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融媒体人才培养策略

2022-02-05 09:26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培育融合人才

刘 倩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北京 100000)

顾名思义,融媒体指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所构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其中,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具备权威性的价值导向,呈现一定的传播优势,但是也面临着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剧烈冲击。在无数自媒体平台的迭代升级下,融媒体环境对新闻信息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围绕“融媒体人才”的构建,开辟了全新的发展领域,在人才培养等过程中,呈现出了独特的发展规律。

一、融媒体环境下融媒体人才培养的实施意义

融媒体指的是利用新兴媒介传播载体,在信息内容、宣传方式、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的一种传播形式,它借助多样的媒介平台,形成了“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传播渠道。通过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利用,达到全新的媒体运作,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看到,融媒体时代对于新闻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媒体的自我营销、新闻生产的全面制作上,融媒体人才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探索精神,从多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使融媒体的积极作用得以凸显,更好地转变市场生态和舆论生态。

据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对于融媒体人才的缺口已经达到了60 万人以上,由此可见,加强对融媒体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业务素养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传统媒体岗位工作人员的配置上,融媒体工作人员需要立足“新闻+政务+服务”的业务定位,加强对舆论传播“思想空间、业务空间”的多项融合,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形成集“策划、采集、编辑、播发、管理、控制、反馈”为一体的多平台内容生产体系,从而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的新闻传播趋势。将信息可视化、移动优先化和活动直播化紧密融合,构建更加开放的融媒体平台建设体系。而在工作理念上,更要求融媒体工作人员具备全方位的职业素养,保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使主流媒体思想不断壮大,弘扬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主旋律。

二、融媒体环境下融媒体人才培育要点

(一)互联网思维

教育部新闻传播教学专家梁宝毓曾指出,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的素质养成需要构建媒介融合的路线图,加强顶层设计,以坚定的人才基础催生媒体融合发展变革。而在融媒体人才培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树立“互联网思维”,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价值观念,成为改变工作人员思想的重要依托。融媒体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坚实的新闻和传播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跨学科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媒体融合的前瞻力。在职业素养上,具备创新媒介融合产品的策划能力,使媒体工作人员自身具备更加充沛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成为会传播、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媒体从业人才。

(二)全方位技能

在加强融媒体人才的能力培养上,围绕新闻教育改革事业的全面发展,立足“术业有专攻”的发展类型,细化传媒人才培养。在构建“全媒体人才”“全能型记者”的过程中,整合优势资源,突破人才培育中存在的不足,改变传媒人才能力不足的发展现状,实现对融媒体发展格局的全新解构。将新闻工作人员培育成为能写稿、会摄像、懂剪辑、善运营的新闻人才,充分培养融媒体记者的综合素养,实现对融媒体人才的良好助力。充分培养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达到对融媒体行业的全面推动。

(三)职业化素养

作为新媒体工作人员,无论是新闻记者还是编辑人员,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面对频繁的新闻采访,要保持热爱之心,积极主动担当新闻媒体传播责任,提升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坚持勤快、虚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真实、迅速、深度和严谨的职业技能,优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不断积累新闻素材,实现对新闻工作的全面提升。

三、融媒体环境下融媒体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脱离时代发展需求

在更新迭代的媒体行业中,对于融媒体人才的培育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达到对传媒人才的专业培育。但是无论是各大传媒高校还是新闻媒体机构,对于融媒体人才的培养都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案。在人才的构建上,缺乏实质性的创新,未能构建与融媒体时代相适应的能力培养体系。在培养理念上,缺乏对融媒体的深度解析,在能力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仍然以传统的发展理念来培养人和塑造人。面对传媒行业颠覆式的变革,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人才培育战略,导致融媒体人才的课程目标依然以传统的理论和业务为主,忽视了对于新兴思维的发展。

(二)培训内容缺少变革核心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剧烈冲击下,面对着复杂的发展现状。尽管相关行业机构通过不断的课程革新,试图强化人才能力培养。但是,在人才培育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模式上,大多流于表面。这主要是因为对于融媒体人才的培训,缺乏长效机制和系统培养。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上大多为阶段性的课程。在培训内容上,单纯跟随新媒体的发展风向进行转变,毫无定性和规律。导致融媒体人才的培育方式不够稳定,缺少扎实、现代、有效的职业核心。

