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农民消费的影响

2022-02-05 09:26李鹏飞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养老金养老保险

李鹏飞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郝家庄镇人民政府 山西长治 047100)

引言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需要发挥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相较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潜力较大,但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居民普遍形成“攒钱防老”等理念,给刺激农民消费带来了困难。自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开始上调养老保险缴费率,同时增加缴费补贴,增强了养老保险可持续,消除了农民后顾之忧,因此将给农民消费带来一定影响。

一、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民消费的关系

在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民消费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为通过建立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可以降低农民消费预期,为农民带来更高收入预期,达到增强农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效果。而发放养老金,能够直接给农民带来更多可支配收入。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来看,2021 年达到了18931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增长8.2%。从人均消费支出来看,农村居民达到15916 元,增长16.1%,城镇人均30307元,增长12.2%。从涨幅来看,近年来农民消费增长较快,重要原因是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但也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相关,促使农村家庭减少储蓄的同时,增加了消费。过去很长时期,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以城镇居民为核心,导致农民养老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对农民消费产生了抑制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知,自2009年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逐年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意识也在提高,尤其随着国家对农村养老问题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开始推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民日渐增多,截至2021 年6 月,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亿人以上,覆盖率已经超出90%。在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同时,国家开始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在确保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的同时,也希望进一步发掘农民消费潜力。

二、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农民消费的影响

(一)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率变化分析

自2009年新农保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农民不再单纯依靠自我储蓄方式进行养老保费缴纳,而是通过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助三种途径筹资,由个人、集体和政府分担社会保险缴费责任。2014年,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形成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由地方政府和中央财政对参保居民给予缴费补贴。在各地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政府的补贴水平不同,导致参保缴费率并不统一。遵循多缴多得理念适当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希望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但随着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农民开始增加预防性储蓄,给日常消费支出带来了影响。为推动各地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确保国家总体养老基金持续增加,国家多次上调了农村养老保险金额,在2021 年将养老金统一上调4.5%,实现了17 连涨。而各地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结合地区经济条件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进一步调高养老保费缴费率。如山西省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从过去的100 元上调至200 元,共划分为10 个缴费档次,最高可以缴纳5000 元。随着缴费额度的上涨,补贴也随之增多,意味着选择越高的缴费档次获得的补贴越多,同时养老金待遇水平也随之提升,鼓励农村居民结合自身经济条件选择更高缴费档次。面对这一趋势,需要进一步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率给农民消费带来的影响,为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完善提供指导。

(二)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农民消费的影响

从养老保险缴费率提高给农民消费带来的影响来看,主要通过影响农村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过程和调节农民心理预期产生拉动消费的作用。

1.影响农村居民收入

农民消费不仅需要消费意愿支撑,同时也需要有消费能力的支撑。在养老保险缴费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可以起到增加农民消费意愿的作用,促使农民产生消费倾向。在农民制定消费决策方面,需要考虑家庭医疗负担、子女教育负担等各项负担,能否产生消费行为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能力。从收入增长角度来看,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率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直接和间接增加,因此能够刺激农民增加消费。

一方面,缴费率提高的同时,农民能够领取的养老金也随之增多,使农民收入取得直接增长。从农民获得的持久性收入来看,过去主要包含农业生产收入,相较于养老金收入存在更大不确定性。而养老金收入为国家财政兜底,可以保证农民拥有稳定持续收入,达到有效刺激农民消费的作用。针对60岁以上人群来讲,通过务工等方式获得的收入明显减少。在已经领取养老金的情况下,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在参加社会保险方面,不同收入群体选择了不同缴费档次,在缴费率提高的情况下,选择高缴费档次意味着领取的养老金更多,受到的消费鼓励也更大。因此相较于低收入家庭,农村高收入家庭可能因为选择的缴费基数更高,受到的消费刺激效应更加显著。

另一方面,按照规定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前者根据缴费情况累积,后者由政府补助。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各地缴费补贴额度陆续上调,如缴费200元补贴为35 元,缴费300 元补贴提高至40 元,缴费500 元补贴60元,意味着农民收入获得了间接增长。随着收入增长和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民后顾之忧有所减轻,促使农民消费也随之增长。但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使政府给予农民的养老保险基金补贴存在差异,引发了各地养老保险缴费率变化,给农民消费支出带来了复杂影响,给农民消费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如东部地区包含上海、北京等财政实力较强的省市,地方政府提供的补贴更多,养老保险缴费率相对其他地区更高,小幅度调整时给农民消费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中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包含长沙、武汉等大城市都将最低缴费基准提高至200元,同时增加了财政补贴额度,对农民消费产生了显著刺激效应。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部分农村家庭收入较少,部分家庭未能缴纳养老保险,同时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提供的补助较少,总体对农民产生的消费影响有限。通过综合分析,可知各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在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时对农民消费产生的刺激效应存在差异。

2.调整收入分配过程

根据相关理论可知,近年来随着国家支农力度的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也随之提升。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和消费仍然处于低水平,导致农村家庭为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储蓄。而随着土地养老功能的弱化,子女教育、医疗等消费支出的增加,也促使农民需要增加预防性储蓄。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制度中的特别规定,要求财政补贴可以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制度再分配完成财富转移。根据收入分配效应可知,政府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将从经济发达区域向落后区域分配,达到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目标,并通过调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过程产生刺激消费作用。

