]。需要在枢纽机场经停的旅客,只需要在始发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换乘航班时无需重新办理相关手续,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除此之外,枢纽机场促使航空公司之间由原来的竞争关系转变成战略合作关系。一般航班间的换乘需要两个航空公司运营,会为对方的销售和服务提供代理服务,借助双方的代码共享成倍增加航线航班,促使航空公司形成战略性联盟。

(三)枢纽机场航线网络模式

目前我国枢纽机场航线网络主要有线型跳跃模式、枢纽模式、网庄区域模式以及点对点模式四种。虽然现在枢纽航线网络模式还不是我国主要的航线网络模式,但是伴随我国航空市场的发展,该模式将会成为大部分航空公司的发展战略。由于航空公司运营多个枢纽机场,而枢纽机场之间运量较大,通常都是通过大飞机连接,从而形成大型航线网络。枢纽航线网络可分为双漏斗型模式和腹地型模式。其中双漏斗型模式需要借助枢纽机场把相反方向的航线网络联系起来,形成反方向辐射型航线网络,比如芝加哥机场。通常这种模式适用于远程旅客,便于他们在此处做中装服务。而腹地型模式需要把不同方向的航线网络与枢纽机场连接,根据实际需要辐射到周围。该模式既适合短程航线,又适合远程航线。由此可见,枢纽机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需要满足大量客货运需求和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在枢纽机场中,资源配置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资源配置主要是指飞机和机组人员配置。通常航空公司的飞机早完成运行任务后,需要飞回基地机场,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检修。

二、当前枢纽机场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一)综合交通水平有待提升

第一,功能定位受到局限,对基础设施规模产生了制约。一些枢纽机场受到区域枢纽定位的限制,机场的容量比较低,而且航站楼、机位数等不够,远远低于旅客的吞吐量。正是由于基础设施规模的不足,导致航空出行需求受到抑制。第二,交通运营水平比较低,对客货运吞吐规模造成了不良影响。当前一些枢纽机场没有主基地航空公司,主基地航空的缺失,导致机场通航航线十分有限,对客货运吞吐量产生了不良影响。第三,集输运体系较为单一,对腹地吸引力不大。一些枢纽机场的高等级集疏运设施比较少,还未实现空铁联运。以南京禄口机场为例,其与镇江等腹地城市联系时长可达100 分钟,时间消耗过长,使得腹地客流只能占到总客流的20%-30%,远远低于本地客流。而且周围机场的集输运条件要比禄口机场的好,因此,禄口机场对腹地的吸引受到局限。

(二)产业布局发展受限

首先,功能性平台存在短板。在枢纽机场中,重大功能平台在汇集各种要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一些枢纽机场的功能性平台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枢纽机场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其次,产业枢纽指定性比较低。一些航空枢纽周边的产业导入与枢纽指向性准入标准存在一定偏差,主要体现在:一是关联性不强。通常情况下,核心存量产业主要以规体量小的传统产业为主,比如食品、建材等产业,一些与航空枢纽联动较弱的产业逐渐出现,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等[3]。二是指向性不高。当前枢纽机场发展中,航空金融等高指向性的产业较少,总部型物流业比较少,这些对当地经济贡献都比较小。再次,重大项目存在短板。各个枢纽机场经济的发力点主要是带动性较强的总部型机构,但是由于重大项目较少,一些地区的基层航空等航企总部在机构导入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枢纽机场经济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强、不联等方面。其中,不强是指枢纽机场能级较低,与国际化城市定位不符;不联指的是集疏运体系不够完善。

(三)管理机制体制不够完善

一些枢纽机场经济区存在多源管理问题,航空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相对独立,各自为政,部门权责不够明确,而且相应的管理平台尚未统一。枢纽机场存在多个板块和多个主体,各方利益需求存在差异。比如南京空港枢纽经济区涉及到三个管理主体,分别是江宁管委会、溧水管委会以及机场集团。此外,一些地区的枢纽机场各个管理主体行政级别不高,难以开展高位统筹协调工作。

三、枢纽机场高质量发展措施

(一)提升综合交通水平

第一,要明确功能定位。各大城市在发展枢纽机场时,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据相关调查显示,融入全球航空网格的城市都拥有高效发达的航空枢纽,并且始发客流量高于1000万的城市都会建立多机场。因此,为了提升枢纽机场能级,需要适当提高定位,并且做好提前谋划,正确做到一个城市两个机场。以南京航空为例,禄口机场是南京的主机场,是长三角城市中的重要国际机场,主要负责国际航线和主要的国内航线。为了提升综合交通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目前建有三座航站楼,五条跑道,预计未来年旅客吞吐量可达1.2 亿人次。

第二,要优化集疏运体系。在枢纽机场发展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腹地、经济区等的集疏运体系,覆盖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广域腹地要覆盖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这两个通道,直接腹地要在90 分钟可以到达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个通道。核心腹地要在90 分钟可达道路交通,60 分钟可达轨道交通。枢纽经济区可以借鉴伦敦希斯罗等航空产业布局理念,在枢纽经济区规划出环形道路系统,强化枢纽片区、周边产业等联系,用交通来支撑产业发展。机场层面可以参考成都等机场铁路接入经验,并且规划好轨道交通并站,有效缩短空铁联运步行连接距离。

