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对策

2022-02-05 09:26胡学敏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业农村

胡学敏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人民政府 山东东营 25744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战略,乡村地区是农业经济的主战场,乡村振兴战略对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破解乡村经济发展难题、缩小城乡差距、振兴“三农”的重要举措。解决“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当前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做到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业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腾飞。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立足于乡村经济发展现状,大力发挥农业农村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解决新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无疑对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能全面兼顾“质”和“量”,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其次,有助于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乡村地区需要积极整合诸多优势资源,不断促进农村经济朝着现代化方向转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乡村地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切实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国家整体现代化建设。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指引下,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乡村振兴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发展

农业作为社会基础性产业,其发展程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切实重视农业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行动准则,开启农业建设新篇章。在农业生产中,如一味采取传统的种植方式,不仅劳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农产品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通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在短时间内提升农村生产力,使农业水平达到理想高度,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切实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融合,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农业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所带来的便利性,提高农产品产量,打开产品销售市场。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不仅是暂时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模式,由以往“作坊式”农业生产转变为工厂模式的流水线作业,这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激活农业经济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二)现代农业经济转化的关键性动力

通过对农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农村受教育程度依然偏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对于农业种植与生产方式多依据较为传统的经验。传统农业经济仍采用重复生产、规模偏小及人力密集等传统化的作业方式。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促使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显著的主体优势,由此也导致传统农业经济所涵盖的原材料与劳动力供应、商品市场构成以及资本的积累等环节,已然逐步成为影响与制约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障碍”。在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中,对各类生产要素价值的应用,也处于峰值状态。农业经济无法通过自身发展,获取到全新的发展动力。而要通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实施优化管理,促进传统农业经济朝着现代化农业经济方向发展,通过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应用为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只有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及产量,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使广大农民过上生活富足、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现如今,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阻碍现代农业发展。对此,应着重关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带来全新机遇,这对于加快布局农业现代化建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为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当前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已严重影响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度,各地农村应审时度势,牢牢抓住机遇,大力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及时调整落后产能,使农业经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审视区域经济中的不足之处,充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色,选取一到两个当地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将其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通过合理调整及优化产业结构,可以集中力量搞发展,将优势产业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广大农民都能受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更为顺利,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及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村经济。但供给和需求不均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长期存在,当然直播平台的兴起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但未从根本上解决产品滞销问题,这无疑对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以往的农业产业结构无法满足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长期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农业经济缺乏核心竞争力。此外,农副产品供需稳定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随着市场变化,农副产品供求关系很容易产生波动,对种植产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样也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链未得到延伸

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农业产业链各环节未能有机结合,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相互脱离,产业体系单一,产业链没有得到延伸,产业融合度不高,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大,为农业产业创新和业态扩张带来较大难度,严重影响农业产业发展。

(三)农业科技推广渠道不畅通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成效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业科技成果无法指导生产实践,因此,只有保证诸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践生产力,方可促进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渠道不畅通问题愈发凸显,部分科技成果难以与实际生产相适应,即使农业科技成果能够指导实践,但推广渠道不畅通,农民无法应用科技成果,进而不利于推进农业经济发展。

四、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就是要实现乡村和城市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融合,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一方面,切实通过政策宏观调控加快城乡融合进程。尤其是对县域城乡整体规划的主体责任进行明确,构建城乡融合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按照功能地位的差异性实现资源互补,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对城乡一体化规划进行多规合一、统一编制,尽可能避免不同规划方案间的不协调,在此基础上,对城乡资源要素进行统一配置,解决制度和管理机制差异性问题,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顶层设计打通资金融合渠道。健全完善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机制,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整合农业产业创新资源,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比如,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统筹发展机遇,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社、农机设备普及、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引进等工作,助力农村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经济发展,积极释放农业经济活力,从政策引导方面积极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引入农村和农业发展中。

