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2022-02-05 11:23汤慧琼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26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汤慧琼

引言

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合理应用是可以衡量并改善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工作当中可以实现对于支出总量的合理控制,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使用预算资源,最终达到理想的支出效果,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转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从以往的管理案例中可以发现,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和应用一般从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评价、预算执行中的过程评价、决算中的结果评价进行展开。因而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论述内容如下。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实施意义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事业单位基于发展的角度而言已经开展比较积极的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工作期间通过对各种绩效管理方式与方法的应用,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管理效果,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一般而言,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绩效管理的需求事前设置好预算的流程和目标,通过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最终确保资源都可以得到合理的应用。在预算编制期间,也可以借助监督、考核等手段增强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在事业单位运转过程中真正发挥其重要价值。第二,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能力。其实,预算编制的人员与执行人员属于不同岗位,执行人员在工作期间如果缺少与预算编制人员的沟通,则会容易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严重脱节的问题,甚至会出现资金被违规挪用等严重的问题。而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预算执行的约束能力不强。基于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预算考核制度,确保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预算执行的情况,明确资金的流向,从而确保预算执行到位。第三,实现资金的合理应用。资金的应用实际上贯穿于整个预算管理工作中。因而在工作期间可以利用高效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方法,对资金利用的整个过程进行合理监督,减少无效预算。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纠正绩效执行和绩效目标之间的偏差,切实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依据

1.基本要义。

预算管理是基于国家资金规范使用和运行的各种控制、监督、调节等行为活动的总称。事业单位所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也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期间可以对事业单位的一切财务活动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并结合现实情况制定可行性较高的计划与方案。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要参考预算编制,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控制,从而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绩效评价方面,指的是利用具备规范性和系统性特点的评价方法,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详细具体的考察。值得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在运营期间位很多工作开展都与财务紧密关联,人事、后勤、财务等部门的有效配合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能。然而,在利用资金和资源的同时也应当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尽量减少资金的利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事业单位进行自检,开展合理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

2.结合优势。

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将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进行结合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应用的效果来看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预算管理施行期间需要从整体入手,合理制定每个阶段的目标,以预算编制为手段对各项工作的强度、范围等方面进行规范,最终以实际量化的指标进行预估定额。绩效评价工作中在设定评价指标期间往往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财务管理方面。在设置预算编制的前提下对财务预算编制的执行效果进行衡量就可以有效判断该指标的绩效情况,因而预算管理利为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绩效评价的过程中也需要对预算编制的执行进行完善,确保预算的合理性,也可以协调各项工作的矛盾,从而使得工作单位尽快完成自己的任务。由此可见,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要求工作人员明确二者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要点

1.全面融合思路。

事业单位在开展管理工作期间要注重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之间的有效融合应用,在融合应用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专业融合。专业融合指的是两个专业表面上的融合,财务部门在这项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融合的过程中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进行预判,进行客观合理的编制工作,再对编制的效果进行评价。这个过程中考虑的是财务数据方面的问题。第二,覆盖融合。覆盖融合需要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高效配合,在合理预算的前提下对各项工作任务的关系和发展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于工作状态、工作效益等方面的合理判断。根据当前情况以专业融合为基础强化覆盖融合工作,切实强化管理能力,并处理好各项协同业务。

2.综合建设要求。

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全面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对事业单位现有的工作模式进行优化与改善,从而为二者融合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从整体的角度上讲,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融合机制,并要求各个部门进行高效的沟通工作,通过协调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在信息采集、制度建设以及奖惩措施等方面也需要尽快进行优化完善,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可以实现有据可依,利用规范标准的流程确保各项工作都可以顺利进行。与此同时,针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在完成工作任务之后及时进行总结和上报,推动工作进程的规范化发展。在绩效评价主体建设方面,要做好合理客观,相关的领导人员和业务专家等都需要同时参与评价,提出合理的意见或者建议。

3.落实长效机制。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主要以季度或者年度的形式做出工作安排,这种情况下会使得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都具备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就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状态而言,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缺少连续性的特点,短期的工作相对独立。基于此,需要在确保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长效机制,利用长远的眼光合理设置目标,并拉长完成实现,减少短期目标的设立。

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缺少科学的预算编制依据。

我国事业单位方面的财政收入比较可观,始终保持良好的增长状态。然而,财政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就当前的状态而言,多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工作设立的都是总量控制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基数+增长的方式,需要依靠经验进行决策。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期间几乎完全按照政策法规进行编制,并没有考虑本单位的现实情况,导致编制缺乏合理性。这种情况下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工作十分固化,资金分配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方面不够合理。