(三)缺乏科学全面的奖励机制

在自媒体传播视域的影响下,融媒体人才的流动十分严重。能够创作出热点作品、具备较强新闻变现能力的融媒人员,往往是各传播单位抢抓的稀缺资源。而在当前的媒体传播环境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对于专业融媒人才的管理机制不够深入,尤其是在晋升机制、薪资报酬、考核机制等方面,设定得不够公平公正和完善科学,缺乏吸引人才的关键资本,导致融媒体人才出现大量流失。一方面,主流媒体缺乏职业化、精英化的融媒体从业人员,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也难以招募到高学历、高水平的科班新闻从业人员,导致融媒体人才的发展存在失衡的局面。

(四)培育机制的实践经验不足

严格意义来说,融媒体在我国的发展只有不到十年时间,在对专业新闻人才的培育上,融媒体工作领域存在着青黄不接的现状。具备网络思维的青年媒体人虽然较多,但是难以具备政治敏锐性、专业的新闻业务水平,对于新闻编辑,写作的基础掌握得不牢。很多传统媒体在转型融媒体的道路上,都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未能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人才的培养存在滞缓。

四、融媒体环境下融媒体人才培养策略

(一)紧跟时代,设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立足5G 信息技术、大数据等传播领域,对于融媒体人才的培育要突出“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发展核心,尤其是要围绕融媒体时代融合的三个层面,在理念融合、物质融合和操作融合三个方面,设定更加科学的人才培育目标。要立足宏观视域,以综合性、深层次的逻辑思维,增进人才发展的导向性,从多个方面培育融媒体人才的职业能力。

一是培育创新服务的能力。新的时代背景下,融媒体工作人员的角色在发生巨大转变。新闻工作者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信息发布,而是为广大群众提供开放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颠覆性的角色变化使融媒体工作者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要具备“精准投放”“人性定制”“智能筛选”等现代的服务理念。要通过自身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开放的信息服务。在其中融入更多的创新思维,使新闻服务的价值体现到最大化。

二是培育转型升级的能力。融媒体将海量的信息汇聚在一起,以规模化的数据输入和输出,形成有力的舆论传播思潮。融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认知,在信息汇集、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不断学习的发展姿态。通过更新知识、眼界、思想、技术、载体,形成更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新闻作品。以“追求更好”的工作理念,达到对新闻工作的不断优化,从而积极主动破除传统媒体的发展困境,实现良好的信息互通。

三是培育融合思维的能力。在新闻传播工作中,融合思维的体现为一种跨区域、跨界限的信息融合。融媒体人才应该具备对于文字、图像、声音、视听、网络等多种媒介的知识运用能力。尤其对于人才的视野融合上,改变传统的媒介思维,在社会层面整体行为下,推进传媒人才融合思维对于各行各业的社会意识覆盖。

(二)加强培训,设立长远的培训服务

融媒体人才培养的推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优化、加速整合的过程。在增进融媒体人才培育动力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快突破人才的发展困境。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科学高效、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构建媒体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一是聚焦融媒体人才培育策略,加强顶层设计。在组织创新、人才管理创新等重点模式上,设定内容、平台、渠道、经营和管理方式的多项融合。在人才培育机制的过程中,通过构建融媒体扁平化管理机制,通过设立工作室制度,打通项目管理机制,确保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同频共振。以设立融媒体工作室等方式,在选人用人、利益分配等方面,加速多层级结构的逐步进化。例如,湖南卫视和芒果TV 在人才的培训上,通过“内部机制+外部引导”的培训方式,对5000多名内容制作者,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进一步打通人才培养路径,实现齿轮型配置和双向流动。

二是加强人才引入,积极吸纳更多的技术咨询。传统部门在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要积极吸纳华为、字节跳动、哔哩哔哩等众多知名公司,打造更加开放的技术团队。尤其是通过互联网传媒之间的信息资源,加速对于专业人才的选聘和培养。同时,针对融媒体变革之中凸显的不同信息跨度,加强对媒体人才结构变化的积极反映。除了要对新闻记者、编辑进行培养,更要对设计融媒体行业发展的其他岗位人员,实施全面的培育。例如,开辟融媒体产品经理、技术工程师、直播运营多种新岗位的积极影响。通过多样化的人才引入,更好地满足融媒体视域下的人才需求。