(二)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确保农业工作任务得以落实的保障。其优化措施为:首先,提升生产管理水平。通过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融入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使农业经济管理形成网络化与智能化模式。借助大数据技术,推算出农业生产在不同阶段的标准与内容,避免出现农产品过剩等问题。其次,加工管理水平提升。通过社会资金的注入,在开发新型农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同时,引进先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做到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并利用互联网逐步拓展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最后,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产与扩销仅为重点之一,而产品安全、产业链延长及价值链的提升,将成为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另一重点。

(三)推进技术创新应用

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整合农业产业发展优势,生产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通过大数据平台,对标供给侧改革,分析市场需求,围绕市场需求发展农业,形成结构更加完善、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供给体系,促进农业产业资源高效利用,助力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科技110、科技特派员等制度,引导科研人员将论文写在农村土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完善农村合作社股权制度,允许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入股,激发科技人员的研发动力。做足“互联网+”文章,将数据分析等新技术运用于农产品营销推广领域,实现产销无缝对接,节约产销成本。

(四)提高农民综合素养

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新型科技及农业机械,由于农民综合素养提升空间大,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确保农业经济稳定。在此过程中,应将农业机械使用、农业技术运用等作为培训重点内容,构建完善的农业知识培训体系,通过采取农业知识讲座、农田现场示范等形式,使农民切实认识到科技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增强其学习及应用农业技术的决心,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模式转变。随着电子商务的繁荣,应适时引导农民了解及掌握电子商务基本知识,为当地农民创造良好的网络销售环境。例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市委书记冯玉臻在某电商直播平台,向网民推荐来自科尔沁大草原牧区的原生态牛肉产品,仅两个小时已超过20万人次观看、购买,销售额极为可观。通辽市原本有着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它们中的一部分通过大力发展当地养殖业,并且在直播带货的作用下,已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走向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五)聚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在大力提倡科学技术创新的同时,推动农村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显著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让科技成果成为农民提高收益的推动力。要因地制宜地拓展农业科技创新融资渠道,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基地等,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技术优势,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建立农村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相关专项制度,用于提高农村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研发科技项目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经济内生动力

农业经济发展以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为支撑,探寻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有效路径。新型庭园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庭园空间为阵地,以绿色生态理念为支撑,在家庭经济基础上发展新型农业经济模式,可解决家庭农田面积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等问题。

新型庭园经济的经营内容主要包括小果园、小鱼塘等,注重畜牧与养殖的有机整合。在庭园建设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可以进一步形成“庭园+生态游+农业体验”的一体化经济模式,积极推广农家乐、农业种植体验等特色化农村旅游项目,让游客逛菜园、吃美食、看风光、体验农村生活方式。不仅如此,由新型庭园经济所衍生的、带有农村特色的建筑、景观小品、旅游线路、文化展馆等可以在吸引游客的基础上,传承与发扬农业文化,在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农业经济内生动力的同时,推动农业文化的现代化与创新发展,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七)引入多元化组织形式,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要积极引入多元化组织形式,丰富农村经济环境中的主体类型,从而满足不同情况的农村人员参与需求,加强对农村区域资源的集中与整合,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加强农村组织形式管理,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本质就是对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不同的农村经济主体进行优化、配置与管理,通过加强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促使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市场中稳住脚跟,进一步获取更多的市场占比,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通过这样的管理方法,提升农村经济主体的经营效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有效性。此外,农村多元化组织形式体系的形成,能够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收渠道与就业机会,丰富农村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八)推进经济管理模式革新,保障农民切身权利利益

要不断更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提升经济管理水平,保障农民群众在农村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与切身利益。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建议有关部门主动更新管理模式,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拓展农民权利范围,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流转,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做准备。这一管理模式的更新,赋予农民更多的经营权能,能够进一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驱动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有关部门愈发关注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加大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践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逐渐提升。为了更好发挥农业经济管理作用,建议积极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方法,构建现代管理模式,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今后的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中,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形成管理体系。可以引入多元的组织形式,丰富农村经济活动主体。还可以积极引入先进技术与科技成果,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实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为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