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超进 张薷心
前言:在信息时代,传统的直线型的组织结构并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传统的组织设计和组织结构也必然需要进行优化甚至是大的改变。为了使整个组织结构适应市场的变化,传统企业需要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在组织上的表现是扁平化,扁平化也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让组织的每一个成员直接面对市场。
企业在现代化管理的最主要体现是信息技术,其应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的产生效果,而是由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及所支持平台决定的。单纯的技术应用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全员素质和经营效益。因此,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必须要同管理变革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拥有一个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基础。从海尔管理变革的实践来看,海尔始终将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以及供应链变革,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而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企业在社会大生产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网络手段,确保企业管理与现代化经济水平保持同步,即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用,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以现代思想来进行企业管理。首先,管理组织结构的现代化,即企业应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进行不断优化调整,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确保企业经营更加科学和高效;其次,管理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企业要积极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通过现代化技术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不能只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升同样重要,要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与此同时,企业在管理中更要注重以人为本,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如参与一些公益活动,为教育行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给予受灾地区一些援助等,这些都是企业回馈社会、社会效益提升的关键。而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不仅有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提高大众的认可度,而且也是现代化社会主流思想的重要体现。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对待员工像对待客户或家人一般,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会更为强烈,更愿意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中,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会因此提升。在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激发企业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重要,员工作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其高效工作才能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和发展。另外,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摒弃传统的管理手段,凭借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提炼企业管理中的高价值数据信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决策,并为企业管理现代化指明道路。
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变革展开了全面而广泛的研究,纵观研究文献,主要从企业的生产、销售、经营决策、流程设计、组织架构、组织与外部关系等诸多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变革产生的影响。本文因研究内容及目的的需要,从业务流程变革、管理组织变革两个方面来揭示信息技术驱动的企业现代化管理变革进程,因此本文对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变革、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以及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综述。
1.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变革的关系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少学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很多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经济效益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甚至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他们开始意识到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需要指出的是,早期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焦点在于信息技术本身的功能,业务流程再造也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中心展开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并视整个组织为一个整体的流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兴起并广泛应用,导致业务流程再造由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延伸,跨组织的流程改造越加重要,信息技术已不再是焦点,它成为与组织管理同等重要的协同要素。
2.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的关系综述。组织变革是为了提高组织适应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对组织设计和组织结构进行及时调整甚至大的改变的过程。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组织设计中,对组织结构的改变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学者们纷纷指出,信息技术不会自然地发挥作用,其效用和驱动力量是它所处的组织内外部环境以及所支持的平台决定的,并不是技术本身的功能能够决定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应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其中关键的问题可能是组织问题。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外大量学者都指出信息技术导致了组织设计与组织结构的改变,并认为信息技术是组织变革的决定因素,但是,也有部分学者指出信息技术并不是组织变革的决定因素,他们认为组织变革是由复杂的社会因素决定的。所以,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组织变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影响组织变革的其他可能变量。
近几年来,以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数据的产生、存储和处理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深刻地改变,随着云计算的普及,我们迎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有4V 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越来越关注大数据的应用以促使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目前对数据的应用已经全面渗透到企业的决策、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中。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预测概率,从而提高决策成功率:在成本可以接受的条件下,通过迅速采集、及时发现和快速分析,从海量、多样化的数据中挖掘和发现其真正价值,进而将其转变为相对有效的可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的“洞察力”。大数据还可以通过“数据”的预测能力帮助企业实现市场需求的精准预测,从而提前调整生产周期和销售周期,达到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指标体系主要由数据驱动、用户主导、组织创新与企业互联四个一级指标构成。