第三,要加强运营管理。从航线资源层面看,为了提高枢纽机场的首位度,需要机场公司做好高位统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汇集航线资源,将重要的国内外航线都汇聚在枢纽机场,集中资源来吸引更多的客流。此外,要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国际客货运航线,促进枢纽机场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从集疏运层面上看,需要选择适合的地点增加异地航站楼,从而更好的吸引服务腹地。此外,还可以借鉴德国汉莎航空的经验,促使航空与高铁代码共享,实现空铁行李直挂,促进空铁联运效率的提高。

(二)优化产业布局

枢纽机场发展中,航空检验、航材管理、航空服务能够充分展现枢纽机场的特征。根据枢纽机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需要将高端航空服务、航空制造以及临空高端服务业作为重点,有效提升枢纽机场经济区的价值链,促使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从当前枢纽机场发展状况看,高端航空服务总部型机构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也是发展爆点,需要重视这类机构的引入,加大对这类机构的培育力度。为了实现枢纽机场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优化产业布局。

首先,在智慧航空物流方面,需要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大智慧物流设施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出高效可行的物流解决方案。同时要实际投资强度等门槛,侧重于引进大型物流等机构,将物流用地的价值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为枢纽机场发展做出贡献。此外,还应当重视高端冷链、跨境电商等的发展。在高端航空服务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枢纽机场发展机遇,发挥城市中心地位,为枢纽机场建设航空资源和服务配置中心,重点培育客货基地航空等总部型机构。在航空智造方面,要将重点放在激活航空科教资源上,依靠地方企业发展航空机电系统、无人机等智能领域,促进高端配套产业集群化发展,为航空智造提供研发基地。在临空尖端产业方面,要将航空运输的优势最大化的发挥出来,需要重点培育那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临空尖端产业。各地应当根据地方产业布局,加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产业。在临空会展方面,会展服务是大部分枢纽机场的重要产业,也是一部分空港的主导性产业。各地应当根据城市地位优势,将枢纽机场的交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重视临空会展服务业的发展,并且不定期组织开展国家级展会或者论坛等。

其次,在空间布局优化方面,通常产业空间布局是一市两场格局,以枢纽机场为主,在枢纽机场周边布局马鞍机场,等到马鞍机场转变成军民两用之后,对其进行全面开发。结合航空港辐射级差,根据枢纽、产业、新城这一布局结构选择适合的项目落位地址。将枢纽机场片区的产业以临空产业集群为目标做好整体布局,实现布局的差异化。枢纽机场片区要将发展重点放在航空金融、航空培训等方面。

再次,在时序优化方面,要综合考量枢纽机场经济区的发展阶段,借鉴荷兰史基辅机场发展经验,需要打破枢纽设施能级的局限,加大航空总部型机构的培育力度,积极建设航空功能性平台,重视航空智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到空铁联运成熟之后,要积极发展临空商业商务,将其培育成复合型的航空城。

(三)加强管理保障

为了实现枢纽机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管理保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为枢纽机场发展提供省市规划支撑。从省市规划中,可以看出枢纽机场经济区的战略地位,通过高位统筹和协调,加大对枢纽机场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重大项目参与其中,比如主基地航空公司等。其次,要不断提高营商环境。在枢纽机场发展过程中,加大对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试验区的推广力度,积累更多的经验,将具体实施细则落实到位,促使枢纽机场实现贸易自由化,实现投资便捷化,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枢纽机场高质量发展创设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将各种市场要素调动起来,为枢纽机场经济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要加大对管理机制的优化力度。在发展枢纽机场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提高枢纽经济区的行政级别,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枢纽经济区管委会,并且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为枢纽机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并且赋予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

四、枢纽机场未来发展趋势

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下,枢纽机场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层面分析,我国很多城市都是“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部门城市已经进入国际化榜单,但是在国际通道配置上,国际航线数量、货邮吞吐量、航线数量以及航班列数等存在一定差距,使得枢纽机场经济区的产业无法有效进入国际产业链。从国家层面分析,成都、武汉等城市利用国家自贸区等方面优势,大力发展航空经济,希望通过枢纽机场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各地要紧抓国家政策申报时机,加强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交通枢纽能级,进一步提高枢纽机场的运营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从区域层面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南京禄口机场为例,从沪宁沿线上,该机场需要面对上海双机场竞争,从宁杭沿线上,该机场又要面对萧山机场机场竞争。因此,枢纽机场要想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紧抓核心机场资源外溢等时机,实现航空资源的激化,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推动枢纽机场高质量发展是满足时代要求的需要,完善枢纽经济模式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交通运输、产业机构和体制机制方面分析枢纽机场经济发展状况,明确制约和不足之处,并且从提升综合交通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管理保障等方面,提升枢纽机场的综合交通体系,实推动枢纽机场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枢纽航线机场
机场罢工
环球时报(2023-02-28)2023-02-28 17:16:37
(21)新航线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枢纽的力量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38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0:56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06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8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最有创意的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