三是创新人才协同培训机制。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张苏曾提出,融媒体人才的培育面临着多样的重点、难点,而要想进一步改进其发展举措,首要工作就是加强人才协同机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文化沙龙、职业规划培育等方式,加强各媒体单位与高校之间的相互对接。迭代人才培育模式,实现个人与单位的利益共赢。例如,2021年10 月14 日,由中国广播媒体融合发展大会推出了“融媒体创新人才沙龙”活动,以此明确人才培育规划。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各大高校、招聘平台对于人才需求的积极对接,使融媒体人才培育工作沿着积极的发展轨道推进,实现对媒体人才的全方位、多样性、周期性价值培育,形成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人才协同培训机制。

(三)强化激励,提高专业人才的价值感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祝燕南强调,融媒体机制应该围绕“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的发展导向,吸纳优秀的融媒体人员成为“合伙人”。在考核机制上加大对融媒体专业人才的侧重。结合职业人才所需的各项技能,明确人才考核体系与晋升渠道,鼓励更加优秀的融媒体人才投入内容生产和创作之中,进一步提高人才参与融媒体工作的积极性。

例如,济南广播电视台推行的“频道+公司”和工作室、事业部模式,通过颁布“台长嘉奖令”的方式,来增进对专业融媒体人才的鼓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通过设定“融合传播杰出员工”的职业发展奖项,激励融媒人员加速优化。安徽广播电视台规定个人融媒体工作室在第一年培育期内所有净收益归个人,通过考核正式运营后,利润与台里进行优化分成,通过更加多样的激励模式,塑造全新融媒人才队伍。

(四)积累经验,融合更为尖端的人才技术

在加速地方融媒体人才的转型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探索和深化,积极吸纳更加开放的人才培育方式和技术更新方法,逐步积累更多的信息传播经验,使融媒体工作人员都能够具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融合思维。始终围绕媒体内部的核心技术和实践方法展开培育,将线上和线下的文化产业资源加速融合,在传媒、文创、旅游、科技、教育等多途径开展资源延伸。通过积极的融合传播方式,建立长效的人才培育机制。

首先,要优化融媒体工作人员的职业核心技能,通过设立融媒体项目带动方式,着力培育具有创新特长的新闻工作人员。其次,发挥赛事引领的作用,组织融媒体从业人员参与国内外各项新闻赛事和与之相关的传媒赛事活动。构建良好的竞争机制,提高融媒体工作者对于职业素养的积极吸收。同时,鼓励从业人员立足媒体融合趋势,深刻汲取澎湃新闻、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热点传媒体领域的先进经验。不断掌握新的技术和经验,将更多优质、精准的信息传播给受众,使不同层面的群众能够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新闻产品。

再次,搭建校企共建的培育机制,通过媒体机构和高校新闻专业学生联合共建的方式,优化融媒体新闻人才的传播理念和目标,实现多项人才培育的有效融合。例如,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与省内的多家高校一直通过挂牌实习基地、导师互聘等方式建立有良好的人才合作关系。集团共选派了4名副高级职称以上的资深媒体人到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授课;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也分别选派了两名教师到贵州都市报和天眼新闻总编室挂职。新闻单位选聘人员授课采用独立开设课程、合作开设课程、开设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挂职交流教师则参与一线采编工作。通过这样的互聘交流工作,构建学界业界优势互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下,媒体从业人员作为重要的行业资源,需要具备复合型专业知识技能,借助新兴媒介的传播能力,敏锐把握用户的洞察力,以更加灵活精简的方式,为人才培育提供新的思路,让融媒体人才具备更加专业的业务能力和新闻素养。在新闻工作的培育之中,要改变机械的教育思维模式,加强对传媒产业的深度融合。结合互联网媒体对传媒产业的主导力量,积极吸纳专业人才,提高融媒体人才的竞争力和传播力。融媒体工作人员也应该树立积极的发展导向,尤其是在应对多变的媒体进程中,塑造思维核心。塑造层级划分、平均化的培育目标,提高融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更多的新闻工作者能够通过科学的培育模式和先进的培育方法,达到对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有效推动。

猜你喜欢
培育融合人才
人才云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