数据驱动。在互联网化的背景下,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产,“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同理,企业现代化的本质是传统业务的在线化、数据化。当前,现代化管理的企业可以积累“海量”数据,这些数据有些来自企业内部,有些来自上下游供应商、客户、甚至同行业的竞争者。总之,企业数据不断膨胀,当务之急是要挖掘这些数据的潜在价值,并利用它们为企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支持。
用户主导。当前的互联网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呈现“逆向”渐进的态势:从消费需求端出发,一直往上游倒逼,最先现代化的是消费者,其次是零售环节,再往上是批发和分销环节,再往上倒逼就是生产制造环节。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普及,企业可以以较低成本利用一些大数据技术,更加贴近用户、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并做出预判,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模式的转变。
组织创新。企业现代化的内部要求是组织结构的变革,这也是现代化转型非常关键的一点,事实上,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在互联网化的背景下,企业组织结构朝着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发展中,组织将呈现如下几个特征:组织虚拟化、组织要素分散化、组织形式弹性化、组织边界模糊化、自组织化等。这意味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连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从高度集中式的决策特点向分散式的多中心的分权化的组织去转变。
企业互联。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将越来越频繁,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企业联盟之间的竞争。通过企业互联将实现企业内部跨部门、跨业务环节的综合集成,从而有效地整合企业内外部的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获得广泛应用,其应用范围逐渐渗透到企业的流程设计、组织架构和供应链管理中,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企业数据的膨胀,传统的流程设计、组织架构与供应链管理模式,制约了企业有效地利用数据和快速反应能力,办事效率日益低下,行动越发迟缓,成本逐渐高涨,不利于企业的竞争。因此,企业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流程设计、组织架构与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造,从而解决企业不断出现的管理问题。
传统工业时代下,企业内部是将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并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了这种工作方式,并产生了业务流程再造的主张,即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造和重组企业内部的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为的是实现以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来满足顾客日益个性化的需求。
在传统分工原则下,企业过度注重把工作分解为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步骤,追求内部业务流程的完美性,虽然使每一道工序的工作简单化了,但是整个工作流程需要横向贯穿多个职能部门,组织内部门间的交流、协调十分缓慢,存在大量无效的工作量,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线路较长,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增加,导致企业决策准确率和效率普遍低下,对市场变化反应滞后,各分工部门自我为中心的利己思想,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忘记顾客真正的需求,造成服务质量下降,组织机构臃肿,官僚作风严重。因此,要克服传统分工作业的局限,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管理学家哈默和钱皮提出业务流程重组理论,他们认为企业不应该往过时的流程里嵌入计算机系统,而应该抛弃旧流程,重新开始。企业应当“再造”业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从根本上重新进行流程设计,进而在流程产出的关键上,如成本、品质、速度和服务等获得显著化的改善。哈默和钱皮创造性地提出了“合工”的思想,将被分割的支离破碎的企业流程按照全新的思路加以改造,重新整合了原本属于一个业务流程的若干个独立操作,从而获得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需要指出的是,在早期的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焦点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兴起并广泛应用,导致业务流程再造由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延伸,继续将焦点放在信息技术上,往往造成业务流程再造的失败,因此,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不能忽略人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已不再是焦点,它将成为与组织管理同等重要的协同因素。也就是说,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信息技术是促动组织变革的根本驱动力。最早的计算机架构以大型机和小型机为中心,界面不友好,空闲时会浪费计算资源,无法激发用户的主动性。
1.组织结构的变革。
组织结构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从其发展来看,最初,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了组织中的信息传递方式,在传统工业时代,企业由于管理幅度的限制则采用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信息传递为单向的“一对多式”,采用信息技术之后,信息传递转变为双向的“多对多式”,使得下级对工作的完成情况也能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并准确地反馈给上级,增强了上级对下级的有效控制力度,从而拓宽了上级的管理幅度,使原来依赖更多层级才能完成的管理任务现在只需较少管理层级就能完成,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层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正在相互形成一个动态的需求的网络;企业间的协作也走向了协同网的形态。单个企业组织的内部结构,被倒逼着要从过去那种以每个部门和岗位节点职能为核心的、层级制的金字塔结构,转变为一种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流程为核心的、网状的结构。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支持下,组织的外显结构趋向:“大平台+小前端”,即通过以后端坚实的云平台,去适应前端的动态创新,并以“内部数个小前端”去实现与“外部多种个性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形成“大平台+小前端”的组织结构。当然,这对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种组织结构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变革的“原型”结构。“大平台+小前端”是一种外在、显性的静态结构,内在的、隐性的动态结构则是组织的动态网状化,也就是说,组织内在结构会呈现扁平化和网状化。
2.组织规模的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降低了组织内部协作成本和外部协作成本,且外部协作成本下降得比内部协作成本更快,进而再一次加速了企业“小微化”的趋势,随着平台技术、商业流程、数据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小前端企业的“大而全”,已经越来越没有必要了。从根本上来看,在传统工业时代,企业追求的是“单品种、大批量”的规模经济,这也决定了企业的组织规模朝着极大化的方向发展,在网络信息时代,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需求,企业追求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的范围经济,而且这种范围经济正在很多个行业里不断扩展自己的空间,这导致更多的组织规模相应地逐步走向小微化。
总的来看,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极大进步为企业“小微化”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网络时代下,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导致企业不得不追求“多品种、小批量”的范围经济,从而导致企业“小微化”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已然成为大趋势。企业管理现代化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从企业内部的视角来看,高效、优质与迅速响应都迫切要求传统企业打破传统的组织模式的障碍,企业管理现代化有助于把企业所有独立部分整合成为一个组织团体,从而改变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实现以任务或关系为中心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