2.缺少合理的预算绩效目标。

为保障绩效评价可以发挥自身价值,促进预算管理效果的提升,就需要合理设置预算绩效的目标。在实际工作期间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的申报在注重问题解决和未来发展之外,还应当考虑到总预算和投资情况。在绩效评价期间也需要以支出为重点与核心进行后续的评价工作。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期间应当遵循项目预算编制优先这项原则,选择最为合适的申报目标。在预算执行工作中,财务部门由于自身职能方面的限制,在绩效目标的细化工作方面存在问题,定量分析的难度很大,最终导致绩效目标缺少可计量性的特点。

3.预算信息的公开问题。

事业单位在运转企业所获得的所有预算资金几乎都来源于税收。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当中需要向政府部门缴纳税款,这些税款会进行统一处理,政府部门则需要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将这些资金利用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上,为社会大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也就是说,社会大众利用税款购买社会服务,为确保资金的合理应用,就必然要在社会大众的监督下进行,确保资金真正用在了公共服务方面。然而,部门预算的信息公开方面的工作还不到位,信息透明度不高,第二方和第三方的绩效评价的实施难度较大。

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具体措施

预算管理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同步申报当年的预算绩效目标表,有效强化预算绩效评价效果。实现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和同步批复。没有按照要求设定绩效目标的项目则不允许申报预算资金。第二,为强化绩效责任意识,实现对于资金的合理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的目标,可以开展部门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绩效自评工作,并给出详细的自评报告,强化自我监督与管理。第三,提高绩效信息公开的透明度,结合国家相关规定给出绩效评价报告,在当地的管理部门官网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

绩效评价方面,首先,采用全面化的绩效自评管理工作,结合现行预算管理工作要求加强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实现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都可以得到合理应用。同时,要对上一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整理,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落实财政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第二,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在工作实践中需要设立强化预算管理的目标,结合现实情况以及上级部门的规范要求等对各个预算单位和平台公司进行严格的绩效评价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利用中介机构的力量实现绩效自评的全覆盖。第三,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在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力度的基础上,相关单位部门需要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年底的绩效考核工作中,调动各个岗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需要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后续阶段预算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面对绩效评价中预算执行力不强、资金应用效益不高、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将其定位为中级以下的项目,未来的几年预算会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剩余资金,则需要统一收回并合理安排应用,盘活存量资金。面对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应的管理部门应当尽快整改,切实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从整体的角度而言,为确保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可以顺利进行,需要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整体工作的优化,提升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性。

1.规范预算编制。

上述内容提到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关键依据,事业单位在开展一切工作事前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使得项目预算编制可以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就目前的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情况来看,评价的项目很少,内容比较单一。这种情况下为确保绩效管理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目标,以预算年度为单位明确可以完成的事项。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来自于政府的项目库,项目库可以为财务人员提供数据信息支持,使其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申报、论证与分析等工作,实现对于项目的合理选择。规范预算编制并按照绩效评价中的要求,结合项目库所提供的内容进行规范化的预算编制,确保项目预算计划的科学合理性。由此可见,规范预算编制是确保各项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2.明确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的明确可以为绩效评价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实践中事业单位利用有效的绩效管理手段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所制定的绩效目标当中,不仅要包括预期效果,还应当涵盖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相关因素,确保绩效目标的可量化性,从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绩效考评的相关计划和方案,便于工作人员掌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升评估的准确性。

3.推动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可以使得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得到公众的监督,事业单位也需要积极配合信息公开的有效落实。然而,信息公开工作一定要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实际状态进行,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第一,完善预算科目体系,合理设置预算的内容,明确资金的流向。同时,需要将项目进行分类,并将设备购置、人力资源投入等信息都反映出来。第二,强化对于整个过程的监督,指派专人进行监督工作,使得算审查工作的高效开展。与此同时,需要结合初审的具体情况向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审查报告,提升信息的准确性并保证公开信息的质量。第三,明确预算公开的方式和内容,并确定好预算的信息范围和时间,有效增强信息公开的效果。

4.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是提升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这种条件下事业单位为保障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具备信息化特点的环境,切实强化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首先,在预算编制方面要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项目的现实情况为基础进行合理分析,面对体量巨大的信息资料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其次,在财务核算方面可以利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财务系统,该系统可以形成相应的凭证,数据信息也可以被记录下来。这些数据可以被长期保存,为跨单位、跨年度的财务数据查询提供便利,便于工作人员掌握详细的支出情况。同时,信息平台的应用还可以实现对于各个部门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应用,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在预算绩效考核方面也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收集预算执行的相关信息,结合系统的分析准确评估绩效,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与完善。此外,信息化建设除了具备上述功能之外,在监督与控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高效的动态监控,实现对于预算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对于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开展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期间一定要依据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和绩效目标,实现对于工作的有效落实。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规范预算编制、推动信息公开、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等方式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持续性优化与完善,在固定资源消耗的前提下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并推动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更好的事业单位发展环境。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新旧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对比与分析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