一方面,不同于过去的养老保险单纯依靠个人积累实现收入分配,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维持农民最低生活角度出发,由财政承担基础养老金发放,并由地方给予个人缴费档次补贴,意味着农民在养老金支付上与城镇居民可以达到平等,在缴纳相对少的费用时依然可以获得相同收入,促使农民整体收入增长。提高缴费率,随着补贴的增加,可以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缩小城市和农民居民的收入差距,达到提高低收入农民消费需求的效果。

另一方面,从个人收入分配角度来看,缴费率的提升向农民释放了养老基金和未来收入可持续的信号,能够通过解决农民养老顾虑刺激农民增加在教育、生产等方面的投入,促使农村家庭消费水平有所提升。如在生产方面,可以选择引进先进生产模式或土地流转等方式,达到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和家庭收入的效果。而增加教育投入,可以加强农村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和技术提升获得更好收入,优化农民劳动力资源配置,给农民带来更多收入的同时,使农民获得更大消费潜力。

3.调节农民心理预期

从居民消费角度来看,存在不确定性效应,即收入和消费两方面的不确定性。现阶段,农民收入包含农业性和非农业性两方面,前者通过务农方式获得,后者主要通过外出打工等途径获得。而农业产业,将同时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造成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选择外出务工,受农民教育水平、技能等因素限制,在从事劳动性工作时难以获得用工保障,造成农民收入波动较大。在消费支出方面,在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也带有不确定性,将给农民消费带来影响。为预防风险,农民将减少即期消费,希望通过增加储蓄应对不确定性事件。随着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提升,国家社保基金总体有所增加,补贴也随之增加,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加稳固的养老保障,通过消除农民后顾之忧刺激农民增加即期消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因为随着缴费率增加,消除了农民对养老保险难持续问题的顾虑,促使其可以放心增加消费。通过降低农民心理对政策不确定性的预期,使农民进入到有保障的时代,给予农民更多消费信心的同时,可以逐步引导农民转变消费意识。因此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增强了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可以削弱农民产生的不确定性感受,改善农民的心理预期,促使其减少储蓄和增加消费。但在家庭未领取养老金的情况下,缴费率提高也可能对农民消费产生负效应。出现这一情况,与家庭收入当期变化有关,因为领取养老金普遍要求达到60岁以上,缴费率的提高能够促使其通过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养老投入,因此可以通过影响农民消费意愿带来的抑制效应。

(三)发展建议

通过综合分析可知,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较多,从养老保险缴纳角度展开分析,应认识到提高缴费率对刺激农民消费产生的效应有限,同时受地区经济发展、家庭收入等多项因素的影响。归根结底,仍然是由于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完善,给农民带来的福利有限,应通过灵活调整充分发挥保障作用,达到提升农民消费信息的目标。

首先,应增加农民缴费补贴。从收入分配等角度进行考量,想要增加农民消费,势必需要减少其预防性储蓄,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消费市场拥有较大潜力的情况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给予农民更多保障,调动农民消费的积极性。为此,国家和地方还应持续增加农民养老补贴投入,推动农村消费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进行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险缴纳的同时,能够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其他养老消费,减轻收入不确定性因素给农民带来的养老负担。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民缴费补贴,可以促使农民选择更高的缴费档次,有效刺激农民消费。从农村家庭收入角度完成多档次划分,面向低收入家庭、低保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应当适当增加养老缴费补贴,减少农民缴费支出。在实践操作中,还应面向农村加强相关政策宣传,鼓励更多农民参与缴纳养老保险,使相关补贴持续增加,明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缴费率调整对农民消费产生的刺激效应。

其次,灵活调整地区保障制度。在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地区差异,对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灵活调整,确保缴费率调整能够对中西部低收入农村居民产生更强的消费刺激作用。结合这一目标,需要完成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规划,从财富转移角度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给予更多政策支持,逐步缩小各地区保险缴费率差距。而各地根据地区发展水平,在体现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应在缴费档次设计上倾向于减轻低收入农村居民缴费负担,达到提高养老基金利用效率的目的。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还应结合人口年龄结构推动保险制度改革,增加对老年群体补贴力度的同时,适当提高中青年群体的缴费档次,避免出现收不抵支的问题。在切实提高民众对养老保险信任度的基础上,中西部地区能够通过调整缴费率和灵活选择缴费时间等方式减轻弱势群体缴费负担,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和促进消费作用。面向中高收入家庭,通过提高缴费档次方式享受缴费率下调优惠,刺激收入人群增加消费。

最后,需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增加农民收入将对农民消费产生决定性作用。相较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制约农村消费的关键因素。政府应加大支农力度,从推动土地制度改革、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角度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增加农民消费奠定扎实基础。而持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发放养老补助金、抚恤金等方式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确保农民拥有足够资本扩大生产规模,达到增加预期收入的目标。在实施“巩固脱贫成果”过程中,面向农民提供生产补贴的同时,可以从享受养老保险优惠政策等角度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按照政府规划进行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使农民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科技成果,保持收入的快速增长。面向农民工群体,通过提供基本医疗、养老等保障也可以消除群体后顾之忧,有效引导农民将资金用于学习和培训等领域,通过提高自身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获得更强的就业能力,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挖掘农民消费潜力。

三、结语

根据收入分配效应和不确定性效应等理论可知,在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率有所提高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民收入分配和调节农民心理预期等途径刺激农民消费。但农民消费将受到地区经济水平、家庭收入等多项因素的影响,单纯提高缴费率产生的拉动消费作用有限。未来在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制定上,想要通过提高缴费率充分刺激农民消费,还应从增加缴费补贴、调整地区保障制度等方面着手,保证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养老金养老保险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