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

2022-02-05 09:26李恩玉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管理制度资产

李恩玉

(临沂市渔业发展保护中心 山东临沂 276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会计准则已无法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适应,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暴露出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事业单位必须改革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对财务会计核算方式进行创新。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调整了事业单位的薪资收入、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会计分录、财务报告等方面,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促进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向系统化、标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依据新会计准则改革,创新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深入推进新会计准则在事业单位的有效落实,这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变更情况

(一)固定资产应用价值确定的变化

在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用价值的确定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机构划拨资产和社会捐赠资产的应用价值确定流程已经建立,部分固定资产无法获得准确的成本费用。新会计准则为事业单位提供了明确的资产成本方法,建立了有效的资产成本评估方法,使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区分应用价值,保证账目中固定资产应用价值确定的有效性。

(二)固定资产折旧变动情况

在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种类和折旧方法发生了变化。会计折旧率从零开始入账,事业单位当月增加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计入当月费用。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折旧在当月不计提折旧。对比新旧会计准则下的固定资产折旧情况发现,新会计准则下的固定资产折旧更符合实际情况,能够清晰反映固定资产的明细情况。

(三)财务会计清算变更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旧的会计准则早已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关于固定资产应用价值区划的规定。因此,新会计准则将国家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了固定资产应用价值体系的分区规范。

二、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创新要点

(一)重新定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国家财政是单位内部资产的具体来源。在旧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使用权属于事业单位,但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属于会计主体。在与业务相关的活动中,会计主体可以操纵固定资产,使固定资产具有更多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提高效益。这对资产本身的确定和固定资产的使用所产生的利益关系,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第一时间更新制度,按时对固定资产进行调整。

(二)消除融资租赁相关内容

在区分固定资产的应用价值时,需要按照租赁费、税金等相关标准,在租赁协议中建立并注明标准。在现行会计准则中,这些成本因素是全面规定的,明确融资租赁业务固定资产应用价值和固定资产成本。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对融资租赁业务中固定资产的内容和应用价值的计算进行简化。

(三)改善固定资产折旧相关事项

在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资源。目前,事业单位必须遵循新会计准则和内容规定,确保这部分资产的入账和折现。在不使用折旧的情况下,折现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内部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确定折旧事项,使其符合规定。在旧准则执行的过程中,省部级财政部门承担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确定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的固定资产服务目标所产生的权益损失和折旧年限也不同。事业单位开展科学研究,解决会计主体对固定资产使用的要求,确定内部资产的折旧年限。

三、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逐步推进,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财务会计管理系统必须将费用、收入和债务等几个因素进行划分,并进行会计科目细分,在一些比较大的会计分录下设置明细账。总体来说,财务会计的精细化管理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高效化和精细化管理,使这项工作越来越科学化、标准化,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定,体现服务型单位的本质。

(二)对财务核算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一致性提出了更好的规定,要求事业单位的整体经济发展事项都必须纳入会计核算。这一要求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同时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营状况和成果。而详细的会计信息恰好是推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三)对财政投入资产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事业单位资产投资的会计解决方案进行了整改,体现在计算准则的变化上。同时,增加了财政补贴的细化科目。该规定的实施,可以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管理日益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此外,该规定符合总存量基金财政资产的要求,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的有序管理,有益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四、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新旧制度衔接不到位

在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仍深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尚未完全接受和执行新会计准则,导致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出现新旧规章制度衔接错位问题。关键体现在固定资产的统计管理上:首先,固定资产的计算没有严格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而是按照收付规则进行。其次,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只涉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收购结算过程中,单位未进行资产折旧结算。在现行单位会计制度的直接影响下,固定资产的会计解决方案不符合规范。最后,财务会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没有直接联系起来,不利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缺乏基本的方案。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计量方式不合理

虽然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较以往管理制度有了很大改进,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不足。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没有具体要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因此,购买固定资产后,只需完成简单的会计备案和资产成本计算,疏忽申报资产收据或接受捐赠资产未按时入账等。加之事业单位原有计量检定审核方式不完善,例如,部分事业单位基础设施项目已公告交付使用,但项目尚未办理清算手续,未定价转入固定资产,危及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数额,导致资产盘点期间损失。

(三)事业单位资产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

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办公用品、基础设施及占用资产较多的车辆和房屋。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结构不合理,导致对资产的限制较多,资产使用率明显下降,结构不科学。闲置资产的增加是由于违反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资产升级过程中,有大量闲置的固定资产,但这些固定资产没有合理折旧,使用率低。

(四)内部控制不到位,影响固定资产管理

目前,事业单位制定了过程管理办法和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水平还不够。在财务核算单位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中,财务部门不能存放资产,但必须管理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存放固定资产,但不能管理。一旦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就不可能牢牢把握相关部门的责任。单位购买固定资产后,无法进行明细申报,账实不符,很容易造成实际资产的流失,增加单位的过度支出。归根结底,固定资产管理监管力度不够,固定资产难以实现精益化管理。

(二)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核算内容更加精细、准确,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统计与使用更加便利,但对于新旧会计制度相对应的会计科目内容的对转衔接也是一个挑战。

五、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的工作制度是完善管理计划的基础。因此,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计划,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前提。

首先,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认识。事实上,要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理念,深刻认识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责任心,建成单位内部优秀团队,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根本上把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其次,进一步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计划,确保有据可依。固定资产管理和不动产管理制度完善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坚决执行规章制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进出,坚决杜绝领导“一句话”购买固定资产情况。凡是购买固定资产,必须经过会议研究,方可进行决策。未经批准购买的固定资产,不予报销,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计划执行。

最后,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按照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报废和采购,保证周期性,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准确、清晰。

(二)强化固定资产监管力度

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强化固定资产监管范围,具有补充和监督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首先,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力度不够的现状,机关事业单位必须设立专业的监管部门。为了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事业单位的监管不仅承担固定资产的监管,还承担其他岗位的管控职责,对单位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以确保现行政策和对策的实施。其次,监管设立后,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对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审核,确定固定资产的总产量、优劣势、型号、规格,提前准备好固定资产管理数据。整个单位的固定资产贷款担保记录全部归档,所有固定资产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解决。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义务最终由监管部六履行,每人负责几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监管部门还必须采取多人直接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按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固定资产充分发挥作用,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账目

(四)加强内部控制,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利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实现资产严格管控的目标,对固定资产采购、维护保养、应用管理等环节,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内部控制可以对固定资产管理组织进行优化,构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管理岗位的职能和责任进一步明确,同时严格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将资产管理与财务部门相分离,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详细记录正在应用的固定资产,对应用部门、应用年限明确规定,明确应用部门的管理责任,以便中后期进行追责。对固定资产的来源明细、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定期对资产进行清点盘查,确保与实账相符。利用内部控制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内容进行完善,利用制度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保证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审计工作,确保各个环节都能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与效率。

(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相关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应用范围,小到办公用的一张纸、一支笔,大到车辆、相关仪器设备都属于国有资产,所以必须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

培训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为监督检查整个单位的工作人员,监管部门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及时提升思想觉悟,积极参加培训与学习,在工作过程中减少个人情绪,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

归根结底,财务人员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职工的招聘到后续的培养,要建立清晰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情况下确保职业道德,深入贯彻现行的新会计准则,并保留固定资产管理账户,建立清晰的业务列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

六、结语

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保证国有资产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为经济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管理制度资产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